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孔子临终遗言/王小波與現代中國的情慾生活/抵制圣诞节/七一和十一算不算洋节
發佈時間: 1/4/2018 10:48:58 AM 被閲覽數: 22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孔子临终遗言新发现惊动世界2014-01-03 19:20:39


大宗师



 
马王堆考古发掘工作又传捷报。一批春秋时代竹简出土,共168片,包裹在一做工考究的猪皮囊内,囊外涂有约一寸厚的保护层(疑为猪油与其它物质之化合物),使竹简与空气隔绝。猪皮囊内的竹简又被分成21捆(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袋内。包装风格很像现在中秋节的高档月饼盒。经考古学家仔细清理,辨认,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丘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消息传出,我国孔子研究界专家学者甚为振奋。从事儒学研究近40年的著名教授昊复古先生激动地说,我们要以此次重大考古发现为契机,不失时机地扩大研究队伍。后续的研究工作,工程浩大,有实力的大学和社科研究机构为此需要招收大约500名硕士生,近百名博士生,耗时少说也得10年。
 
我们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把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基金向该课题倾斜,使我们有充足的经费对孔子临终遗言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梳理,诠释及传播。临终遗言8段话,初步打算将它们分成9个子研究项目,并有9个有关大学和研究所承担,其中一个单位负责总体研究。其余单位各承担一段话的研究任务。经费的多少按各单位承担的每段话字数来分配。
 
下面是孔子临终遗言的原文(附件)及白话文的参考译文(附件)。
 
附件:孔子临终遗言(文言文版)
《子寿终录》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俱视土、众为私。私者唯惧失也。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言毕,子逝。
 
附件:孔子临终遗言(白话文版)
孔子临终前,叫他的弟子们都跪在了他的床旁边。孔子虽然说话声音小且慢,但精神却很好。并开始嘱咐弟子们:
我多年来游说各国的君王,但最终也没有看到秩序恢复,舆论一律的局面。我这一辈子,没吃啥好的,没穿啥好的,乘的车也很不像样。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拥有军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君,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虫子一样微不足道。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给国王当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还得看主子的脸色。再能说会道的舌头能和军人的利剑比试吗?太愚蠢了。自古以来很少见到有书生当君王的,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掌握军队。智慧都消耗在了写文章上。即使有个别实践者,也不过是给掌握兵权的人打下手,或者给那些想图谋篡位的人当谋士。这样怎么能号令天下呢?
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概括地说,实践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读书读得好可以当官,但终究也不过是个奴才;谋划精道经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书本而不怀疑书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聪明的人在夺取天下时,会声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老百姓,所以追随者就很多。等他的事业成功了,原先许的诺言就不见影了。但他会换个说法,让老百姓拥戴他为王,而老百姓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人们都对周武王赞誉有加,对殷纣王却大肆声讨。实际上他们是一路货色。他们都把国土和百姓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拥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财产。大多数国王往往干什么都没有节制,想咋胡来就咋胡来,只要你们投其所好,伺候国王其实就和哄小孩一样容易。明白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会把国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如果不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个糊涂蛋,那就有机可乘了,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夺取他的王位。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老百姓的欲望多了,国王给了老百姓好处,他们也不领情。你给饥饿的人一点吃的,他就会赞誉你仁慈,你把轻的礼物送给大户人家,连他家的佣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难道不是个鱼饵吗?把老百姓赚钱的路都堵死,而他们想要什么只能从国王那里得到,老百姓才会称颂国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而那些制订礼的人却有不少蹲了大狱,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礼虽然摸不见,但却是锐利的武器,胜过千万勇敢的军人。
所谓乐,就是歌颂国王的文章。舆论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国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如果让老百姓想说啥就说啥,那些煽动群众的人就会得利。不要让老百姓胡说八道,那些犯上做乱的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不明智的国王,只知道刀枪可以镇住百姓,却不知道言论也可以把大堤毁了。所以,他们的国家都完蛋了。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绝不会胡说,如果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必会走上阳关大道。一定记住我说的话。
说完这些话后,孔子去世。




王小波與現代中國的情慾生活





1996年,王小波與李銀河於北京。

1996年,王小波與李銀河於北京。

本文最初發表於《紐約書評》,紐約時報中文網獲得發表授權,Paper Republic提供翻譯支持。


20世紀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晚期,面對毛澤東時代留下的創傷,中國作家掙扎著試圖為自己的痛苦找到合理的解釋。與帝制時期的讀書人一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為國家服務。作為「忠臣」,他們會提出批評,卻從不會想要推翻整個體制。然而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遭到了毛澤東的迫害:哪怕只是提出了最溫和的建議,也被迫下鄉施肥耕地。


這一時期很多人的寫作,成了後來人們熟知的「傷痕文學」,它們多敘述有類似經歷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少數人創作了性意味強烈的青春小說,背景則設置在廣袤的內蒙古,或想像的浪漫化的西藏。幾乎所有故事都透露著自憐與乏味,寫作者申訴冤屈,卻不去反思自己也曾為這個殺害數百萬人的體制效命。


