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臺大學生會:新五四運動傷损學生權利與自由,籲儘速定奪管案/校友公开信促辞职
發佈時間: 5/6/2018 6:25:48 PM 被閲覽數: 26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事大了!北大校长道歉信后更糟 校友公开信促辞职


京港台:2018-5-6 23:05| 来源:自由亚洲 |   

 
   

 

  


  因读错字陷入舆论旋涡的北大(专题)校长林建华,被杨宁远博士(小图)发公开信希望他辞职。(北大官网及杨宁远社交媒体提供,拍摄时间不详)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错字风波仍未平息,在他公开为读错字道歉之后,多位校友发出公开信,要求他立即辞职为北大保留一点尊严,但校方高挂「免战牌」拒绝回应。(黄小山 / 刘少风 报道)

  在备受质疑后,北大校长林建华周六(5日)发出公开信,就在120周年校庆上将「鸿鹄」错读为「鸿浩」一事道歉,信中承认自己因文革(专题)的影响,没有受过系统的中学教育,导致出现代价极大的错误。

  林建华在公开信又指「质疑与焦虑不能创造价值」,引发更大的反弹,多名学者公开指出,他的道歉并无诚意,只是为自己辩解,同时,还对公众的质疑显示谴责,流露出的认知水准,与北大校长的身份不符。

  在周六和周日(6日)两天,至少已有两位北大校友发出公开信,要求林建华辞职,认为他的文化水准和道德勇气,都不足以匹配北大校长的职务。

  发表公开信之一的北京大学核子物理学士、美国纽约(专题)大学心理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后杨宁远指,公开信发出后并没有收到任何校方的回应。他强调,林建华既不是教授们选举的校长,同时在任内也没让校友们认可的行为,因此,他才以这种方式表达作为北大校友的态度。他承认,根据中共对大学的管控模式,官方从不在意教职员和学生们的意见;而且现在的走向也显示,和曾经一度提及的大学去行政化完全背道而驰。

  杨宁远说:我们这个肯定是民间的呼声,他(林建华)不可能会回应的。首先,他不是我们认可的,我们也没有说是选他,他也不做我们认可的事,你说我们怎么可能从心里认可他是我们北大的校长呢?那绝对不可能。北大校长他就是政府任命的官。北大、清华的校长这个级别起码是省部级了。一直说高校去行政化,一个大学校长起码应该让教授们来推选啊。说了这么多年,没有任何迹象。现在连外企都要成立党支部嘛,留学生(专题)里面也成立党支部,都成立到美国去了。所以是党治一切嘛,这个是趋势。

  与林建华有著同样中学教育缺失的北大校友陈先生指出,林建华道歉之后引发的抗议,是因为他声称「焦虑与质疑」不能带来进步的说法,引发更大的不满。陈先生认为,公众和校友的强烈不满,源于早前北大校方对学生岳昕的打压。

  陈先生说:他提到焦虑与质疑不能带来进步,孙立平教授就引用了经济学家马光远的一句话,说他这句话说得比那个读错了字都更严重。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中学的课程文化大革命都没有学到,很多字念不来,我们那一代过来的人还真有这个同感。但是为甚么学生会有这么大的意见,我觉得可能是跟前一段时间那个岳昕事件有关。

  陈先生还说,经过多年的党化教育后,北大事实上已经整体堕落,学生被培养成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岳昕所代表著北大原来的精神已经非常少,她因为申请资讯公开遭到校方严厉打压,引发校友们广泛的愤怒。

  陈先生说:现在的这些学生、被学校培养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有一个小学妹能够站出来,勇于承担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大家觉得非常非常难得,还看到了一点北大的希望。我们校友都认为是一个良知事件。但是学校就那么高压来对待她,把这个就是上升到政治高度来看待,认为这个是敌对势力了,这可能让很多很多北大校友难以接受。

