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海葬/封从德:校对版/《08宪章》将成为中国全民共识/刘晓波:铁窗中的感动——狱中读《论基督徒》
發佈時間: 7/17/2017 5:59:46 PM 被閲覽數: 58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除了刘晓波 中国还有哪7位名人获得“海葬”待遇?(图)


自周恩来以来,海峡两岸有八位中国名人海葬,除了刘晓波是“按照当地习俗”之外,其他人都是遵照本人遗愿海葬。(图源:VCG)

01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1月16日晚,根据周恩来不保留骨灰的遗愿,其骨灰分别在北京上空、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天津的海河上空和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上空抛洒,开辟中国海葬先河。(图源:AFP)

02



1977年6月22日,台湾陆军一级上将胡琏在台北病逝。7月12日,家属遵从其遗嘱,将骨灰海葬金门。(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03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被迫害致死。1980年2月平反昭雪。同年5月19日,根据刘少奇遗愿,其骨灰从军舰上撒入青岛外海。(图源:VCG)

04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在北京病逝。7月18日,根据邓颖超遗愿,其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05



1997年2月17日,邓小平在北京病逝。3月2日,根据邓小平“把骨灰撒入大海”遗愿,其骨灰从空中撒入连云港东部附近黄海海域。(图源:VCG)

06




2005年10月17日,中国文学大师巴金在上海病逝。11月25日,根据巴金生前遗愿,他的骨灰与夫人萧珊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撒入东海长江口。(图源:VCG)


07




2008年4月29日,中国著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5月17日,家属遵照柏杨遗愿,把骨灰送往他昔日曾经坐牢的绿岛附近海面抛撒。(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08




2017年7月13日,中国著名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在保外就医期间病逝。7月15日在大连海葬,官方通稿宣布,刘晓波遗体“按照当地习俗火化并海葬”。(图源:Getty)


09




封从德   校对版




 2017-07-15     独立评论



这是三位学生誊写、校对的文字版,也请大家指正:

=========================
北师大学生、高新、刘晓波
=========================
1989年5月21日(北京戒严次日)


【天安门广场北部】
【天空中有飞机飞过,民众欢呼。】

【摩托车队呼啸而过】
录音者:“摩托车队……这是摩托车队声援学生……”

刘晓波:“我们这支队伍是从天安门广场出来的,我们不能再守在天安门广场,广场,被动……被动的挨打。”
高新:“哦,那个,跟我联系过一下,所以开个汽车呼啸而过吧,那个……效果就是不一样。”
北师大学生:“没用。”
北师大学生:“扯淡,扯淡。”
北师大学生:“同意是吧,同意出来吧。” (录音不清)

刘晓波:“走、那、你那个、你那个杂志,之后,……谁、谁不来了?原来说好的。”
学生:“原来北航已经同意过来的……”
刘晓波:“刚才那个人不是说他起码他能拉…拉…拉…拉…拉五车人来吗?!”
学生:“对,我跟他说了几次了,他说他……”(录音不清)
广场广播站:“现在请高校指挥部与各校联络员……”

【绝食团指挥部宣传车“爱国民主运动宣传车”,沿广场西面长安街缓行】

学生:“下来,敢死队的快走啊!”

宣传车王童:“下面播送五月二十一日绝食团指挥车内容。”
宣传车高新:“我们是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绝食团宣传车。”
【宣传车边开边向路人抛撒宣传单,路人争相捡单子】
宣传车王童:“到天安门去,去声张正义,去坚持真理。正义必胜,真理必胜,人民必胜!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宣传车高新:“工人同志们,市民同志们,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们……”

【宣传车上,刘晓波、马少方在车上,程真在写宣传单,内容为:“李鹏下台!”】

车外民众甲:“大家都知道——”
车外民众乙:“到天安门去啊,保护学生去啊!”
车外民众丙:“那、那…那个也不对,别再……”

刘晓波:“声音怎么没了?”
马少方:“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儿,机器坏啦?”

