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刘少奇遭迫害致死48周年/醒眼看美国:目前还是强大得让中国高山仰止!
發佈時間: 11/13/2017 10:22:48 PM 被閲覽數: 24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刘少奇遭迫害致死48周年忌日 珍贵历史照片曝光(组图)



  VCG



1969年1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因受林彪、“四人帮”的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在开封不幸病故。终年71岁(1898年)。时至今日,刘少奇已经逝世48周年,关于他的一些珍贵画面陆续曝光。图为1950年,刘少奇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典礼。(图源:VCG)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1938年时,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图源:VCG)



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返回延安,汇报政协会议情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到机场迎接。刘少奇与周恩来握手。据了解,刘少奇1945年在中共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图源:VCG)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刘少奇、刘伯承、陈毅、李立三等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图源:VCG)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刘少奇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土地改革。(图源:VCG)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少奇在会上说明宪法草案起草的情况。1954年一届人大,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图源:VCG)



1957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大会上与青年代表合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参加。据了解,1956年,在中共的八大后,刘少奇任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图源:Getty)



1959年,在中国国庆1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向群众挥手致意。(图源:VCG)



1960年12月7日,前苏联莫斯科,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刘少奇会面。(图源:VCG)



1962年9月20日,空军司令刘亚楼向毛泽东、刘少奇汇报空军击落国民党高空侦察机的情况。(图源:VCG)



1963年,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张治中与京剧《芦荡火种》演员在一起。(图源:VCG)



1963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等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观看演出。(图源:VCG)



1965年9月29日,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皇室成员在北京访问,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合影。(图源:Getty)



1965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毛泽东、刘少奇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莫尼克公主在天安门城楼上。据了解,从1963年到1966年,刘少奇先后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塞、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图源:VCG)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红卫兵代表为毛泽东带袖标,刘少奇站在一边。而在1966年12月16日,康生在“北京市中学生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上讲话。至此,对刘少奇的批判更趋激烈。(图源:VCG)



  随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打到刘少奇”的运动。1968年6月22日,北京的空军3759部队指挥连毛泽东思想宣传组,向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英勇旗手江青同志学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彻底批判大叛徒刘少奇推行的文艺黑线,图为他们召开讲用会交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图源:VCG)



1969年6月6日,北京3759部队汽车连的指战员,落实中共九大精神,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活命哲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时刻准备消灭帝修反。(图源:VCG)



1968年11月2日,北京空军高炮某部全体指战员,拥护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图源:VCG)



文革时期,新华书店造反派在天安门广场焚烧刘少奇的著作《论共产党员修养》。(图源:VCG)



文革时期,黑龙江省工人被组织起来手持红宝书,人人口诛笔伐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图源:VCG)



文革时,哈尔滨街头,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雕塑。(图源:VCG)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逝世。图为在河南开封刘少奇逝世处,王光美和子女们面对刘少奇临终时用的枕头黯然落泪。 (图源:《王光美私人相册》)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再次复出的邓小平推动解放思想,批判“两个凡是”,为刘少奇大冤案平反昭雪扫清道路。刘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文革中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 图为华国锋与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握手。(图源:VCG)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邓颖超向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左)表示深情慰问。此时距刘少奇已去世已近11个年头。(图源:VCG)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现场画面。(图源:新华社)



醒眼看美国:目前还是强大得让中国高山仰止!

2017-11-12 通商智库 通商智库

第一部分:国内经济学家看中美比较:



中美经济对比(数据论证)

张岸元,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张怀志、陈巧巧东兴证券宏观研究员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一、综合国力

 

1、经济规模


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


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


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TFP)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与美国差距仍然较大,不到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一半。



劳动生产率由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得到,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价值来表示。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测算,21世纪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的2023美元跃升至目前的8253美元,而美国的劳动增长率2000年就已达到81316美元,2017年已突破十万元大关,为101101美元。中国虽然增长显著,但目前的劳动生产率尚不足美国的10%,生产力有待进一步解放。



4、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从劳动力分布来看,近10年来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35.54%,第二产业为28.48%,第三产业为35.98%;美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1.53%,第二产业为18.95%,第三产业为79.52%。中国进步虽快,但差距依然明显。



从三次产业产出占比来看,近10年来,中国的第一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9.65%,第二产业占比为45.34%,第三产业占比为45.01%;美国的第一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1.65%,第二产业占比为29.38%,第三产业占比为68.97%。中国的二三产业的产出占比接近,与美国相比,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人类发展指数


