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命运赋/一个被枪决的高考状元/权贵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政治讽刺片/词语从良
發佈時間: 6/13/2017 11:45:58 AM 被閲覽數: 51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1000年前的状元文,秒杀当今世界所有鸡汤!





【今日主打】
  1000年前的状元文
  
  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
  这是吕蒙正当太子的老师时所写,这文章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皇帝),使之谦虚谨慎。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提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妓女,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嫂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嫂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backchina





一个被枪决的高考状元,还有谁记得?




 2017-06-07 世界历史

  每年高考放日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断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为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

  

  热闻之下,还有”冰点“。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发表《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北大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中龙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的沈元,却鲜见公开出版物披露详情。那么你可能想问:被枪决的沈元,是一个什么水准的文科状元?

  

  被执行“枪决”:行刑时曾想保命

  前北京大学教授、毛泽东与江青之女李讷的老师郭罗基,曾撰写过《一个人才,生逢毁灭人才的时代:哀沈元》一文。他以同窗的身份,回忆了1955年全国文科状元沈元最后的生命时光:

  1970年4月的一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召开“公审大会”,宣判“反革命分子”。一声吆喝,押上二十多人,在主席台前站了一排。名曰公审,没有公诉,不准辩护,只有判决。一两个是“从宽”的典型,其余皆“从严”。宣判某人死刑,某人立刻瘫倒在地,后面两个解放军战士把他递了起来。

  二十来个都瘫倒了,只有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依然站立。宣判大会结束,所有被判了死刑的人,也只有这个人是自己走出会场,其他的人都是被架着拖出去的。到了刑场上,这个人大喊一声:“我还有重大问题要交待!”行刑人退出了枪膛里的子弹,把他押回去。其他人都倒在血泊里了。实际上这个人并没有交待出什么“重大问题”,第二天又被押赴刑场……

  “一打三反”发动群众,破坏法治的程度在文革中登峰造极

  这个人就是沈元,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他被执行死刑的罪名为“投敌叛国反革命罪”,判处死刑。“文化大革命”前,他发表的几篇历史学论文,轰动史学界。郭罗基回忆,当时他在江西南昌鲤鱼洲北京大学农场劳动。北京来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叙述死刑犯沈元行刑的故事,惊叹他在死神面前的镇静。

  沈元,是五十年代郭罗基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同班同学,郭称沈元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我了解他。他是想再争取多停留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等待有人喊:“刀下留人!”然而没有等来。别人早已绝望了,他还在运用超人的机智寻求死里逃生的机会。我知道他的脑海里有多少历史学的研究课题,在向他招手,鼓舞着他求生的意志,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

  笔者留意到,郭罗基回忆沈元被执行枪决之细节,在张郎郎前几年出版的《宁静的地平线》中有交叉印证,只是枪决时间稍有出入。张郎郎在书中曾写到:我们那批死刑犯是在1970年3月5日宣判。许多人被拉走了,我记得名字的有遇罗克、田树云、孙秀珍、沈元、索家麟、王涛、王文满、朱章涛等。最后两位的下落,我至今不清楚,其他都立即执行了。那个我们还指着他给家人捎口信的孩子也被带走。我被留下了,筒道里死一般地寂静。我预感到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张郎郎写到关押沈元、遇罗克和自己等死刑犯的“筒道”,即北京的K字楼监狱。2013年,历史学者王学泰在三联出版社出版《监狱琐记》,就是记叙此地的故事。据他称,前几年他还曾回去探访K字楼监狱现状,结果发现那里已经被开发成了一片昂贵的商品房楼盘。可以确认的是,沈元和遇罗克等人行刑枪决前,一直被关押在那里。

  

  生于书香家:以状元分数考进北大

  关在同一个监所,和写出《血统论》的死刑犯遇罗克出生不同,沈元1938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义乌,是世家子弟。其父沈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科毕业,后来从政。南京政府成立后,江苏省政府设在镇江,其父曾任镇江县县长,抗战时期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他的姑妈美籍科学家,甚有名气。

  2009年5月,浙江杭州西冷出版社出版沈元遗著《〈汉书补注〉批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为其写了序言。这让我们得以知道,原来沈元与家世显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被称为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为表兄弟。

