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世上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中国已经没有帝制的文化土壤/中朝曾险开战
發佈時間: 3/11/2018 10:45:13 PM 被閲覽數: 40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马斯洛:世上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有16种共同特征 

 


 
 匿名  发表于 2018-3-11





马斯洛:世上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有16种共同特征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研究发现,历史伟人拥有16种共同的人格特质:超乎常人的判断力;单纯、自然而无伪;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满怀悲天悯人之心……

  你具备几条特质?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更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成长者)的画像。

  自我实现者有下列16个特色:

  1、他们的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只根据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够正确地预测将来事情会如何演变。

  

  2、他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不会抱怨为何只有半杯水),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

  

  3、他们单纯、自然而无伪。他们对名利没有强烈的需求,因而不会戴上面具,企图讨好别人。有一句话说:“伟大的人永远是单纯的。”我相信,伟人的脑子里满有智慧,但常保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4、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

  

  5、他们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他们喜欢有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

  

  6、他们不依靠别人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们像是个满溢的福杯,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

  

  7、他们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从一粒细砂看见天堂,他们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断地从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

  

  8、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经历过“天人合一”的宗教经验。

  9、虽然看到人类有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满有悲天悯人之心,能从丑陋之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

  

  10、他们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他们可能有许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谋面,却彼此心仪,灵犀相通。

  

  11、他们比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爱心相待。

  12、他们有智慧明辨是非,不会像一般人用绝对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坏”或“黑人都是懒惰鬼”)分类判断。

  

  13、他们说话含有哲理,也常有诙而不谑的幽默。

  14、他们心思单纯,像天真的小孩,极具创造性。他们真情流露,欢乐时高歌,悲伤时落泪,与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权术”、“控制”、“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截然不同。

  

  15、他们的衣着、生活习惯、处世为人的态度,看起来比较传统、保守,然而,他们的心态开明,在必要时能超越文化与传统的束缚。

  

  16、他们也会犯一些天真的错误,当他们对真善美执着起来时,会对其他琐事心不在焉。例如爱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过专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吃过饭,朋友戏弄他,说他吃过了,他信以为真,拍拍肚皮,满足地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

  据马斯洛的估计,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后能成长到上述这种“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圆融逍遥、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

  我不敢期望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然而我相信,当我们愈趋近这种境界时,我们的人生会愈有喜乐、愈有意义。

  成长是必须付代价的,因为成长永远包含着冒险、面对未知、尝试新经验、扩展个人的极限与改变。若不必成长,我们就不用改变自己,不用面对未知的危险,更不用花心神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各种选择中做出新的决定。

  本文来源:后E视野

  一位智者的十大人生感悟,能否引起你的共鸣?

  

  01

  空白也是一种色彩

  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争取金钱和地位,沉溺于琐事和俗务,这些事物充斥着人生。

  这种没有空白的生命,最终有几个不是赢了别人,输了自己。

  没有空白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有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愉悦。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艺术,有时就是一门留白的艺术。

  

  02

  活法不止一种

  生命有无数种形式,在这个世界上,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活法。

  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享受生命,坚持寻找心中最让自己舒适的一种活法,就是最好的。

  

  03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芸芸众生,执着地活着,追求爱情的甜蜜、婚姻的圆满、事业的成功,都是为了寻找灵魂的香味——幸福。

  幸福是上帝掷到人间的一块最费思量的诱饵,没有得到的时候,它让你魂牵梦萦,一旦得到,又让你感到味道索然。

  因此,满足才是最大的幸福。

  

  04

  回归到零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夜之后它又回归到东方。

  竞技场上,无论你跑五千还是一万,若不回到起点,你的成绩永远以零计算。

  一切从零开始,还要回归到零。

  这是世界上最简洁、朴素、浅显的哲学。回归,温柔而有力,回归的真正面目是圆满。

  

