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孔誥烽:美國將贏貿易戰? 信不信由你/中国间谍论对华人生存发展危害极大 不可等闲视之
發佈時間: 8/13/2018 10:49:14 PM 被閲覽數: 9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孔誥烽:美國將贏貿易戰? 信不信由你





【明報文章】美中貿易戰開打,特朗普政府不斷加碼,好像沒有要與中國談判妥協的樣子。這令很多之前一口咬定華府只是虛張聲勢、美國與中國最後一定會達至妥協避免貿易戰的論者大跌眼鏡。



貿易戰開打後,西方和華文媒體、學者充滿了一種「美國必敗,中國必勝」的論調。他們先說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激怒全球,中國最後必定能跟歐洲等地結盟共同對抗美國;跟著他們又說中國的大豆訂單是北京對付特朗普政府的殺手鐧,一旦中國向美豆加徵關稅,美國豆農叫苦連天,便會怪罪特朗普與共和黨,令後者在年底中期選舉大敗,最後美國就會向中國乞和。


歐盟與大豆幫不了中國


但事情發展下來,完全是兩回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7月底於華府與特朗普達成協議,表示雙方會努力推動美歐貿易零關稅,建立美歐自由貿易區。同時德國和法國相繼推出禁止中資收購本國核心產業公司的政策,擋中資的勢頭與美國不相伯仲。跟著8月1日歐盟委員會公布數據,顯示歐洲輸入的美國大豆,今年是去年的4倍。


這些發展,其實都可一早預見。2017年初,我在維也納國際對話合作機構(VIDC)於奧地利進出口銀行(OeKB)舉辦的一場演講談到,中國在「國進民退」後排斥美資,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美資的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後,便將它們踢開,所以大美資為中國在華府說項的利益結構,正在消失。演講後一名有參與歐盟對中談判的官員私下跟我講,這些問題不是美資獨有,歐洲的大公司,特別是德國的高科技公司,都十分關注與憂心。


主導歐洲的德法的產業結構與美國相似,很多大企業的利潤都來自特有專利。這些公司的設計或配方被中國夥伴抄去,最後被自己產品的山寨版搶奪了中國和世界市場的例子,常常發生。歐洲的龍頭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懷疑愈來愈大,歐盟對中的態度,便與美國愈來愈靠近。說歐盟會與中國結盟對抗美國的保護主義,我只能當笑話看待。


至於大豆,就真的不要再說了。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輸入國。2016年輸入了總值320億美元的大豆,佔全球總輸入額的62%。同年巴西、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輸出國,出口值分別是194億和228億美元,佔全球出口額的38%與44%。


中國對美豆加關稅,中國進口商如果要轉向巴西買豆,巴西不但產量不夠滿足中國需求,屆時巴西豆大漲價,最後中國也得要捱貴豆。相反,中國不買美國豆,美國豆跌價,世界其他大豆輸入國便會轉移到美國買豆,可能巴西也要向美國買豆來賣給中國。貿易戰對美農的長遠衝擊,相信不會很大,但中國的各級大豆消費者,便怎樣都要捱貴豆。中國最大大豆輸入商山東晨曦集團,在貿易戰開打之時,即宣告破產,真是一個很有趣的巧合。


全球代工制下 美資不會沒了中國便不成


另外也有一個論調,認為現在美國的工業製品,很多在中國生產,美國向中國加徵關稅,最後等於向美國消費者加稅。但1970年代全球包工制度崛起,取代20世紀初出現在美國的所有生產工序內化於單一企業進行大生產的工業模式,乃全靠其隨時按全球各地成本、政局等因素彈性重組生產鏈地域分佈的優勢。