  尽管要求林建华辞职的公开信在北大校友中广泛流传,并引发了共鸣,但至今为止,北大和林建华依然对此不予置评。

  记者分别致电北大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但两个机构的多个电话都没人接听。

  北大在本月4日举行庆典庆祝建校120周年,但在庆典上校长林建华将「鸿鹄之志」读为「鸿浩之志」,成为笑话。

  而在之前,北大数十名学生要求公开该校前教授渖阳性侵事件档案,遭校方全面压制。其中该校外语学院大四学生岳昕遭到频繁约谈和威胁,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臺大學生會:新五四運動傷损學生權利與自由,籲儘速定奪管案 2018-05-05



臺大學生會 NTUSA

【大學自治的主體應回歸學生】
https://www.facebook.com/NTUSA/posts/1925621180792374

在昨日「新五四運動」中,有甚多非臺大師生、校友湧入校內,除發起長達近半日的抗議活動外,並有拆除學生布條、對學生辱罵、推擠之情事發生,甚至在部份肢體衝突中造成學生受傷。在長時間的喧鬧抗議中,學生的 #學習權利 與 #校內生活 受到影響;言論與集會自由固應受到保障,但對於意見不同的學生進行叫囂與排除,使得大學的公共空間已非自由的言論廣場。至此,臺大校長遴選爭議開始以來的諸多辯論與分歧意見,已轉變為不同政治立場間的鬥爭角力。
 
自事件發生以來,我們知道許多同學 #並非漠不關心,而是在面對不同說法時感到疑惑,或許是對於諸多法律爭議無法定調出明確的取捨,也或許是對於其中牽涉到的政治對立感到力不從心。事實上,在過往交流版上的熱烈討論中,我們知道對於校園事務的關心,學生從未缺席。然而,儘管這些聲音獲得了關注,在體制的限制下卻失去了具體實現的管道;學生意見縱能「上達」,卻因在校內現存的法規體系中,學生 #缺乏充足的會議和參與實質決策的權力,往往無法被體現於校務革新上,抑或是依此選出一位全體臺大學生所認同的校長人選。
 
臺大學生作為校園中最龐大的群體,聲音已被政治口水淹沒,許多理性的呼告、訴求,也被窄化為黨派的鬥爭。更多學生在意的,是身為大學的主體,意見為何總是被忽略?學生代表的提案不斷在校級會議上被校方行政團隊聯手封殺,甚或是因為學生代表人數不足,使學生的聲音無法形成有效的力量。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在5/12(六)即將召開的臨時校務會議上,學生會主張會議全程公開,我們並將 #進行網路直播及文字速記,讓所有關注此事的臺大學生都可以清楚得知會議進行情況,並強烈要求主席應該遵守議事程序,使每位代表都能充分而平等地發言。我們呼籲,所有與會成員應該重視學生代表的意見,並負起責任,不應再拖延或空轉,學生會將竭盡所能聯繫所有與會代表並爭取對於以下提案的支持,藉以促成公平且採納學生意見的校務會議。
 
此外,在臨時校務會議上,學生會將具體提出以下 #三點主張:
 
一、教育部此次指出兼職問題,臺大應正視學術社群長期以來的「先任職後核准」之「#事後追認」作法;校內的從業就職倫理機制、審查規則是否把關不力?制度是否存在不周全之處?我們主張校方應徹底予以釐清檢討,並進行後續的體制修繕,若僅存僥倖不願積極改善,未來爭議勢必不斷重演。
 
二、如何解決校長遴選爭議?臨時校務會議須決議是否同意教育部之駁回,若同意,則依循法規,#應儘速重啟遴選程序;若不同意,也須 #立即提出法律訴訟。在會議上我們必須儘速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而不能再因為拖延使學生權益繼續受到損害。
 
三、#應調整校務會議與遴選委員會中學生代表之席次比例,使更充足之學生意見能夠加入。故學生會主張,校務會議學生代表比例應增加至 #五分之一;同時調整遴選委員會組成,增加學生遴選委員之席次,並應排除教育部代表,除使校內成員有更多參與空間,也以此確保遴選委員會之運作能夠落實大學自主。縱使未能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次發生,臺大教職員生——尤其是學生,亦能藉此擁有足夠的意見表達及爭議解決空間。
 