然後,1992年,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出版了一本詭異的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幽默而荒誕的故事。「文革」期間,兩個年輕人被下放到偏遠的中緬邊境。兩人發生了婚外情,被領導抓住,被迫不停地寫交代材料、為所犯下的罪行在鄉下遊街示眾。他們逃進山裡,然後又回來面對更多的懲罰。直到有一天,他們被釋放了,但是兩人毫無悔意,而且有點被弄糊塗了。


因其通篇充斥著滑稽的情慾描寫,這本小說迅速出名。但在這個故事裡,情慾並不是壓抑時光下的解脫,也不是邊疆環境所釋放出的天性。在這個故事裡,性和情慾是為共產黨所控制的——黨員幹部讓這對情侶不停地寫交代材料,為的是自己對著黃色段落想入非非——敘述者和他的情人卻賦予其深意;只是直到後來,在故事的結尾,他們才明白過來。


情慾描寫之外,這篇小說最令人震驚的是它對知識分子的刻畫。這些人幾乎與控制他們的黨棍一樣壞。小說的主人公將情人騙上床,與當地人鬥毆,還在工作時磨洋工,跟折磨他的人差不多狡猾。小說的標題更為故事增添了荒誕感——「黃金時代」,讓人看了不禁疑惑:這怎麼可能是任何人、任何國家的黃金時代?


這本書的作者王小波,又是誰呢?他不是作協成員,之前也從未發表過小說。但是《黃金時代》在台灣出版後,便迅速在大陸出版,還大受歡迎。《黃金時代》之後,王小波出版了一系列中篇小說與雜文。大學生尤其鍾愛他,他們喜歡他的憤世嫉俗、諷刺幽默,當然還有情色描寫。


1997年,僅僅5年後,44歲的王小波突發心臟病死亡。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離世。在當時的中國文學界普遍看來,他是一個憑藉下流粗俗的作品而走紅的作家,也沒受過什麼正規訓練。而在國外,他沒有作品被翻譯。他似乎註定成為諸多被人遺忘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將僅淪為日後博士生研究文學思潮的素材。


然而,在王小波死後的20年間,事情起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在西方,他還是幾乎沒沒無聞,只有一本中篇小說集被翻譯成英文。但是在大部分中國讀者和世界範圍內的批評家眼中,他成了中國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他有兩部新的作品集在中國出版;人們創建網路論壇,紀念他的生命與寫作;一家咖啡店以他命名。他出現在所有中國現當代小說集之中,他的雜文也被視作理解現代中國的關鍵。


王小波是早期的互聯網使用者,曾在網上為弱勢群體發聲——這在當時很不尋常;儘管對於當前的公眾人物來說,這種現象已經比較普遍,比如導演賈樟柯、作家廖亦武、小說家閻連科。他與近期去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有幾分相似,雖然明顯不如後者活躍:與劉一樣,他也是一名闖入者,是在國家文學、智力機制以外努力促進變革的人。


                                                                     * * *


王小波於1952年出生在北京,在五個孩子中排行第四。他的父親、邏輯學家王方名是一名大學教授。王小波出生那一年,王方名被劃為「階級敵人」、開除黨籍。新生的兒子取名「小波」,寓意家人希望這次的政治問題只是個小風波。可惜現實並不如人意。王方名,還有與他情況類似的一批人,在1976年毛澤東死後才獲得平反。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在回憶錄中曾提到,母親對於父親的政治問題十分擔憂,懷孕期間一直以淚洗面。她也無法母乳餵養,王小波生來就有佝僂病。他的頭骨隆起,還有氣腫胸。他的骨頭很軟,可以常常肚子貼地,將腿扯到頭後面,像個螃蟹似的在地上移動,他常這樣逗兄弟姐妹。孱弱的王小波卻有一個特權,他可以一把一把地吃補鈣糖丸,而兄弟姐妹們只能嫉妒地看著。


儘管家庭遭遇不幸,王小波仍然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中長大。父親有大量的外國文學中譯本,他在學校盯著牆壁走神,一回到家就如饑似渴地閱讀莎士比亞、奧維德、薄伽丘,他還別喜歡馬克·吐溫。據哥哥估計,他一小時可以讀一百頁,就算是馬克思、黑格爾,或者古漢語書籍也是如此。


王小波14歲的時候,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謀求清除黨內異己,回歸革命的純潔性。「文革」很快轉化為動亂,偉大領袖就命令年輕人上山下鄉,向農民學習。王小波身子骨弱,卻被邊境的浪漫傳說吸引,志願去了雲南。到達雲南時,王小波15歲。在雲南,他不停地寫作。他會半夜起床,用一隻藍色鋼筆在鏡子上寫,寫滿了就擦掉,再重新寫。他夢想成為一名作家,一遍遍構想他的故事。


