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打造世界双一流 中国高校预算大幅加码/全国75所部属高校年度预算曝光
發佈時間: 5/8/2017 10:49:20 AM 被閲覽數: 15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打造世界“双一流” 中国高校预算大幅加码 








【侨报网综合讯】近日出炉的一张榜单格外夺人眼球,这就是中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算清单。

  这份榜单中,排在榜首的清华大学的预算总数高达233亿(人民币,下同),这也是其连续七年领跑这一榜单。预算总数过百亿的学校也达到了7所。

  

  2017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亿元(图片来源:青塔网)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中国大学的办学经费年年增长。多的增幅达几十亿元,涨幅超过20亿的至少有8所。与去年相比,涨幅普遍都超过了两位数。

  为什么高校的预算有这么普遍的大幅度的增加呢?

  这就是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要打大仗弹药辎重当然要准备充足。中国的高校普遍都有一颗成为“双一流”的雄心,而财政拨款又格外支持高校们的这种野望,成为经费增长的最重要推手。

  我们找几个代表来看一下。北京大学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40多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上年年初预算相比增加210487.15万元。北大解释,主要原因是2016“中央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经费为追加预算。听起来很拗口,但意思很简单就是“我要加速争当世界一流大学,头寸先给我准备的足足的。”

  武汉大学收支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9亿多,该校解释主要原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和调资经费等额度没有在2016年批复,而在2017年进行了批复。

  吉林大学介绍,2017年收入总预算比2016年增加357739.64万元。主要原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捐赠配比等项目支出及2017年调资经费等基本支出增加。

  可见在建设“双一流”上,不光各个高校卯足了劲,国家的财政拨款也是毫不手软。

  这些大学们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了,突然多出这么多钱来,它们都是怎么花的呢?

  在高校的支出方面,一般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在这些支出中,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也最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支出438558.45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84.29%。厦门大学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更高,在608404.03万元的预算支出中,高等教育支出57770万元,高达94.96%。

  各个高校和自己的过去相比,看起来手头都宽裕了很多。但是有些学校抬头一看,榜单前面的那些家伙才真是财大气粗,这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是部属高校,自己只能算是它们的“穷亲戚”了。

  排头老大的清华身家有233亿,其它列名榜上的学校也大都有几十亿傍身,而排在后几名的就只有几个亿。看起来也是不少,但与前面的那些亲戚们相比实在是差距太大。

  预算最少的中央戏剧学院只有3.98亿,与清华的差距竟然超过了两百亿元。

  

  2017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亿元(图片来源:青塔网)

  那么,为什么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如此显著?

  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解释道,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国家在对学校的支出政策上有一定区别,比如对“985”“211”,支持力度更大;根据地区情况不同也会有差异,比如北京等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高校,受到的支持以及各种收入会更多;此外,学校的生源结构也不一样。

  另外针对各个学校的学科特点不同,财政的支出政策也有侧重。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理工类大学相比于文科类大学,在经费上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大学建设是一项投入巨大且长期的事业,看看美国顶级名校的投入就可见一斑。

  哈佛大学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大学(资产超过300亿美元),2015年总预算为45亿美元。耶鲁大学15-16财年总预算为35亿美元。而宾夕法尼亚大学2017年度的总预算更是高达87.8亿美元。玩转大学也似乎成了一场富豪的游戏。

  

  哈佛大学景(图片来源:哈佛大学网)

  几所大学办学经费破“百亿”,反映中国部分大学投入已经逐渐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投入水平。一般而言,投入水平是一所大学办成一流水平的基本保障,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投入教学科研的力度。好大学一定是有充分的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办学质量确实与投入成正相关。

  一些高校经费破“百亿”,本身不是坏事,但其与一流大学标准间的距离,不能仅凭经费度量。正如有教育学者评论所说,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和透明财务体系,才能防止教育投入被挤占、挥霍,甚至被大量用于政绩工程。增加教育投入,把每一分都用到刀刃上,才能换来办学质量提升,才能带动其向“世界一流”迈进。

backchina




全国75所部属高校年度预算曝光 清华获233亿大幅领跑


中国经营报

近日,部属高校2017年度部门预算相继“出炉”。今年75所高校预算收支总数超过3500亿元,预算收支总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其中,清华大学233.35亿元,是唯一一所超过200亿的学校。