  05

  天生其人必是才

  天生其人必是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造物主让我们出生,必赋其使命。

  为了让我们有能力完成使命,它还给我们注入了潜能,这种潜能就是我们的长处,就是我们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06

  人无可比性

  树上每一片叶子都是相似的,每一片叶子又都是不同的。

  芸芸众生也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他有统帅三军之才,你有诗文辞赋之长;他善歌,你善舞。

  人最智慧的处世方式是珍爱自己,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07

  痛苦是智慧的第一抹曙光

  痛苦是造物主对人类最隐匿的一种恩赐。它的到来,有时是对幸福的提醒,有时是对天才的暗示。是告诉你,你正担当着横空出世的重任。

  人世间,每一颗心灵的深处,都有独有的痛苦,都又有一扇面向幸福的窗户。

  痛苦,是智慧的第一抹曙光。

  

  08

  成功是贵族化的天使

  成功的门大都是虚掩着的,只要你勇敢地去叩,成功就会热情地来迎接你。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但是,成功绝不是成功者唯我独尊的通行证。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成功都是某一方面的成功。懂得这个道理,你我都没有必要把头昂得太高。

  

  09

  悠闲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

  悠闲才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挣钱、从政、置办产业只不过是生活的点缀。忙碌都是为了日后的悠闲。

  享受生活,只有在悠闲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而50岁之后的人,正是享受悠闲最好的年纪!

  

  10

  金钱是流动的财富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金钱正好够用,使你心满意足时,金钱是天使;金钱让你感到是一堆麻烦时,便成了魔鬼。

  金钱是流动着的财富。有的人挣了钱对朋友不吝啬,有的人钱多了对自己不慷慨,这里面都有天使的点化。

  本文来源:彼尚富足天使




中国已经没有帝制的文化土壤

作者:主流媒体  于 2018-3-11 --贝壳村

 

皇帝制度是需要一定的仪式,制度和权力结构的,就算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民国时代,袁世凯只能做了83天的皇帝之后就宣布取消帝制,因为民国之后,民众的文化认知已不允许这样的帝制存在。文化经过百年改良之后,虽然专制的本质还没有根本改变,但已经有了契约文化的启蒙,文化层次已经上了一个层面,中国已经不存在帝制的文化土壤了。

如今的一党专制制度,也是中国文化的选择。法律是存在的,但民众更喜欢运用关系来处理事情,决定事情结果的不是法律,而是关系背后的权力。即使在国外满口民主的华裔,一回到中国,就会把关系运用到极致。这种在中国人身上烙印很深的中国文化,背后是对权力的崇尚和对等级的认同。无论有没有任期限制都无法改变一党专制的性质,认为任期无限制了就是民主的大倒退,这都是无稽之谈。反而是扯掉了任期限制的假民主遮羞布,对民众更实在。民众只能选择在这一党专制的状况下,最有利于自身的结果。这是他们对文化的选择结果,至于民主的发展,有待于民众文化的改进,而这种改进,应该是建立在厚实经济基础上的一种政治需求。因此,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重中之重,其他的都是泛泛而谈。

如今的中国帝制不可能存在,但帝制言论满天飞,无非是别有用心媒体的一种"政治正确", "德国之声,纽约时报,苹果日报"等媒体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华的,因为在它们的言论里,基本上找不到一点说中国好的,那也是根本利益点决定的,他们的根本利益点不是中国的民众,而是他们背后的财团,中国一有倒霉的事情发生,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他们想以这种帝制的说法引起中国民众恐慌,从而形成乱局,从中谋利。

还有就是各种"运,独,功",他们是拿钱做事,天经地义。

还有就是那些自以为聪明人的网络红人,整天嚷嚷恢复帝制来搏人眼球,为自己谋取红利。

最可怜的是那群认知不够,容易被政治正确忽悠的人,好心做坏事,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无形中得罪了自己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还觉得自己很牛X。

当然我誓死捍卫他们的言论自由,因为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论,才能清醒认识到他们的认知,他们的动机。

帝制是中国的一个历史过程,民众的一种回忆,现今已不可能存在了,这是中国的文化决定,谁也不能改变!