1972年,他回到北京,並繼續寫作,但是一直沒有發表。他在工廠裡待了六年。大學恢復招生後,他考入大學並獲得了學位,畢業後在一所高中教書。這段時間裡,他始終保持著沉默,直到有一天他忍不住了。


                                                                     * * *


過去的25年間,我與王小波的遺孀李銀河見過幾次面。很長時間以來,對我來說她的主要身份都是中國最前沿的性學者。我曾就「文革」期間的性解放問題對她進行採訪(這是被外國記者寫濫的老套話題;試想我們讀過多少關於中國人性解放的文章)。


直到最近,我漸漸意識到,她實際上還是個年代史記錄者,她記錄著一個深刻的命題,即私人領域在普通民眾生活中的回歸。她研究中國同性戀運動,撰寫相關文章,近幾年也不斷為跨性別、雙性戀群體發聲,但從宏觀角度看來,她所關注的是政府從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撤離。


今年春天,李銀河跟我談起已故的丈夫。她說,他們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兩人都來自知識分子家庭,都曾偷偷讀過《麥田捕手》這樣的小說。20世紀80年代兩人在美國期間,王小波曾閱讀米歇爾·福柯,了解他關於人體、身體的觀點。但是她感覺王小波受伯特蘭·羅素個人自由的觀點影響較大。「他最愛引證的是羅素,最基本的最早的自由主義。」她說,「這些作品應該是從小就看吧。」


兩人在1979年相遇,第二年就結婚了。李銀河是新一代的社會學家,是在這門學科解禁後接受的學術訓練。在毛澤東時代,人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可以解釋所有的社會現象,因此社會學被看作多餘的學科。在中國先鋒社會學家費孝通的支持下,1982年至1988年,李銀河赴匹茲堡大學繼續研究生學習。王小波也在後四年伴隨她遊學美國,跟隨美籍華裔歷史學家許倬雲學習。


現已退休的許倬雲告訴我,一開始王小波讓他感到頭疼。儘管還不是一個職業作家,這個年輕人顯然很想寫作。同時雖然生活在美國,他卻很少說英文。「我意識到我要培養的不是一個歷史學家或社會學家,而是一個需要了解歷史的中文小說家。」他說,「他當時正在寫一種創傷文學。」許倬雲安排王小波上獨立研究課程,去系統地閱讀中國古典文學與中國近代史——彌補共產主義時期的教育空白。王小波最終獲得了東亞研究專業碩士學位,但在讀書期間,他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寫作——雖然最後手稿都留在抽屜裡,沒有發表。「他還沒有準備好出版。」許倬雲說,「我很尊重這一點。我的目標就是幫助他發掘。


李銀河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夫妻二人回到了中國,並且合作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課題研究:《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李銀河最終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小波則在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與社會學。


1989年爆發學生運動,以6月4日的天安門屠殺告終。王小波仍然沒有發表任何作品。「六四那天晚上我們兩個在西單(人員死傷最嚴重處附近的一個路口)。」李銀河說。他們看著抗議人群,希望他們可以完成自己這代人沒做成的事。「王小波還躲在街角的水泥安全島旁邊照相。」她在採訪中說,「當時我們有點這個想法就是年輕人搞唄。」


保持沉默成為王小波最著名的雜文《沉默的大多數》的主題。他描述,在毛澤東時代很多人因為無所不在的偉大領袖保持沉默,領袖的思想和精神日日夜夜連珠炮似的打在人們身上。這給人們留下了傷痕。對於王小波來說,這傷痕讓他「信不過話語圈」。掙扎著尋找自己的聲音,成為他的個人求索,也成為整個國家在毛澤東時代所遭受創傷的集體寓言。


正是這一點,讓王小波開始關注中國同性戀群體。弱勢群體是沉默的群體,他們被剝奪了聲音。社會漠視他們,有時甚至否認他們的存在。王小波由此頓悟——整個中國社會都是失聲的:


然後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屬於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人沒能力,或者沒有機會說話;還有人有些隱情不便說話;還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話語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我就屬於這最後一種。作為最後這種人,也有義務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   


西方研究王小波的最重要的年代史作者,是巴黎的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魏簡(Sebastian Veg)。他認為,王小波被1989年的屠殺震動,也為自己沒能給予抗議者足夠的支持感到痛心。同時,他也在為改變社會尋找新的、高於抗議與遊行的方式。終於,他有話要說了。1992年,王小波完成了《黃金時代》,一本他自1972年從雲南返京起就一直在寫的書。他不知道如何出版,就郵寄了一份稿件給匹茲堡大學的許倬雲教授。許教授將書稿寄給台灣的《聯合報》。王小波獲得了《聯合報》文學獎,最終進入了他所謂的「聲名狼藉的瘋人院」——話語圈。


                                                                     * * *


王小波是家中的二兒子,於是他的大部分主角都叫「王二」。《黃金時代》中的王二,21歲時到雲南插隊,遇到了陳清揚。陳清揚是一名26歲的醫生,丈夫已經入獄一年。有謠言說陳清揚是「破鞋」,她背叛丈夫與王二有一腿。陳清揚讓王二發誓他倆沒有任何關係。王小波拿他父親的邏輯學公式開玩笑,這麼告訴陳清揚:


要證明我們無辜,只有證明以下兩點: 


1.陳清揚是處女; 


2.我是天閹之人,沒有性交能力。 


這兩點都難以證明。所以我們不能證明自己無辜。我倒傾向於證明自己不無辜。


最終倆人發生了關係,逃到山裡。後來他們被抓,挨了批鬥——他們被逼站在台上,重演罪行。對此陳清揚並不感覺恥辱,只感覺到是一種表演的挑戰。被迫寫交代材料時,兩人都講述了他們風流性事中最荒唐的故事,將懲罰看作一種文學練習。批鬥結束之後,兩人在房中做愛;這樣的真摯情感行為,是黨所無法控制的。


這些經歷讓王二意識到,社會不過是一系列權力關係。在村子裡,他注意到當地人不僅閹公牛,還將睾丸錘碎,以確保牛以後只知道吃草幹活。他說,這之後,最好鬥的公牛都成了溫順幹活的牲畜。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這種掌控與被掌控,在王小波的其他小說中也有體現。《黃金時代》是「時代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青銅時代》和《白銀時代》。在他筆下,這些不同時代的社會中,人們都在忍受痛苦,「文革」只是其中一種。《青銅時代》收錄了一系列奇妙的唐代故事(其中一篇《舅舅情人》由陶建(Eric Abrahamsen)翻譯為「Mister Lover」);《白銀時代》是一系列未來主義的反烏托邦故事,故事中的社會控制幾近完美。他生平僅有的兩本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與《沉默的大多數》當中,也記錄了他的思想。這些雜文原大都刊登在中國南方的先鋒雜誌、報紙上。在過去的十年中,這些南方媒體也挨了錘、變得溫順。


我與王小波見面,是因為他1996年在《東方》紀念「文革」三十週年特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他的這篇文章分析了人類歷史上的幾段無理性時期,以及抵制的思想家們:挑戰羅馬教條的伽利略,反對納粹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反對毛主義極端行為的中國作家老舍。文章到這裡並沒有結束,他接著談到中國20世紀90年代與這些時期的相似性(實際上,這在當前中國依然成立),談到當時中國民族主義的崛起。


我們的第一次會面,是在他家附近的一間旅館裡。他來時衣冠不整,穿了件夏威夷襯衫,看起來像個週末沒事兒出來消遣的香港商人。他歪咧著嘴,一頭亂髮梳理得過於瀟洒了點。他喋喋不休地說了幾個小時,然後我們回他家見了他的妻子,一起玩了會兒他的電腦。


他抱怨得最多的,是一本叫《中國可以說不》的書。書中收錄了六名年輕作家的議論性散文,這些作家都受夠了美國,受夠了美國對中國可察覺的欺凌政策。他們咆哮著反對好萊塢、波音噴氣式飛機,還有其他提醒中國它與外界密不可分的東西。王小波認為這本書是垃圾,這些作者是一群機會主義者。「我這個年紀的人經歷過痛苦。我們見過事情的陰暗面,」他告訴我,「但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對這些一無所知。(這些作者)都矯情又不講理,我不喜歡他們。」


王小波認為這些年輕作家和同時代的知識分子犯了一個大忌:他們渴望引領社會,而不是從外部觀察,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他說:「中國社會的弊病主要源於國家獨裁與中央集權。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沒有人的概念。」


我們見面後半年,王小波去世了。「時代三部曲」在他離世幾天前剛剛出版,他卻沒能看到。他的朋友、文學批評家艾曉明在他被送入火葬場的焚化爐之前,將「三部曲」放在他身上。她想這應當是王小波的遺願吧。


                                                                     * * *


王小波作品的影響力在那狂熱的五年中日益擴大,中國的批評家對他的作品表現出更多的讚賞。王小波逝世五週年時,前文化部長王蒙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稱他一直「活得很清醒」。他的書籍銷售量也居高不下。上海的批評家、文學教授黃平在一次採訪中說,王小波現在可與「二戰」時期的作家張愛玲比肩,是最受歡迎的當代中國作家。


王小波生前完全沒有料到這些。「主流文學對於他的作品評論不多。」李銀河說,「人們只是開始注意到他的作品和雜文。我們對於銷量也沒有概念。」


黃平卻對王小波的流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儘管批評政府的人士將他看作自由主義者,他也可以被理解成一個通過諷刺與嘲諷、為中國中產階級開脫社會問題責任的人。黃平說,王「不是克服問題 ,而是在反諷性中告訴你,與你無關」。


