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思想家有什么用处/子虚乌有的5。16和造反的阿Q/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淺析台灣
發佈時間: 1/18/2018 5:26:17 PM 被閲覽數: 28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思想家有什么用处?



沈东子
   
    世上所有的奖项都是评委评出来的,而评委是人,自然会显示出人的偏好,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一般人都以为获奖的都是最伟大的作家,其实不然,伟大不伟大,一下子是看不出来的,有的当红作家热闹的很,貌似好伟大的样子,可没过多久被人遗忘了,这种例子挺多的,诺贝尔奖也不能免俗,也曾经颁给过一些平庸者。不过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情形,评委过于放任自己的爱好,有时居然会把文学奖颁给政治家,史学家,甚至哲学家,比如丘吉尔(1953),蒙森(1902),罗素(1950)。



   
   英国人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 1872-1970),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的大佬,同时还是一位数学家,年轻时曾经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三卷本《数学原理》,而后由数学出发进入哲学,到了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写完《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有中文本,洋洋洒洒80多万字,历数从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利、笛卡儿、斯宾诺莎,再到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各种西方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跨度长达2500年,可谓煌煌巨著。
   
   那么作为哲学家和数学家的罗素,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这得从二战说起。西方人以前喜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释历史,解释战争,拿破仑打过来,俾斯麦打过去,为了利益该征战时征战,该联姻时联姻,谁也不欠谁,但是经历过奥斯威辛、达豪之后,饱受蹂躏的欧洲人忽然明白,潜藏于人性中的邪恶,才是灾难的真正起因,而这一点,罗素在他的著作中早有分析和预言,战后的幸存者读起来能不心悦诚服?何况这人的文笔很漂亮,很流畅,一部哲学史写得跟聊天似的,这就让斯德哥尔摩的那帮瑞典人找到了授奖的理由。
   
   同样作为思想的巨人,罗素与自己的前辈哲学家是很不相同的,他的哲学很澄澈,把思想放在生命的大背景上,像秋天的树,没有那么多繁枝杂叶,一目了然。他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思想梳理得这么简洁,完全得益于他钟爱的文体。黑格尔、康德的哲学著作充满了逻辑和思辨,一般人读起来好辛苦。记得我念中学时,正值毛泽东号召大家读一点哲学书,读一点马列,那些马列著作里不时会穿插引用一些黑格尔、康德,拿来进行批判,可那时我的脑子不够用,光是看那些“错误的”观点头都晕了,哪还有精力去领会“正确的”思想?罗素不一样,他的文字是非常随意,非常散文化的,充满了即兴发挥的智慧。
   
   他曾撰文讽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正是在培根的影响下,现代人把知识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呢?罗素说当然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因为可以刺激生产力,没有那些知识,“我们就没有机器、摩托车、铁路、飞机;进一步说,我们就没有现代广告和宣传事业。现代知识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同时也发现了如何用去毒气绝灭大城市。”(江燕译,下同)那么“无用的”知识又是什么呢?是文学艺术,在培根看来,一个官员哪怕弄清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妖,唱的究竟是什么歌,也不会因此得以从市长提拔为总理,因为那种知识毫无用处。
   
   罗素不这么看,他认为文学艺术是对心灵的熏陶,没有经过熏陶的心灵,掌握多少“有用的”知识都属徒劳无益,有时甚至还有害。
   
   ……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忽视了对人的理想训练如同技术训练一样必要。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着许多残忍野蛮的因素,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程度不同的表现出来,例如小学生欺辱新生,戏弄穿着特别的人,很多妇女(不少男人也一样)背后说长道短,使人痛苦,西班牙人喜欢斗牛,英国人喜欢打猎和射击,同样残酷的冲动以更为严重的方式表现在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杀害和俄国人对富农的残杀。
   
   鲁迅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他曾说过这样的意思,如果精神是冷漠麻木的,那么身体愈健全,反而愈有害,所以他后来弃医从文。基于同样的理由,罗素非常看重“无用的”知识。
   