3/10/2018





毛泽东何时开始觉得朝战难以支持 决定“边谈边打”





  本文摘自金羊网,作者:佚名,原题:中朝曾险开战金日成:没中国人我也会打下去

  

  图:1961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见金日成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缺乏一种超脱意识形态的真诚和信任,从而给他们的同盟及合作带来了困难。

  关于朝鲜战争停战的时机,中朝双方似乎一直争论不休。

  沈志华:朝鲜战争历时三年,但是从1951年7月至战争结束,打打停停,多一半时间都是在停战谈判中度过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中朝双方在停战时机的问题上,也是分歧不断,争论不休。

  第五次战役以后,中国方面终于感到战争难以继续下去了。1951年5月下旬,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采取“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的方针。金日成却仍然急于求成,反对战争长期化的打算,要求中朝联军6月末至7月中旬再发动一次总攻。毛泽东只得请金日成于6月3日抵达北京进行商议。经过商谈,金日成同意6至7月不发动进攻,但还是要求经过准备在8月发动反攻。毛泽东无奈,只好要求斯大林接见金日成和高岗,同时希望在苏联养病的林彪也参加会谈。经斯大林同意,6月10日金日成和高岗乘苏联派来的专机飞往莫斯科。斯大林详细询问了中方关于停战谈判的意见后,表示同意,并给毛泽东回电:“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金日成无法再坚持己见,朝鲜战争由此进入边谈边打的阶段。

  据苏联大使拉祖瓦耶夫观察,“朝鲜领导人对于停战谈判有些戒心,尽管他们没有公开和直接地表达出来”。金日成回到朝鲜后,心情十分沮丧,认为苏联在联合国的代表马立克6月23日呼吁停战谈判的发言“是中国力图达到停战和摆脱援助朝鲜这一负担的最明显的表示”,甚至在马立克发表声明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北朝鲜的报界以及其他宣传机关,对此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文章”。虽然朝鲜领导人后来也“认识到了缔结停战协定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中国代表团为能达成停战协定而对美国人过分宽容和让步,同时也抱怨中国人在谈判过程中没有及时地、充分地听取朝鲜代表的意见。特别是当7月27日毛泽东通知金日成,如果美国人坚持将现有的前线作为分界线的话,那么可以向美国人做出让步时,金日成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立即答复说,“这种让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对朝鲜的“严重政治打击”。金日成甚至对朴宪永说:“我宁愿在没有中国人的帮助下继续进行战争,也不愿意做这种让步。”后来因美国代表在分界线问题上提出了过分要求,并在谈判中立区进行挑衅,中方表现出强硬立场,才使朝鲜人的情绪有所好转。不过,拉祖瓦耶夫注意到,“最近数月来,朝鲜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了,朝鲜人更加坚定了依靠苏联的方针。”

  我记得您提过,到了1952年,中朝双方对于停战谈判的态度又倒了个,只是,双方的立场仍旧是对立的。

  沈志华:的确,中朝双方对谈判的态度不久便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1952年下半年,在朝鲜战场双方基本取得力量平衡的同时,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却陷入了僵局,问题竟胶着在毛泽东起初认为最容易解决的战俘问题上。此时,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继续下去,而在和平谈判问题上坚决不能让步,但朝鲜方面却希望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尽快在停战谈判协定上签字。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再次支持了毛泽东。