  沈君山称,沈元是他的亲表弟,小他6岁,小时很孤独,“沈元出生不到一岁,中日战争就爆发,父亲是一个出色的铁道工程师,随着政府撤离到西南,接着母亲也带了兄姐两人跟去。他因为太小,就留下来由奶奶带,等到抗战胜利全家归来,沈元已经7岁,父亲也已在后方因公殉职。所以他从未真正地见过父亲,而在稚龄亦未真正享受过父母的亲情。”

  而据沈元同窗郭罗基回忆,沈元告诉过他,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参加了少年儿童团(少年先锋队的前身)。那时他刚进初中,是班上的第一个。进入高中,又是最早参加青年团。1955年,沈元以当年高考文史类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有志于中国古代史,专攻秦汉史。

  沈元9月入校后志趣高远,常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许。他对同学们曾说:“我们就是未来的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上述三人是当时史学界三大权威人物。在提倡做“螺丝钉”的时代,一切雄心壮志都被说成“狂妄自大”、“野心勃勃”,谁出头就会被削平。沈元的放言高论、出色学业,招来异样目光。

  郭罗基回忆,当时他是历史系55级党支部书记。全年级分三个斑,沈元在一班,他在三班。一班的党员就常常向他汇报沈元的“问题”,二年级时三班成为考古班,学考古的调进,不学考古的调出。郭罗基被调到一班后,他发觉沈元之所以成为“问题人物”,在于他才华出众遭人妒忌。沈元被指责为“不靠拢党组织”,然而他却对郭罗基个人很“靠拢”,还说“我们班上只有郭罗基是有人性的共产党员”。

  五十年代,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是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主要的意见是三种:西周封建论(以范文澜为代表),战国封建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秦汉封建论(以翦伯赞为代表),另外还有一派魏晋封建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他把三种主要意见都囊括了,但首先是肯定了西周封建论,故此论颇为时髦。

  郭罗基回忆,因学生们大多是翦门弟子,受其影响都认为西周封建论最没有道理,战国封建论道理也不充分。按历史分期的主流意见,中国的封建社会都在两千年以上。因而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那么长?这是史学之谜,这个难题激励了研究,史学界开了不少讨论会,发了不少论文。而还是学生的沈元也有志于探索史学之谜,他称从初中开始就思考这个问题,也对秦汉史兴味甚浓。二年级时,写学年论文,沈元的选题是《论汉武帝》。

  

  整风变右派:私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从现仅存的一张公开照片可以看到,沈元长相清秀:穿灰布中山装,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是一个面皮白净的书生。其北大同学回忆,沈元平时腼腆少语,循规蹈矩,他是那种天才加上勤奋的学生。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几无片刻休息,大批的参考书要看,要做摘录。每次课一完就跑到图书馆去,每餐之后也尽速赶去等馆门之开,否则抢不到座位,“我们进了图书馆,正像饿牛进入水草地。”

  

  

  沈元年轻时清秀的照片

  然而,好奇心害死了这位早慧且勤奋的青年。1956年,国际上发生了大动荡。这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召集全体代表连夜开会,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长篇“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问题。国际上对斯大林问题议论纷纷,引起强烈反响。东欧的苏联卫星国蠢蠢欲动,反抗控制。

  常进图书馆的沈元并非一味埋首故纸堆,他十分关心现实问题。这年2月,沈元在阅览室里看到一份《工人日报》,上面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读后大为吃惊。据郭罗基回忆,当时大学生的外语都是选择地学习俄语,不能阅读英语报纸。沈元在中学学过英语,借助字典摘译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私下供同学们传阅。其中特别惊人的是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七十万人之多。

  看后沈元的“翻译私货”,学历史的北大学生们认为,斯大林是可诅咒的。同时又想到另一方面,要是生活在那个恐怖的年代,如何避免成为屈死的冤魂?郭罗基回忆有一个时期,宿舍里每天晚上议论的都是斯大林问题。沈元比其它人想得多,当时他发表了许多看法,能记住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揭露的事实,为何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史》中都是看不到?那样的历史是信史?沈元提出: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还能秉笔直书,社会主义时代为什么不能写信史?学习和研究史学的人对于如何书写历史,当然是特别在意的。沈元提出的问题,引起热烈的讨论,大家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使命:自己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学家?谁来继承太史公的传统?