【众学生推宣传车】
宣传车高新:“打倒党贼!李鹏下台!”
民众跟着喊:“打倒党贼!李鹏下台!”







严家祺写于刘晓波去世当日:《08宪章》将成为中国全民共识





2017年7月14日





      (2017-7-13)今天刘晓波在北京病逝,中国所有不同政见者和所有为民主奋斗的人士浸沉在悲哀之中,在海外民运人士中间,同样怀着无尽悲痛。与北京的愿望相反,刘晓波的去世,不仅不能消除刘晓波的影响,而且使08宪章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传向全中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 08宪章将成为中国全民共识,成为改变中国的巨大力量。
     2008年,当刘晓波被判刑时,我就知道,刘晓波是08宪章第一受难者,但08宪章的实际起草人是千千万万六四的受难者之一的张祖桦,因为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希望刘晓波为张祖桦联系更多人签署08宪章的原因,也因为胡锦涛认识张祖桦的原因,居然因08宪章被捕的两个人中,释放了张祖桦而让刘晓波一人承担08宪章的责任。刘晓波参与了08宪章修改,是08宪章在国内最重要的联系人,刘晓波独自一人因08宪章承受了长达9年的苦难,他获得和平奖当之无愧。我在2013年英国Oxford大学出版社在香港出版的中文版《在人生的列车上》就记述了这一情况。这本书的《“青联”时期的胡錦濤》一节中说:“ 《0八宪章》是当代中国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二0一0年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0八宪章》的,它的起草人是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的张祖桦。张祖桦在“六四”後受到打击,离开了中央机关,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西方国家宪法,研究中国宪政问题,起草了《0八宪章》。因《0八宪章》征集签名规模越来越大,《0八宪章》公布前,二00八年十二月八日一天,张祖桦和刘晓波同时遭到逮捕。因为胡锦涛在团中央和全國青聯工作时,认识和熟悉张祖桦,张祖桦得到了释放,而刘晓波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刘晓波参与修改了《0八宪章》个别地方,算不上是《0八宪章》起草人,因被监禁和参与《0八宪章》签名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晓波的《刑事判决书》中说,“证人张祖桦的证言证明:他与刘晓波于二00八年底共同制作完成了《零八宪章》,他也征集了签名,后刘晓波将《零八宪章》发表在境外网站”。对此,张祖桦发表公开声明说,这根本不是事实。二00八年十二月八日张祖桦被警方传唤时,当主审警员问到其他人包括刘晓波是否参与起草《零八宪章》时,张祖桦回答“不知道”。他只回答他个人做过的事和相关问题,其他人的事他不会回答。 张祖桦说:“ 十二月八日警方同时抓捕我和晓波时,《零八宪章》尚未公布,我怎么可能指认刘晓波将《零八宪章》发表在境外网站?”
     刘晓波去世,08宪章的其他302位中国国内第一批签署者和数万名签署者还活着,任何政权都不可能消灭分布在全中国和全世界这些签署者,更不可能消灭08宪章永存的精神。刘晓波去世,唯一的后果是,08宪章将成为中国全民共识。刘晓波永远与08宪章不可分离,08宪章将成为有四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民主中国、走向自由、法治、富强、文明的指路明灯。
     刘晓波和08宪章的精神永垂不朽!
    (写于刘晓波去世当日,Washington DC 近郊)
    
    附相关旧文:
    
