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六四的曆史教训/cwing 读封从德《六四日记》序,看总参国安精雕细琢打造反对派特线
發佈時間: 6/9/2017 9:54:09 PM 被閲覽數: 17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六四的曆史教训 (魏京生)



1989年6月4日清晨,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鎮压學生後,一辆已被焚燒的坦克遗留在街道上。(AFP)

1989年6月4日清晨,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鎮压學生後,一辆已被焚燒的坦克遗留在街道上。(AFP)




二十八年過去了,当年大屠杀的血迹對親曆者来说,还是曆曆在目。東欧和蘇聯的暴政結束了,爲什么我們中國还深陷在暴政的压迫之下呢?對很多人来说,這不合邏輯。但是不合邏輯的表面現象之下,必然有它深層的邏輯,有待于我們去了解和思考。

從紀念胡耀邦的大游行開始,全國各地的游行示威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不但學生,工人和市民逐漸成爲了主流,甚至包括除了中共中央委员會之外的中共各级機關的群衆。真是人心思變,全民同心。這樣大的民衆压力,就是靠枪杆子立國的北洋軍閥也頂不住,不得不向人民妥協让步;甚至像突尼斯獨裁政權和蘇聯東欧共産党那樣垮台。爲什么中國没有呢?這需要我們稍微回顧一下当时的場景。

被學生和群衆奉爲導師和領袖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有不在場的證明。有些人在家裏说:我只負責發動群衆;甚至说我的責任就是提供思想,不對政治运動負責。有些人幹脆到外地去旅游。這可能是後来警察們動不動就要让異議人士喝茶旅游的先例。

大家看到的只是現場的娃娃們如何没經驗,甚至有些不着調。怎么會把汙染毛澤東畫像的三君子扭送給了警察呢?這不是敵我不分嗎?這说明居于运動領導者地位的,确实是些没經驗没头腦的娃娃。簡單的说,就是没有領袖或者没有像樣的領袖。

没有領袖或者没有像樣的、有經驗有头腦的領袖,這是人民群衆的运動雖然聲势浩大却必然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場認真的政治运動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樣,必須有一個船長。最好是有經驗有头腦的船長,才能帶領大家到達目的地。没有船長或者有两個以上的船長,翻船的概率就會成倍的升高。就像農村的諺語说的那樣;木匠多了蓋歪房。

從曆史上看。凡是成功推翻政權或者改朝換代的革命,都是從两個方面甚至三個方面受力,才能夠成功。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社會矛盾,民衆的造反情緒逐漸高涨,超過了秩序能夠承受的上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民氣可用。第二個方面就是统治階级內部分裂,矛盾尖銳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有时候还有第三個方面,就是有外力介入,例如1644年居住在東北的滿清入關,最後結束了明朝官民雙方的统治。

八九年的时候,第一個方面社會矛盾積累得还不夠强大,民衆的反抗目標也不夠明确。要民主要自由不要專政的口號偶爾可見,占絕對主流的口號是支持共産党反對官倒;要清官不要贪官等等改良思想的目標。廣場上的學生不知道受誰的蠱惑,以爲反官倒一旦成功,就可以名垂青史甚至入主中南海了。甚至打倒專制的口號會被糾察隊迅速清除出場,以保持所谓學生們的純潔性。這些都證明民衆还比較軟弱,反抗意识不高,或者说覺悟不夠。即使有人煽動,也達不到蘇聯東欧的水平,失敗也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第二個方面上層矛盾尖銳,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水平。正如鮑彤先生当年向赵紫陽指出的那樣:這已經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了,不應該手軟。但是以赵紫陽爲首的所谓改革派却放棄了責任,不愿意爲一場推翻共産党的革命承擔責任;不愿意像蘇聯東欧那樣推翻一党專政,甯可让無辜的學生和市民流血犧牲。這是运動失敗的偶然原因,但却是關鍵的原因。

第三個方面雖然不是必須的;但也是重要的。曆史上的革命不是每一次都有外力的幹涉,但有时候外力的幹涉却是勝利的關鍵因素。例如美國獨立战爭,如果没有法國軍隊的幫助,一幫衣衫不整没有多少训练的民兵,不可能战勝装備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國正規軍。