  第二是斯大林为什么能够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干了坏事为什么能够长期隐瞒?赫鲁晓夫只是谴责个人崇拜。沈元认为,根本上是制度问题。这也是国际舆论对斯大林问题的普遍看法。铁托在普拉的演说也这样讲:这里不仅仅是个人崇拜的问题,而是使得个人崇拜得以产生的制度问题。长期以来,关于沈元翻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来源,有两种迷糊不定说法:一是英国共产党的《工人日报》,一是美国的《工人日报》。50年代,外文报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阅读到。为一探究竟,笔者周一前往中大学图书馆查阅史料,在典藏室里找到了这份报纸,核实为美国的《Daily Worker》,翻译成中文即《工人日报》。

  1956年2月1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秘密报告。当时中苏处于蜜月期,中共派出的是以朱德为团长、邓小平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苏共二十大。根据现有史料,笔者暂时无法证明两人是否当场听取了赫鲁晓夫的内部秘密报告。不过据笔者查到的报纸版面,《Daily Worker》在苏共内部会议开完的第三天,即2月16日即以“独家报道”的醒目导读,分2天连续全文刊登了这份报告。




杜光:权贵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最近有许多报纸刊登了《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遭到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公安局通缉,和丽水市公安局责令遂昌县公安局撤销决定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仇子明为什么会被遂昌县公安局通缉呢?因为她揭露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权贵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说是惊天的秘密,那是对老百姓说的,其实在官场上,官僚们利用国企改革之机掠夺国家资财,变国企为私产的把戏,早已屡见不鲜,大家心照不宣。只不过是由于舆论专制主义的庇护,对老百姓讳莫如深,因而至今仍然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秘密。
据仇子明报道,遂昌县的凯恩上市公司,原来是有着1.3亿元资产的国有企业。在2001年国企改制时,遂昌县的工业局副局长王白浪等16人只用89万元,就买下了这个价值一亿多元的企业。王白浪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完成了从政府官僚到权贵资本家的转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既有权又贵显的的官僚们掠夺国家资财的盛宴。它在中华大地上诞育了一个新的剥削阶级——权贵资产阶级。
这个新的剥削阶级孕育于八十年代。当时有些官宦子弟和不法之徒,利用改革开放初期管理不善和价格双轨制的漏洞,走私 贩私,倒卖批条,成为最初的亿万富翁。但在非法致富的运作上,他们一般都是各显神通,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还没有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而且休戚相关 的阶级共同体。
国企改革为这个阶级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革的最高指导者完全抛弃了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如群众路线、依靠工人阶 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等等。企业改不改,怎样改,都不征求职工的意见;改革的方针政策,也很少考虑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就为国企的管理者和主管部门合谋 侵吞国有资财,大开方便之门。有的上下其手,低价收购;有的李代桃僵,托名亲友;有的转手倒卖,中饱私囊;有的为亲戚朋友开后门;有的用招标形式走过场; 还有的甚至空手套白狼,用尚未到手的企业做抵押,向银行贷款,自己不花费一文钱,就把一个好端端的国有企业化为己有。这些以改革为名的侵占活动是不可能闭 门操作的,凡是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如工商、税务、银行、公安、环保、卫生、法院,甚至党委的组织、宣传等部门,都要花钱打点,利益均沾,于是就形成了许多 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就这样,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就在改革的旗号下,堂而皇之地出现于中国社会。
这个横跨政商两界的剥削阶级,是通过侵占国家资产和掠夺老百姓的财富起家的。作为国家机器管理者的许多党政官员,不 但没有制止这个使社会倒退恶化的过程,反而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甚至积极地策划了、推进了这个过程,从而催生了权贵资产阶级,并且跻身于这个剥削阶级。还有许 多地方官吏以“造福一方”为幌子,大搞“政绩工程”, 从中谋取个人利益。他们或巧取豪夺,截留国家资金;或利诱勒索,收受私商贿赂,因而暴发骤富,不断升迁,成为权贵资产阶级的重要成分,在许多地方,他们还 是这个剥削阶级的利益保护者。与此同时,一些高官子弟依仗父辈的无限权力,利用国企改革、企业重组等机会,被安放到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位置上,高官厚禄, 有的还游走于政企之间,既当财神爷,又当官老爷,占尽权贵与财富的全部好处。他们是这个阶级的高贵的精英,同时也是社会的卑劣的蛀虫
与权贵资产阶级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崛起于民间的豪强资产阶级。他们既无政治权力,也没有显贵地位,但可以通过贿买官吏,利用政治权力,来劫取老百姓的财富,并参与对国家资产的掠夺,成为富甲一方的暴发户。
近几年风起云涌的维权运动,实际上是许多老百姓为了反抗权贵资产阶级和豪强资产阶级剥夺他们的切身权益的斗争。为了 维护既得利益,这两个剥削阶级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于民众的反压迫反剥夺的维权运动,采取了文武两种手法:文的一手是封住笔杆子,不许媒体报道他们掠夺 国家财富和民众权益的真相,禁止介绍民众维权运动的动态,更不许评论维权运动的是非。武的一手是动用枪杆子,逢有反拆迁、反占地的群发事件,动辄调遣警 力,武装镇压;对于到北京或省城上访的人员,则派公安人员“截访”,到信访部门门口或上访人员住地围捕,拉回原地迫害。这文武两手,都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 的。通缉仇子明,正是遂昌县有关权力部门交叉运用文武两手的具体表现。
当然,仇子明所揭露的只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但它显示的本质,即政府官僚利用政治权力掠夺国家财富,侵占民众利益,却 展示出权贵资产阶级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条件,那就是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政治权力。权贵资产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垄断和压迫,是现阶段 社会不平等、不和谐的动因,政治权力则已经沦落成为权贵资产阶级的守护神和新权贵的培养基。所以,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构一个和谐的、公平的 社会,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政治体制,建立严格的权力监督体系。特别是要通过开放舆论,实现广泛的社会监督,消除政治权力对权贵资产阶级和豪强资产阶级的庇 护,束缚他们的手脚,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和民众,最后消灭他们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存在。
这应该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逾越的途径。