這或許是王小波的作品能夠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原因之一——書中的幽默與諷刺增加了過去與現在的距離感,基本上為當下的共產黨赦免了它半個世紀前的罪行。但閱讀他的作品,你會知道他所秉持的不是林培瑞(Perry Link)所謂「愚蠢的戲謔」——幽默不是他用來逃避社會批評的工具。在他的小說中,體制與官員明顯都走入了歧途。而他的雜文,尖銳地批評民族主義這樣的社會議題。他對於社會邊緣人群的支持,現在在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知識分子當中很常見。如艾曉明,她轉而拍攝電影,加入胡傑、吳文光這樣的獨立電影人,記錄反右與「文革」受害者的故事。李銀河成為LGBT運動的倡導者,並最終出櫃,公開了自己的跨性別伴侶。


只是在海外,他仍鮮為人知。


王小波僅有一本英文譯作出版,其中收錄了三個中篇故事,包括《黃金時代》和選自《白銀時代》的《2015》。書的標題很傻氣,叫做《王二的愛欲枷鎖》(Wang in Love and Bondage)。封面特別糟糕,讓人聯想到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犯罪小說:一間廉價酒店的房間裡,站著一對幽會的男女。另外有兩篇雜文可以在線閱讀。但是他百分之九十的作品還沒有被翻譯。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疏忽。因為國外出版商似乎經常在搜尋(從一些已翻譯作品來看,他們似乎急不可耐)來自中國的聲音,以回應這個國家的崛起。


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說,王小波作品缺乏譯本絕不是因為他的作品不好讀。王德威教授在他的《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2017)中收錄了王小波和他的作品。除此之外,王教授還經常在自己的文學課上介紹王小波,前來聽課的並不是研究中國的專家。「儘管他們對於這個人和『文革』並不了解,卻還是很喜歡他的作品。他們喜歡他的文風、故事、笑話,還有憂鬱。」王教授告訴我:「這些話題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讀者。」


今年四月,王小波的二十年逝世紀念日,中國最知名的一些文學批評家舉辦了他的作品討論會。而他的遺孀,還有幾名忠實讀者,去了他在京郊的墓地悼念他。他們將一瓶他喜愛的白酒灑在墓前,讀了幾首詩。祭奠者們穿了紀念T恤,正面有王小波的頭像和他的生卒年(1952—1997)。「對於我,人生中能遭遇一次浪漫愛情挺不容易的。」李銀河登上陡峭的山路時這樣說,「他是引發的引子,感覺非常好。」


李銀河身後跟著張林林,一位30歲的高中歷史老師。張林林常向他的學生講述王小波。他說學生們一開始都是被情慾描寫所吸引,但最終讓他們所追隨的,是他的理念和社會批判。對於張林林來說,王小波不僅僅是他最喜愛的作家,更是一面路標。王小波有原則而經過思考的生命,給他自己以生命的啟示。「尼采當年遇到困難時,他會找一張叔本華的畫像,會喊,叔本華救救我。」張林林說,「我的話,我會拿一張王小波的像,想想王小波會怎麼做。他是一個完人。」




張彥(Ian Johnson),記者,常駐北京,作品發表於《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紐約時報》等媒體。


翻譯:Sofia、梅冬陳  







抵制圣诞节,谁抵制,抵制谁?
(博讯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5日 转载)

    
    又到圣诞节了。近来中国有关来自“上面”的命令、不许“党员干部”过圣诞节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不过,在平安夜前,有北京负责对外宣传的高级干部质疑中央不让过圣诞节的说法,他认为自己“作为党员干部”从来没听说过。今天的媒体观察,我们来看看,在中国,抵制圣诞节,谁抵制和抵制谁?
    


    近几年来,每到进入12月下旬,中国都传出不许过圣诞节的说法。今年也是如此,这种说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每年一次的这种说法,今年有什么新意呢?到底是来自中南海的精神,还只是下面某些单位在自己制定土政策或搏眼球爆搏出位?还是地方公安单位为了维稳少出事?
    
    胡锡进谈抵制圣诞
    
    很有些粉丝的环球时报的老总胡锡进,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他在平安夜前发视频(环球时报微博)说:每到圣诞节,互联网就“传出个别城市或者学校里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胡锡进说:一些外国媒体就凑过来,说中国“地址”“禁止”过圣诞节,以此攻击中国的社会文化政策”。
    
    2017年12月推特上流传的图片显示,有的地方不只禁止中共党员过圣诞节,也限制党外群众;不只限制圣诞节,也限制其他源于外国的节日。
    2017年12月推特上流传的图片显示,有的地方不只禁止中共党员过圣诞节,也限制党外群众;不只限制圣诞节,也限制其他源于外国的节日。
    在互联网上,有网友传来视频显示:某地一些公安保安人员,在齐心协力推倒一个圣诞大树(在此加此视频)。还有网友评论说:见不得别人过大年。当年党卫军也没砸过圣诞节。城管砸圣诞,文革国际版!
    