本次校長遴選爭議,是對臺大的一次挑戰,也是激起社會正視大學自主及法規漏洞的契機,我們不僅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自治,也應該透過本次爭議使臺大檢視自身的不足,更應積極解決事件過程中的各種制度疏漏。我們本著 #大學自治應以學生為主體 的立場,要求臺大不僅應儘速為延燒已久的爭議劃下句點,更有必要增加學生在校園的發言空間及權利。
 
臺大作為臺灣高等教育的學術殿堂,全校成員的理性討論,必能解決風波。然而,在爭議之後,我們若無法在即將邁入百年的臺大校園中,改善現有的闕漏制度,問題將始終存在;若不藉此積極展開改革,在每一次的僥倖和擱置中,才是真正放棄了民主前輩努力爭取而來的「大學自治」。





北大77、78级纪念入学40周年 张益唐分享传奇经历(图) 



北京日报
  


5月3日下午,1400多名北大77级、78级校友齐聚燕园。在为他们专门举办的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为唯一一名发言的毕业生代表,数学家张益唐分享了他的传奇学术经历。   

他曾经“蛰伏”20多年,终于在数学研究的旅途中捧得桂冠。   

张益唐是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学生,1978年入学,7年后赴美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读博期间,因论文没有发表,张益唐毕业后连个博士后的工作都没有找到。

为了维持生计,最初六七年时间,他当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还送过外卖。1999年后,张益唐来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做助教、讲师,边教课边思考有关数论的大问题。   

2012年7月3日,张益唐在好友家做客时,突然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2013年4月17日,他向知名期刊《数学年刊》投递论文。不到1个月,当今最顶级的解析数论专家亨利·伊万尼克自曝审稿人身份,确认这是一个有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

一夜之间,张益唐成名了。此后一个多月,他受邀到哈佛大学演讲;《自然》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盛赞他的成果,并称“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被敲开了大门”;《纽约时报》大幅报道他的成果。   

张益唐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文章《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p, q),其中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即p和q的距离,不超过七千万。   

诺丁汉大学物理教师安东尼奥·帕蒂拉这样形容这一成果的价值:假如在素数王国里素数只能找邻近的同类结婚,那3、5、7、11这种小素数找对象都很容易,但是素数越大,对象就越难找。根据张益唐的发现,素数和下一个素数的距离,应该小于或等于七千万。孤独的数字不会持续孤独下去,对于“大龄光棍”素数而言,七千万步之内,必有芳草。

2013年,北大数学系成立100周年,时任北大校长王恩哥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分享了张益唐的故事,从那时起,这个神秘的名字开始在北大学子中流传。   

2014年,张益唐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说: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

此次校庆,张益唐专程从美国赶回来。当作为唯一的毕业生代表走上舞台中央,他的语气听起来平静而自信。和其他同学一样,他身穿黄色纪念衫、戴着眼镜,仿佛回到了40年前的学生时代,那时,丁石孙教解析几何,沈燮昌讲数学分析,老师们谆谆教诲依然在耳边回响,同学们讨论大问题的情景不断闪现。

“什么时候,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毕业三十多年,张益唐仍然不忘老师当年的期待,他心中一直装着大问题,“作为一个北大人,我们有一种大的气魄,我们敢做这些大问题,同时我们是执著的,不管这个中间能有多少挫折,我们还能坚持下去。我想这一切,就是北大,北大的精神给我的影响。”

昨天,北京大学77级、78级老校友回到母校,庆祝入学40周年和北大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张益唐作演讲,回忆自己的北大岁月。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官媒:北大校长一个鹄字,带来的点赞和思考/北大120周年校庆典礼上校长读白字后的致歉信令人喷饭
  • 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校友送礼物被指似灵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