  1952年2月板门店谈判达成协议:在签订停战协定后九十天内召开相关国家的政治会议解决朝鲜问题,但在其他议程,特别战俘问题上还有争议。这时,朝方主张尽快结束谈判,金日成还直接向毛泽东表示出“不愿继续进行战争”的意见。拉祖瓦耶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在与南日讨论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时表示了这样一种看法:应该建议签订停战协定,而把所有未解决的问题移交给政治会议去研究。金日成认为拖延谈判是不利的,因为美国的空军正在继续给朝鲜造成惨重的损失。他看不到继续就战俘问题进行争论有什么合理性,因为这些争论正在导致更大的损失。”金日成还认为,中国志愿军的大多数战俘都是以前蒋介石军队的人,在政治上不可靠,所以“为了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金日成指示南日弄清楚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并建议以李克农的名义在战俘问题上做出让步。”拉祖瓦耶夫还反映,中国领导人“担心大量苏联军事装备的供给会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而减少或中断”,并认为匆忙地解决问题,只能相反地导致削弱中朝方面的力量。

  5月2日,朝鲜停战谈判五项议程中的四项已经全部达成协议,但在第四项议程,即关于战俘安排问题上,美国方面提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而中国方面坚持应全部遣返,双方的谈判由此陷入僵局。朝鲜领导人原指望不晚于5月份与美国人签订停战协定,并依此来计划安排1952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没想到谈判因战俘问题产生争议而拖延下来,“这使朝鲜领导人感到莫大的失望。金日成建议中国同志在战俘问题上做出让步,并争取签订停战协定”。显然为了照顾朝方的意见,7月3日,中朝代表团提出新建议:除了非朝鲜籍战俘仍需全部遣返外,同意朝鲜籍战俘无须全部遣返,“即其居住地在敌对方的朝鲜籍战俘应返回敌对方领土;在应召入伍前居住于俘获方领土上的朝鲜籍战俘,应全部留在原处并应被释放遣送回家”。但是美国方面不顾中朝方面的一再退让(包括已不再坚持遣返全部被俘人员),于7月13日提出了总共遣返八万三千人(包括人民军被俘人员百分之八十和志愿军被俘人员百分之三十二)这个基本数字,并声称这是最后的、坚定的、不可改变的方案。中朝方面被迫做出最后选择。

  对此,中国领导人的态度十分坚决。毛泽东在7月15日给金日成的电报中说,在敌人狂轰滥炸的军事压力面前,接受其挑拨性和引诱性而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对中朝方面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极为不利的。战争继续下去,固然会给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带来进一步的损失,但中朝人民也在战争中愈战愈强,鼓舞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去反对侵略战争,并推动了全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发展。战争使美国的主要力量陷在东方继续遭受损失,而苏联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并影响着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也就推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毛泽东保证,中国人民愿尽一切可能帮助朝鲜人民解决困难。总之,“在现时形势下,接受敌人这一方案必然要长他人志气来灭自己威风”。最后,毛泽东不无用意地告诉金日成,中方的看法和方针,在征求了斯大林的意见后再告诉平壤。同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说,中国主张坚决拒绝“敌人这种挑拨性和引诱性方案”,并表示准备战争扩大。毛泽东还通报说,“金日成同志对此有不同看法。”金日成在7月16日给毛泽东的回电中表示赞同他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感谢中国将全力提供援助的承诺。但是就在同一天给斯大林的电报中,金日成却抱怨说,由于消极防御的方针,轰炸给朝鲜的城市和平民带来了极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拒绝接受敌方的条件。虽然他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但还是希望尽快停战:“我们必须坚决力争尽快签订停战协定、实现停火和根据日内瓦公约交换所有战俘。这些要求会得到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支持,并使我们从被动的局面中摆脱出来。”