   “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提高心灵的沉思的习惯。……在思想上而不是在行动上去寻求愉快的习惯,是对抗愚昧无知和过分争权的一种保护措施,是在不幸中保持沉着,在忧虑中保持平静的方法,只有透过宽广而较少烦闷的明亮之窗,生命之中较为悲惨的部分才能变得有忍耐力。心灵的沉思习惯具有遍及于最浅薄到最高深之处的优点。例如从挨跳蚤咬、火车误点或是与贸易同行争吵等这些小烦恼开始。这样一些苦恼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义的反应,然而它们对人们的刺激却破坏了许多人的善良习性和生活乐趣。……
   
   奇妙的学习不仅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我之所以喜爱桃杏,是因为我知道它们早在汉朝时就首先在中国培育起来了,后来经过卡里斯迦王扣押的中国人质把它们传入印度,不知什么原因又传入波斯,公元一世纪又到达罗马帝国;“杏”这个字与“早熟”一词同出于拉丁文,因为杏成熟较早,而开始的字母A是由错误的语源学之误加上去的。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种水果吃起来味道更鲜美。
   
   人的一生会有各种遭遇,“有用的”知识也许可以给人带来功利主义的好处,也正因为这些知识具有功利性和工具性,随时可以拿来“用”,所以更被人看重,也更容易被人记得。充斥于现代生活中的知识,多半属于这类。可谁又能保证自己,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会遇上灾难和痛苦?“浅薄的愉快可以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而沉思的更为重要的作用,则关系到生命更大的苦难和死亡。”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工作忙,节奏快,通行的口号叫做时间就是金钱,似乎稍一松懈钱就没了。许多人羡慕大都市的生活方式,觉得那些匆匆的脚步,走向的是无限美好的未来。罗素对此有自家的看法。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闲散颂》(In Praise of Idleness),批评工业文明时代杂乱无章的生活状态,希望青年会的头头看过后,能开展一场运动,引导善良的年轻人无所事事。他先从工作说起:
   
   我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工作过于繁重,工作即美德这种信念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人数从事铁钉生产,每天工作八小时,生产出来的铁钉足以满足世界的需要。当有人发明了新技术,使得同样的人数能生产两倍的铁钉,但全世界并不需要这么多铁钉即使降价销路也不会再增,在某个理性的世界中,经营铁钉的人都会把八小时工作改为四小时,这样其他一切会照常进行下去了。可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认为这样做会引起混乱,因此仍坚持八小时工作,结果铁钉过剩,有的工厂破产,半数铁钉工人失业。
   
   必须承认,明智地利用空余时间是文明与教育的结果。一个习惯于整天长时间工作的人,一旦空下来,一定会感到厌烦。但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人类的生存虽然需要一定数量的体力劳动,但体力劳动显然不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是的话,那我们就该把每个筑路工人看得高于莎士比亚。……有闲阶级为我们所说的文明的绝大部分贡献了力量,例如艺术的培养,科学的发现,写作、阐述哲学和提出文雅的社会礼仪等,甚至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也常常发轫于上述种种文明的事业。没有有闲阶级,人类绝不能脱离野蛮的阶段。
   
   罗素在这里对有闲做了全新的解释。我二十多岁时一度是个businessman,做过一点小本买卖,记得有次一个女孩忽然问我:你都不上班的,我怎么跟你好呢?这话无非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说你都不上班,怎么养活自己?哪来钱,哪来前途?第二层要深一些,你都不上班,怎么能证明自己是个好人呢?她把上班跟品行联系起来了。当然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如果我有个单位,万一犯了什么事,好歹会有领导管管我吧。相信这种看法,如今还是很有市场的。
   