backchina




这么大尺度的「政治讽刺片」,放到现在铁定被和谐





2017-06-04 派爷 电影派
  派爷向来喜欢搜罗一些奇葩的老片来看。
  不论是重口猎奇的邪典片;
  还是脑洞大开向的奇幻片;
  以及让人笑到肚子痛的大尺度讽刺喜剧;
  统统不能放过。
  最近,派爷就找到一部十分“港式”的奇葩政治讽刺喜剧。
  这就安利给婊婊们——
  《表姐,你好嘢》(1990)
  
  
  
  估计婊婊们看得出来,片名就十分“港式”。
  在粤语中,“表姐”并不是普通话中亲戚家的表姐;
  而是“外地客”的意思。
  “嘢”则是普通话中的“野”。
  所以片名的意思其实是“外地人,你好野蛮”。
  这个充斥着地域歧视的片名就已经槽点满满了。
  而影片的剧情则更加荒诞。
  女主是一名大陆的公安干警。
  
  她负责押送毒贩来香港,让他指认其他罪犯;
  然后再和香港皇家警察进行交接。
  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女主的扮演者是郑裕玲。
  
  
  
  年轻的婊婊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
  毕竟80年代才是她最风华正茂的年代。
  那时婊婊们估计还没出生。
  她和周润发、万梓良等一众香港老牌男神合作过《网中人》、《流氓大亨》等多部港剧;
  让她一跃成为无线当家花旦之一。
  
  
  
  电影、电视剧、主持节目,她样样在行。
  
  她是香港首个集影后、视后于一身的女演员;
  而让她捧得金像奖影后的,就是这部《表姐,你好嘢》。
  
  而扮演香港方面交接警察的,是有着“亚洲第一美臀”的梁家辉。
  
  
  
  20多年前的梁Sir也是嫩得可以掐出水的。
  影片一开始,女主郑大姐就在公交车上哼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
  
