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十月反革命/普京对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态度/宗教改革500周年与十月革命100周年
發佈時間: 11/9/2017 11:40:47 PM 被閲覽數: 18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俄历史学家:“十月革命”应为“十月反革命” 列宁遗产是共产党假恶斗




2017年11月09日



    俄历史学家:“十月革命”应为“十月反革命” 列宁遗产是共产党假恶斗


    俄罗斯历史学家称“十月革命”的实质是“反革命”,而列宁留下来的共产党及假恶斗的精神今天仍然在统治着俄社会。
    
    俄罗斯OTP电视台在11月7日播出了“十月革命”100周年特别节目,该节目邀请了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列昂尼德·穆列琴对1917年的红色革命作回顾和评论。俄历史学家表示,对于“十月革命”的性质,实际上它并不是所谓的革命,而是反革命。
    
    穆列琴评论说:一般认为的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而实际上所谓的“十月革命”就是布尔什维克强行消灭了俄国在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里的刚刚开始的变革发展,所以说它应该被称为是“十月反革命”。
    
    俄罗斯历史学家还评论说:“实际上,列宁的共产党遗产在今天依然存在统治着俄罗斯社会,仍存在我们的脑子里,骨子里。比如,我们跟本就不会像正常社会里的人那样去正常的讨论问题。这是你的观点,这是我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我们不会这个。”
    
    他说,因为当年列宁创建的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假恶斗,所有的反对者都被拉到墙边枪决。不拥护我们就是反对我们,就是人民的敌人,就是反革命,就是叛国。我们也不会去承担过错,我们总是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俄历史学家表示,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年没有列宁和“十月革命”,那么俄罗斯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关于这个问题,起码我们知道,就不会有大饥荒,不会有沙皇时期的繁荣经济被摧毁,不会有导致千百万人死亡的内战,不会俄罗斯精英阶层的两百万人大逃亡移民,也不会有接下来的合作社以及农民阶层被消灭,甚至,也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解释说,希特勒上台是靠着德国左翼阵营。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在俄国革命后,德国也爆发了革命,在基尔、汉堡也到处都是红色革命旗帜。而左翼的领导人是一个叫叶夫根尼·列维涅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者,也受到苏共的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十月革命”,整个历史都将被改写。
    
    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苏联共产党集权统治,俄罗斯也不可能有原子弹。这个问题只要看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社会的发展,就知道答案了。
    
    同时,也有人会问,那看看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就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伟光正呢?
    
    对该问题,穆列琴评论说:“就说中国吧,在1978年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前,中国是一个可怜的、贫穷的、落后的、饥饿的国家,但在被共产党容许活下去之后,你再看看中国人的发展速度,这能说是共产党的功绩吗?共产党只不过是退后一步,稍微放松了它的统治,让人们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中国的情况就一下子不同了。”
    
    他还说,当年苏共的布哈林也曾提出了“让人民富裕起来”,但他立即就被干掉了。如果没有“十月革命”或列宁的遗产仍然在统治俄罗斯社会,凭着俄罗斯人的智慧和能力,俄罗斯也会成为正常社会的一员。
    
    (自由亚洲 特约记者:刘新宇 责编:吴晶 网编:瑞哲)



宗教改革500周年与十月革命100周年


   谢选骏:宗教改革500周年与十月革命100周年
   
   《德国积极筹备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活动》(德国之声Nov 2, 2011)报道:
   
   “太初有言”是纪念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十年庆祝活动的新主题。为此在德国首都柏林推出了一个图书交换活动。纪念马丁·路德公布其宗教改革论纲500周年的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将其论文提纲张贴在维滕贝格城堡教堂的大门上。该事件成为反对教会权威统治的一个标志。马丁·路德被视为宗教改革之父,他不仅创建了新教教派,而且也引发了导致中世纪"黑暗时代"走向灭亡的社会变革。德国联邦政府文化和传媒特使诺伊曼(Bernd Neumann)最近在柏林表示, "宣扬宗教改革对全世界的重要意义,为德国向全世界展示其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太初有言"是约翰福音中的一句名言,也将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年所有纪念活动的主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十年庆祝活动于2008年正式启动,将持续到2017年500周年纪念日之际。在这十年期间陆续举办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为题的各种纪念活动,研讨会以及音乐会。除了德国福音教会(EKD)之外,萨克森 - 安哈尔特州和联邦政府也参与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全国范围内的图书交换
   
