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集体瘦身 300万裁员大潮即将袭来/深圳黑作坊日产4吨有毒牛百叶
發佈時間: 4/13/2017 10:08:17 PM 被閲覽數: 16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深圳黑作坊日产4吨“有毒”牛百叶

化学溶液浸泡增重4倍(附视频)

 
 | 2017年4月13日 |

【博闻社】在深圳一些农贸市场里,又大又脆的牛百叶竟然是由烧碱和双氧水泡制而成,而采购这些有毒牛百叶的涉及多家知名火锅店。经过 3 个多月的侦查,近日,深圳罗湖警方收网打掉了一有毒牛百叶产销链条,加工厂里发臭发霉的牛百叶以及刺鼻的化学浸泡溶液,让人触目惊心。

黑心工厂泡制变质牛百叶

今年 1 月份,罗湖警方接群众举报,称罗湖布心市场有两个档口销售白色牛百叶、黄喉等,价格低廉、色泽可疑,怀疑是有毒有害食品。接报后,警方立即根据线索展开侦查,经取样送检,均鉴定为烧碱(氢氧化钠)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严重超标,属有毒有害食品。

经过警方 3 个多月的侦查,一条有毒食品从采购、加工到销售的链条逐渐清晰,并牵涉到平湖、布吉、布心、东门等多个市场,而这些有毒有害食品的源头,则是位于龙岗平湖顺平市场的一个生产窝点。3 月 17 日,深圳罗湖公安分局出动警力 260 名,在市局治安巡警支队的指导下,与深圳市市场稽查局食品稽查处联合执法,一举捣毁了这个隐匿的地下加工厂。

进入顺平的加工厂后,出现在民警眼前的,是十多个直径 2 米的塑料大桶,每个桶都密密麻麻浸泡着牛百叶。现场不仅发现了双氧水等原材料,还有准备浸泡的发霉发臭的牛百叶。” 味道很刺鼻,现场的工人都穿高筒水靴、带防化服和手套,他们也知道如果不戴,久了皮肤会烂。” 民警介绍。

民警随后又在龙岗、福田、罗湖、宝安等地查处了多个销售点,现场抓获涉案人员 76 人,缴获牛百叶、黄喉等成品、半成品 40 吨,氢氧化钠、双氧水等危化品 1.5 吨。经初步审查,已有 60 人被警方刑事拘留。

半年来日产 4 吨有毒食品

”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是白色或黑色的牛百叶,大部分人认为黑色的是可以吃的,白色的是不能吃的。但事实上,这两种如果从这个工厂出来,都是不能吃的。” 对于现场,不少办案民警直言触目惊心。

警方调查发现,该厂生产的牛百叶有黑白两种,白色的通过双氧水和烧碱进行浸泡,使其增白、增脆、变大,黑色的则是用黑茶水熬制后加上化学溶液,用黑茶水本身的色泽来掩盖原材料腐败变质的情况:” 如果材料有点变质,经过黑茶水浸泡后,会变得更黑,所以这些腐败变质的产品表面看不出来。

据悉,加工厂每天以流水方式生产肉制品,牛百叶、黄喉等原材料疑从国外走私入境,工厂先将肉制品解冻,再经过煮熟、危化品浸泡、清水浸泡等一系列工序,最后打包、封装进入销售市场,每天可以生产 2.5 公斤包装的牛百叶 600-800 包。据警方透露,该厂从 2016 年 9 月份经营至今,日供应肉制产品约 4 吨,月销售额约 300 余万元。

” 他们从外国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大约为 12 元 / 斤,然后通过浸泡后,一斤可以变成四斤有毒产品,价格也提高到 17 元 / 斤,利润高达三四倍。” 虽然以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批发销售,但巨大的利益驱使,使得黑心工厂铤而走险。

涉及客户有多家知名企业

警方介绍,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双氧水作为加工助剂,不可以直接添加到食品中。另外,工厂里的原材料存在腐败变质的情况,部分牛百叶也被检测出 ” 瘦肉精 “,甚至含有总砷、总铅、镉、铬等微量重金属。该案件随后被定性为 ”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

为了规避打击,黑心工厂也是想方设法。据警方调查,工厂在一楼设置销售点,专门配置浸泡用的化学溶液则在旁边 50 米外的一个铁皮房,溶液配置后再运到工厂进行浸泡。发霉发臭的原材料则存放于旁边的停车场。