   这些用散文语言表达的睿智卓识,迷住了战后的西方人,当然也包括诺贝尔奖的评委。世上出了一个这么优秀的人,总不能视若无睹吧?于是他们决定把1950年的文学奖颁发给他,相信不会引来小说家的嫉妒,何况那年没有出现具备竞争力的小说家,加缪还没写完《鼠疫》,海明威移居古巴不久,正在埋头构思《老人与海》,更何况诺贝尔生前没设哲学奖。瑞典人的授奖词是这样说的,“罗素的见解深刻明智,文笔简洁,严肃中闪现机智,其作品显示出只在少数卓越的作家身上才具有的特征。”把文学奖授予一位哲学家,莫非是想告诉哲学界,哲学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文学?
   
   在世俗社会眼中,思想家是最没用的,不食人间烟火,整天捣腾一些古怪的想法,比文学家都不如,文学家有时还可以即兴吟诗一两首取悦官宦大人,思想家能贡献什么呢?罗素在北京住过一年,那时北京叫北平,他在北大任客座教授。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狂飙时期,大家对这位西方哲人充满了期待,期待他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出谋划策,说得直白一些,期待他提供“有用的”知识,拯救这个庞大而嬴弱的帝国。罗素发表了几次演说,说了不少东西,比如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东西方人对快乐的不同理解,他谈论心灵,谈论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东西被当时的知识界认为是“无用的”,知识界认为“有用的”是布尔什维克,紧随其后的还有杜威,杜威的实用主义里可全是“有用的”知识。
   
   也许生活在庭园式的院落里,罗素对中国文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极其着迷,认为符合他心中的理想。不过他的理想只是他对东方的臆想罢了,这种臆想在同时代的大作家庞德、布莱希特和博尔赫斯身上都发生过。如果他知道中国文人貌似闲适的生活,其实背负着沉重的传统负担,而且那种闲适有许多是用向皇权献媚换来的,大概就不会那么着迷了吧?
   
   罗素在自传里写下了这么一段名言,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三种单纯而又异常强烈的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无法抑制的同情。)这是英语文学里的经典段落,跟马丁·路德·金的梦一样有名,是英美文科学生琅琅上口的范文。一个人若是懂得爱和求知,并懂得怜悯他人的痛苦,他的内心一定是强大的,而这种强大的源泉,恰恰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



【分析】淺析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價值


宋磊





台美關係

 | 台灣海軍。圖片來源:COMMONS WIKIMEDIA

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價值向來受到國際間強權的影響,冷戰時期台灣被劃分在反共堡壘的一員,無論是嚇阻中國進犯,抑或是成為美軍合作的軍事對象,台灣對於美國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越戰時期的台灣更是美軍軍機、軍艦的轉運點,負責傷患士兵的運送,在越戰中是功不可沒的要角。

然而,台美斷交後,台灣頓時成為國際間的孤兒,許多國家不是背棄台灣就是轉而與中國建交。美國在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下,除與台灣斷交外,更將駐防在台灣的第七艦隊撤離,也直接廢除雙方的共同防禦條約。就現實面來說,台灣自1971年與美斷交後,在亞太地區應不具備任何的戰略價值,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台灣在亞太地區雖然不被正式承認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但對於亞太安全仍具備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台灣的地理位置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央地帶,控制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及鄰近太平洋海域,亦為東北亞最南端及東南亞、南海海域北端的銜接要域,也是中國大陸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對中國由陸權往海權的發展策略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對美國、日本來說更是第一島鏈重要的一環,為方便說明有關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價值,本文將從二個面向進一步說明。


第一島鏈及第二島鏈位置圖,圖片來源:
commons wikimedia

區域情勢變化: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到印太聯盟的建構

自2009年歐巴馬政府開始推動「重返亞太政策」,除了宣示美軍未來將有近6成的兵力部署在亞太地區之外,亞太各個盟邦與美國的緊密程度也充分表現在聯合軍演的次數上,比如歷史悠久的美日軍演、美韓軍演,以及美菲軍演、美澳軍演、美紐軍演都大量的在太平洋上舉行。

