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元朝为何快速灭亡/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最有勇气的五大领导者/叛党者张国焘的是与非
發佈時間: 5/11/2018 11:42:49 AM 被閲覽數: 24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元朝为何快速灭亡?主要原因并非外族统治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9年,蒙元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势力,统一了全国,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了短暂的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元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

  

  很多人将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外族统治,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是外族统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人数更少的清朝能统治中国长达276年,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

  来源  庆阳反邪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作者:谢盛友  于 2018-5-10 --贝壳村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展开大规模的魅力攻势。口号是:更多软实力,更多朋友,不计代价。积极的形象可以用钱买得到。中国为其国际形象投入约10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不到6.7亿美元。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指一个国家基于其政治价值观、文化及外交形象而产生的吸引力。“软实力”一词自出现以来,用者甚广,论者更多,几乎所有讨论都是以此其创作者——被誉为“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的解释为宗。联系约瑟夫讨论“软实力”的相关语境系络,我们可以发现,约瑟夫提出“软实力”概念,是为了更明确地区别和分析国家的力量。其在内容上是有别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而以文化、制度、价值为主的力量; 其在过程上是以“吸引力”去取代“强迫力”和“诱惑力”;其在结果上,则是和“硬实力”一样都是为了让别人臣服于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这就是创作者的原意。

西方人不论是先前的传教,还是当代的所谓的“软实力”,其重点是信仰“力”。追根溯源,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人的观念里,“力”(power)就是为了降服人,宰制人,使别人为自己出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美国人有一种信念: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上帝赋予美国的“使命”。这一信念发轫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深植于美国立国精神之中,逐渐浸入美国文化。这种文化价值观深刻影响了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并在美国政府决策者的思想意识中具体体现出来。

一党专政的中国政府要提高"软实力"很不容易:在地区事务中的强硬态度、对公民权利的无视、全面的审查都构成阻碍。但不缺少的是资金和意愿。

虽然,中国的儒道称孔子为“圣”,后来就被奉为“儒教”。但这“儒教”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儒教没有一个真神,所以不是宗教。儒家不是要让人们信某个神,而是要让人们生活在一种健全的状态中,成为君子,成为真正的人。传统上,儒家并无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一神教教会组织,如基督教会。它 没有在一般社会治理体系之外,另行建立一个自足的信仰体系,因为儒家没有排他性的神。

“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它仅仅是“中国实用理性哲学”(用李泽厚的观点)。




被历史误会的人:叛党者张国焘的是与非





  许世友曾说:“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而在毛泽东的记忆中,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任何一本中共党史,都跳不过张国焘这个名字,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错误都无比鲜明,有文章用A面和B面来解读他的一生,但很久以来他在中共党史上最显著的标签是:叛徒。   

  随着近些年档案资料的不断公布,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专家指出,张国焘这个人在建党初期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单纯的热血青年,他在党史前期很重要,后期很特殊,虽然张国焘在革命过程中犯过严重错误,甚至中途叛变,但不应当遮盖其在建立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一大”北京党代表张国焘

  出身官绅世家  

  张国焘出身江西萍乡的官绅世家,父亲是为官的,同时经营钱庄,张家生活富足,家世显赫。张国焘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张氏父子常常会有思想交流,其中不乏新旧思想的碰撞。1916年10月,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北大求学时期,张国焘常常把自己阅读的《新青年》之类的进步书刊,寄给父亲,并坚决回绝了家里安排的亲事。张国焘的口才很好,在北大,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四处进行革命宣讲。对于他的口才,后来红四方面军的老人回忆道:“张主席的战前动员是最好的,每个指战员听了都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1919年张国焘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首次相遇,当时张是学生领袖,而毛是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李大钊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张特立,张国焘同志。”毛泽东迎上前,热情地同张国焘握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湖南毛润之。”张国焘点点头,然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高谈阔论起来。许多年后,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谈及这次相识,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土包子。” “五四运动”成就张国焘  

  真正把张国焘推上历史前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国焘是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讲演部是各校运动积极分子云集的地方,人数众多,仅北大就有800多人。张国焘把这些人分别组成若干讲演团和讲演小队,到北京城内外街道、火车站以及集镇等地露天讲演,散发及张贴宣传品,宣传抵制日货,揭露北京政府和亲日派。   

  在这场由游行最终演变为痛打卖国贼的事件中,张国焘始终冲在前面,并成为第一批被抓的学生领袖。6月7日,北京大学门口,全体学生们热烈欢迎张国焘等出狱。张国焘挺着胸膛,昂首迈步,走在队伍最前排,像个从前线凯旋的英雄。张国焘的能力和才华是出类拔萃的,但他为人心胸狭窄,虚荣心强,好强争胜,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反对。   