75所高校中仅清华超200亿元

75所高校中收支预算总额排名前三位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预算分别为233.35亿元、193.45亿元和150.47亿元。清华是唯一一所超过200亿元的学校。其他超过百亿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

预算最少的后三位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均为艺术类院校,预算总额均未超10亿元。

75所高校年度收支预算排名中,预算超过50亿的24所,低于50亿的51所。与去年相比,预算超过50亿元的高校略有增加。此外,预算在10亿-20亿、20亿-30亿区间的高校数量最多,分别有14所。

前十名中东部占7所多为综合性高校

从地域来看,预算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有7所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所。其中,吉林大学是今年“挤入”前十,预算较去年增加35亿元,排名第8位。

记者还注意到,前10位高校基本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总体排名靠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排名都在前30名以内。排名后十位的则大多是语言、财经、艺术类高校。

与2016年相比,多数高校预算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从几亿到几十亿不等。清华预算增加超50亿,涨幅最大。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增幅超40亿元。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涨幅超20亿。仅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个别高校预算较去年有所减少,但降幅不大。

追问1 高校“钱袋子”怎么用?

教育支出占预算比例一般最大

高校“钱袋子”已经确定,这些钱从哪里来,要用到哪里去?从收入来源看,高校收入主要有几大块,分别是各类财政拨款、上年结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各类财政拨款一般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吉林大学财政拨款332518.15万元,占收入预算的52.86%;北京化工大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99815.55万元,占总收入的40.07%。

也有些高校财政拨款占比较少,北京大学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488346.23万元,占34.32%;事业收入占比37.40%,高于财政拨款。

支出方面,一般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在这些支出中,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也最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支出438558.45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84.29%;结转下年68400万元,占13.15%;住房保障支出12303.43万元,占2.36%。

厦门大学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更高,在608404.03万元的预算支出中,高等教育支出57770万元,高达94.96%。

追问2 预算为何普遍增加?

因“双一流”建设增加财政拨款

今年近70所高校预算数较去年都有所增加,多的增幅达几十亿元,涨幅超过20亿的至少有8所。

为何今年很多高校预算大幅增加?记者注意到一些学校预算数增加与“双一流”建设有关,特别是财政拨款涨幅较大。

北京大学收支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40多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上年年初预算相比增加210487.15万元。北大解释,主要原因是2016年“中央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经费为追加预算。其中,增加最多的是高等教育支出,比上年增加200455.34万元。

武汉大学收支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9亿多,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为320537.15万元,比上年增加81981.08万元。该校解释主要原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和调资经费等额度没有在2016年批复,而在2017年进行了批复。

据吉林大学介绍,2017年收入总预算879636.29万元,比2016年增加357739.64万元,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中,教育支出比2016年增加50430.42万元,增长19.36%。主要原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捐赠配比等项目支出及2017年调资经费等基本支出增加。

追问3 为何不公布“三公”开支?

一些项目难分类部门情况较复杂

自2013年以来部属高校开始公开部门预算,今年是第五年。记者发现,与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相比,高校预算公开内容较为简单,“三公”经费以及各项目细化支出等并未公布。

此外,高校“其他收入”部分金额较大,但并未详细公布该项信息。如复旦大学其他收入157908.71万元,南开大学其他收入为298452.51万元。据高校解释,其他收入指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盘盈收入等。

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介绍,“其他收入”金额较大不是高校特有,其他一些部门中其他收入和支出量也比较大,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我国预算分类系统与国际通行分类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支出项目在现有分类下很难归到特定科目,就要放到“其他支出”;同时部门情况较复杂,比如设有下属单位,会涉及统计方面的问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比一般行政单位情况更复杂。 三公经费不是一个独立科目,是从各方面摘取进行汇总,而高校与行政机关不太一样,经常有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不能简单归为三公。” 王雍君解释说。

链接

支出政策、地区及生源致预算差距大

这75所部属高校“贫富”差距较为显著,多的达上百亿元,少的仅有几亿元,第一名比最后一名多出229.37亿元,相差数十倍。

为什么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如此显著?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解释道,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国家在对学校的支出政策上有一定区别,比如对“985”“211”,支持力度更大;根据地区情况不同也会有差异,比如北京等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高校,受到的支持以及各种收入会更多;此外,学校的生源结构也不一样。所以高校之间预算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即使留学美国 也逃不脱中国政府监视的眼睛
  • 4名在美中国留学生代考托福被捕 或面临5年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