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十大堕落现象/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發佈時間: 1/5/2018 8:51:13 PM 被閲覽數: 17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十大堕落现象





  一.管理监狱化

  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入学了,今年还有个破格录取的95年的孩子。

  大学生的自由意识越来越浓重,很多校园却依然延续着老套的管理模式——定点关灯睡觉(我们那会是夜里11点就熄灯了)、上下课考勤、不允许结婚,大一大二的低年级不让买电脑等等。作为校园管理必须规范化,可是在追求自由大学生眼里这些规定却成了剥夺自由的监狱条规。虽然知道会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可是大学生们还是坚持寻找自由的信念,还是以同居、合租等形式纷纷逃离“监狱化”的管理,于是大学校园边上租房的价格也一涨再涨,“温馨爱屋”的小广告在学校里不时就能看到几个。

  记得05年开始大规模扩招那会,211之内的效益好的高校,都纷纷在学校原址外,扩建分校,分校都选在了比较偏僻的地域,周围很可能是农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同学们被迫搬去新校区(在西安的郊区)那会儿,周围的农民很讨厌学生,认为是他们占用了农田,影响了他们的生计——于是有了农民绑架学生要挟学校退还耕田的可怕事……慢慢的,农民发现学生到来的价值了,开了小饭馆、小旅馆一干和生活相关的,还剩下农田的农民也不再种田了。用陕西本地人的话说:学生娃的钱,好挣~

  二.上课梦游化

  教师讲授的知识脱离社会实际,教学方法死板,学生新的“知识无用”论,课堂纪律的散漫,这一切已经足够作为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打发时间的理由了。睡吧、睡吧,反正是交了学费费的,想怎么睡怎么睡,冬天大伙挤在教室里还暖和;看看小说,还有同学在旁点评来着,常常就两个人头埋一起看着的。

  还记得中国政法大学那个打不认真听课学生而出名的老师吧,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不提名字。

  上课不认真听课考试怎么办啊——可能有人会这么想。

  其实能从高考大军中走过来的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谓生涩的大学课程,其实只要在考试前愿意多看会书儿,实在不懂的地方和同学或者老师交流下,就完全可以应付考试的。再说,硬试教育在大学里还是一样没有变化的,最明显就是高等数学、矩阵论那样比较费脑筋的科目,只要考前你花了时间多练练考题,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不pass的。

  上课没啥实质影响,翘课当然也是学生会做的事了。

  

  三.翘课普遍化

  由于高校年年扩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室里装的学生越来越多。一堂课几百人听一个老师讲课,已经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挨个点名的话,等点完名该下课了。更何况学生要睡懒觉、谈恋爱、买东西、要旅游、要赚钱……逃课就成普遍现象一点不奇怪——同学们都忙啊,哪有时间上课。

  我上学那会,讨厌邓论等等生涩的课程,也翘过,跑去鼓楼上拍pp了。为此,邓论课缺勤,后来貌似只有80来分,影响学分来着。真怕这种不光看考试,还看出勤、交作业的中学式大学教育。

  四.补考专业化

  “不把学习当目的,生活才会有意义”这大概是另类大学生的新新宣言。扩大招生必然招一大批实在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进入大学,这些学生的作风又带动更多的鄙视学习,根本就不当补考是件羞人的事情。对于补考,也许不少人确实具备专业水平了。尤其是一些生源来自于地域比较好的省,如上海、北京,考进大学时的标准就比河南、安徽低得多,门槛低了,水平不得而知。

  上研时就遇到一北京师弟的毕业设计,比偶大一岁,留级过一年,到大四还没补考完高等数学。但是,我发现他其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很强,应该是对某些课很不感冒导致的吧——标准的全能补考王。

  本人大一时挂了高数和大物,有羞愧感,恍然醒悟大学不是来玩的。还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后来发奋了,没再太堕落,总算拿了后来几年的奖学金,挣了点生活费。

  五.素质流氓化

  男生开口我Cao,女生张嘴说Kao,事无大小都Tmd,凡事都离不开KFC(Kao、Fuck、Cao)。在校园里,大家课堂上、宿舍里说脏话都不以为然,Soooooooo正常来着,谁也不知道大学生们流氓化了,还是流氓们大学生化了。张扬个性、标榜豪爽原来也是可以用流氓形象实现的,太多的不理。

  ps:Shit这个词居然渐渐落伍了,真是奇怪儿。 

  六.男生痴呆化

  男生们一夜连一夜的网络游戏、麻将、扑克牌,更有甚者……长期如此,只见一个个精神恍惚,痴痴呆呆,开口闭口就是魔兽、CS、副本,不谈学习,不谈认识,不再有一点年轻人的活力。夜夜奋战,伤身体也伤脑子,也难怪男生们要被定性为痴呆,大家累的很。君不见,大学里的奖学金基本上都是女生包揽各种奖项的吗?

  下面来说说女生的事儿。

  七.女生恐龙化

  这倒不是说学生集体退化,而是说在校园里已经找不到那种有清纯味的学生妹。名牌大学里还好些,偶听说那民办的或者二流学校里,有的女生们打扮很妖冶化,很多人走在大街上恐怕要有人被误解是歌舞的厅的服务的服务人员,实在让人想不到美,那也就只能当恐龙看。

  我记得偶们大一军训时,最开心的故事,莫过于:报告排长,前方出现恐龙!然后众小姑娘笑晕一片——呵呵,当年的苹果mm早就老了啦

  八.恋爱闪电化

  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的必须,就如同一种时尚。有人说恋爱是相互安慰无聊、空乏的大学生活;有人说就是相互玩;还有人说这是为了做进入社会生活的准备。无论怎么说,大学生们的恋爱已经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家一样都不需要天长地久,不需要太多的磨合与了解,直奔主题,然后迅速厌倦,闪电分手。这就是闪电化的爱情,或者应该说是情欲与肉欲的简单化、快餐化。

  大一时邂逅一个师兄,可能觉得师兄就光辉伟大吧,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此人像苍蝇,不知道他想到偶,是否会有同感呢?

