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天下/革命的风险/中央集权官僚制的重大缺陷/水低爲海/处决政治犯/12个惊人巧合
發佈時間: 6/2/2017 12:23:17 AM 被閲覽數: 28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天下”几人没误读?



郭贤源 春秋茶館

  

  〝亡国与亡天下〞,是300多年前的顾炎武提出来的,他在《日知录?正始》中是这样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保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的这段话在中国传统文化未断层的环境里是没什么争议性的,只要读书人,只要对中国文化有一定基础,他们就能够明白〝亡国与亡天下〞或〝保国与保天下〞的含义。这句话真正出现大规模误解,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事了。顾炎武的话随后被断章取义,并广泛地作为小学生中学生的教条。小学时就见到教室墙壁上张贴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又读到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知顾炎武的原意。而且,有趣的是发现顾炎武的这些话在被广泛误解误读了。

  〝亡国与亡天下〞还有这么一个传播甚广的视频,它是一位叫石国鹏的历史老师讲的〝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如今,这个视频在自由主义阵营里广泛流传,但讲者却没有解释清楚,而且他还有一个细节解释错误。石国鹏先生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被梁启超改了,改得好。事实上,这句话依然是出自倡导〝亡国与亡天下〞的顾炎武。显然,梁启超没有发挥顾炎武的〝保国与保天下〞,也没有特别拔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恰恰相反,是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发挥了。比如,我们今天读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教科书上会抨击康有为的一段往事,即历史书批评康有为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倡导孔教,主张保护孔教文化,教科书评论说〝康有为这个发起维新变法的人,倒退到沦为保护新文化打倒的儒家和孔教文化〞。

  

  今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之大谬理解,就在于新文化运动,就在于新文化运动之错误结论,就在于新文化之激进与极端。因为新文化运动作了衡量标准,所以今日根基于新文化运动氛围的教科书,它的立论或评论基础就是否定传统,以此来从语义语言上巩固、保护政治基础。政治合理性是建立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语义环境下的,因而它的一切语言都必定是维护其政治语言,以制造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政治语境。

  我们要理解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任何脱离此环境的理解都是望文生义的。在顾炎武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今天批判学说认为明朝就是衰落期,而在这个儒家文化脉络里,诸夏、夷狄与文明的关系是重心,诸夏若用夷狄文化和夷狄礼仪,那就是〝诸夏变夷狄〞;如果夷狄用诸夏之礼,那就是〝夷狄变诸夏〞,用儒家的原话就是〝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从历史上看,今天的汉人,其前身是用〝华夏〞,但是我们是知道的,今天的汉人与华夏族是不同的,它的绝大部分人是历史上那些吸收〝诸夏礼〞的胡人,如匈奴汉化了,鲜卑汉化了,部分契丹人汉化了,西夏汉化了,等等。

  诸夏礼、华夏文明的传承,构成了儒家也就是顾炎武所说的〝天下〞。换言之,〝天下〞就是诸夏礼,就是华夏文明,也是华夏道统。在孟子和顾炎武看来,如果〝天下〞没了,〝诸夏礼就可能被夷狄所取代〞,这样就可能出现野蛮的夷狄〝率兽食人〞,因而诸夏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天下,把夷狄礼变为诸夏礼。当然,我们在此也可以顺着孟子和顾炎武的思路延伸,即当中国大地出现大量的〝率兽食人〞现象,这就是〝亡天下〞,就是〝诸夏礼变成了夷礼〞。因为在孟子看来,〝率兽食人〞是近于禽兽。

  

  从这个脉络上说,顾炎武所讲的〝亡天下〞和〝保天下〞就是保诸夏文化和诸夏礼。再从顾炎武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说,顾炎武是明亡时期,异族的满清被儒家传统文化看成是〝夷狄〞,其风俗礼仪自然就是〝夷礼〞。顾炎武从〝诸夏礼〞与〝夷礼〞的角度担心华夏可能再一次沦为〝诸夏礼变夷礼〞,因此,他从捍卫华夏道统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论题。在顾炎武看来,假如满清要强行推行〝夷礼变诸夏礼〞,那对于绝大多数汉人来说就是〝亡天下〞了,天下面临灭亡,这就需要〝保天下〞,而保天下就是〝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就是说,今天被广泛引用为〝爱国主义〞教育信条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不是〝爱国〞的要求,它恰恰是捍卫〝天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是守护道统不被颠覆的要求。