个人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现代社会的最小组成单元。一国居民的个人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创立的指标,用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全面反映各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国际社会广泛应用。


该指数由预期寿命指数(LEI)、教育指数(EI)和收入指数(II)三项基本指标构成,是三项指标的几何平均数。根据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资料, 2015年,在接受排名的188个国家中,中国的HDI为0.738,居第90位;美国的HDI为0.920,居第10位,说明两国居民的个人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仍有较大差别。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HDI水平从1990年的0.499上升到2015年的0.738,涨幅达47.9%;美国的HDI水平比较平稳,从0.860(1990年)缓慢增加至0.920(2015年)。虽然中国的HDI在稳步上升,但其数量上与美国尚有差距。



二、营商环境与企业实力

     

1、营商环境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营商环境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总理曾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经营环境对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营商环境来看,根据世界银行近五年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质量虽逐年改善,全球综合排名稳步上升,但与美国的相比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近五年的数据显示,在约200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从96名(2014年)上升至78名,进步幅度不明显,但美国一直稳居前十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东兴证券研究所


从具体指标来看,创办企业所需时间是指完成合法经营企业所需程序的历日数。2003年以来,中国创办企业所需的平均时长为37.7天,而美国仅为5.6天。同样条件下,中国创办企业的时间成本是美国的6.7倍。通常用企业注册成本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来衡量企业注册的成本,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注册成本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的平均水平为6.62%,而美国仅为0.99%。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注册成本有所下降,但创办企业所需时间成本仍然偏高,综合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还是明显劣于美国。



2、企业实力


2017年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上榜公司达到115家,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地区)109家,美国有132家公司上榜。从企业所属行业结构看,中国的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房地产行业,而美国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多元,除了金融、能源类企业,电子、通信、装备制造等行业均有企业上榜。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64.0万亿元,约合9.63万亿美元(按照世界500强核算汇率6.6433进行折算,下同);美国企业500强总营业收入达12.06万亿美元。总体来看,在大型公司这一企业群体的比较中,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为美国企业500强的79.85%,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对比两国500强前10名可以发现,从营业收入来看,8家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明显高于同位次中国企业。从行业结构来看,中国500强前10位主要为能源、金融类企业,结构较为单一;美国500强前10位行业范围更广,相对更具备创新潜力。此外,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比为54.8%,所以上榜的意义并不大,营业收入占比为71.83%,资产占比为86.19%,国有经济持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三、居民生活水平

   

1、人均GNI


人均GNI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人均GNI来看,虽然中国自2006年以来人均GNI迎来一波稳定高速的增长,但在人均收入绝对值方面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基于购买力平价,截至2016年,美国人均GNI水平为58030美元,而中国仅仅有15500美元,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3.74倍。



2、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可直观反映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二十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基本保持直线上升的态势,已从1995年的4.98万亿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12.82万亿。而中国的个人消费支出起点水平低,1995年的消费支出总额仅有0.34万亿,不及当年美国个人消费的十分之一;2016年消费支出总额为4.22万亿,但不及美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从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按照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1990年以来,美国的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从23100.42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35525.67美元,而中国仅从1990年的205.80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2401.70美元,两国的绝对差距扩大。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十分明显。



3、人均医疗卫生支出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一国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从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远落后于美国,2014年为419美元,美国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稳步上升,2014年美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9402.5美元,是中国的22.4倍,差距十分明显。



4、耗电量


耗电量与经济活力息息相关,能反应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水平,是“克强指数”的分项指标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的耗电量早在1984年就突破了10000人均千瓦时,虽然近几年增长势头减缓,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中国的耗电量在2014年尚不足4000人均千瓦时,预计在2020年达到5000人均千瓦时,与美国的用电规模差距巨大。



四、金融市场

        

1、市场规模


截至2017年11月3日美股(不含OTC)总市值已达421873.7亿美元,A股总市值达93976.2亿美元。整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基数较小,年化增长率26.18%,落后于美国高达33.78%的年化增长率,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仅为美国股市总市值的1/5。



3、金融自由度


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2017年公布的金融自由度指数(Financial Freedom),欧洲、北非和美洲分别是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度最高的地区,其金融自由度指数分别为62.22、52.14和48.44,显著高于48.34的全球平均水平。横向对比来看,美国的金融自由度为70,全球排名20位;中国的金融自由度仅为20,全球排名160位。中国的金融自由度指数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还低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50)、南非(50)和马来西亚(50)等,中国的金融业开放水平与中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与美国相比更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