“青联”时期的胡錦濤

     严家祺:《在人生的列车上》中的一节
     201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版
     “青联”有“全国青联”、省市“青联”、全国金融青联、全国民航青联和中央国家机关“青联”等等。“全国青联”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简称,相当于青年中的“全国政协”。廖承志、胡启立都当过主席。全国青联实行团体会员制,其中有团中央、全国学联、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青少年网络协会和省市青联、民航青联、金融青联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全国青联时,委员有五百多人,现在增加到一千多人,这些委员都是由团体会员和社会上各个“界别”推荐的,海外学人华侨界别、台胞和港澳特邀人士界别也推荐若干委员。
     我在“六四”前五、六年担任全国青联常委,主席是胡锦涛,后来是刘延东。常委还有很多人,有陶斯亮、刘再复、李海峰、刘心武、关牧村、刘晓庆等人,我在大学同班同学孙家昶是副主席,李源潮、李克强是一九八六年担任副主席的。胡锦涛离职了,我觉得可以轻松地写一些有关他的回忆。事隔三十年,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胡锦涛是怎样小心謹慎地努力才登上权力顶峰的。
     万润南与我在巴黎常在一起,他是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时代的同学。当时清华大学有一个全校性的“文艺社团”,胡锦涛读的专业是水利,也是清华文工团舞蹈队成员,是“文艺社团”的四名政治辅导员之一。胡锦涛比万润南高四届,“文革”前早该毕业,因为当政治辅导员,拖到“文革”第三年才离校分配工作。“文革”中万润南与胡锦涛两人一起从北京到西安、成都大串联,还从重庆一起乘轮船到南京。万润南到贵州,身为省委书记的胡锦涛还特地拜访万润南。青年时代无话不谈的好友,“六四”後,胡、万之间的“友情”烟消云散。
    我上大学时,比我高一班的一位学生好像也是在毕业後留校做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这种人 ,與一般同学有距離,因为大家都在学专业知识,他这种人却搞“政治辅导”。一九六四年,为庆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北京创作排练了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清华大学选派了一百名名学生参加,其中就有胡锦涛。胡锦涛为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毛泽东思想的颂歌》的文章。胡锦涛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和英明,使我下定决心,更加坚定地跟着党走。”“我是一个青年学生,要更好地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 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竭尽对毛泽东“个人崇拜”之能事,为“文化大革命”准备了条件。当时,我在《人民日报》上参加王若水《桌子的哲学》的讨论,发表了一篇文章,谈的是“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之间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沒有鸿沟”在當時被看作宣揚“階級調和”。连一句毛泽东思想我也不愿提。
     胡锦涛父亲胡静之在江苏泰州原是一家茶叶店老板,公私合营後成了供销社的一名职工。胡静之因得罪了当地的一些人,文革中受到诬陷,被拉到台上进行批斗,最后还被关了起来。胡静之因关押而身体每况愈下,于一九七八年去世。当时胡锦涛在甘肃工作,立即回家奔丧。在安葬父亲前,胡锦涛找到当时的泰县县长及供销社领导,请求为亡父平反,希望能开一纸证明,但身为甘肃一个副处长的胡锦涛却遭到了冷遇,胡只好返回甘肃。胡锦涛最大的心思就是调回北京工作。为了调回北京,胡锦涛去拜访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宋平希望胡锦涛能安心在甘肃工作,把胡锦涛升了两级,胡锦涛从副处长升为甘肃建委副主任,一九八二年担任了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