美國政府當時大力推動重返政策,除了彌補2001與2003年因反恐戰爭的開打而鮮少關注亞太地區的遺憾外,更大的原因在於中國近十多年來不斷上升的國力,已嚴重影響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利益平衡。為保持美國的戰略優勢與盟邦的利益,美軍開始透過海、空軍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紐、澳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加深對亞太地區的情勢掌握。

川普政府上任後雖然在重返亞洲的政策名目有所更改,但美國深耕亞太地區的決心仍舊強烈,從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近日參訪印度便可嗅出美國端倪:美國政府已著手新一波的亞太政策,在川普上任後提出了「印太聯盟」,美國未來在亞太地區除會積極與日本、澳洲深化彼此的關係外,印度將是美國下一個階段深化合作的對象。


2009年美印軍演。圖片來源:https://flic.kr/p/7aDUoA

川普政府若徹底拉攏印度導向美國,不但與先前日本首相安倍所提的「鑽石同盟」的概念-藉由與澳洲、美國、菲律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進行軍事、海上合作來圍堵崛起的中國呼應 ,印度總理莫迪於2014年提出的「東進政策」積極插手亞太事務,並逐漸成為印度洋上的強權,從區域局勢上來看也與美國所提的「印太聯盟」概念進行銜接。

我們可以看見,表面上一團和氣的中美關係,即便川普上任後仍舊保持對中國的警戒,加上日前印度媒體表示可與台灣在經貿、文化甚至教育進行項目合作,並間接達到嚇阻中國的意圖。台灣雖未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正式盟邦,區域大國仍會表達與台灣合作的意願以嚇阻中國,間接證明台灣在亞太區域仍具備一定程度的戰略價值,對台來說未必是件不利的事。

過去8年美國透過重返亞太政策來嚇阻中國,台灣雖未參與其中,但美國仍透過大量的軍售持續強化台灣的國防武力,表面上台灣百姓感受不大,實際上台灣早已成為對抗中國的陣營之一。川普政府上任雖調整重返亞太政策,台美關係並未出現戲劇性的浮動,相反的仍有許多友台的美國議員,例如民主黨籍議員康諾裏(Gerald Connolly)、席瑞斯(Albio Sires)、共和黨籍眾議員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與哈波(Gregg Harper)於川普政府部門服務,同時不時地釋放出友台政策,除了穩固台美關係外,無形中更增加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價值。


友台的美國議員康諾裏及他的女兒。圖片來源:wikipedia

持續進行的美台軍售

台美軍售的進行與否向來是評估雙邊關係是否穩定的關鍵之一,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有義務提供、售予防衛性武器給台灣。即便雙方早已斷交,軍售仍需持續進行,這也是對岸不滿美方的原因之一。過去陳水扁、馬英九時代美對台軍售的項目不但武器數量變多,連同裝備性能也一再升級,到了蔡英文時期,美國仍在今年宣布一批新的對台軍售清單,這就表示美國對台軍售並未因台灣政黨輪替有所中斷。同時近期總統蔡英文在海外參訪時仍強調未來不排除動用特別預算來增加對美軍購,持續強化台灣的國防武力。

或許部分人士認為美國對台軍售與美國政府要給予軍火商圖利有關,但本文認為美售台武器一事即代表美國美國仍舊將台灣視為第一島鏈的一顆嚇阻棋子,售予相關裝備對台美關係仍具有指標性意義,例如:F-16戰機上的中程空對空飛彈不但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強大的制空飛彈,更被美方與同盟國視為空戰利器;售台的長程預警雷達不但是全球第五座,也能與美方分享軍事情報;海軍售台的標準二型對空飛彈則是美國海軍仍在使用的防空武器系統;愛國者防空飛彈更對台灣防禦共軍導彈威脅有實質幫助。表面上軍購案中的台灣好像是冤大頭買二手貨,在過去更被譏為「凱子軍購」,但實際上這些裝備仍有助於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也是美國將台灣視為盟邦的指標之一。