注:

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每年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中,金融自由度指标主要量度金融业面临的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贷款业务中的独立性、对外资机构的国民待遇水平、市场竞争的开放程度等


五、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由于中美两国制度环境差异,传统科技指标因统计口径和标准不具有比较意义,本文选择PCT专利数、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和R&D支出占GDP比重衡量中美两国科技实力的差异。


1、PCT专利


专利合作条约(PCT)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是该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具有意义的进步标志。PCT对不同国家采取统一的专利评价标准,可以客观反映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PCT专利申请起步较晚,但近十年专利申请量有较大提升,美国的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旧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国。截止2017年5月,美国的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为24.62%,中国为20.27%,仍有差距。



2、知识产权使用费


知识产权使用费是专利权人以外的他人在使用专利时向专利权人交纳的使用费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国家的技术盈利能力和产权保护制度。现有数据表明,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遥遥领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约为1222.27亿美元,而中国该项收入为11.6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0.95%。中国、德国和日本三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合计仅为57.77亿美元,尚不足美国的一半。可见中国发明专利的盈利能力和美国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急需加强。


专利申请量与知识产权使用费的严重不匹配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专利实用性较差,普遍缺乏产业化前景;二是中国具有全球最好的新技术产业化条件,很多有产业化前景的知识产权不必出口,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也大多选择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3、R&D支出


R&D支出占GDP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中国R&D支出占比增长明显,从1996年的0.57%上涨到2015年的2.07%。而美国R&D支出的GDP占比常年保持在2.5%以上,显著高于中国。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60%,所以中国R&D支出总额与美国的差距更大,若中国想在科技方面实现弯道超车,除了利用好后发优势,对科技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从现有教育成果来看,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成果丰硕,但高等教育仍和美国差距明显。截至2015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87.00%,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有39.00%,尚不足美国的一半。此外,美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显著高于中国,中美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明显。



1、教育投入


在教育总投入上,虽然中国的投入不断地增加,但绝对量上与美国还具有一定差距,2010年中国的教育投入总额仅为美国教育投入的22.8%,2016年为45.82%。


在人均教育投入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教育经费水平较低。近7年以来,美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保持在在2500美元以上,而我国仅为几百美元。2010年,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是中国的20倍,虽然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目前美国仍领先中国十倍左右。



2、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从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中国顶尖高校的整体实力远不如美国。近三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32所高校入围世界排名前1000高校名单。2017年最多,有39所,排名最靠前的清华大学位列名单第25位;而美国平均每年有152所大学入围,2017年高校数量达157所。中美高等教育的之间巨大差距有历史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教育水平想超越美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可被定义为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作用已有公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美人力资本的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前不断增大,改革开放后逐渐缩减,但差距仍然明显。从供给侧来看,未来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人口红利消失后更凸显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从需求侧来说,我国实现高质量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也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水平。


第二部分:一个资深中国通眼中的中美力量对比分析:


自基辛格《世界秩序》,他对中美关系的整体理解和判断,对我们看懂本次“习特会”以及特朗普亚洲行有极大的帮助。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习惯自管自家事,美国喜欢传播价值观

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在历史上都对它们现在成为中流砥柱的国际体系既支持又抗拒,一方面宣布遵守这一体系,另一方面却又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保留。两国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有着重大差异:

1. 美国的政策着眼于务实,中国则偏重概念。

2. 美国从未受过邻国威胁,中国的边境四周却无时无刻不强敌环伺,虎视眈眈。

3. 美国人相信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却认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只会引起新的问题。

4. 美国人对眼前形势一定要拿出结果,中国人注重的则是大局的发展。

5. 美国人制定实际“可以做到的”计划,中国人只确定总的原则,进而分析它的走向。

6. 中国人的思维部分地受到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但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中国思维方式。美国人对两者都缺乏直观的和深入的理解。

中国和美国在各自的历史中,只是在最近才充分参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国自认为与众不同,基本上自家管自家的事。美国也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也就是说它是“例外”,但它相信自己在道义上有义务超越国家利益,在世界上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前提的伟大国家都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国内变化。这些变化最终是会导致两国间的竞争,还是会产生一种新形式的伙伴关系,将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中国领导层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改革运动,其程度可与邓小平的改革相媲美。中国想要建设的制度将更加透明、更加依靠法律程序,而不是个人和家庭的关系网。许多既定的机构和做法,从国有企业到地方官员称霸一方,再到贪腐蔓延,都是改革的对象。这体现了这一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和勇气,但也会造成一段时期的波动和不确定。