     胡锦涛后来又一次拜访宋平,这时宋平已在北京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胡锦涛仍在甘肃工作。宋平知道胡锦涛一心想回北京,而自己已回到北京而感到很不好意思,这样,宋平主动把胡锦涛调回了北京,先安排在中央党校学习,很快安排胡锦涛担任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我在一九八三年见到胡锦涛时,他在全国青联的会议上当选为主席。这种“当选”实际上是“被安排”的,由共青团中央的一位较次要的书记出任全国青联主席。我本人当常委也是“被安排”的,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中国有一个什么“全国青联”。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除了邓小平外,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如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彭真、万里等接见了全国青联的全体委员,每个委员还收到了一张合影的大照片。
     在全国青联举行会议期间,大家也不知道胡锦涛是什么“来头”,听他谈话,感到很得体,不夸张、不做作、说话平和。会议休息时,我只找熟悉的人聊天,而我看到胡锦涛与关牧村、刘长瑜等演艺界的人聊天,聯繫各方面人士。我感到,胡锦涛能与各界人士接触谈话,當時我們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一九八五年,胡锦涛在调贵州任省委书记前,在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大楼举办了一个小型“欢送会”。胡锦涛讲什么话早就忘记了,只记得最后胡锦涛拿出一个画家送他的一幅画,要我们大家在画上签名,正要签名时,这位画家起来干涉,要大家在画盒上签名。胡锦涛不坚持自己想法,让大家在画盒上签名。
     全国青联给我留下的最好印象是青联工作人员。如覃志刚、杨筱怀。覃志刚当时任秘书长,覃志刚的为人办事,认真负责、态度和善,我在国内外其他地方再也没有见到办事如此谨慎周到的人,覃志刚的下属都是如此。我后来想到,胡锦涛当政时接待外宾,在周恩来的传统中,加入了全国青联的传统,更显完备周到。在这样尊敬地接待每一位“来宾”,无论是那时到北京参加会议的青联委员,还是胡锦涛当政时期的“外宾”,从感情上很难挑出胡锦涛作为“主人”一方的毛病。胡锦涛与其说是全国青联主席,还不如说是“全国青联”的“好管家”
     胡锦涛担任全国青联主席和后来所有时间,始终小心翼翼,他的内心世界是不敞开的,喜怒不行于色。从一九七八年他父亲去世,到他去年从总书记职位上离任,胡锦涛一直对自己的出生地避而不谈,三十多年来没有回过故乡。
     杨筱怀是胡锦涛、刘延东、李克强和李源潮的部下,是全国青联机关刊物《中华儿女》负责人,他与习近平有过长篇对话,习近平敞开心扉谈自己过去经历和理想。六四後的一九九0年四月,杨筱怀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谈“六四”後北京的情况,在“六四”镇压後,他作为《中华儿女》记者还采访了“十二名从天安门广场虎口脱险的人士”。现在他已去世,他的信件我还保存着。
     《0八宪章》是当代中国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二0一0年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0八宪章》的,它的起草人是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的张祖桦。张祖桦在“六四”後受到打击,离开了中央机关,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西方国家宪法,研究中国宪政问题,起草了《0八宪章》。因《0八宪章》征集签名规模越来越大,《0八宪章》公布前,二00八年十二月八日一天,张祖桦和刘晓波同时遭到逮捕。因为胡锦涛在团中央和全國青聯工作时,认识和熟悉张祖桦,张祖桦得到了释放,而刘晓波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刘晓波参与修改了《0八宪章》个别地方,算不上是《0八宪章》起草人,因被监禁和参与《0八宪章》签名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晓波的《刑事判决书》中说,“证人张祖桦的证言证明:他与刘晓波于二00八年底共同制作完成了《零八宪章》,他也征集了签名,后刘晓波将《零八宪章》发表在境外网站”。对此,张祖桦发表公开声明说,这根本不是事实。二00八年十二月八日张祖桦被警方传唤时,当主审警员问到其他人包括刘晓波是否参与起草《零八宪章》时,张祖桦回答“不知道”。他只回答他个人做过的事和相关问题,其他人的事他不会回答。 张祖桦说:“ 十二月八日警方同时抓捕我和晓波时,《零八宪章》尚未公布,我怎么可能指认刘晓波将《零八宪章》发表在境外网站?”
     政治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艺术,一个政治家,要“天下为公”,心怀国家和人民,用手中的权力除弊扬善,而不是考虑為自己和家族牟利。有“大愛”才有大作為,“大愛”造就“大政治家”。在权力顶峰,胡锦涛仍然与以前一样不多作為,為他的繼任者積累了無數矛盾和問題。胡锦涛在權力頂峰十年最大的功绩是,到了任期届满,没有像江泽民那样赖在军委主席位置上,而是主动放弃了所有权力,这对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中国,开了一个好头。这一功绩,将永存中国历史。 