  至于今天被宣教的〝爱国主义〞理念,顾炎武的〝亡国〞与〝保国〞又是一重否定,即他认为〝保国〞是〝肉食者谋之〞。对于广大的芸芸众生来说,〝保国〞是不需要去考虑的事,〝保国〞只涉及统治者,只是他们去保他们的国爱他们的国。当然,顾炎武那时候的〝国〞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国,而是〝朝廷〞,是〝王朝〞,是皇帝一家的〝国〞,因而所谓〝保国〞其实就是〝忠君〞。

  

  〝国〞与〝天下〞,二者的关系如何?在顾炎武那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天下〞高于〝国〞,因为保天下是全体认同诸夏礼的人的事,〝国〞只是〝肉食者〞考虑的事。而且,依照传统文化,〝天下〞是涉及道统,〝国〞涉及的是〝法统〞或〝治统〞。道统是〝铁打的营盘〞,治统却是〝流水的兵〞。

  总之,顾炎武的〝保国与保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都被误解误读了,今天不管是强调爱国还是反感爱国,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顾炎武的原意。如果正本清源了,我们就知道今天〝保天下〞才是真正的爱国。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70531/info-1470167-1-1.html#ixzz4ij464coy







热帖:中国未来的最大威胁 革命的风

险(图)


京港台:2017-6-1 03:27| 来源:多维 |    


  

  涌入大城市的大量农民工沦为新的赤贫阶层,成为潜在社会不安定因素(图源:VCG)

  历史往往是很微妙的。

  中世纪教廷严厉敲榨下的北德意志农民是教廷的忠贞信徒,但到了十七世纪,他们却成了教廷最坚定的反抗者;路易十四时期被君权压制的法国(专题)民众是难以想象的恭顺,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他们却变成了无可遏制的暴民;沙皇俄国农奴时代被旧制度盘剥的俄国民众是如此的不关心政治,但到了1917年俄国最开放的时候,他们却变成了任何政治革命最激烈的拥护者。同样类似的事情,在1848年的欧洲、1911年的中国、1930年的欧洲、1989年的俄国不断上演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使得传统上能够有效维持统治的旧秩序,不但难以阻止社会动荡的发生,反而在革命的洪流面前,变得脆弱不堪、一击瓦解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理解旧秩序能够维持下去,其所依靠的政治基础。

  路易十四统治法国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教士和贵族,这两个阶层的对民众的思想影响力和自我政治经济动员组织能力在路易十四时期是相当强大的;满洲帝王统治中国则依靠中国士绅的支持,该阶层帮助满清帝王扑灭了铺天盖地的太平天国火焰;沙皇俄国统治俄罗斯的主要力量来自东正教和贵族,两者在农奴时代的政治能量和组织能量,也是俄国其他阶层所难以项背的;苏联共产党统治俄国的主要力量,则是庞大国有企业福利体系照拂下的城市工人阶级(中国类似)。

  不过,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进,这一切慢慢发生了变化。

  旧秩序下,新的失意者大量出现

  任何旧秩序的崩溃,都离不开经济发展或者社会突变之下,新失意者的大量涌现。这些新失意者无疑是最不满的社会阶层,曾经的美好生活如同火焰一般痛苦地灼烧着他们的神经,使他们迫切希望改善当前的境遇。而且,由于他们无法在稳定的社会规则下看到改变的希望,他们便会致力于使用一切激进手段毁灭秩序。

  法国大革命之前,大量的自由农民从安宁祥和、枯燥单调的农村涌入城市,由于缺乏城市中的基本生活技能,他们被迫从体面的农民沦为城市中的赤贫阶层(根据档案统计,这些人大约4/5的收入用来购买食品)。这些人在法国大革命中是激进的雅各宾政权最坚定支持者,也是最残忍的暴乱分子。