   图书曾经是马丁·路德的世界。而他的最终目标 - 就是让书籍为他那个时代的人所利用。萨克森 - 安哈尔特州的文化部长道格罗赫 (Stephan Dorgerloh)说,"那时,书面文字是通讯的媒介。而印刷术的发明为宗教改革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因此可以大量印刷并向全世界传播"。
   
   在举办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十年纪念活动的过程中,500本图书踏上了在全德国的交换旅程。谁要是认为交换的只有宗教书籍,那就想错了。道格罗赫说:"宗教改革超过神学的范畴,因此交换的图书不仅包括神学或历史书籍,还有侦探,长篇小说和知识丛书等等"。
   
   来自政界的支持
   
   联邦政府主管文化的国务秘书诺伊曼说,"我们的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单宗教改革周年纪念活动证明,各自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时也可以合作,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联邦政府将从文化和媒体领域的财政预算中拿出3500万欧元,用来资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十年庆祝项目。联邦政府认为,2017年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是在国内外宣传德国文化传统的一个良好机会。德国联邦政府希望借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宗教改革是德国的精神根基之一。因此,政府将对这一政治文化进程给予支持,协助举办各种展览,研讨会及其他活动。
   
   谢选骏指出:德国同为宗教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二者都是日耳曼异教对于基督教世界的反抗!所以,在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卷入了血腥屠杀,直到出了个大救星希特勒。希特勒的近期样板是俄国的列宁及其十月革命,但远期的样板则是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何况,即使列宁,也是通过德国政府(威廉2世)的物质援助和德国思想(马恩)的精神支持,才能建立共党、发动政变的。这就是苏维埃政权的德国渊源。
   
   那么,宗教改革500年来,其成效到底如何呢?
   
   由于加尔文等人带领的宗教改革换汤不换药,日内瓦常被喻为“新教的罗马”。16世纪日内瓦是加尔文新教派的中心;老城区的日内瓦圣彼得大教堂便是加尔文自己的梵蒂冈。英格兰的玛丽一世时期大力迫害新教徒,因此大量新教学者逃向日内瓦其中包括后来监督翻译日内瓦圣经的威廉·惠丁汉(William Whittingham)和他的合作者迈尔斯·卡佛岱尔(Miles Coverdale),克里斯托弗·古得曼(Christopher Goodman),安东尼·吉比(Anthony Gilby),托马斯·桑普森(Thomas Sampson)和威廉·科尔(William Cole)。对于日内瓦的人民来说,登城事件是他们独立的象征。它标志几位沙维斯公爵企图吞并日内瓦以作为他们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首府的欲望彻底破灭。登城事件便是他们跨世纪一系列的进攻的句号。这最后一次进攻发生于1602年12月11至12日,传说中市民猛烈抵抗,甚至将煲、壶等厨具作为武器猛掷侵略者,结果公爵未能得逞,因此这个日子被定为登城节。每年在日内瓦老城区都会举行马队,大炮和穿着当时服装的士兵的游行仪式以作庆祝。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到瑞士旅行成了英国贵族们追求的时尚。他们带着随从和财富,首先来到日内瓦,由此成就了瑞士成为一个旅游国家。这些使得当时在欧洲已经很有名的经营钟表的商店和经营珠宝、贵金属的商人激增,从而也建立了日内瓦作为商业城市的地位。
   
   2013年8月,日内瓦市人口为194,458,日内瓦州共438,500人。2000年,共645,000人生活在日内瓦市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周围的法国和沃州人口。沃州的人口分为145,200,日内瓦本州人(33.1%),123,400其它州的瑞士人(28.2%)和169,000来自180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38.7%)。包括持双国籍的人,54.4%的居住在日内瓦的人口持外国护照。
   
   日内瓦虽然一直被看作一座新教的城市,但根据2000年调查结果,实际上现在日内瓦州更多的是天主教信徒(39.5%)而不是新教(17.4%)。由此可见,加尔文他们的改教业绩是多么勉强而虚假。22%市民表示他们不信仰任何宗教。其余的分为回教(4.4%),犹太教(1.1%),其他宗教以及没有回答的人。
   
   相比自立为王的加尔文,马丁路德不过是德国政府的走狗。难怪德国政府隆重纪念它。
(2017/11/05 发表)




       普京对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态度?