但在八九年的北京,只能感受到来自全世界民衆的聲援,却感受不到来自民主國家陣營的压力和聲援。這和蘇聯東欧所遭遇的情況大不相同。甚至老布什爲總统的美國还臨时撤換支持民运的大使,並且聲明不會幹涉中國的內政。這些錯誤的信號恰恰成爲鄧小平集团下決心屠杀人民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性的因素。

有些比較極端的评論認爲:愿意幫助蘇聯東欧的革命而不愿意幫助中國的革命,是白種人種族主義的因素在起作用。我認爲這不太公平,也没有點到问題的真正原因。美國從八十年代末就無視中國的民主运動,和美國大企业在中國的利益有關。

中共一直在宣傳打倒共産党中國就會陷入軍閥混战,多少年都恢复不了秩序。這是國內外生意人們最不喜欢看見的局面。在專制政權的保護下賺取超額的利潤,這會让生意人們喜出望外,忘記良心。這幫黑白黃種的商人們不是爲了種族主義的理想,而是爲了賺不夠的髒錢而放棄了良心。這也是曆史的必然而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惜没有領袖告訴學生和老百姓如何避免或者绕過這個必然性。

現在,經過了二十八年歲月的積澱,可以说时代不同了,各種條件比当年更加充分了。最大的不同,就是經過共産党的血腥屠杀,人民迅速擦亮了眼睛,看透了共産党的本质。將會步履堅定,目標明确的走向民主法制。可以说,革命的條件比当年更加成熟了。


(文章僅代表特约评論员個人立場和觀點)  (網編:瑞哲) RFA







独立评论


作者: cwing   读封从德《六四日记》序,看总参国安精雕细琢打造“反对派”特线 2017-06-02 20:14:40  [点击:155]

读封从德《六四日记》序,
看总参国安精雕细琢打造“反对派”特线
看看就单单一个六四“黑手”的年龄,
共党特务机关下了多大的功夫眼儿

===============================================================
《六四日记》简体版序(未完成稿)
封从德
2016年6月4日

自2009年《六四日记》出了正体版以来,许多国内读者希望读到简体版和电子版,现在向大家奉上。本书虽内容真实性渐为外界认可,然亦有所不足,这在〈作者前言〉已有阐明;2013年增订版〈增订手记〉则回应了柴玲等人相关的新近言说,批评柴玲的“宽恕论”,并分析其“红舞鞋”心态造成的困扰。

书中另一重要角色李录,自2010年秋开始,以受通缉之身,高调回中国做生意发大财,引发广泛非议。许多人推测李录与中共有交易,甚至相信他八九年就是特工,理由是他一直反对广场学生撤离、配合了邓小平“杀二十万保二十年和平”的奸计,甚至说他曾在“廊坊警官学校”受训;还有人对李录的共产党员、「六四」学生领袖、民运人士、人权活动家、金融资本家、中共大企业投资人、新浪微博写手等等身份,看得眼花缭乱,斥为变色龙,因此对本书正面描写李录不以为然。

其实,本书正文只能保证最大可能地忠实记录当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对于后续发展,或纠错,只能加入注中,作为分析与研究,目前已有六万多字的近四百个注。余英时教授对这样的处理方式称道有加,我也相信如此分离个人经历与后续研究,是最好的方式,有助于逐步趋近真相。

比如孔庆东,书中正文写得较含蓄,也多是正面描写,而在注释中就列举了他「六四」后这些年诸多离奇行为,相信读者自能判断。其实我还是愿意从好的方面去想,也许他在行无间道呢?丁小平可能更是如此,读者细看本书就知道,他是北大筹委会第一任召集人,但「六四」后越来越毛左,还有许多追随者。不知这会不会给他带来麻烦,这里就不多说。还有沈彤、梁二、周勇军,这些在学运组织中起过较大作用的人,他们是多少年之后转变的,还是当时就有问题?