研究這種生產佈局,Miguel Korzeniewicz的論文「Commodity Chain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Nike and the Global Athletic Footwear Industry」(1994年)乃為經典。論文以早年Nike球鞋的經營為例子,指出Nike在1970年代崛起之初,不像當時很多大鞋商,不在本國投資廠房和僱用工人,而只從亞洲進口球鞋。Nike花巨額資源在設計與推銷策略之上,再遷就特定的設計,靈活在亞洲不同地區尋找短期合約代工。1970年代末Nike找南韓、台灣的廠家生產,1980年代初台、韓工資上漲,便轉移到南中國與東南亞。但到了1980年代末,其他球鞋商也走外包制低工資生產路線後,廉價球鞋市場過度擠擁,Nike即發明了「Air Max」的噱頭,砸巨款聘用體育巨星推銷。但原本的華南和東南亞工廠技術水平不夠,Nike遂轉移回成本較高但技術水平也較高的南韓找代工。這個研究體現出美國公司在代工制下,對任何一個生產地都沒有長期留下的打算,去了任何一個地方都隨時撤出、彈出彈入。


近年隨著中國沿海地區工資上漲和勞工短缺等問題,成衣、玩具、一般家電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印尼和越南等,早成趨勢。很多美資公司仍留在中國,多是期待能在中國的巨大消費市場分一杯羹。但10年以來的「國進民退」,外資被擠壓,很多外資都發現中國市場無論有多大,它們都很難如預期般大有作為,核心技術沒被偷已經算走運。


資本流動押注美國會贏貿易戰


中國的美國商會,每年都發表他們對在中國幾百個會員企業的意向調查結果。今年發表的最新調查顯示,接近四分之一受訪企業已開始或正計劃撤離中國,接近八成美國企業表示他們在中國已經不再受歡迎。在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分別有六成和五成受訪企業表示中國政府的政策和執法偏幫本地中國企業。另外更有五成企業表示中國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和政策不足,或是無法通過法庭或行政機關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貿易戰開打,一個最顯著的效果,將會是加速本來已經開始意興闌珊的美資將生產線從中國移出。這些生產線大部分都不會移回美國,而會移到其他低工資地區。最後美國的貿易赤字恐不會大減,但美資公司的供應鏈,將較少集中在中國而變得更分散。


這樣美資對代工工廠的議價能力,便會有所提升。美資經營全球供應鏈幾十年,習慣了彈出彈入,不會沒了中國便不成。


美國與中國開展貿易戰,最後誰勝誰負,還有很多變數影響,但那些一口咬定「中國必成最後贏家」的論調,卻肯定是白日夢多於一切。從白宮開出中國貨關稅清單的4月至今,香港與上海的股市已分別跌了5%與12%,美國道瓊斯指數卻上升了8%。同期人民幣匯價下跌了6%,美元兌主要貨幣指數則上升了6%。股匯市場的此消彼長,體現了資本流動的趨勢。美、中股匯的分途,顯示資本以腳投票,已經押注美國將打贏貿易戰。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孔誥烽]


明報







“中国间谍论”对华人生存发展危害极大 不可等闲视之



原创: 炎黄群星   北美华人之声  



这几天,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引发的中国间谍论又在美国闹的沸沸扬扬。各色言论漫天乱飞,好不热闹。



觉得中国间谍论什么的是中国美国政府的事情,和华裔无关?错了,最应该反对中国间谍论的,不是中国政府,而是在美华人。因为,被媒体或者政客反复提及的中国间谍论不会伤害到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却会给所有在美华裔带来泼天大祸。

古往今来,任何国家都对敌人和盟友进行间谍活动。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美国和欧洲国家关系够好了吧。还不是一堆又一堆的朝各自地盘上坚忍不拔的互派间谍。相关新闻多的不要不要的,随便一搜索就一堆一堆的。



美国境内有中国间谍,中国境内有美国间谍,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至于自己的间谍们在他国能偷到多少情报,又有多少他国间谍在自己国家境内被抓获,这是各凭本事各安天命的事情,在道德层面上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至于说搞坏双方关系。两国想交恶了,即便是长期的盟友,但是几百年前互烧国会的事情都可以用来当妨碍国家安全的理由。