  
  
  
  虽然已经是90年代了,但是郑大姐的形象和思想依然停留在60年代。
  穿得像居委会大妈;
  举止像红卫兵。
  
  
  
  
  张口闭口全是马列主义,斗私批修。
  毒贩交接之后,梁sir本打算带郑大姐逛一圈香港,然后就送她回大陆。
  可是毒贩打翻了香港警察,逃了出来。
  于是郑大姐决定留下来,帮助香港警方破案,然后再走。
  
  她下榻的酒店在半夜遭到了袭击;
  于是警察局长把郑大姐先安顿在梁sir家中。
  很不巧,梁sir的父亲,是个国民党老兵。
  他对于我党的怨念十分深重。
  
  (右上角青天白日旗瞩目)
  于是,陆港台三方势力,就这样在同一屋檐下相遇。
  这也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一幕。
  为了彰显声威,梁父半夜高声唱起了国军的“反动歌曲”。
  
  
  
  
  睡在隔壁的郑大姐自然不能示弱。
  睡你麻痹!红歌high起来!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打头阵,就问你怕不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轮番出阵;
  最终逼得梁父唱起了崔健的《一无所有》,才让两边停了下来。
  
  此番K歌战,郑大姐胜。
  第二天一早,心有不甘的梁父就穿上了陈旧的国军军装;
  给了郑大姐一个惊喜。
  
  
  
  
  郑大姐当然不服,穿上了人民警察的制服。
  
  
  
  
  梁sir也来凑热闹,穿上了香港皇家警察的制服。
  
  三种代表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制服在一张饭桌上同时出现。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军装秀,双方打平。
  到了晚上,梁父找来了自己的老战友,开始了拼酒战。
  “我代表台湾省敬你!”
  “我代表四川省敬你!”
  台湾省好评!
  
  
  “我代表行政院敬你!”
  
  “我代表国务院敬你!”
  
  其他敬酒词的尺度太大,派爷都不敢po上网。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国军部队全部扑街;
  而我党的郑大姐一人单挑他们全部,面不改色心不跳。
  
  第三番拼酒战,郑大姐再次完胜。
  经过了三次较量,梁父也渐渐改变了对于郑大姐的看法。
  而在追查贩毒案的过程中,郑大姐也和梁Sir生出了情愫。
  
  
  
  最终,电影以十分港式警匪片的套路破了案;
  而郑大姐也要返回大陆了。
  
  她和梁Sir的感情也只能放在心中,成为各自美好的回忆。
  毕竟那个时候的香港还未回归;
  两岸通行还没有像现在这般自由。
  影片中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各种政治隐喻和讽刺。
  饭桌上,梁父用右手使筷子,自称“偏右是天生的”;
  
  郑大姐为了反击,强行用左手拿筷子:
  “偏左战斗力强。”
  
  
  
  
  梁Sir走出来,说到:
  “香港可左可右,我左右都是这样成熟的。”
  几个人相处久了;
  郑大姐学会了对待嫌疑人讲究“人权”;
  
  
  
  
  而国军老大爷们也学会了郑大姐那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个中讽刺,派爷不必多说;
  婊婊们自然也懂。
  《表姐,你好嘢》有着良好的口碑,于是又拍了三部续集。
  几部续集的口碑虽然不及第一部;
  但是影片中各种黑两岸三地的桥段还是没有减少。
  有兴趣的婊婊也可以找来看看。
  
  由于电影中对于大陆的调侃过多;
  导致了导演兼编剧张庭坚一度遭到了“大陆的封杀”。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现在没有被禁,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实际上,派爷觉得这些所谓的“黑点”也只是调侃而已。
  郑大姐的形象,当然无法代表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大陆。
  
  
  
  她被设定为这样一个人物,并不是因为导演缺乏对大陆的基本常识。
  相反,影片中郑大姐喊的那些政治口号;
  恰恰说明了编剧对于大陆极左的那段历史是有一定研究的。
  
  郑大姐的形象;
  一方面符合了部分香港人对于大陆人长久以来的认识;
  台湾人认为大陆吃不起“茶叶蛋”也是同样的道理。
  
  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不过这毕竟是一部拍给香港观众看的电影;
  导演自然要照顾一下部分香港市民“堪忧的智商”。
  另一方面,郑大姐的设定更倾向于一个意识形态符号;
  并不是代表着导演认为大陆人都是“郑大姐”。
  