    不过,胡锡进在其视频中说:老胡身在北京,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实事求是说:老胡没有收到任何今年发的专门针对圣诞节的禁令。“在老胡的党员干部朋友中,我也没听任何人告诉我,他收到了这样的禁令。”
    
    在微博上,也有不少网友指出:禁止过圣诞节,并没有看到中央发出的红头文件。有网友指出,很可能是地方和单位领导在自行其是。
    
    在中国微博中有461万粉丝的胡锡进,在推特上用英文发推,也有4874个粉丝。这位网络大V说,他不知个别地方和机构有关圣诞节的通知要求是什么来头,“仔细看了其中一些通知的出台背景,发现他们的初衷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维护当地的治安和交通秩序。“实际情况比‘抵制圣诞节’这样的标签复杂多了。”
    
    胡锡进说,圣诞节对部分基督教信众来说是宗教节日,对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个购物狂欢节。
    
    胡锡进在其最新微博说:“今天是基督教的平安夜,老胡回家陪爸妈吃饭。爸妈年少时就已入教,我和姐妹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中都没有跟他们信教,但平安夜我们有时间的都会回来陪他们。”
    
    胡锡进说:“围绕圣诞节,中国舆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但要指出,中国年轻人过的那个‘吃喝玩乐的圣诞节’,与我爸妈的圣诞节完全不是一码事。官方更愿意扶持中国传统节日,对圣诞节总体上保持距离,这太正常不过了。党员干部通常不参与教众的圣诞节活动,也是正常的。但这不影响街上的那个‘吃喝玩乐圣诞节’,老胡回家陪爸妈吃平安夜的饭,我相信也毫无问题。”
    
    微博网友谈圣诞
    
    在胡锡进的微博之下,许多网友表态支持或质疑、反驳。有网友说:我们辅导员说上面下了文件不准举行圣诞节有关的活动。还有网友说:我特好奇那些抵制洋节的。源于希腊神话母亲节过不过。源于美帝国主义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的五一劳动节休不休息。
    
    还有网友说:国外过春节新闻就一顿猛烈宣扬,我们过国外的节就是崇洋媚外不尊重传统文化,真特么玻璃心,这不是双标是个啥?还有网友说:其实不管什么节,只要人民群众大家高兴开心就好了。现在的人过节就是开心吃喝玩乐。
    
    在海外中文网站上,许多网友提到,中国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都是洋节日,要抵制都应该抵制。还有网友说:最好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种洋人和他们的主义或思想一块抵制了。
    
    还有微博网友说:要是真有那宗教自信,为什么不学学泰国,人家到现在都是用的佛教记年法,中国早把传统丢完了,一个圣诞就有人跳出来说抵制。咱中国抵制的东西还少吗?跳几天就不抵制了,你们累不累啊,整体抵制这抵制那的,真觉得我们是地球二当家了?
    
    凤凰网友评圣诞
    
    凤凰网也刊登了胡锡进的视频和相关发言内容。底下也有七百多跟贴和评论。来自河南许昌的网友又他爸说:过洋节是自由,反对也是过洋节也是自由。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摘录一段我喜欢的话:西方有个老头叫圣诞老人,没给中国人民带来过什么好处,他的子孙曾将铁蹄踏入中国,烧杀抢掠。现在不少中国人却要花钱为这个老头过生日。 ”
    
    “中国有个老人,带领人民赶走了外国强盗,打倒了欺压劳苦大众的黑恶势力,亿万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挺起了腰杆,当家做了主人,但如今却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生日。这个老人名叫毛泽东,12月26日是他的生日。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正能量!毛主席:是人民的主席!人民永远怀念你!!!”
    
    不过,也有河北石家庄网友潇洒哥评论说:“我倒觉得过圣诞节是个好事!在国际化大分工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脱离世界独自发展。通过圣诞节这个西方节日鼓励民众放眼看世界,进而走出去跟外面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其实意义重大!”
    
    他说:“这才是改革开放!这种包容精神,甚至对发达国家些微的崇拜,引领国人走出去,带回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市场,这才有了今天的民族复兴!连一个娱乐性质洋节日也要上纲上线的抵制,是想继续回到大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吗?然后继续落后,继续被八国联军欺负?”
    
    来源:VOA





圣诞节,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侵略?/占豪




2017年12月26日


    
    作者:占豪
    


    “圣诞节”到了,商家狂欢,年轻人热闹,过得比中国传统节日盛大热闹多了。很多中国的有心人都在担心和忧虑,这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啊!面对这种入侵,我们难道就无能为力了吗?
    