而如果有利用价值了,几个月前还顽冥不灵要死要活的敌人,都能同框来张照片。



几个间谍,偷点东西侵犯下知识产权或者人权算个鸟啊。印度仿药那是全球闻名,气得各大药商吐血跳脚,就连通过法律手段打官司也总输。不也一样在西方社会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间谍这种事情,涉及国家机密。能上新闻的,都是想让公众知道的事情或者案件 – 不想让公众知道,别的不说,以国家安全为由申请个法庭禁令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什么抓到了中国间谍一类的新闻,不过是两国关系交恶的时候用来火上浇油的道具而已,从来都伤害不了两国之间的基本关系。

那为什么”中国间谍论”会给海外华人带来泼天大祸呢?就因为”中国间谍论”简直就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行业任何职位用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把华裔拒之门外无上利器。



间谍,是没有职业限制的,从来就是化身千万无影无形。理论上说,国家重臣,路边乞丐,自家司机都可以是他国间谍。无论一个人之前贡献又多大风评有多好人缘有多强能力有多天才,一旦被间谍疑云罩顶,前途人脉基本上全都报销了 – 而且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间谍自然是高端骗子,能力强是应该的,风评是装的,人缘贡献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打听情报,即便是每天骂自己的同族,估计都会被解读为故布疑阵。

这些飞来横祸根本就不是能够划清界限表表忠心就可以过关的事情。觉得现在的打击范围主要是留学生或者技术移民。八九年左右来到美国的两位科学家陈霞芬郗小星的案子了解一下。



认为上面两位是大陆出生所以容易被怀疑?当年轰动一时的李文和案主角就是台湾出生。



不要天真的以为,人正不怕影子歪,要是什么坏事都没干,政府调查也不怕,最终会还我一个清白。要知道,调查期间嫌疑人是不会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的。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那么快,新技术这么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那么激烈 – 很多高科技职位已经到了休假个把月都有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补课的程度了,更别说是起码一两年的停职调查。就算在经历了冗长的调查之后证实了清白,恢复了工作,可光阴不再,早就在行业竞争中落后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怀才不遇。

更多的时候,在数据无法统计的地方,不计其数相信中国间谍论的人,只要觉得简历名字上疑似华裔,就直接以保卫国家安全这个高大上的理由,把候选人打入冷宫 - 不是让你没法通过安全检查,而是让你连接受安全检查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危机。调查比较一下美国各界特别是每天对华裔和非华裔泄密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事态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前雇员泄露公司秘密的事情多的简直是不要不要,而且大多按照民事案件由公司自行提出诉讼,也不太会上升到族裔的高度。



苹果虽然以保密工作做的好出名,但是泄密的人也不少。据有关媒体报道,苹果内部的一份备忘录显示,仅2017年一年就抓到了29个泄密者,其中12人被拘捕。



唯独就事情发生在华裔身上疑似泄密案,被媒体大肆曝光炒作。还是日日提天天提有机会就提,生怕知道的人不够的,传播的范围不够广。



这么明显的偏见与歧视,这么重大的危机前兆,还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给某些人洗地,不能不让人无语凝噎。

但凡对政治有点理解的人都清楚,谣言的用途有很多。如果是对手陷害,十有八九都会在谣言初起的时候就马上发表声明,不给事情任何发酵扩散的传播空间。

如果是在举棋不定模凌两可的时候用谣言当试金石,正主一般会保持沉默:有想做的事情想推销的政策又不清楚阻力又多大,在非主流媒体上漏点口风放点消息正好探测反应 – 如果反对声大了,直接推给媒体说他们造谣生事;如果没有反对声音,那就撸起袖子开始正式实行。低投入高效率,面子里子全有了。

至于前几天穿出的谣言属于那种,就看各位自己的判断了。如果不在风乍起的时候就强势打压,到了正式成文火烧眉毛再抗议抵制,不但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且很有可能悔之晚矣。华裔在这方面吃的亏还少吗?

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下一代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些影响华人前途发展的流言蜚语,根本连影子都不能有!

往事不可追,但可以在从现在做起,为自己开拓出一个美好未来。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共终向美国低头 让黄豆货船进口卸货/纽约华裔妇女滥用福利遭政府追讨 金额达23万美元(图)
  • 美擬向2000億美元中国商品徵25%關稅 中方:令世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