  
  
  而影片中那些调侃,也只是一些调侃而已。
  上纲上线的话,我们反而真的变成了电影中的“郑大姐”了。
  其实不论是大陆、香港还是台湾;
  也不论是哪种意识形态;
  我们都没有必要以十分敌对的态势来互相看对方。
  就像影片中梁Sir说的:
  “不要整日都是你台湾、她大陆、我香港行不行?
  
  我们全部都是中国人。”
  
  就凭这句话;
  这部电影,派爷一生推。

backchina




妓院流传的“词语”从了良,徐志摩爱叫小姐,

 都让你始料不及


 吴套路 2017-06-05 15:00

  在我们现代,有着不少的行话,被我们所惯用,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有的其实是当年在妓院里的行话,在妓院里,三教九流无一均含,见人说人话和见鬼说鬼话就成为妓院里的必修课,因此让一些富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得到保留,最终演变为大家所熟知的词语,比如这如下的五个词:开方子、调头、跳槽、开盘、出局。

  

  开方子

  开方子嘛,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现在一般指的是医生给病人诊疗后,对症下药时开出药方去抓药,或者针对事情出个主意、路子,代表着放放。不过原先在妓院里,“开方子”指的是里面妓女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用详装可怜以各种借口相嫖客敲诈的手段。大家看过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没有,那个就是标准的开方子。汪仲贤在《上海俗语图说》里描述道:“未开方子以前,须先借因头,以作发端。或假装病痛,或愁眉紧蹙,或故意骂人,或暗地啜泣……嫖客见之,定要询问根源复须羞怯怯地,不肯明言,等他再三相逼,才不得已而吞吞吐吐地说将出来,嫖客一拍胸脯,方子已收功效。”所以开方子当时指的是妓女的表演。

  调头

  调头,听起来就很老司机,实际在妓院也很老司机,这个妓院行话指的是妓女从原来的妓院转到另一妓院中营业,好像是和跳槽类似,但是当时妓女的整个人都是属于妓院的,在八九岁调教开始,到一直成名成“花魁”,花钱肯定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换地方的话,老鸨可没有那么好说话!

  

  跳槽

  跳槽,如今是个很时髦的事儿。有人就说,和上面的词语混了吧?其实不然,跳槽在妓院里是指嫖客丢弃原来熟悉的妓女另找新欢。这个在清人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明确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旧社会妓女只是漂亮玩物,选择花钱买乐的嫖客个个都是喜新厌旧。嫖客上妓院被称为“吃草”,玩腻了叫“草色衰败”,失去新鲜感自然就得“跳槽”。“掉头”“跳槽”这些频繁的出现在清末韩邦庆所著的谴责小说《海上花列传》里,可见已经是当时的“热词”了。

  开盘

  开盘,现代人很是熟悉了,房地产开盘叫开盘,股票开盘也叫开盘,而在旧时代妓院里,开盘指的是客人让妓女陪聊和唱小曲,其他深层次的内容还得自己再想办法多掏钱,类似现代的陪聊陪唱,到了民国时代,胡适陈独秀等有钱名流,特好开盘这口,后面的内容你懂的。

  

  出局

  最后就是出局了,在词典里指被淘汰的意思,现代人用的超级多,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但是在古代妓院里,专指嫖客花大价钱,让妓女出妓院到自己家里或者其他隐秘的地方过夜,就是类似现在的出台。比如说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经常有钱就请朋友喝“花酒”,和一起叫妓女“出局”。在清末民初期间已经是上流社会的社会方式了。

  

  看过了上面这些,有没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这些词语现今都以“从良”,但是人心从来没那么简单,词语只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应用而已。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灵魂之光/邓小平六四讲话/历史须有六四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记录/毛泽东其实胆怯
  • 七无/当代十大女书画家谁最强/霍金憂慮人類末日/二战时蘇聯的十大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