  6月中旬,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张国焘作为北京学联的代表前往上海出席大会,他被推选负责总务工作,对此职务,张国焘十分不满。而此时,有“五四运动总司令”之称的陈独秀和北京学联11位重要负责人被北京政府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在沪的北京学生代表决定,派不愿在全国学联就职的张国焘立即返京,组织营救工作。当时北京学联正群龙无首,张国焘旋即被推为总干事。对于这个职位张国焘很满意,颇有成就感,工作十分积极。他不仅主持会议,指导内部工作,还负责对外通讯联络,沟通各校学生意见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忙得有一个月没有回到自己的寝室了,疲倦了就在办公室的睡椅上躺一会,吃饭也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但是一次次请愿的失败让张国焘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他开始反对学生请愿,并申诉自己的理由说:“学生无后盾!”他转入北大哲学系,决定一心完成学业,以期将来功成名就。但是张国焘已经被当局列入黑名单,不得不在组织的安排下转移上海,经历了短暂的流亡岁月。   

  开办工人补习学校

  张国焘在上海时期,曾与陈独秀畅谈救国理想,创建中国共产党。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上海和陈独秀谈到党纲、党章等许多具体问题,“希望李大钊先生和我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周边城市发展。”   

  回到北京后,已经耽误一个学期课的张国焘得到了学校和教授的优待,总是能得到一个善意的及格分数。张国焘便常常泡在北大图书馆,他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大量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历经流亡失落的他重拾信心,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组建。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主要是指导工人运动。李大钊从他每个月140元的工资当中拿出80元,作为北京支部的活动经费,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共产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最显著的要数张国焘负责的长辛店工人运动。长辛店距北京城21公里,京汉铁路北段的修车厂设在这里,有工人3000余名。张国焘经过调查,决定在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让工人及其子女接受教育,这是发动工人运动的最佳方式。   

  开办学校是需要经费的,张国焘不愿再向李大钊开口,于是将当年家中邮寄给他的一年生活费300块钱捐出来。支部的同志都尽力捐款,此后这项制度逐渐沿袭下来,最终成为中共党费的来源。   

  张国焘、邓中夏、张太雷等人乘火车来到长辛店,动员工人和子弟踊跃报名参加补习学校。张国焘口才出众,演讲受到了工人的热烈欢迎。补习学校开办初期,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等轮流担任教员,李大钊也曾到学校讲课。这一时期,张国焘常常替李大钊接待前来借阅书刊、展开辩论的师生。在张国焘的回忆里,中共一大时“北京支部应派两个代表出席。各地同志都期盼李大钊先生能亲自出席;但他因为正值北大学年终结期间,校务繁忙,不能抽身前往。结果便由我和刘仁静代表北京支部出席大会。”张国焘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多年后,周恩来对要脱党出走的张国焘说:“这个党是你创建的,你不能离开啊!”   

  张国焘能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并担任主持人的重要角色,与李大钊对他的看重有很大关系。但是1924年张国焘被捕,在敌人严刑逼供下所写的供词中,排在前面的就是李大钊,这间接导致了李大钊1927年被敌人杀害。这个隐藏了多年的秘密,直到建国后,北洋政府的京师警察厅档案解密后才真相大白。  

  建设红四方面军,大搞“肃反”  

  1927年8月1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特派代表身份,在江西南昌主持武装起义,代行政治局职权。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要求重新讨论起义。愤怒的李立三和周恩来拍案而起。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已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   

  “张国焘‘假传圣旨’差点葬送南昌起义”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常见观点,但是张国焘至死都声称他“为了遵守纪律,曾不折不扣转达了共产国际的旨意”。68年后,小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也清晰地认定张不是“假传圣旨”。   

  1928年,中共奉共产国际之命在苏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六大之后,张国焘被共产国际无限期留在苏联“学习”,纠正他的“机会主义倾向”。   

  1931年,刚从苏联回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赴鄂豫皖根据地,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张国焘将红军游击队加以整组,在湖北黄安建立了红四方面军,破格提拔当时仅为副军长的徐向前担任方面军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总政委。   

  在张国焘的主持指挥下,红四方面军越战越强,根据地日益扩大,成为三大根据地和三支主力红军中发展最快最强的一支。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的老人们至今还记得“跟着张主席,天天打胜仗”的歌谣。   

  建设红军的同时,张国焘也曾大搞“肃反”运动。这场“整肃”杀害了红四军多少人,至今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仅1931年11月22日陈昌浩在《彭杨学校报告肃反经过》一文内就承认:“这次共计肃清改逆一千人,富农及一切不好的分子计一千五六百人。”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两千五百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而当时的红四军不过1.5万人,还有数字是:12个团杀掉了六千人!  

  张国焘主持的“肃反”不仅杀人数量过多,刑讯逼供也非常残酷。杨克武少将在回忆“肃反”那段经历时说:“张国焘搞‘肃反’时,我在四方面军政治科任科长,专搞‘肃反’,杀了一些人。刑罚也是很残酷的,如灌辣椒水、手指头钉竹签子、站火砖、捆绑吊打等等,苦打成招。那时生活艰苦,战士们打地主的东西,在一起吃一顿饱饭,说这是‘吃喝委员会’。仗没打好,说是对反革命手软。”几个月的“肃反”使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无可撼动。   

  1935年,张国焘反对中央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他在毛泽东率领一方面军北上后,率部南下川康,另立“中央”。这期间,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一封“武力解决”中央红军的密电,成为其分裂红军的原罪证据。关于这份密电中的内容,张本人至死不承认,所有当事人的回忆也是说法不一,后来关键人物叶剑英也只说电文“语气很强硬”。   

