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推出新情报法草案冀阻吓境外曝料/京津冀遭臭氧污染 可致头痛眼睛灼热
發佈時間: 5/18/2017 11:51:32 PM 被閲覽數: 12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推出新情报法草案冀阻吓境外曝料



2017年5月18日



    中国推出新情报法草案冀阻吓境外曝料


    图为中国人大咨询国家情报法草案网络截屏
    网络照片
    
    ( 法广RFI 小山)中国推出《国家情报法》草案,赋予应对境内境外涉及中国国家情报问题的权力。国家情报法草案可针对中国人在境内以及境外涉及中国情报案,但是否针对境外外国人被指控涉及中国国家情报法范围的涉案。专家认为,中国推出国家情报法草案,意在阻吓类似郭文贵的海外曝料。*
    
    据美国自由亚洲报道,中国官方5月16日低调公布首个《国家情报法》草案,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境外,赋予当局监控和调查外国人的权力。有评论称,此类做法早已存在,中国当局此时以立法形式公布,意在恐吓。也有分析指,该立法或与富商郭文贵在海外爆料中共高层贪腐丑闻有关,意在遏制中共权力斗争中的内部知情者出国爆料黑幕。
    
    根据当局发布的《中国国家情报法(草案)》内容显示,该法将衔接已经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授权官方在调查国内外个人和团体时,可监控嫌疑人、突袭住所,并扣留车辆和设备;允许情报当局进入“管制区”、使用“技术侦察手段”;令海关及边境进行检查,或采 “隔离”以及“行政拘留”手段。
    
    据自由亚洲引述人权律师任权牛称,中国情报人员权力很大,此类做法早已存在,现在上升到法律层面公布或意在恐吓,而法案中所指的“情报”具体内容模糊,担忧执行人滥权:
    
    任权牛指出,中国“新闻法这么重要的法律都没有,情报法这个东西本来有没有都可以悄悄地做。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去弄。情报法立法我觉得是属于国安或国保部门掌握的什么信息,他们内部的一个东西。作为普通民众的话,说情报这个东西,感觉很陌生。我作为律师也是不太明白什么叫情报,什么内容的东西叫情报。”
    
    中国人大常委会去年12月就曾特别审议了该草案,但官媒没有透露其中更详细的内容。有港媒报道指,中共国家安全部有可能被拆分为国家反间谍总局和国家情报总署。但此草案中仅说中国将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国家情报体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将保证国家安全视为执政首要任务。2013年,习近平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出任主席,随后又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同年11 月,全国人大通过《反间谍法》,这是中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具体界定间谍行为。 此后,中国又相继通过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反恐、管理外国非政府机构的措施和法规。
    
    报道还引述河北资深媒体人朱欣欣认为,表面上看是针对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立法,但相信与郭文贵事件引发当局恐慌有关,实为阻止内部派系斗争令徇私泄密频发:
    
    朱欣欣指出,“他设立这个法很可能就跟郭文贵最近爆料中共高层的丑闻有关系,设立这个法规借此把一些不是国家秘密的,比如涉及到中共高层党内的丑闻,也纳入范围。很可能要 借此进行迫害揭露他们的黑幕的人,如同用‘煽动颠覆国家’这么荒唐的罪名来迫害自由民主人士。我想就是他们进一步加强言论控制,也唯恐他们内部的人,在权 力斗争派系斗争中往外爆料。”




京津冀遭臭氧污染 可致头痛眼睛灼热




2017年5月19日


    
    来源:财新网
    
    

京津冀遭臭氧污染 可致头痛眼睛灼热


    
    5月18日,中国环保部官网通报,预计5月18-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
    
    环保部称,5月1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且气温不断攀升,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光照加强、温度升高等气象因素为臭氧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近地面臭氧大多是在高温光照条件下,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次转化形成,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等;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的挥发等等。
    
    北京市气象台16日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17-19日,北京平原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据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数据,5月18日白天,北京各地区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城六区污染指数(AQI)为175到195之间,属轻度污染,接近中度和重度污染(AQI大于200)。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的刺鼻气味。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臭氧不仅可以直接侵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可以损害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在达到0.1ppm(相当于200微克/立方米)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并让人产生头痛、眼睛灼热等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会增加空气的氧化性,增加城市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风险。在全球的环境历史中,光化学烟雾早已劣迹累累,轻则导致人群患红眼病,重则让人眼晴痛、头痛、呼吸困难,甚至造成人的死亡。
    
    不过,未来几天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污染形势将有所改善。环保部通报称,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在5月20-23日,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和PM10。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台湾一家专接陆客的面馆关门 公告有意思了/南京绿化带的枇杷熟了 结果是这样
  • 青岛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 港口内全是机器人在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