可發射四枚愛國者二型飛彈的發射車。圖片來源:wikipedia

結論

台灣向來有不沈的航母(Unsinkable aircraft-carrier)美名,對台灣來說持續與美保持互動可增加自身的戰略利益籌碼;對美而言,亞太地區除了與日韓維繫緊密的關係外,台灣仍是美方重視的角色之一。縱使在美國政界、學界仍有部分「棄台論」(Ditch Taiwan)的聲音,美國始終沒有完全放棄台灣,續的對台軍售更是台灣在國防安全上的一項保證。即使現階段中美兩國在許多國際、區域議題上保持友好關係,但美方仍舊相當關切中國的一舉一動。本文也必須強調,正是島鏈的特殊地理位置,而讓台灣得以發揮客體地緣政治的意義。台灣同時具有世界各國海上交通線匯聚的交會點,以及東亞海域與東亞大陸勢力交會點的特質,台美之間的關係仍會繼續發展,維持雙方各自的利益。


參考資料:

余家哲、李政鴻,「台灣的地緣戰略」,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2008年),頁163。
洪浦釗,「中國地緣政治與台灣戰略價值」,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0期(2005年6月),頁72。
黃以謙,「中國威脅升高 印度媒體狂打台灣牌」,中國時報(2017年8月21日),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821001632-260408 










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





2018年1月05日




    
    来源:金融时报
    
    

    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经济时代和冷战后“单极时刻”地缘政治时代的终点。这正是我一年前说过的。问题在于,这个世界将经历美国打造的二战后自由秩序的瓦解,从而进入去全球化和冲突时代,还是走向一个合作复兴的时代。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一年后,我们应该回顾这一问题。简单地说,瓦解的可能性甚至更大。
    
    过去一年的经历突显了特朗普总统任期的特性。他每天的所作所为都与世界对美国总统行为和态度的预期格格不入。但是,为个人利益利用职权、漠视真相以及攻击一个法治国家的制度,都是人们早该预料到的。只有参与者认可其他参与者的合法性时,自由民主制度才会存续。一位号召手下官员起诉昔日反对者的领导人是一名准独裁者,而非民主主义者。
    
    特性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的主政方式主要还是一名传统的共和党“富豪民粹主义者”——一边向富豪输送政策,一边向愤怒的基础选民发表迎合言论。然而,在他对美国的联盟体系一贯唯利是图的态度以及狭隘的重商主义贸易论中,他的特性还有待观察。
    
    特朗普担任总统削弱了自由民主(建立在中立法治之上的民主)大业。在东欧的前共产主义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俄罗斯“全民公决式独裁”(被委婉地称为“非自由民主”)风格吸引了崇拜者,鼓励着效仿者。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围绕总统权力的公投中以微弱优势获胜,使土耳其朝着这一方向更进一步。
    
    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

    然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迄今并未在欧盟内部吸引效仿者。在法国,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遏制了民粹主义和排外浪潮。但德国大选削弱了该国呼应马克龙的能力,而即将到来的意大利大选可能会证明不仅对意大利、而且对整个欧元区都具有破坏性。
    
    可以说,2017年最重要的政治发展发生在中国。在那里,习近平显然已确立了其对共产党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巩固了党对国家、国家对人民的最高权威。他已成为全世界政治强人中最强的那一个——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的领导人。
    
    2017年,独裁政权还在崛起。“民主衰退”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全球合作又发生了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也目睹了意义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特朗普决定退出美国盟友们(尤其是日本)投入了大量精力打造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另一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另一面我们看到了习近平为扛起全球化大旗频频发声。总体而言,反对合作的势力和反对民主的势力去年都得到了加强。当世界的领导国家出现一位将冲突视为常态的总统时,出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
    