  1861年,俄国宣布《农奴解放宣言》。这使得大量农奴,从世世代代依附贵族、并以固定模式劳动繁衍的农奴身份,一跃为自力更生的“自由人”。

  1861年,俄国的农奴改革,并没有缓解俄国的政治危机。农奴一下子变成自由人,却难以适应。他们大多数一贫如洗,要么在农村自生自灭,要么到陌生的城市当包身工,从而沦为新的伶仃人阶层,游离于正常的社会秩序之外。在随后的历次俄国社会动荡中,这些新的伶仃人阶层,都是骚乱的主要力量。

  辛亥革命中的反清军官,大部分来自于朝廷衰败之后,找不到出路,被迫留洋求仕的失意读书人。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败与最终废除,实际上使得清廷与底层士绅阶层曾经牢固的利益纽带,彻底崩裂了。清廷在激怒了旧盟友的同时,又增加了致命的敌人。当时的普通革命参与者如蔡锷、张振武、蓝天蔚、阎锡山、蒋介石等的成长轨迹,实际上大致相同。

  一战结束后,大量军人从战争中最受尊重的阶层一下子沦为被歧视的对象,从而成为各国的不安定因素,为新的动荡撒播了火种。德国纳粹党、法国火十字团、意大利法西斯党、英国法西斯党的中坚力量即来自于这些军人,包括希特勒、戈林、罗姆、墨索里尼、拉·罗克等领导人,也属于这个阶层。

  抗战期间,为支持军费而引发的通货膨胀,也让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工薪阶层在战争中变为其重要反对者,更使得抗战前被边缘化的共产主义思潮得以深入人心。仔细查看闻一多、朱自清等大学教授在战争前后的收入情况,他们对蒋介石态度从拥护变为抵制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苏联国有企业大量破产之后,曾经的体制拥护者市民工人阶层,在失去福利保障之后,变成秩序的反对者。

  80年代末,由于石油收入锐减,财政崩溃的苏联政府,无力对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继续予以补贴,国企大量破产,大量前苏联国企工人在丧失了曾经优越的生活福利之后,生活陷入贫困,并成为苏联政权的坚定反对者。

  当代中国大量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面对高昂房价,沦为新的赤贫阶层,这实际上是相当大的潜在社会不安定因素。

  传统的国企工人,在失去体制利益后,变为新的失意者,逐渐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新的有产阶级崛起,往往因为迫切需要政治权力保障自身所得,而反对旧秩序

  经济大发展之下,不同于传统既得利益者的新兴有产阶层,往往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然而,他们却在旧秩序体制下备受轻视,也无法有效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于是,新兴的有产者必然迫切寻求获得政治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是秩序维护者的“新兴”有产阶层,也会成为“旧”秩序的敌人。而这些有产者,往往也会成为革命的发动者和资助人。

  英国清教徒控制的议会下院之所以发动反对国王的战争,就是因为国王查理一世的贵族阶层,不停地以各种名目对新兴商人、乡绅、律师等非贵族的有产阶层,无节制地征收税负。这激起了拥有强大经济动员能力之新兴有产阶级的武力反抗。

  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北美殖民地的庄园主、茶叶商人等有产者希望免于被英王无休止的征税,试图通过获取政治权力,从而保障自身财产。

  法国大革命的序幕——网球场宣言。新兴有产阶层医生、商人、律师等在此宣布,将建立保障自身财产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第三等级是什么? 是一切,是整个国家;第三等级在当前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么? 什么也不是;第三等级要求什么? 要求取得某种地位。”——西哀士(法国大革命重要推动者)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离不开商人、医生、律师等新兴有产者的推动。革命前的法国新兴有产者,尽管已经成为法国各阶层中,最有经济力量的阶层,但是在旧秩序下,由于贵族、教士特权地位,使得新兴有产者难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这使得新兴有产者最终必然走向旧秩序的反面。

  清朝灭亡的导火索——保路运动的推动者,即来自于商人为代表的新兴有产者。清王朝将股份铁路国有化的等武断措施,使得这些人逐渐意识到,清廷的旧秩序已经成为他们保障自身经济权力的障碍。

  现代中国的新兴有产者,掌握了巨大的经济资源,他们也是目前法制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最主要推动者。