博讯




作者: 高玉秋   刘晓波:铁窗中的感动——狱中读《论基督徒》
轉載 2017-07-16 20:08:00  [点击:45]
刘晓波:铁窗中的感动——狱中读《论基督徒》

http://www.liu-xiaobo.org/blog/archives/8059

题记:基督教信仰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人之为人,首先是爱,其次才是智。无爱的智慧越卓越,就越有可能作恶多端。绝对的爱无条件地构成人性的必须条件或前提。
汉斯•昆是著名天主教思想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天主教神学系基本神学教授,普世宗教研究所所长。他既是神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他倡导一种崭新范式的基督教思想,致力于推动神学在所谓后现代处境中的范式转换,因而也被称为“自由神学”的代表人物。

汉斯•昆的《论基督徒》(杨德友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为狱中的我带来了铁窗中的感动。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如此激动地读书了。这种激动的、投入的感觉真好,它在告诉我:尽管自己生长在毫无宗教背景的无神论文化之中,但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是有宗教性虔诚,那种博大的深刻的宗教情怀常常令我感动不已。

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教徒,不会进入有组织的教会,但是耶稣基督却是我的人格楷模,我知道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那种圣徒人格,但被这样的书所感动所震撼,说明自己还具有作为一个人的虔诚与谦卑,并未被牢狱之灾所吞没,也没有被曾经暴得的名声所腐蚀,我还有救,还能够把自己的一生变成努力地接近这种人格的过程。

八十年代,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一,读过多遍,使我生命中追随圣迹的冲动变成了自觉的信仰欲望。今天,读这本书,加之以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现在还有一种每日都切近我生活的爱的引导,那就是我的妻子刘霞的那种近似于神圣的爱。在此意义上,我太幸运。

一,基督教所面临的现代挑战。

(一)世俗化的挑战:由神向人的转变是古代与现代的分界线。理性化、世俗化的过程就是解构、祛魅的过程,即宗教权威削弱衰落的过程。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世俗人道化以一种空前的兴盛向传统宗教发出挑战。与此同时,世界的一体化和解脱了教会束缚后的开放,使排斥异教和审判异端的不宽容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基督教处在一种与世界其它各大宗教平等竞争的关系之中。基督教在受到种种世俗的挑战的同时,也受到其它宗教的挑战。启蒙时代的解放过程为基督教带来的最大恩赐是:一种批判的宽容的开放的视野:信仰不是未经自我检验的盲从权威,不是狭隘的排斥异己,不是封闭的自我崇拜,不是惟我独尊的绝对权力。而是独立的经过批判检验的整个生命的、特别是理性上的深信不疑,是吸收其它宗教的有益成份,是给予别人自治、生存权利的开放信仰,更是一种宽容地对待异己的平等意识。

而这,恰恰是原始的耶稣基督所启示所践行的上帝之爱——一种极端的爱。

(二)现代人道主义的挑战:世俗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从教会权威下解放出来,摆脱依服地位,获得独立。在此情况下,宗教也由封闭转向开放。在第二次梵蒂冈公会会议上,虽然教会对外捍卫社会正义、民主和和平,但其内部仍然保持权威化的管理。基督教义经过现代启蒙的洗礼,不再与人道主义对立,基督教可以是人道主义的,人道主义也可以是基督教的,即教义的人道化。

但是,世俗化过程也带来了商品化和技术化的宰治,使人类处在逐渐失去信仰的状态,甚至连基督及其信仰也作为商品被出售、用于牟利。面对这样极端的商品化时代,怎样恢复人类灵魂对超越性信仰的虔诚,将是宗教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此情况下,基督教转向世俗并不能放弃自己的实体意义,而是要变得更准确。越世俗化就越不放弃上帝給予我们的超越性希望。

现实已经证明,技术进步不能实现真正的人性,技术和消费的压力正在形成对人的新奴役。现代化是一个人化的过程,但它所带来的决不是完全人道化的世界。自发的秩序是由一种非理性的理性所推动,宗教的希望就是不放弃一种超技术的社会,一种受到更高价值控制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神圣价值的引导,中立化的技术难免误入歧途,被用于野蛮的屠杀和奴役,如二战和共产极权。只有在灵魂上返回幸福的本源——那给予人类终极依赖的神圣之物,才能免除技术进步宰制的人类生存,