  战俘问题,这个看上去不那么大的问题竟然成为了双方谈判的死结。

  沈志华:中朝之间在谈判中的战俘问题上持有不同立场,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即双方的战俘政策完全不同。由于受国内战争传统做法的影响和缺乏国际斗争经验,中方从一开始就未曾想过扣留战俘。1950年11月17日彭德怀致电军委,拟在战役发起前释放一百名战俘,以动摇敌人军心。18日毛泽东复电,“释放一批战俘很对。今后对战俘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这样,中方掌握的战俘即相应减少。此外,1951年11月中朝商定,为便于释放战俘工作,以后南朝鲜战俘交由人民军管理,而志愿军只管理其他国家的战俘。这样,中方实际看管的战俘人员十分有限,没有多少谈判的本钱,这大概也是中国主张“全部遣返”的原因之一。而朝方出于战后经济建设需要劳动力的考虑,则暗地里扣留了大量战俘。据继任苏联大使苏兹达列夫的报告:“朝鲜同志认为将大量南朝鲜的战俘扣留下来,让他们在北朝鲜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比较好,而无须去考虑他们要求返回自己家乡的愿望。”

  问题最后还是在莫斯科得到解决的。1952年7月15日毛泽东电告斯大林,美方提出的方案,“两者比例极不相称,敌人企图以此来挑拨朝中人民的战斗团结”。“在敌人的压力下屈服,对我极为不利”,并表示即使谈判破裂,也绝不让步,“因为这个问题是个政治问题,不但对朝中两国,而且对整个革命阵营都有影响”。第二天斯大林即复电:“你们在和平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

  周恩来随后于8月访苏,并与斯大林举行了多次会谈。中途赶来的金日成、朴宪永和彭德怀参加了后期会谈。除讨论中国经济建设的问题外,会谈的重点在于确定以后战争中应采取的方针。周恩来介绍了战场上中朝力量的情况,认为“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作战,并且因为建立了坚固的坑道工事,也经得住轰炸”。关于战俘问题,斯大林首先指出,美国人想按自己的主张解决战俘问题,而根据国际法,交战各方必须遣返除罪犯以外的所有战俘。斯大林问,毛泽东对战俘问题是怎样考虑的:是让步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周恩来简要地介绍了在这个问题上中朝之间存在的分歧,并表达了毛泽东“必须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看法。周恩来说:“朝鲜人以为,继续打下去不利,因为每天的损失要超过在遣返上有争议的战俘人数,而停战对美国不利。毛泽东则认为,战争打下去对我们有利,因为这打乱了美国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斯大林当即肯定说:“毛泽东是对的。这场战争伤了美国的元气。北朝鲜人除了在战争中遭到牺牲以外,并没有输掉任何东西。美国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他们是不利的,必须结束它,特别是当他们知道仍有我军驻在中国以后。需要的是毅力和耐心。”斯大林还提出了一个更能触动中国领导人神经的问题,他提醒周恩来说:“对美国必须强硬。中国同志必须了解,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那么中国永远也收复不了台湾。”

  对于平壤的说服工作,自然还要莫斯科出面。在9月4日与金日成会谈时,斯大林问到,朝中之间在谈判问题上是否存在某种分歧。金日成回答:“我们之间不存在原则上的分歧。我们同意中国同志提出的那些方案。但是,由于朝鲜人民目前处于的严重状况,我们更愿意尽快缔结停战协定。”斯大林立即说:“我们在此已经与中国代表团讨论了这一问题,并表达了这样的建议:不同意美国人提出的关于战俘问题的条件而坚持自己的条件。”“如果美国人不愿意遣返百分之二十的中朝战俘,……那么他们的那百分之二十的战俘也不能返回,一直到他们不再扣押中朝战俘为止。”斯大林最后以肯定的语气结束了这一话题:“这就是我们对此问题的看法。”1952年11月10日苏联代表在联合国提出了解决朝鲜问题的新提案,24日又提出补充建议。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完全赞同苏联的提案和建议,即先停战,再解决全部遣返战俘问题。

  来源   世纪历史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尋書/中國當今社會的本質 究竟是左傾還是右傾/北歐生活:國歌告訴我瑞典為何優秀
  • 中国欲避免经济上攀却导致政体改变/中美都没有白吃的午餐/蔣介石/論人類愚蠢的兩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