本书的叙述,多强调八九学运的自发性,因此与官方叙事交集甚少,这既有所长,也有所短。作者当时对政治毫无兴趣,又是研究生即将毕业去美国留学博士学位,若非电脑连坏两次,不会如此深地卷入运动。这自然能说明这场运动的自发性。因此,本书重点在叙述自发性这一面,即作者参与的一系列重要组织与决策过程。这种叙述的长处,是能较真实地反映运动组织内部的状况,天然地摆脱了官方叙事的框限。

所谓官方叙事,既有正向宣导,还有反向控制。正向宣导较易识破,如中共大肆宣传发生了“动乱”、“暴乱”才迫不得已“平息”,学生仅死亡36人,而王维林挡坦克恰恰证明军队如何克制,此等洗脑易被戳穿,兹不多言。而反向控制,则是通过官媒放大、通缉排名、重判等动作,刻意放大某些人的作用,以便利用其弱点来结构性地控制反对派,使其资源虚耗、方向漂移、内斗不断,此等邪恶手法,外界不易察觉和理解。

近年来,许多新资料、新研究对官方叙事有很好的解构,其中陈小雅多年的努力最为成功,尤其是她今年4月刚出版的130万字的《八九民运史(修订版)》。有了本书这样脱离官方叙事的大量真实回忆,就能更好觉察官方叙事的虚构。因此,读本书的同时,最好也读陈小雅的研究,才能更明白官方叙事之虚实。读本书,可知实际发生了什么;对照陈书,则可看出官方叙事的虚假。

譬如“三线计划”,读陈小雅的书,你会看见一个清晰的、与官方叙事环环相扣的三线:王丹在一线(学生冲在前线),王军涛二线(知识界等社会各界顶在后面),陈子明则在三线(准备与当局谈判)。官方叙事中,这三线对应当局舆论宣导及反向控制的重点:通过王丹揪出“黑手”方励之,通过重判王军涛、陈子明来夸大其作用,为媒体制造明星,为民运造就“领袖”,用其弱点控制民运,发难民财来抹黑民运,其恶劣影响至今难消。

但读本书,三线计划全然不见,只在注中略有引用。其实,当时绝大部分学生不知三线计划,社经所团队也对运动没多大影响(严家其语)。本书作者虽全方位参与了运动最重要的几个组织(北大筹委会、北高联、绝食团指挥部、广场指挥部、首都各界联席会议),却也全然不知其存在,本书正文中完全没有陈子明(台湾最大媒体《联合报》的一千多篇报导中也完全没有陈子明,而王军涛只被顺带提到一次),而王军涛和刘刚仅在5月27日联席会上见过一面,实际并不认识;同样,王有才作为高联秘书长,也没见过陈子明、王军涛等人,是在监狱中才惊奇二人何方神圣、为何判得最重;就连陈、王早在运动初期(4月23日)就给了王丹3000元经费(八九年人均月薪88元),北大筹委会也完全被蒙在鼓里,这笔大款究竟在学运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王丹回忆录》只字未提。

再譬如王丹与通缉令。读本书,你会看见许多真正起作用的同学,并不在通缉名单中;而王丹虽排头号,在运动组织内却并不起外界以为的那么重要的作用,这在陈小雅书中也可印证。那些“外界以为”,其实源于官方叙事,诸如将本书作者也算作民主沙龙成员、而王丹则是其创始人及北高联的创始成员等等(二者真正的创始人刘刚近年来有大量文字证伪),甚至将他与“黑手”方励之、乃至与赵紫阳的体改所连在一起。大量子虚乌有,显示官方叙事刻意虚抬王丹,甚至通缉令上还特意加大4岁,20变24,全国通缉的第一句就是“王丹,男,24岁”。这只是偶然的错误吗?本书作者也在名单中,却被减了一岁,23变22岁,而照片却是档案照,档案上生日一清二楚,这又是不经意的错误?官方明知王丹仅是大学新生,而作者已是研究生快毕业了,却如此颠倒年龄,为何?这样一来,王丹不仅比我都“大”,更比吾尔开希“大”3岁,而实际上的王丹却比开希还小1岁。此一细节看似无足轻重,却很能直观说明官方叙事的企图:让王丹显得老成些,才能显示他联通各方“黑手”的重要性,否则若照实说,他比大学一年级的开希还小,官方叙事抓黑手岂非形同儿戏?


读者可以见证,本书正文对王丹基本上也是正面描写,注中分析也都是后来、尤其是2001年设立「六四档案」网站(64memo.com) 、随后分析了大量史料感悟到中共官方叙事的问题、2002年发现王丹在“天安门一代”改选事件中的专制行为以后,才有所反思而进行必要的纠偏,希望外界对八九运动的认知,不至于被官方叙事的偏向与框限一直牵着鼻子走。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6-02 20:26:27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國國家安全部紀委書記劉彥平 被美國警察按倒在地差點被立即逮?
  • 【法广六四专题】吴仁华:历史须有六四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