  旧秩序主要支持者力量的萎缩,以及组织能力的瓦解

  与新失意者和新兴有产阶层同时出现的,是旧秩序传统支持者力量的逐步萎缩和瓦解。

  旧秩序支持者经济动员能力的不断萎缩:

  英国内战和法国大革命前夕,伴随着传统农村经济的不断边缘化和商业经济的大发展,依附于农业经济的大贵族和教士们的政治经济动员能力,相比于新崛起的商人、金融家等新兴有产者,已经丧失了优势,这也是英王查理一世和法国路易十六不得不向新兴阶层,频繁寻求经济支持的原因。同样类似的是,苏联解体前夕,随着私营经济的壮大和国有企业的迅速解体,苏联政府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能量,也变得相当有限。

  旧秩序社会控制能力的不断瓦解

  事实上,旧秩序衰弱,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对比上,更体现在对民众的控制力上。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大量涌入城市的自由农民,脱离了宗教氛围根深蒂固的农村,来到了城市的贫民窟,摆脱了教士的精神影响,成为政治上不可控的人群,并逐渐受到了雅各宾党人暴乱思想的影响;在俄国,新迁入城市且生活在都市边缘的俄国农民,不再有曾经的农村东正教洗礼,也成为布尔什维克招揽的对象;苏联的国有企业体系崩溃后,大量的前国企工人成为不折不扣的自由人,不再受曾经强有力的党组织控制,逐渐被各种各样的其他意识形态所支配。

  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旧秩序对民众的控制,不断衰微,直至失去对社会的管制能力。

  抗战期间,中国社会结构崩溃,大量家庭瓦解,民众流离失所,沦为伶仃人,这使得战前相对有效的士绅宗族政治体系,陷入瓦解。

  宗教逐渐成为底层大众的选择,实际上是政府统治力量在基层衰退之后的必然结果。

  与动乱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次大革命时期,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或者说受变革影响较小的地区,旧秩序依然能够良好地发挥作用。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传统的法国农民在教士与贵族的良好动员下,依然是国王路易十六最坚定有力的支持者;在俄国内战期间,俄国农民则在东正教和旧贵族的组织下,顽强地为旧秩序与革命者殊死恶战;而前苏联解体的时候,偏远的中亚地区加盟共和国民众,则希望继续维系苏联的统治。这些令人吃惊的类似,并不是一种偶然。

  总结

  事实上,政治的改革与革命的发生,往往都是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在政治上的自然反馈。

  旧秩序统治力量的强大或者弱小,并不是由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性格决定的,也不是受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的手腕而影响的,而是由旧秩序依附的政治根基来决定的。旧秩序的瓦解是其所依附阶层的政治经济实力不断衰退之后的必然结果。

  因此,一个真正优秀的秩序体制,往往是这样的:它将犹如一块随时吸水的海绵一般,随时能够吸附新兴有产者进入体制,使之成为体制的政治利益既得者,从而无限扩展自身政治经济动员实力。(毕竟,有产者永远是渴望秩序的,任何有产者本质上都是秩序维护者。)而这也是宋朝的科举制度和英国的下院制度,能够使秩序稳定的关键所在——动态地扩展自身统治基础,并可以随时代的变化而无限延生。

  历史的教训,不可不多。




高华:中央集权官僚制的重大缺陷



作者:高华,节选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政治是传统社会的决定因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前现代社会制度构成中最有现代因素的部分就是维系中国社会稳定的支柱--中央集权官僚制,然而也就是它本身的结构性的重大缺陷阻碍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向现代政府制度的转换。

  中国的中央官僚集权制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在皇帝之下,内阁、省、县的垂直的行政系统有专门化和职能划分的特点,按照法律和惯例有效地掌管国家行政事务,垂直的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负责监督各级官吏,以保证政令的执行。

  不受阶级和财产限制、在科举制基础上建立的官员升迁系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对维系中国官僚制度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操作层面上,这样的官僚制度,与依职能分层、各司其责的现代政府制度并不构成严重冲突。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两点:

  第一,中国的中央官僚集权制对基层的统治力量较弱,朝廷在县以下的支柱是享有功名的乡绅,中央权力并不能完全达到基层,征税及征集劳役实际上依赖于乡绅。

  处于家族、宗族网核心的乡绅的行为往往严重破坏了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合理化因素。所以严格地说,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只存在于县以上的政府机构,县以下的乡村则处于高度分散的无组织状态。显然,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能够全面协调社会力量处理公共事务的、完善的社会组织结构是相冲突的。

  

  第二,中国官僚集权是以儒家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它以道德伦常为基本准绳,在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上没有明确的界定。

  儒家规范虽不排斥个人的成就取向,但人情取向更占主要地位。中央官僚集权制的垂直系统固然保证了政令的通行,然而也带来各级官吏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严重惰性。加之宗族、家族的因素与政治结构互为一体;为派系斗争提供了永恒的竞技场。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意识形态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它提供了对世界的全部解释,成为不可逾越的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

  它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国为天下中心"的世界观之上的,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顺理成章,也就对竞争不感兴趣,没有了变革的紧迫感。

  

  至于解决中国国内周期性的政治衰败和政治动荡的良方更无需从"异域"寻觅,在包孕万家的儒家学说的众多派别中自有疗救的方案。

  经过千余年的儒化,这套由科举制为外在体现的儒家意识形态已完全内化于中国人的心理深层,从而成为回应外部世界挑战的巨大的心理障碍。这样,在与外部世界交往时,中国就很难随形势而变化政策,而处处显得迟钝与僵硬。

  原文刊载于《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backchina



从两个时代处决政治犯的方式看蒋公和毛泽东(组图)


一、张志新:与毛泽东同一营垒中的〝同志〞

其〝罪行〞为:对毛泽东所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不同看法。被判处死刑,并在行刑前割断气管,以防其进行〝反动〞宣传。

文革被否定后,中共官方媒体在1979年6、7月期间陆续公开了张志新行刑前被割断气管的纪实:

1979年6月5日在中共官媒上发表的《一份血写的报告》中这样叙述:〝第二天临刑前,张志新被秘密带到监狱管理人员的一个办公室。接着来了几个人,把她按倒在地,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

一个多月之后,另一篇题为《走向永生的足迹》的报导写得就直言不讳了:〝1975年4月4日,枪杀她之前,她被按在地上割气管。她呼喊挣扎,她痛苦至极,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attachimg]41680[/attachimg
张志新因为对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有不同看法,为刘少奇等人鸣不平而在惨遭割喉后被枪决。(网络图片)

又过了一个月,《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一文更加详细地中讲述了张志新惨遭暴行的情形:

〝没等张志新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几个蹿上来的人按倒在水泥地上,头枕一块砖,强行切断了喉管。为了维持呼吸,就把一个三寸来长的小手指粗的不锈钢管插进气管里,再用线将连接着钢管的金属片缝在刀口两边的肉上。张志新奋力反抗,剧痛使她咬断舌尖,血水淌满了前胸。她脖颈上的伤口,不时地冒着带血的气泡,嘴里不时地呕吐着似血似水的唾液。〞

在被割气管时〝张志新剧痛难忍,奋力呼喊,很快,就喊不出声音来了。这时,一个女管教员,听着,惨不忍闻,看着,惨不忍睹,惨叫一声,昏厥在地,随即被拖了出去。

二、瞿秋白:与蒋介石互为敌对营垒的政敌首脑

其〝罪行〞为:已实行了武装割据,公开主张推翻蒋先生为首的合法民国政府。在双方敌对战争中被俘,被判处死刑。行刑前给予人道主义礼遇,饮酒、留影,并允其高唱宣传其主义的歌曲。

《宋希濂口述枪杀瞿秋白详情》一文详细描述了瞿秋白行刑时的情形:

处决瞿秋白的日期是1935年6月18日。这天清早,瞿秋白进餐后换上了新洗净的黑褂白裤,黑袜黑鞋,泡上一杯浓茶,点支烟,坐在窗前翻阅着《全唐诗》。

上午10时整,国军军法处长传令出发。瞿秋白在走出三十六师大门时,轮流用俄语、汉语高声演唱了宣传其主义的歌曲。

进了戒备森严、游客一空的中山公园,一桌酒肴已摆在八角亭里。遵照特务连长的安排,瞿秋白先在亭前拍照。


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因发动武装割据而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行刑前得到国民党政府礼遇,并拍照留影。(网络图片)

拍照结束后,瞿在酒肴前坐下来,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旁若无人地又高唱了《国际歌》《红军歌》数遍。

几杯酒下肚后,瞿秋白手夹香烟被士兵押到刑场上,又高呼了几句共产党的口号,然后在罗汉岭下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上盘膝坐下,刽子手对他执行了枪决。

backchina






揭秘历史无法解释的12个惊人巧合,中华五千年难道真是有轮回?