老贫农

近日,“独立中文笔会”等网站转载了普京在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碑“悲伤之墙”落成揭幕式上的讲话,转载时擅自加了一个标题:《普京:十月革命绝不能以任何名义而正当化》。可是普京的讲话通篇没有一句提到十月革命,原话是这样的:“今天是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日子——10月30日——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纪念政治清洗受难者的日子。……这段可怕的过去不能从民族的记忆中抹去,尤其是不能以任何方式、以任何最高的所谓人民的利益为名而正当化。”他在这里否定的是苏联在三十年代进行的大清洗历史,根本就不是指十月革命。如今常有一些作者或编辑故意歪曲原作者的意图,把自己的观点加到别人头上,向世人传递错误信息,这种作风十分恶劣。按照杜撰的标题《普京:十月革命绝不能以任何名义而正当化》,显然普京是否定十月革命的。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普京是肯定十月革命的,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普京在2016年1月25日的一次会议上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能够被俄罗斯国家历史教材委员会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足以证明列宁的地位。”

普京在前几天(11月3日)的一份电报中说:“我对参加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国际纪念活动的人表示欢迎。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这场革命对俄罗斯和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显然这段话不是在否定十月革命,当然也没有明确赞扬。为什么既没有明确否定,也没有明确赞扬呢?因为现在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普京此时此刻不便公开明确表态。如今的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和苏共政权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肯定,一种是基本否定,第三种是部分肯定、部分否定。这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据《人民网》今年6月26日消息,俄罗斯日前进行了一项“历史杰出人物”的民意调查。前三名最杰出人物分别为:斯大林、普京和普希金(并列)、列宁,支持率分别是38%、34%和32%。而在1989年斯大林和列宁的支持率分别是12%和72%。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然与历史资料的披露及官方的舆论引导有关系。当年对斯大林的低评价是因为大家对他30年代搞的大清洗比较痛恨,而如今俄罗斯人更看重他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劳,而大清洗与大部分人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变淡了。对列宁的评价变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下令杀害了末代沙皇全家,二是他制定的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权退出苏维埃联盟,从而导致后来苏联解体(用普京的话说:在苏联的大厦下面埋放了炸弹)。所以列宁被拉下了神坛。戈尔巴乔夫在1994年的支持率是10%,今年以6%垫底(第20名)。如今俄罗斯高官(如普京的高级顾问)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犯了政治错误,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这和现在中共的说法一致),而不再是九十年代说的原因:苏共的专制统治丧失了民心。中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在八十年代初如果做民意调查的话,毛泽东的支持率肯定会低于10%,而现在可能要高达60%以上(粗略估计),毛先生又重新回到了神坛。这当然与执政当局对历史的态度和舆论导向有关。

虽然普京现在对十月革命和苏共政权的公开态度含糊其辞,但根据他以往的言论,他的态度是明确的。他除了对30年代大清洗持否定态度外,对苏共执政的大部分时期是基本肯定的。他在2016年1月25日的一次会议上说:“对苏联时期取得的成就,这是无可怀疑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考虑出发,对国家和人民在我们生活中这一极其重要的时期取得的成就加以诋毁。” “苏联计划经济具有确定的优势,它能够集中全国的资源完成最重大的任务。例如,解决了苏联人民的健康保障问题,这毫无疑问是共产党的功劳。”不要忘了普京曾经是共产党的高官,坚定的克格勃分子,是在共产大厦倾倒的时候,随着惊恐的人流退党的(用习近平的话说,不是好男儿)。后来摇身一变竟成了普京大帝,但在他身上处处都散发着共产党强势领袖人物的气息,已成为中共新领袖的学习榜样。他说他至今仍然保留有苏共党证,而没有毁坏它;他至今仍然非常热爱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因为它们像《圣经》一样,其中很多原理是正确的。(引自2016年3月26日《红旗文稿》: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時代》封面 首見中英雙語/中国互联网史就是一部流氓史/斯大林3子女
  • 紀念碑/幫中共往死裏整人的吳晗文革中一家三口被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