同时,社会的政治革命也无法实现真正的人性,东方式的共产主义政治革命所带来的结果,恰恰不是人的解放,而是偶像化、极权化的奴役——从精神到肉体的整体奴役。那是一种高度组织化、技术化、恐怖化和谎言化的人对人的统治——无论是个人独裁还是多数暴政——都与人的解放毫无共同之处。到目前为止,东西方都还没有找到一种既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又不产生其它恶果的新的社会制度。

在现代,人的异化已经不再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贫困化,而是富裕的疾病,是小康后的灾难,是沉迷于世俗享乐的平庸化的精神癌症。而宗教的希望就是不放弃一种超越政治革命的社会,既超越革命和停滞,也超越认同现实和对现存秩序的总体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换言之,不放弃对一种真正充实富足的生存、一个更好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王国的呼唤——对个人生活和人类生活的真实意义的呼唤。在这样的社会中,技术进步将在终极关怀或宽容的无限的爱的引导下,使人能够摆脱技术统治和完全理性化,也就是摆脱空前的感情贫乏。在文化上、哲学上和生存上,用“希望原则”代替“绝望原则”,用“升腾原则”代替“沉沦原则”。现代社会之所以迫切地需要宗教或信仰,就在于人类正处在这样的关口:在赢得物质世界的同时正面临着丧失灵魂的危险,也就是变成单向人或平面人的危险。

(三)各种宗教对基督教的挑战:基督教是对一种绝对的意义根据的寻求,对一种绝对的终极关怀的呼吁,对一种绝对的超越价值的依赖,是人无条件地参与的某种事物关系的特殊社会体现。

虽然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各种宗教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所有宗教的共同责任基本相同,基督教在回应其它宗教的挑战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所有宗教的共同责任之上,由此出发来弥合分歧、至少要做到容忍歧见。这种共同的责任是:

首先,意识到人的孤独、偏好、缺乏自由;意识到如临深渊的恐惧、忧患;意识到自私的处世方式和伪装的生存策略;也就是意识到人的异化、奴役的困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赎罪的需求。换言之,在这个未得赎罪的世界之中,人的处境是不可言状的痛苦和悲惨、死亡和毫无意义。宗教就是要教导人们建立信心,期待某种新事物,渴望人和世界的变容、再生、赎罪和解放。

其次,意识到神的善良、宽容和恩惠;意识到神虽近在身旁,却又是遥远的和隐蔽的;人不能只因为自己的清白自信而自然而然地接近神,人的有限和人性的弱点需要净化和顺从,敬畏和谦卑,需要为赎罪而获得牺牲,通过死亡而获得生命。换言之,人不能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而只能投入上帝的容纳一切的爱之中。

再次,意识到先知们的呼吁,从对各类世俗明星的追逐转向对伟大先知人物的倾听,从知识的和行为的楷模那里——“荒野考验”的行动和“登山宝训”的启示——接受灵感、勇气和力量,以重新开始寻求伟大的真理,提升我们对神圣的理解,更深刻地体验生命内在的终极需求,以便在世俗化的世界中,找到走向宗教的复兴和更新之路。(P96-97)

基督教在当代的复兴,取决于自我更新的独特性,首先是现代意识的宽容和反对廉价的优越感,不是传统的排他性,而是现代的独特性。既不存在惟我独尊的绝对主义,也不接受任何其它要求,更反对兼收并蓄的软弱的折衷主义,而是包容性的基督教普遍论。以开放精神对待世界各宗教,与其它宗教进行平等而真诚的对话,即给予又接受,给予各种信仰以独立的无私的基督教援助。使基督教成为现代批判精神的催化剂和结晶。(P120)基督教的普世主义不是狭隘的激进派意义上传教士的征服意识,而是倾听别人的关注,分担其忧患,同时以语言和行动生动地证明自己的信仰。不仅是保存已知真理,而是要寻求更伟大的、经常是新而未知的真理。不仅要在教堂中坚守基督的信仰,更要把基督的信仰投入到瞬息万变的生存之流接受挑战。