  而关于张国焘后来放弃另立“中央”的原因,有学者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朱德等人的坚决抵制、康北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共产国际的干预与调解、中共中央的正确策略等。   

  借祭扫黄帝陵叛党  

  红军长征到达陕西省北部的陕甘宁根据地。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无数的罪名和帽子扣在张国焘头上,毛泽东甚至在延安公开羞辱张国焘。有一回看戏,演的是唐僧取经的内容。毛泽东突然对身边的一个民主人士说:“唐僧西天取经谁最坚定?唐僧。谁最动摇?猪八戒。”接着他指着坐在他左边只隔一个座位的张国焘,说:“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猪八戒。”张国焘闻言大怒,哐啷一下站起来,向剧场外走去,骂道:“无耻。”毛泽东面不改色。面对这些羞辱,张国焘痛苦不堪,心灰意懒。   

  这时候,在苏联就企图排挤和取代张国焘的王明从苏联回国,王明迫不及待地下令枪杀了张国焘手下的三位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罪名是“托派”。王明在与张国焘谈话中说:“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张国焘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在赴陕西中部祭扫黄帝陵之后,登上了国民党方面的汽车扬长而去。周恩来等人百般劝阻无果,张国焘叛党终成事实。张在自己的声明中说:“这个共产党已经不是我毕生向往和为之浴血奋斗的那个党了!”

  1949年前,张国焘携全家前往台湾,但未能继续在军统任职,后隐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晚年张国焘靠给美国人写回忆录为生。

  关于他的死,大陆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这位中共创始人因无人照顾,冻死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养老院,其夫人辗转求助于蒋经国,才凑足了丧葬费用。但也有人指出,在加拿大这种福利健全的国家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家养老院将面临巨额赔偿和法律问责,所以此事不实。无论怎样,1979年12月,82岁的张国焘离开人世,死前叮嘱儿子,他的墓要朝向东南。

  来源   清風明月逍遥客




世界历史战争中,最有勇气的五大领导者





  第5位: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

  第4位:拿破仑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西兰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在最辉煌的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

  

  ​

  第3位:秦始皇嬴政他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群雄割据局面,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他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他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建者;

  

  ​

  第2位:亚历山大他被西方誉为西方历史上第一战争狂人也是名至实归。20岁甫一继位,就发动隆隆战车,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亚,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

  

  ​

  第1位:成吉思汗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给人类带来了最大的灾难,他的作为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争论;

  

  ​

  有不同意见的网友们,请在留言区评论。

  来源   zoc亲




蒋介石命令戴笠刺杀此人,戴笠拒不从命,宁可降职也不敢动手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在她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强不屈,始终坚定地为祖国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庆龄在嫁给孙中山后,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革命。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在一起,请求得到孙中山的帮助,然而孙中山却认为此事不太可能,并劝告蒋介石不要操之过急。后来,孙中山把蒋介石的心意转告给宋庆龄,她表示极力反对,因为她觉得蒋介石已有妻室儿子,而且还与其他女人有着风流韵事。但是最终宋美龄还是嫁给了蒋介石。

  

  由于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将屠刀对准工农群众,这使得宋庆龄与蒋介石完全决裂。1927年4月22日,宋庆龄与邓演达、何香凝等联名通电,严厉声讨蒋介石的叛徒行径,7月,她毅然通电宣告世人,不再参加国民党内任何工作,并于9月愤然出国,移居欧洲,以示与蒋介石势不两立的决心。

  

  每当她与人谈起1927年的那场剧变,宋庆龄内心总是充满无限愤慨与激动。她把蒋介石看作杀人凶手和民族的灾星,她对世人说:“蒋介石使中国倒退了许多年,使革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终归是要失败的。”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公开站到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右派的对立面,同情并支持共产党,参与营救过包括廖承志在内的不少共产党员。

  

  蒋介石对宋庆龄是又气又恨,在蒋介石看来,宋庆龄不仅公开反对他,还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于是,蒋介石连夜叫来了军统头子戴笠,告诉了戴笠刺杀宋庆龄的计划,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戴笠连连摆手,表示不接受这项任务。蒋介石只好以降职威胁戴笠执行命令,戴笠也丝毫不动容,就是宁愿降职也不愿意刺杀宋庆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宋庆龄的弟弟宋子文早就猜到了蒋介石要刺杀宋庆龄的消息。于是宋子文找到戴笠,软硬兼施,威胁戴笠让他看着办。要知道,当时军统的活动经费都是宋子文给的,戴笠不得不同意不伤害宋庆龄。

  

  回国后,宋庆龄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力促国共合作。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团结海内外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为被日寇和国民党双重封锁的共产党军队筹措了大量的物资,贡献巨大。

  来源  经典回眸

 


上兩條同類新聞:
  • 19年前/中国早该抛弃马克思主义了/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忘初心的中国人
  • 鲁迅是个有趣的幽默老头/美国自杀率最高的职业---医生/武康路上的荒诞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