在销售链条上,有毒产品出厂后,一级市场通常会加价 1-2 元卖给二级市场,二级市场再加价卖给社区市场。不过,这个黑心工厂共有股东 5 人,大部分股东对应一级二级市场都有自己的门店,也就是说,股东的产品大部分卖给自己的商铺,进而层层流入深圳市场。

令人意外的是,在调查中,销售这些有毒食品的涉及到包括海吉星、布吉农批等,而一些深圳知名的火锅店和餐厅作为采购者也牵涉其中。据警方介绍,通过目前掌握的情况,随后他们也会对涉及到的餐饮企业进行查处。

网友评论:我们国家的食安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枪毙一波、杀鸡儆猴的时候了。

深圳晚报等报道综合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集体瘦身 300万裁员大潮即将袭来(图)


多维

近日,一份针对中国四大银行收益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底,中国四大银行员工总量共计减少17,824人,其中被戏称为“宇宙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主动裁减14,090名前台柜员,占工行163万员工数接近1%。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四大行首次出现员工数量减少现象。

2016年,中国四大行净利润为8,582亿人民币(约合1,260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2%。随着利润率增速放缓,人均获利能力低下,长久以来中国银行业人员编制浮肿的问题正式浮上台面。据统计,目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数达380万人,在人员精简压力下,总数逾300万人的网点柜员恐成为首波受冲击对象。



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裁减前台柜员比例接近员工总数1%(图源:新华社)

利率市场化吹皱银行春水

一直以来,凭借着特许经营资格的行业准入门槛,银行成了中国社会中最令人眼红的行业之一。在国有经济当头的中国,享有特许经营资格的银行占据了中国经济结构中最上游的位置。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传统下,四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更在银行生态圈中截取了巨额的上游资金流量。

对金融资源的寡占使银行成了民众眼中“干活不弯腰”的大爷;此外,央行对利率采取管制措施无形中也让银行享有“坐地收费”的特权。所谓利率管制是指政府以行政手段对市场资金供需价格进行干预。在行政干预下,银行间缺乏竞争意识,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依据市场因素而是依据政策因素,后果就是银行效率无法提升。

此外,存放款利差过高更让外界认为银行“只收钱不办事”。由于存放款利差偏高,银行无需竞争便可赚得丰厚利润,但后果便是储户、企业遭到剥削。在央行持续降息为景气提供支持的同时,银行的放款利率却纹风未动。央行双降举措不仅未能激活货币流动性,反倒让银行不费吹灰之力便在存贷款市场两头赚。根据推算,国有四大行的净利润超过70%来自于存放款利差收益。

除了利率差过大外,银行不合理收费以及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也引发诸多不满声浪。2011年底,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便明确要求银行解决收费不合理的问题。

2013年,中国央行展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放款利差顺势成了这波改革重点。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有序开展,银行“坐地收钱”的恶习也随之发生变化。201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率同比增长18.96%,2013年起,银行净利润率缩减至14.5%。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银行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合理。在收益区间持续缩窄情况下,如何精简组织结构成了银行发展的重点。

银行业寒冬将至

除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给银行业带来转型压力外,“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业务创新才是逼迫银行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随着行动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持续创新,以往区域间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已获得有效解决。此外,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使得以往金融资源流向失衡现象获得缓解。在P2P平台上,资金供需的媒合效率获得显著提升,虽然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以往“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已获得好转。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已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银行业组织结构性缺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长期以来,金融领域投资不足使得银行业一直呈现着卖方市场(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也因此,银行的人事配置以日常性运营为主要考量。据推算,目前中国银行业就业人口超过380万人,其中前台柜员占比高达80%。相较于欧美等国60%至80%银行雇员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后果就是网点盈利能力较欧美同业薄弱。

可以预期的是,在四大行带头下,中国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随着自动柜员机(ATM)、网银的持续普及,以往从事日常运营的沉员将大幅裁减,据部分推测显示,此轮人事精简恐上看300万人次。

长久以来,中国的银行业都因效率低落为人所诟病。随着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在四大行带头下,银行业的人事结构可望趋于合理。然而,面对可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转业、裁员潮,银行乃至政府都不可轻忽可能造成的相关问题。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李明哲案/大赦国际:中国死刑2016数据尽管机密应仍居全球之冠/王江峰一审获刑两年
  • 周玉蔻130次斥责马英九收政治献金被判诬陷/国民党:李明哲案暴露两岸沟通渠道阻塞须回源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