  九.亲热公开化

  也许是自由的一部分,也许是受了西方激情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们接吻、拥抱甚至是相互抚摩都不需要考虑场合,只要有情绪就来一把。做的人不觉得难为情,倒是看的人像偷窥了别人隐私,什么世道啊。我看谁也不用不好意思,反正人家也乐意当众表演。

  夏日的夜里最为明显:图书馆前,后花园里,宿舍楼下,卿卿我我——自是一番甜蜜景象。没处在恋爱中的ggmm,尤其是从来未曾恋爱过的,当然是鄙视,鄙视之余从不说出口,免得被人认作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实话是,确实是有那么点儿。

  就不提同居、开房了,太obscene……

  

  十.消费白领化

  说起白领阶层的消费,曾经有无数人羡慕,不过那是因为人家有高收入支撑着。现在的大学生们却更加厉害,手机一个比一个高档、吃饭请客一个比一个讲排场、旅游娱乐一个比一个在行、衣着时尚、处处品牌,越来越难想象学生的消费可以如此之高,只是不知道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是不是都开着银行。

  说说自己周围的吧:

  大一时,我们基本上用的都是小护士、大宝;

  大二时,很兴奋的换了李医生;

  大三了,转战高丝;大四,薇姿;

  研一,理肤泉;研二,兰芝;

  工作了,雅斯兰黛、芯丝萃。

  不是因为富足,只是跟上形势,而已。  

  

  来源   高职教育李老师







严家祺: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2018年1月06日 

     —2018-1-4随想随记录
    
    作者:严家祺
    
     2018年1月1日,我为一家刊物刚刚写好一篇《中国修宪面临四大问题》,读到两篇文章,让我的思路离开了变幻不定、明暗交错的中国政治,转向了永恒不变、完美至上的数学王国。一篇是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另一篇是张五常《1小时总结40年来学到的经济学精髓》。
    
     我虽然认真学过数学中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许多分支,但始终进不了张益唐研究的数论领域。在读到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後,我向两位一生从事数学的同学和朋友请教,昨天,我已把请教的结果,写成一篇文章《两位数学家为张益唐受攻击而说话——兼谈数学的五大特征》,在《博讯》上发表了。今天谈对张五常文章的体会。
     张五常是一位用“日常语言来消除学术神秘”的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言论经常非同凡响、惊世骇俗。张五常说,整个经济学讲的是两个原理,一是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二是在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斜率为负。“任何经济学家如果用其它的原理而不是这两个原理来解释经济现象,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谦虚一点说,有99%的可能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和我都遵守这两个原则。” 弗里德曼、科斯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尔钦同样伟大。 “他是一位用机智幽默来制造快乐的朋友,用优雅素养来包裹尖锐批评的智者,用日常语言来消除学术神秘的教师,和用纯真发问来重塑经济学根基的天才。”註①敢于把自己与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并立,除了张五常外,没有人做得到。
     今天,我主要谈张五常文章中的“想像的变量”一点,张五常说:“在经济学领域中,很多人在创造大量名词的同时却不知道其确切含义。例如,有人认为‘短缺’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短缺到底是十么?如何测量?他们并不知道。短缺等于需求超过供给的那部分,正如我已指出的,供给和需求反映的都是意愿。没法观测。所以,从本质意义上,短缺没法测量。在经济学家队伍中,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他们满嘴都是自己想像的变量。我跟别人不同之处在于我只用最简单的、最本质的原理解释经济现象而能直指本质。”
     张五常这句话,就像黑暗政治世界中的明灯一样,照亮了经济学世界的道路。学习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核心的IS-LM模型。受张五常启发,我今天才知道,IS-LM 模型中的“敏感度”概念,实际上就是张五常说的“想像的变量”。其中有一个“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所谓“敏感度高”,就是收入多了,马上就花掉。“敏感度低”,就是对收入变动麻木不仁。这类“想像的变量”尤其充斥金融领域,使全世界的金融学家都各说各话,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在21世纪的今天成了人类史上巨大的、围墙还变动不定的迷宫。
     经济学引用数学方法,从来都有很大局限性。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在谈到经济学和数学关系时说:“一条涉及经济假设的数学定理,非常不大可能是优秀的经济学。”
     张五常这篇讲话,使我觉得数学家应当与经济学家合作,改善经济学的数学方法。在数学家看来,经济学的数学工具十分简陋,主要用一次函数,而且,变量前的系数,都是张五常说的“不可观察的”。经济学家基本上不用“曲面”,只是在简陋的、大多数没有用方程式表示的“曲线”中打转。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代经济学需要研究的第一大问题,这需要经济学家与数学家合作,才能得到解决。
    
     ————————————————————————
     註①薛兆丰:《因纯真而深刻——纪念经济学家阿尔钦》,2013-3-2
     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科斯
    严家祺: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阿尔钦
    严家祺: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张五常
    严家祺:经济学数学方法的局限


    (2018/01/04 发表)  博讯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父母真的应该早些收藏
  • 马英九:台湾人才被大陆挖走 我高兴得要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