    这些形势发展必须放在更长期的趋势下审视。最重要的是,如今高收入国家虽然仍非常强大,但地位正处于相对衰落之中。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军费开支正急剧攀升,尽管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自本世纪开端以来,高收入国家在世界产出中的份额按市场价格算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下降了17个百分点(见图表)。
    
    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

    如下是上述形势发展的影响:
    
    首先,这些政治发展造成了西方作为一个意识形态一致实体的分裂。高收入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意志和权力的产物。这一权力的中心如今却在抛弃支撑这一理念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念。这几乎会改变一切。
    
    其次,现代西方民主和自由全球市场的理想已经丧失了威望和吸引力——不仅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自身也是如此。虽然目前还没有其他替代性经济体系占据上风,但仇外的民粹主义者和威权主义者(往往是同一类人)的吸引力已经上升。
    
    第三,管理世界经济、全球公域(特别是气候)和安全问题需要高收入国家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之间的合作。领先的高收入国家作主导的旧时代已经结束。但在如此迥异的国家之间寻求合作极为困难。
    
    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

    最后,正如哈佛大学(Harvard)的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在《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中所言,美中之间的的确确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乐观主义者会(合理地)辩称,经济相互依赖与核武器使战争行为变得十分愚蠢。悲观主义者将回应说,人类拥有在犯错中走向灾难的巨大能力。或许,特朗普身边的将军们将无法控制他不乱作为。或许,他们甚至会对朝鲜发动毁灭性战争。
    
    如果说2017年突出了种种地缘政治压力,那它同时也见证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复苏。这些事件之间有什么关联?那将是我下周专栏的主题。



子虚乌有的5。16和造反的阿Q


作者:qxw66  于 2017-12-31   

钱钟书杨绛独女钱瑗的爱人李德一,在文革中被打成5.16分子,自杀身亡。所以关注了一下5.16,5.16分子是造反派代名词,打击5.16分子从1967到1974。大约300万人受到打击。枪毙和关押了很大一批。连那么不问政治的钱钟书杨绛家属都。。。其牵涉之广,是可想而知了。
但更大吃一惊的是:当时所有矛盾关系错综复杂的政治派别,都一致不遗余力的打击5.16分子。作为走资派,要反击,要报复,所以很正常。但文革派也是,这就匪夷所思了。当然,现在很多人归咨于老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老毛自从1967,7.20武汉事件以后,心有余悸,似乎是逐步走向文革的反面了。中央文革王力,刚刚从7.20武汉事件中的英雄,没两个月成为反军乱军的5.16后台。毛首先抛出中央文革王关戚三大将,后来是杨余傅,再后来陈伯达,最后林彪本人也成了5.16后台。
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5.16分子起源是北京5.16兵团几个人炮打周恩来开始的。周恩来是不是假装支持文革,其实完全是捣乱呢?乘机剿灭造反派?
现在看毛发动文革,基本是孤家寡人,除了几个秀才,老干部里只有康生,谢富治。而林彪和周恩来是毛的主要依靠。67年要毛抛弃周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个时候毛对林已经产生怀疑和动摇了。
文革之谜,一个是林彪,一个是周恩来,还有就是子虚乌有的5。16了。
7.20武汉事件林彪态度应该是反击,但毛最后态度竟然是妥协,称当时准备杀他的陈再道为“同志”了。为什么?一个可能是不敢向可能动武的走资派让步,一个可能是怕依靠林彪太多,以后尾大不掉。总之,7.20武汉事件是毛林分手的起点。逻辑上看,林彪乐得乘抓军内走资派继续揽权,而毛可能不干了。
现在很多书极力为林彪撤清,似乎林是反文革的,逻辑不通,应该是在混淆视听。
最不清楚的是周恩来,从打击5.16很容易把他归为假文革派,但问题是:所有人都在打击子虚乌有的5。16。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文革就是一个放大的阿Q,偶手持钢鞭将你打!结果是自己被打了。还是钱钟书杨绛聪明,不问政治。1975年国庆,江青邀请钱钟书杨绛参加国庆宴会,被拒。钱已经聪明到看的出江是兔子尾巴了。
5。16已经把造反派清扫的差不多了,但四人帮之后,邓仍然追查三种人,可谓是斩草除根啊。
文革,死的都是好人。除了想造反的阿Q,最怨的是初期的知识分子权威,历史问题者,中学教职员工了,都是被反文革的早期红卫兵(以走资派子女为典型)所害,最典型的,当然是宋任穷女宋彬彬了,厮杀人不少,现在拒不认罪。当初跑天安门城楼给毛戴袖章,现在看,显然是走资派的一个高招。
虽然毛后来多少识别了刘邓的阴谋,写出了第一张大字报。但毛的清醒,比较其前后的被愚弄,只能算万一了。“这次运动的重点。。。”,但走资派倒下就一个刘,站起来倒有千千万。造反派倒下千千万,站起来就偶一个。靠。
死人最多可能还是对造反派的直接镇压。广西4.22一次韦国清杀造反派10万人,主力是解放军。天高皇帝远,中央根本搞不清楚韦其实是反文革的。中央是想支持左派,但很少搞清楚过,好像就对过一次,就是青海赵永夫开枪杀了造反派,抓了。当然赵后来还是被叶救了出来。倒把反血统论(这对文革有利)的遇罗克杀了,因为走资派一口咬定遇暗藏手榴弹要杀毛主席(乖乖龙地东,下一个,别轮到偶)。当然更令人注目的,是广西,湖南,北京农村保守派为了对造反派立威而对地富及其子女的大屠杀。
虽然毛指望解放军支持左派,但其实军队最后支持的,都是右派。
文革后湖南杀了李九莲,现在当然归罪四人帮。但其实李九莲反对的是华国峰,支持的,却是江青。
算偶阿Q了,但别骗偶了,好吗。