    首先,对所谓的“圣诞节”,主要是商家和年轻人在过,大多数有一定年龄阅历的人,对此是无感的。商家,是找机会搞商业活动,他们的目的是找噱头做生意赚钱,当然是不会考虑文化入侵之类这些高大上事情的。在他们眼里,“圣诞节”与近几年商家搞出的双十一、双十二并没什么不同,都是促使“忽悠”消费者花钱的日子而已。
    
    其次,在年轻人眼里,他们也不会有所谓文化入侵之类的想法,在他们眼里只有好玩和热闹而已。有心的人,在这样的轻松热闹的氛围下,借机向心仪对象示好、表白。想想看,借所谓“圣诞节”送个礼物就可脱单,这事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啊。哪怕不脱单,年轻人大家一起乐一乐,也是多一些机会嘛!再退一步,哪怕都和这些无关,和小伙伴借机happy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所以,在他们心里,也不会想到什么文化入侵,他们只是借机快乐,仅此而已。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重大节日普遍都比较严肃,有其深刻和特殊的内涵,大家一般都不会像过洋节那样肆无忌惮地嗨。譬如,中国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的,你能happy吗?但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嗨。再譬如,中秋节是团员的,春节的传统是回家躲起来过年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等等。哪怕就是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其故事背景也是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鹊桥会,大家伤心还来不及呢······所以,由于中国缺少像西方重大节日的那种可以“狂欢”的节日,于是年轻人就选择了西方的节日来释放自己年轻的能量。之所以这样,还是和文化本身有关,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普遍比较严肃和深刻,西方文化在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随着时间推移到近代则显得更加浅白,更加随性。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过“圣诞节”的不都是年轻人,折腾“圣诞节”的不都是商家嘛!年轻人荷尔蒙旺盛,喜欢热闹放松,商家借机发财,如此而已,很少人把这事当成什么神圣的事来看,不过就是买买买,玩玩玩!
    
    站在这个视角,笔者认为,不能因此去苛责年轻人,也不应去苛责商家。但是,也要认识到,如此客观上会抑制传统文化而张扬西方文化则是事实。那么,该怎么看待和解决呢?笔者有两点意见:
    
    一、应该对一些洋节进行更名。
    
    所谓“圣诞节”、“万圣节”不知道都是谁翻译的,翻译的人一定是西方文化崇拜者,如果不是外国人就是文化上缺乏自信的中国人。因为,圣人在中国是有非常特殊含义的词汇。“圣诞节”、“万圣节”这里的圣其实都有圣人的意思,“圣诞”是耶稣诞生的意思,“万圣”则是把所有圣徒的节日翻译成了“万圣”。在中国,圣人则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中国真正的圣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连孟子都只能称作“亚圣”。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也就是说和玉皇大帝并齐的大圣人,中国古代皇帝才称作圣上。由此可见,圣人在中国是非常特殊的词汇,古代只有德行、知行完备的至善之人才能称作圣人,只有皇帝才能称作圣上,其他人也好、神也罢,都不能称圣。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是被侵略的半封建半殖民国家,动乱百年将中国的文化自信由天上打落到了地下,于是掌握话语权的一些精英,自然就有了媚西方的心理,并且把传统的东西都打上了落后糟粕的标签,把西方思想都打上了先进精华的标签,结果就有了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这种不太合适的翻译。这种翻译,在笔者看来,是近代中国文化精英在世界上失去话语权、失去文化自信状态下的一种语境表现。说了,正是因为没有文化自信,他们才会这么翻译。否则,如果他们还把“圣人”看成特殊内涵的词汇,就不会随便使用这个词汇。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恢复了文化自信,再继续沿用这样没有文化自信的翻译已经不太合适了。所以,个人认为,应该对像“圣诞节”、“万圣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进行更名,譬如把“圣诞节”恢复为“耶诞节”,把“万圣节”调整为“西方圣徒节”,让中国的“圣人”之“圣”回归到其本来含义,不要把中西方文化进行混淆。西方的“耶诞节”挺好的,那就叫“耶诞节”;西方的圣徒节挺好的,那就称作“西方圣徒节”。
    
    二、应该打造一些既有传统意味,又与传统节日情绪不同的节日。
    
    中国古代,20岁男生行加冠礼,就是成年了;女生15岁及笄之年就开始准备出嫁,算成年了。中国男人和女子成年后,都有非常规范的礼节、规矩,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都有非常明确地行为规范。所以,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非常严肃有礼的社会,因此重大节日一般都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往往也就缺乏现代人崇尚的欢乐气氛,更多的是文化上的矜持。进入现代,人的思想解放了,有些老的不合时宜的规矩、礼节也被抛掉了,人的生活状态和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人们崇尚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些节日缺乏欢乐元素的缺点就凸现出来了,于是洋节就被崇尚。说白了,正是在大众有广泛消费、欢乐的需求,而传统重大节日中不具备,再加上前些年的崇洋媚外,于是就有了洋节比中国节过得还盛大隆重的现象。
    
    那么,中国真的没有轻松欢乐的节日吗?非也!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在笔者看来,能开发出来的欢乐节日也有几个,不妨说一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就是欢乐的节日,这一天传统习俗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但是,由于刚过完春节这个长节,再加上放炮、赏月、猜灯谜等都因为现实条件而让人们失去了兴趣,所以这一天很难开发成为能让大众狂欢的节日,能张灯结彩显示节日氛围就不错了。
    
