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丰子恺/评潘鼎坤的唐诗宋词万岁/人工智能压倒中国模式/国家提倡男女混浴
發佈時間: 6/13/2017 1:45:16 AM 被閲覽數: 47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丰子恺 | 一个人说完了所有的茶事ZT

作者:茶闲话  于 2017-6-13 --贝壳村


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一生有四位良友:烟、酒、茶和唱机。“四友”经常出现在他的各种小画中,只简练的几笔,就保持了友情的温度。

自古茶与画渊源深远,这位漫画大师的书画中也在不意间流露着茶的闲适与趣味。


1.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明朝园信的《天目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画中人一定是个富有闲情逸致的隐士。

他独居在这山间小屋中,吟吟诗,喝喝茶,望望山景,多么幽雅!

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来好似一个个人伸着头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他有群山为伴,并不觉得寂寞。


2.

四口之家,不但随季节经历了寒冬与酷暑,还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起伏。

在这个柳条飘飞,鲜花盛开春季,在草庐前闲坐,沏一杯新茶,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生的大快事了。

3.

三位好友,小院闲坐,大家品茗闲话,且留一个位置与小院盛开的梅花,着实雅事。

4.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如此雅趣,必是兴趣相投的好友,

5.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清朝巨超的《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西风雨乍晴,闲凭小阁听流莺。

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僧不送迎。

如此之境,非茶莫属。此情此景,于茶于酒都使得。

6.

茅庐一座,小院内一松,一兰,一壶,一杯,一老者,读书静坐,虽室陋,但也不觉陋矣。

7.

画中诗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下山歌》,全诗如下: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一株苍劲的古松树下,一轮秋月之下,一对夫妇悠悠然相对而坐,桌上一把茶壶,他们的孩子凭着曲折的回廊,一起欣赏着远山近水。

在丰先生的茶画中,可见他的茶风澹泊,在茶里寓寄的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愿松间明月长如此

8.

画中诗出自南宋大诗人、大词人陆游的《自法云归》,全诗如下:

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阙处是吾家。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

坐在窗台前,将书置在一边,架起炉子,烧水煮茶。

这个时候已经是悬灯夜半,加上手边的闲书,想来一不待客,二不邀友,只是兴之所至,茶知我心。

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脱身出来,深夜无人,与茶为伴,此时茶是说话人,也是知己,人与茶再无秘密。

茶水经过冲泡,一出茶香,主人的风雅也就呼之欲出。

9.

画中诗来自张在的《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全诗如下: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春天来到,万象更新,百花齐放,充满一派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

携一生挚友,老柏树下品茗赏景,世间万物都随这大好春光,滋芽疯长。

而喝茶人,此时也应是心淡如水,如这松柏一般对周遭的**视而不见,不以姿色取悦世俗。

10.

画中诗来自宋代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之一,全诗如下: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喝茶,此乃人生之乐事!

11.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人走了茶香和余温久久袅绕、依稀尚存。

这种融合经历、漫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这种喝茶场景,可遇而不可求,在民国众大师的喝茶经历中,丰子恺大约算是独一份。

他一个人说完了所有的茶事。


人工智能是压倒中国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公子沈  于 2017-6-12 贝壳村


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进步,新的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最近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了围棋神童柯洁,这只是人工智能展现实力的一个小小开端。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在今后几十年内,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西部世界》等科幻片所描绘的是未来的现实世界。

据日本和英国媒体联合调查,世界上的820种职业和2069项工作中,有710项工作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占全部工作比重的34%,其中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基本上有一半左右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

可见,人工智能的成熟普及不仅将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比如大面积失业潮。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久前,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斯蒂夫·霍金、马克·库班等商业和科学领域大佬均发出了同样的警告。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创造的新财富将进入一小部分人的腰包,例如有地位和资金的AI投资人、利用人工智能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管理者、从事相关产业的工程师、律师、分析师等。

与此同时,几乎整个蓝领阶层和相当一部分白领岗位将彻底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难以有效安置这些被技术革命革掉的弱势群体,很有可能造成国家与社会的大动荡。

其实,我们从19世纪工业革命史中可以看出端倪。

19世纪初,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英国各地织布工人以“卢德”的名义对工厂织布设备打砸抢,以示对机器取代人工的抗议,爆发了卢德(勒德)运动。

其实,当时的工人并不完全排斥织布机,因为织布机的开发大大促进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工人是一件好事。工人们要求的是“公平的利润”(fair profit),因为企业由于大机器生产而产生的新增利润没有进入工人的口袋里。