在「中華民國」成立時 台灣並不是中國的領土 至今也未真正納入        
2018-01-10 00:16:59 世界民意網
14713539_1585374421772326_2870830185999335437_n

在「中華民國」成立時 台灣並不是中國的領土 至今也未真正納入


October 2, 2016



這一張《中國國恥地圖》的中央清楚印著「中華民國」四個同樣也印在台灣人護照封面的大字,這黃色區域就是《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所說的「中華民國固有疆域」。注意,台灣和朝鮮半島被標記成不同的顏色。


台灣在1895年時,從「大清帝國」劃出去,在1911年新國家「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根本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至今「中華民國」也從未透過《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的規定而「變更」之。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中華民國」雖然佔領台灣及周邊島嶼,但其「固有疆域」還沒有「變更」到有包括台灣。


言下之意,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的觀點來看,台灣至今也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也當然也不是中國的領土。(以《中華民國憲法》來看都站不住腳了,以國際條約的觀點更不用說——Republic of China宣稱擁有台灣主權一樣站不住腳)。


看看同樣受到日本殖民的韓國,早就獨立成世界各國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並且在國際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也曾被日本殖民的台灣,卻依舊被這個荒謬的「中華民國」體制幽魂纏身,被迫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說則是「中華民國大陸地區」)牽扯不清,而被國際上當成「中國的叛亂一省」。


台灣就是台灣,「中國國恥」對於台灣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要恥請中國人和中華民國人自己在旁邊恥,不要阻撓台灣人追求建國獨立。台灣雖然當前還被這個鬼一樣的「Republic of China」纏身,但只要建立「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成為台灣主流意識,我們就離以主權國重返國際社會不遠了。


 


14713539_1585374421772326_2870830185999335437_n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白人美国的最后挣扎 /信仰与人性的折叠/文革的最后胜利者还是官僚集团/说谎的高尔基与说真话的少年犯
  • 金正日要中国割让东北/貌似一样怜才曲 句句都是断肠声/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