二,从另一个维度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

人类正处在新的奴役中,现代的各种批判理论所提出和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灵魂的迷失。我是谁?我的生存有无价值?如果有价值,这价值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折磨着我们,证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价值和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真正人道的持久的和平社会来说,一种基于灵魂饥渴的宗教革命是一种必然的条件。克服个人和集体(民族主义)的自我中心欲,以达成与宇宙背后的精神存在的交流。尼采喊出的“上帝死了”并不真实。上帝永远不会自行死亡或被人为地打倒,死亡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仅仅是时代的休克,一种时代性的精神迷茫,一种失去最终皈依和首要依凭的无根状态,一种无信仰的世俗世界观。迷乱中的尼采呼唤超人,不也是对超越价值的呼唤吗?那么,如果没有上帝,谁还会充当这个超越的存在呢?人吗?通向奴役之路是由人的神化或偶像化铺就的,只有上帝才是解放或自由。

正如上帝的存在无法证明一样,上帝的死亡也无法证明。上帝既不能自我证明,也不能通过人的理性来证明。但是,有一种理由可以明确人类对上帝的需要——人的疑问开始于人类生存的不确定性和作为整体现实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人生的终极悲剧性。再先进的高科技,再富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最终解决生命的痛苦问题,而痛苦使人迷茫、置疑、失望甚至绝望。怀疑或提问,证明了我们只有从这种不确定性的整体感受即生命的终极悲剧性出发,才能询问其可能性的条件。我们不能从任何抽象的原则出发寻找上帝,而只能从具体生存的整体性体验中内省地沉思上帝,从无法摆脱的痛苦及悲剧性的结局出发寻求解脱。“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的问题,既是现实的疑惑,也是对终极的询问,是基于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而向上帝发出的求救。这就是康德所指出的实践理性的功用。

上帝提供了存在物的首要渊源、首要意义和首要价值。上帝的现实就是在悲剧的深渊面前、在死亡导致的恐惧和无意义面前,为生存提供值得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它首先取决于对希望的一种基本的信任态度,一种基本信心。它虽然不能消除现实的不确定性和悲剧性,但是起码可以建立起对生存意义的信心。有此信心,我们就能够在生活的不安全感、知识的不确定性和价值的迷失中设想一种统一,设想无意义中隐含着意义,无价值中隐含着价值,就能在向死而生之中超越死亡的恐惧。换言之,上帝给予人类生存以信心和终极的意义,这就是信仰。(P65)

三,上帝的存在需要人的决断

这种决断比赞成或反对现实的决断更深刻,这是一种终极的深度。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持,真理也就失去超越性的深度和高度,至多是世俗的真理——平庸的常识而已。真理越平庸,确定性就越大;真理越深刻越重大,确定性就越小。深刻的真理要求我们向它全部开放,在内心深处,有智慧地、自愿地、有感情地做好接受的准备。我们需要调整自己,并在意志上做出决断,以求达至真正的确认。

基督徒的决断,不仅需要灵魂深处的确认,而且需要践行信仰的行动,殉教者的行为是最极端的决断,其极端性为世俗生存提供了终极的参照和支撑。正如耶稣宣示和践行的无条件的极端之爱,为人世之爱提供了终极的尺度一样。在耶稣的“爱你的敌人”的神圣命令下,世俗之人起码可以做到以没有敌意、没有仇恨的态度待人处事,以非暴力的方式抵抗暴政。圣雄甘地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殉难,就是在世俗社会中践行耶稣之爱的典范。

人类的终极问题已经由康德提出: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希望什么?(P70)在终极的意义上,无神论是放弃对存在意义的追问。我们只有安于信仰,选择首要依据而不是无根底,选择首要凭借而不是无依无靠,选择首要目标而不是毫无目的,我们就有理由有信心不顾一切分裂而承认世界与人的现实的统一,不顾全部无意义的处境而承认某种意义,不顾全部无价值而承认某种价值。