到了1812年,英国当局颁布法律,严禁损害工厂机器,并派出上万名士兵镇压。最终,24名卢德分子(luddites)被绞刑,数十人被关入监狱,51人被流放澳洲。

历史上的卢德运动仅限于英国织布业,但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覆盖面将远远不只某一个特定产业,而是数以亿计就业人口的社会全行业。

到那时,无论是遍布大街小巷的送餐小哥、快递员、出租车司机,还是房产中介、银行业务员、制造业工人,都面临失业下岗的必然结局。

特别是未来十年进入这些行业的年轻人,工作多年后接到裁员通知书的那一刻,他们会发现世界突然变了,还在身强力壮的中年时期就已经被淘汰了。

他们的儿女从大学刚一毕业就会发现,大学教科书里的知识结构已经毫无意义,所有科目都被机器运算彻底战胜。

他们会不会像卢德分子那样,在极端的失落与愤恨中,群起而攻之?想想这种可能性就会不寒而栗。

但是我认为,在人工智能最先普及的日本、美国、欧洲,由于开放包容型的代议制政治模式,社会结构稳定、国民素质高、信息渠道畅通,民选政府会及时调整政策(比如比尔·盖茨建议向取代人力的智能机器人按照工资收税),然后通过相对公开、透明、合理的财富分配,将新利润的一部分补贴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度过阶段性的难关。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全球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会在这些国家得到长期的疏解与缓和,直到找出新的机遇和出路。

所以对于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开发,我们应该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由于人性使然,科技的脚步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反对就停滞不前,我们只能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用人类智慧预想到潜在的危机并找出解决办法。

再说,在开放包容型制度的发达国家,他们也有试错的机会。毕竟再坏的决策也有制衡与监督,再坏的公权力也有替换与更正。

但是对于世界上某些崛起中的国家,就没有这种试错的机会。一失足,必成千古遗恨。

在这些国家,一般当局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既得利益,追求“稳定压倒一切”。他们并不为大众负责,他们希望维持“自己吃肉别人喝汤”的结构体系,只要喝汤或吃瓜群众达到“温饱小康不折腾”的程度就可以了,政府的运作和决策难以反映各阶层大多数人民更进一步追求权益的愿望和心声。

在我看来,到那时,这种国家面对人工智能的科技进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为了避免难以承受的失业压力和潜在的动荡因素,拒绝或部分拒绝人工智能新革命,继续按照自己的脚步发展各产业。

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其他国家由于科技革命而跳跃式发展,而我们由于固步自封导致差距越来越远,我们还在做加号,人家已经做乘号。

在崇尚弱肉强食的“数码社会达尔文主义”(digital social Darwinism)世界里,经济、科技、军事以前所未有的爆发速度发展。任何对新技术应用扭扭捏捏的排斥,都等于自我放弃,而自我放弃就等于自取灭亡。

第二:真正拥抱人工智能新革命,以战略姿态紧追先进国家的发展步伐。

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已经存在的社会就业等各方面内部压力在短时期内会以几何倍数增长,国家机器的动员力和强制力则越来越跟不上,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围追堵截,实行焦土政策。

同时由于裙带攫取型体制的僵化本质,也无法进行开放包容型先进国家那种低成本又高效率的疏通和引流。

权威体制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人工智能,但是由于驾驭能力有限,并且对西方AI技术无法全盘掌控,又由于价值观不同得不到外界任何发达国家的强有力援手,最终经过痛苦挣扎还是会被洪流冲跨。

可以看出来,这两条路最终殊途同归。

你可能会问,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吗?我的答案是:既有也没有。有,只存在于理论;没有,是客观现实。我关注的是宏观叙事下的社会生存,不愿意再费劲口舌去谈论任何未发生的偶然与例外,这种逃脱理论就不谈了。

当我们观察文明季候披沙拣金的历史大潮时,人工智能,或许将是压倒体制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子沈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公子犯堂”(gongzifantang)

2017年6月12日




作者: 张鹤慈   评潘鼎坤的唐诗宋词万岁的闹剧


 2017-06-12


现代化的中国不需要暗室求物的两脚书柜,需要与时俱进的赶上了。不需要掉书袋的书蠹,需要懂求实、创新、怀疑精神的探索者。不需要引经据典食古不化的迷恋传统,中国人的自信在今天。公共舆论在今天吃惊的程度上为外行或怪异者为居心叵测或卖狗皮膏药的人所操纵,一个尚有闲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难以将忧虑缄藏于心。