    但是,像二月二龙抬头的春龙节,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生日的上巳节,六月初六的半年节、晒衣节,都是可以开发出来的欢乐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是敬龙祈雨的日子,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一天就是中国人的“抬头日”、上进日,这多好的寓意。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生日,是踏青祭奠我们共同祖先的日子,这正好是年轻人可以踏青狂欢发扬轩辕精神的日子,多好。六月六晒衣节,今天的晒就是要表现的意思这一天年轻的姑娘们穿得漂漂亮亮,等待心上人的表白;年轻的男子,在这一天则可以变着花样表现,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像这些传统的节日,与时俱进地开发好、经营好,一定能重新焕发光彩。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严肃的重大节日外,也就有了轻松欢快的节日,当这些节日大家过习惯了,像“耶诞节”和“西方圣徒节”这样的节日,自然也就淡了。哪怕就是继续存在,其在文化上的影响也会小得多。
    
    所以,在这方面,建议国家层面应该好好挖掘一下传统节日,好好挖掘一下传统文化,好好与时俱进地发展一下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寓意与现代文化、现代思想、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欢快节日文化。在传统节日上进行创新,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既有传统含义又有现代意义的元素,这方面可能需要好好好思索和创新一下了。 _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谢选骏:七一和十一算不算洋节



2017年12月25日

       
                       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十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可是这两个组织,都是从苏俄嫁接过来的,这两个节日算不算洋节?不算一个洋节,至少也是半个洋节。半个洋节可以过,整个洋节就不能过?这是什么歪理邪说?所以由中共来拒绝洋节,与理不通,与法不合,是自揭老底、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
    
    《中央办公厅出手 中国人要和圣诞节说再见》( 2017-12-24 中国艺术家网)报道:
    
    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于“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洋节”,由党员干部带头,再也不能糊里糊涂过这些西方的洋节。
    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人经常过的西方节日有以下几种:
    
    2月14日 情人节。
    
    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复活节。
    
    4月1日 愚人节
    
    10月31日 万圣节。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平安夜、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拙。
    年轻人爱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节赚钱,这都可以理解。但一些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糊里糊涂过洋节,这就是政治修养问题了。
    
    这些影响大的洋节,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树立科学世界观,不信宗教、不信迷信、不信任何伪科学的东西,不能像一个普通的公民那样自由地去信仰宗教。
    无神论者去过宗教性节日,这是信仰不坚定、思想不清醒的体现了。
    另一方面,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党员干部如果认识不到这点,那就是丧失政治敏锐性,也失去了先进性。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员的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如果党员干部数典忘祖,也去给洋节升温助力,国何以堪?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过洋节!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们以圣诞节为例,
    你真的了解圣诞节么?
    圣诞节又有什么意义?
    真相: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很多“洋节”,是西方的欢聚,更是中国的伤疤!
    圣诞节,是中国的耻辱节!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意)的八国联合军队。
    除了日本外,其他七国都是信基督教的。
    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 基督教乘机而入。基督教在被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地统治。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上深深的印刻着“耻辱”两个字。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不适合中国人,勿忘国耻!
    
    八国联军侵华暴行
    
    八国联军日本强盗在北京安定门外残杀义和团民-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影像
    
    我们不是上帝的子民,何来情人节?
    我们更不是西方的公民,缘何要过西方的节日?
    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
    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
    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
    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
    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
    请不要这样,我没有忘了,我的祖先叫炎黄。
    
    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圣诞节日。世界上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任何民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一个国家的缔造者,一个民族的拯救者,无疑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诞辰,即是该民族的圣诞日。
    中国把这一天作为圣诞节来纪念该民族伟人,是这个民族不忘本而又面向未来而为今天的美好人生而奋斗的基本标志和重要体现,是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争取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方式,是民族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强的表现和希望。
    
    现在的中国是历史上的中国的继续,现在的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在近代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度,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只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才落后了,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无比巨大的灾难。只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真正洗刷中国百年历史屈辱。而真正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自己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并为之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的人,才是真正的龙的传人。只有认真了解自己的历史的人,才知道自己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华民族要想真正在复兴的道路上前进一步,必须对自己的历史与现实加以正确地理解。
    中国处于复兴中华的伟大而艰难的历史阶段。在现代化成为世界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的条件下,保存我们民族的根本而又让棵古老的参天大树焕发生机,不可能依靠任何别的什么人,而只能依靠我华夏民族自己,顶天立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大公无私。我华夏民族酷爱自由、独立和富强,为了民族的解放、发展和强大,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从不缺少为之奉献牺牲的好儿女。我们要用我们的真诚、豁达、开放和革命之心与精神来表示我们的感激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决心。
    拒绝洋节,从自己做起!
    
    谢选骏指出: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十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可是这两个组织,都是从苏俄嫁接过来的,这两个节日算不算洋节?不算一个洋节,至少也是半个洋节。半个洋节可以过,整个洋节就不能过?这是什么歪理邪说?所以由中共来拒绝洋节,与理不通,与法不合,是自揭老底、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 [博讯来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历史上真正的珍妃/2017年中國在押政治犯、良心犯報告
  • 躁郁症与天才拜伦:他的血脉决定了他的命运/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