人类必须有一个梦,这个梦要求我们在充满仇恨和歧视的困境中寻找爱和平等,正因为绝望,希望才给予我们。即便明天早晨地球定将毁灭,我们也要在今晚种下一株希望之树。在此意义上,信仰在灵魂中的扎根,需要一种“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近于决绝的生存勇气和意志决断。

尽管人类的生活是不确定的和不安全的,甚至就是面对危难和沉沦,遭受弃绝和摧毁,但是,从终极的首要的渊源、意义和价值方面,我们会得到终极的确定性、信心和稳定。今天的基督徒对上帝的理解,必须以对世界的现代科学解释、对权威的现代理解、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为前提,完成由注重来世到注重现实的现代转变,以现在对未来的注目为前提(P79-79),批判地否定、积极地抬高、优异地超过。

基督的人道主义不亚于一切其它的人道主义。当人的生存提升为基督信仰的存在,不是做基督徒就是成神,而是做基督徒就是做真正的人。不是分裂的人格,而是保存、消除和超越人性,是人道主义的转化。人能够按照真正的人性去生活、行动、受苦和死亡,在幸与不幸之中,在生与死之中,信仰者都将得到上帝的支持。

1997年1月9日于大连教养院
2008年9月整理于北京家中

【观察】2008.09.06


作者: 郭庆海   没有敌人:指肉体意义上的人;有敌人:邪灵。给你一句经文 2017-07-16 10:59:07  [点击:72]

以弗所书6:12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不要说刘晓波不是基督徒,阁下也是个二把刀基督徒,与你相似的还有许多,不是福音作为追求,而是把福音当成追求民主自由的工具,更严重点说,是把上帝当成你们实现民主政治的工具。这种意识对福音的亵渎,比徐水良那种魔鬼言论也低不到哪里去。


作者: 徐水良   基督教的圣经中有许多敌人,仇敌,坏人,恶人的概念,何来没有 2017-07-16 11:04:13  [点击:72]
敌人的宗教情怀?

至于这敌人,仇敌,坏人,恶人,圣经中,一般都是要搞死的。

不过,新约中,有耶稣的一句话“爱你的敌人(仇敌)”。

基督教信徒往往按自己的思想,信口捏造基督教教义。前一段时间,有信徒美化基督教,说基督教没有坏人概念。我随便从圣经中找出一些坏人概念,他只好哑口无言。

实际上,所谓没有敌人的宗教情怀的说辞,是某情报机构特殊势力伙同花瓶民运捏造出来的。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佛教、道教,都是有敌人的。即使最宽容的佛教,也有佛和魔的对立等等。其他教更不用说了。



作者: 徐水良   几乎所有主张没有敌人中共不是敌人的,都把主张有敌的人视为公敌 2017-07-16 20:02:26  [点击:57]
视为敌人,视为“人民的敌人”。其逻辑非常矛盾,非常虚伪。

楼下实子先生的帖子,只是明确说出这个思想。说:““我没有敌人”具有更大的力量”,“反对或讽刺“我没有敌人”,那就是帮到忙了,那就是人民的敌人了。”“今天谁再批判“我没有敌人”而不去利用利用它的价值,客观上就是敌人。”

因此,凡是主张没有敌人的人,都是满腔热情地盛赞没有敌人,中共不是敌人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思想,无比伟大。但都把主张有敌人的人,认为中共是我们敌人的人,视为自己的敌人,或者人民的敌人,人民公敌,来加以义愤填膺地讨伐和攻击。

因此,这无敌派,是一批不顾逻辑,不顾自相矛盾,只顾媚共、媚敌的、极端虚伪的人。

无敌派为了捏造没有敌人来媚共媚敌,没有一个不虚伪,没有一个不把揭穿这种媚共媚敌行为的人,视为罪大恶极的敌人、人民的敌人、也就是人民公敌。他们没有敌人的理论,只适合于中共。


独立评论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劉曉波的彌留之際/徐邦泰:无题/ 劉曉波之死對台灣人民發出警訊
  • 孟德斯鸠的洞见/劉曉波最後給劉霞的情詩/徐邦泰:曉波走好/庄子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