并不针对个人,只是针对潮流。潘鼎坤谈的诗词格律,对联等。如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其实也只是初学者的水平。他津津有味去讲,有人愿意听,本来是不关别人的事情。被媒体炒作弄成为新闻,就和大众有关了。现在好像只要用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六个字,就可战无不胜了。

潘鼎坤喊的:唐诗万岁,宋词万岁;是他不懂文学艺术必然会变化。古诗词肯定会被现代化淘汰,只能作为保留的文化遗产,不可能死灰复活再度出现整个时代的文化主导。他不懂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开讲座也不过是百十个人的事情,被媒体制造成为网红就成为大众的事情。

【可惜这一百年来并没有出现优秀的古诗】不可能出现了,除非闭着眼睛不看世界。从形式说:古文一字一词,现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词汇,根本无法写了。从内涵上说:工业化破坏了田园美,科技改变世界,古诗的意境不再。

从形式说:古文一字一词,现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词汇,根本无法写了。古诗中无法出现现代词汇,而今天的人,物,景都离不开现代词汇。艾滋病人,潜意识,四轮驱动等只就平仄就无法入诗。就是无平仄,这些词汇入诗,也破坏了诗词的美感。

从内涵上说:工业化破坏了田园美,科技改变世界,古诗的意境不再。古诗词中最重要的主题思念,被现代科技弄的几乎无意义。电话,飞机,互联网让地球变小。人类登月后的嫦娥等的诗意被破坏。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容不下古诗的意境。摩托车上的女郎取代了春日凝妆上翠楼。

93岁的人潘鼎坤不甘寂寞,做点什么应鼓励。但媒体别瞎忽悠。用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捧网红,也需要点基本常识。

人贵有自知之明。隔行如隔山,喜爱诗词可以,但想做人师是需要点基本功的。唐诗万岁?宋词万岁?唐朝以诗,宋朝以词闻名,但唐朝后的诗就不能叫做唐诗了。苏东坡,陆游的诗也非常出色,只能叫做宋诗。宋朝词压倒了诗,本身就是否定了唐诗的万岁。一个时代的精英都把精力用在诗词歌赋,是中国的悲哀。

《全唐诗》整理收录了二千二百多名诗人超过五万多首唐诗。这还是唐朝后的一千年清朝康熙年间的收集。这五万多首诗,现在流传的基本不超过唐诗三百首,真的想让这些被时间淘汰的诗万岁?部分是文化瑰宝,大多数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当年文人墨客都迷恋于与国家经济民生关系不紧密的诗是中国的悲哀。

【”提起热爱的诗词作品,潘鼎坤兴致高昂“李大钊写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个中国几亿人都知道。但是他写的书和文章,看过的、读过的中国人就少了。”】

三个错误。第一“【‘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应该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第二【”提起热爱的诗词作品】这不是诗词,是楹联。
第三【李大钊写的】原作者是明朝的杨继盛,写的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李大钊改了一个字,还是错写了一个字,不得而知。

【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来为学生们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的,不知道是数学不够好或诗词不够好。还是数学太好或诗词太好。朱颜改算是有限,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无限可有一点点的关系?


【一江春水千古长流这不算无限吗】?科盲不知道算不算,在在大学教数学的潘鼎坤应该知道这肯定不算。
无穷或无限是“没有边界”的意思。公元前的人就知道:从无限中移走一部分,剩下的还是无限。而长江等任何江河,移走就可以造成断流。

无穷大中移走其中一部分,就是这部分再大,只要是有限的部分,无穷大仍然会是无穷大,而江河移走其中一部分,大到一定程度,江河肯定断流,甚至整个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说,用诗词中的:一江春水千古长流,去牵强附会数学中的无限,是错的离谱。


【这文学的描写,又不是写科研论文】?知道只是文学的描写,就别在大学数学课上胡乱比喻【千古长流说的是时间,不是指空间,说无限没毛病】江河水少了肯定断流,这不只是空间断了,同样是时间断了

21世纪仍然提倡【为往圣继绝学】?腐儒不知与时俱进,论语从战国一直评注到民国,也没弄出点新意。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元朝杂剧《遇上皇》的一句台词,儒生们病态自慰与自欺欺人的哀鸣。元朝读书人地位极低,八娼九儒十丐虽不准确,但这个说法显示出读书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

【隔行如隔山,不也天天把法学教授骂出花来】?我谈的是常识。路人可批评房子盖歪了,并不要求路人也开建筑学课。隔行如隔山不是专家杜绝批评的借口。但外行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其并不精通的专业,去搞学术讲座。





为战备这个国家提倡男女混浴,洗澡真的会怀孕!