战略家预言两国或“必有一战”

老牌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中美双方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根据行为模式和历史经验都预言两国必有一战,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把美国的许多行动理解为要阻挡中国的崛起,把美国对人权的促进看作破坏中国国内政治结构的手段。一些重要人物把美国所谓的重返亚太政策说成是最后摊牌的前奏,认为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中国永远处于二流国家的地位——考虑到《世界秩序》写作期间美国并未进行任何重大的军事部署调整,这样的态度更值得注意。

美国则害怕不断壮大的中国将一步步削弱它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因此而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一些举足轻重的智库把中国比作冷战时期的苏联,认为中国一心要对它的周边地区实行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军事上的主导,最终建立霸权。

双方的疑虑均因彼此的军事演习和国防计划而进一步加深。即使当军事演习和国防计划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合理措施,双方也都会从最坏的角度来解读。双方都有责任小心行事,以免其单方面的部署和行为升级为军备竞赛。

双方需要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个10年的教训,当时逐渐形成的猜疑气氛和潜在的冲突最后爆发为巨大的灾难。欧洲领导人沉溺于他们的备战计划,未能把战术问题和战略问题区分开来,结果作茧自缚。中美双方要防止这方面的意见分歧发展为冲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朝鲜因胆大包天且强悍

另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是朝鲜问题。19世纪的俾斯麦说过:“在我们这个奇妙的时代,强国因良知的顾忌而软弱,弱国却因胆大包天而强悍。”他这句格言用在朝鲜身上可说是分毫不爽。朝鲜的统治不符合任何被认可的合法性原则,甚至不符合它声称信奉的共产主义原则。它的最大成就是制造了几个核装置。它没有军事能力和美国打仗,但它手中那些核武器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军事用途。

朝鲜的核武器会刺激日本和韩国发展自己的核军事能力,也让平壤自以为有所倚恃,贸然进行与它的实力不符的冒险,因此造成朝鲜半岛战火重起的危险。中国过去和朝鲜的渊源留下了复杂的经验教训。在许多中国人眼中,朝鲜战争象征着中国决心结束它“一个世纪的屈辱”,在世界舞台上“站起来”,但也是一个警告,告诫中国不要卷入它无法控制其起源,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严重长期后果的战争。所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采取了相同的立场,要求朝鲜放弃——而不是缩小其核计划。

对朝鲜当局来说,放弃核武器很可能会造成它政治上的解体。但中国和美国在它们支持的联合国决议中公开要求朝鲜做的,正是放弃核计划。中美两国为了达到自己的国家目标,需要协调政策。双方有关朝鲜半岛的关注和目标有可能达成一致吗?中国和美国能否制定出协作性的战略,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和无核化,使所有各方都更加安全、更加自由?如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向着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新型大国关系”迈出的一大步。

中美光靠声明是建立不起伙伴关系的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将认识到,他们不可能预料中国人民对他们确定的宏图伟业如何反应,他们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的领导人不希望对外冒险,但正是因为他们感到只能通过强调国家利益来解释改革必然带来的调整,所以他们可能会比过去的领导人更加坚定地抵抗他们眼中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侵犯。任何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国际秩序都必须达到均势,但对均势的传统管理方法却需要通过商定规范来改进,并借助合作来加强。

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公开承认,两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两届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都和中国的国家主席达成协议,要建立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此举既可以维持均势,也能减少其中固有的军事威胁。迄今为止,中美尽管宣布了意图,却仍未向着两国同意的方向采取具体的步骤。

光靠声明是建立不起伙伴关系的。任何协议都无法保证美国的国际地位永远不变。如果美国被视为衰落的大国——这并非命中注定,全看美国如何自处——经过一段混乱动荡之后,中国和其他国家就将获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由美国把持的世界领导权。

许多中国人也许认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已经盛时不再。但各种迹象表明,中国领导层明白,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维持相当强大的领导力。建立具有建设性的世界秩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能够像美国在冷战刚刚结束,在物质和心理上独步全球的时候那样,单独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

《世界秩序》 [美]亨利·基辛格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

(注:本文所有观点综合多方观点,均不代表通商智库立场)

 


上兩條同類新聞:
  • 2535亿大单/文革为何阴魂不散/大陆年轻一代 就业志向仍然是想当官
  • 孙文三民主义是对林肯东施效颦/[转]列宁竟然是历史上最大的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