 关注历史回忆:lshy300,让你知道各种各样的

  1、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国后期,魏、蜀、吴三个政权又归于一统,而此时统一天下的,恰巧就是晋朝。

  2、秦朝和隋朝都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大一统,都建立了强盛的东方帝国。然而更加巧合的是,这两个统一强盛的王朝都一样的短命,都断送在了二世的手中,并且这两位二世皇帝还都是被自己的臣属害死的。

  

  3、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西汉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江山,王莽亦从西汉的子婴处夺得江山,且两位子婴均得以“宽宥”。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两汉是中国在世界上非常辉煌的历史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而多年以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唐朝,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这两个强盛的帝国之间有很多巧合之处:都前承一个强大而短命的王朝,都继承了其丰富的遗产,并且除名义上的改朝换代外,实质上都几乎是前朝的延续;都有一个中兴的过程,东西汉的承接与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都历尽艰险而不亡;在开国初期,都有一个女人掌握朝政大权(汉朝是吕雉,唐朝是武则天),并且在权力回归后,都有一个中兴时期(文景之治和开元之治);都面对一个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而且都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并最终迫使北方民族走向衰败;都大力发展西域,并统治西域广大地区。

  

  5、晋分两晋,宋也分两宋,都是因为外族侵略而分的。西晋和北宋都统一了但都不强大,饱受外族侵略的忧患。

  6、五胡乱华十六国并起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历史阶段,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迭的现象。这些政权更迭都是掌握军权的重臣发动政变而造成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

  7、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而从第二代皇帝起就开始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及其子孙了;然而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赵光义的子孙,从第二代皇帝起就又重新回到了赵匡胤的子孙这一脉上。

  

  8、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异族所灭。

  9、明朝和清朝:它们都是在打败异族政权后,建立的自己的王朝。明朝和清朝开创之初,皇权都受到过叔父的威胁。

  10、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在东北,而关押清朝末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战犯管理所也在东北。

  清朝的第一个皇后是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的皇后),最后一个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光绪的皇后,宣统结婚时已退位,其皇后已非真正的皇后)。

  

  11、中国历史上有数次大分裂,然后有数次大统一。①首先是战国的大分裂,中国一分为七,然后由秦取代周朝完成统一。②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大分离,晋代三国只是短暂的统一,随后中国就陷入更大更久的分裂,所以不算。最后是隋取代北周,然后隋虽然被唐灭,但中国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大统一。③最后是唐灭亡后的五代十国大分裂,直到宋朝的建立,无独有偶,宋取代的又是周,这回是后周。综上所述,以后如果还有朝代的话,可万万不能取名叫“周”了!

  12、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代。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70531/info-1470164-1-1.html#ixzz4ij4WU5pm




水低爲海,人低爲王!(深度好文)  


    
2017-05-26      



英若誠


點此看大圖片


水低爲海,人低爲王!(Pixabay.com)


一只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蒼蠅譏笑說:〝傻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


再見!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麽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你以爲你是誰。〞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

尴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

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被稱爲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擡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

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

這個故事真實而簡單,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離了誰地球都照樣地轉。

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決不能狂妄;可以健康長壽,但不可能萬壽無疆;能夠力挽狂瀾,但決不可能再造乾坤!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智上的一種淡泊。

水低爲海人低爲王!放下自己!

——轉自《博客:奮鬥者》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牛人/清朝状元答卷/日本對中國的海軍力量越發不安/政治帝國主義的文化壓制
  • 梁启超/预言家布热津斯基/中国人民从什么解放/觀禮台俯瞰六四夜/唐宋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