  吴套路 2017-06-12 14:01

  我们知道,洗澡是个很舒爽的事情,但是如果条件有限,自然这种小小享受不得不放弃,在古代中国,因为千百年来思想熏陶,秦汉时期就有着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的说法习惯,他们觉得搞的邋遢样子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而远在西方的古罗马,皇帝却天天忙着建造公共澡堂,是为了洗澡吗?

  

  古罗马曾经战火连天,导致人口大大减员,并且经济步步倒退,在战争告一段落时,大环境得到沉淀,古罗马也摇身一变“发达国家。”皇帝陛下发现,国民们都很悠闲,另外不怎么爱生孩子。这个在农民和贱民什么的还是天天忙工作,而古罗马自由人在享受生活,吃完简单的午餐后,他们就开始一起扯淡,到现代意大利人还被称为欧洲“话痨”,这场地呢,就有公共休闲场所,再就是公共澡堂里。

  

  当时罗马皇帝为人民生孩子操碎了心,古罗马人对男女房事没那么热忱,但对搞基总是兴致满满,当年奥运会可不是现在这么讲究同台竞技,而是奴隶参加,胜了的奴隶不但能获得自由人身份,还可以鸡奸任意一个同台竞技的运动员,这也让当时一些奴隶乐而不疲,甚至放弃自己获得自由的机会。罗马皇帝想想,对下面的人说,还是多建几个澡堂子吧。

  古罗马人的习惯概念中,洗澡就要一大群人一起洗才过瘾,其纠结程度赶超了斯巴达人吃大食堂。当年古罗马人也用手帕擦汗,懂得使用牙粉和牙膏,在共和国时,七八天才洗一次,但到了后来,每天都必须洗澡,如果不洗澡,古罗马帝国的诗人马提亚尔是反不洗澡先锋,这位名人,不洗澡就要开骂,比如公元86年到公元101年他撰写的《隽语》,第一到十二卷中有1500篇短篇诗,专门讽刺当时罗马生活不洗澡的。

  那时候家家都普及了浴缸,但公公澡堂仍旧为大家喜欢。

  

  在《世界文明史》里记述,公元前33年时,古罗马共有170个浴室,而到了4世纪的时候,大大增加到了856个,还有1352个配套的游泳池。除此外几位罗马皇帝还建造了国营大澡堂外放大家洗澡,如阿格里帕,尼禄,圣提图斯,图拉真,戴克里,君士坦丁等人都建立过,叫法是叫“热水堂”。“花钱小能手”尼禄的国营浴场有1600块大理石座位,一次可接待1600人,卡拉卡拉与戴克里两位主儿各自的国营浴室有3000人。这么多的澡堂子,比起红藻一起的发廊还多。

  皇帝对澡堂收费多少?门票1.5美分,这他喵的比在家洗还便宜啊,而且自由人都能进去,并且不分男女,之前还用时间段来隔开男女,一般早上到下午1点为女性时间,下午2点到晚8点是男性时间,但是皇帝鼓励混浴,一时间,真正是洗澡都会导致怀孕呀。

  

  男人们会选择去“健身”,比如打球滚床之类,然后再去浴室,女性就没那么多花样,主要为男性服务。进浴室流程是先去第一间高温汗蒸,然后去热水浴场,当时已经发明了肥皂,是从高卢人那边引进的,由野兽的脂肪加上毛榉树的灰混合的,热水洗完可以去冷水房冰火两重天,或者去游泳池,你可以捡肥皂玩,也可以贴身男女或男男肉搏,冷浴就是油膏涂抹身上保护皮肤。

  

  澡洗完了,还可以在里面吃饭,躺在躺椅上休息,有资料显示,当时三张躺椅围一个桌子,一个躺椅可以有三个客人。和中国人围着圆桌吃饭一样。

  如果你很喜欢吃饭和花钱,罗马也有不同的吃法,你可以吃山珍海味,仆人们会准备好催吐剂,吃差不多可以吞下开吐,吐完接着吃,这样能让一顿饭从下午四点吃到深夜时分,比酒池肉林有意义多了。

  

  在古罗马的皇帝这样不懈余力的推广下,人口增加开始加速,大大超越了战前人口增加率,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荣誉:滥交之国。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命运赋/一个被枪决的高考状元/权贵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政治讽刺片/词语从良
  • 灵魂之光/邓小平六四讲话/历史须有六四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记录/毛泽东其实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