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彭丽媛在联大发表英文视频演讲/胡耀邦长子狠批公私合营
發佈時間: 9/28/2018 8:48:29 PM 被閲覽數: 10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胡耀邦长子狠批习近平版“公私合营”:后果非常可怕!


东网



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周四(27日)在内地媒体发表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的文章,批评当局在民营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逼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文章表示,希望当局有所警惕,勿以共用的名义,重搞已被证明代价惨重的公私合营;又称“对过往已经认识清楚,解决了的问题,现时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复活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更表示有些官员疑似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重提“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等理念,做法与国有企业无异。


胡德平出头为民企打抱不平

法广
 
  呼吁“私营经济退场”和“共享民企经营利润”等言论正在不断引发中国内外舆论反弹。在一系列批评之声中,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出头为民企“打抱不平”更加令人瞩目。



  胡耀邦胡德平(合成照片)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城提出“消灭私有制”,之后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9月11日,大陆“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刊文,认为 “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立即引发舆论哗然。

  虽然有一系列经济专家痛打吴小平的“异端邪说”,反对中国走向新“公私合营”之路,但这种推动“国进民退”的论调又以不同方式唱了出来,让所有民企如“待割的韭菜”。

  近日,中国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召开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上,要求“私企的党组织要领导工人共同参与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此言一出,让人瞠目结舌。

  9月26日,中国《经济日报》刊文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道路,正面评价了那些紧急停牌以自救或主动向国资背景股东“出让”控制权来自救的方式,闭口不提这实际上是陷入困境的民企不得已而向国企的“投怀送抱”。

  就在这一片为“国进民退”鸣锣开道的氛围中,胡德平9月27日,在《中国民商》杂志10月发表长文,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炮轰中共党内保守派。

  对于吴小平的“私营经济退场论”,胡德平说:难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是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吗?为“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公有制又是为谁服务?他指出吴小平似乎在“说反话”。

  对于邱小平“共享”理论,胡德平表示,某副部长说的“职工与企业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不是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搞“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吗?这和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

  对于9月26日《经济日报》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文章,胡德平批评说,在一个非公平市场上,主流媒体要正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拿民营企业被迫认可的办法,当作成功的案例予以宣传。”

  胡德平指出:当今“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如果形成一股潮流,无人敢提批评意见,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

  除了胡德平以外,反对“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久前,中共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提醒人们注意:现在民企生存艰难,到了不并入国企活不下去的地步。

  中国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提供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9月中的一论坛演讲上表示:“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让国企去把民营企业给吃掉,特别是在民企最困难的时候,那国企就是趁虚而入。国企搞逆向混改,对民企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9月21日,搜狐财经发表文章,题为“从‘我不愿意’到‘投怀送抱’,谁偷走了这些优质民企的梦想?”,文章指出:受国家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大多民企陷入危机,出现了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P2P炸雷干掉了不少中小企业,股市低迷,让一些上市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有一批民企在走投无路下,以过冬的方式 “投靠”国企。

  网络上广为流传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题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作者讲述:他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七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时隔七个月时间却已是沧海桑田。

  作者格隆指出:企业的“恐慌”并不主要来自贸易战的压迫,而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歧视民企使其资金断链。如果民企随时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会的整体会有好结果吗?



罕见!彭丽媛在联大发表英文视频演讲 惊艳全场(视频)



中国网



第73届联合国大会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26日在纽约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应邀作为抗击结核病杰出人士代表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



彭丽媛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英文视频讲话,呼吁大家关注这件事!

彭丽媛和现场参会者分享了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和中国结核病防治形象大使十多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介绍了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和义务宣传员们扎根基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双语全文如下:

Dear friends, I am Peng Liyuan, the WHO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TB and HIV/AIDS. Congratulations on this High-Level Meeting, and greetings to you all!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祝贺本次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并向大家问好。

I became China’s Ambassador for TB in 2007, and the Goodwill Ambassador in 2011. It is a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 cherish dearly.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every year on March 24th, I’ve visited communities with high TB prevalence to help raise awareness, change behavior and encourage actions.

我在2007年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形象大使,在2011年成为亲善大使。这是我珍视的使命和责任。十多年来,每年的3月24日,我都会走访结核病高发的社区,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改变行为,鼓励人们采取行动。

彭丽媛联大英文视频讲话

This year, I went to Hubei in central China. I shared with teenage students important TB-related knowledge, and ways to lead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taught young children the importance of good personal hygiene. In a local village, I met a fully-recovered patient. I encouraged him to become a TB campaigner himself, so that he can share his experience of fighting the disease with more people.

今年我去了中国中部的湖北。我和十几岁的学生分享了重要的结核病相关知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同时告诉孩子们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在当地的村子里,我遇到了一位完全康复的病人。我鼓励他自己成为一名防治结核病的宣传员,这样他就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抗击结核病的经验。

On this trip, I also attended a ceremony to recognize outstanding TB campaigners. Most of them work at the grassroots and have great stories to share.

在这次旅行中,我还参加了一个表彰优秀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仪式。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基层工作,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分享。

Let me tell you about Shili. She is a community health worker from Sichuan. One of her many tasks is to look after local TB patients. When the massive earthquake struck Sichuan in 2008, her hometown was among the hardest-hit. Despite the damage, she managed to re-establish direct contact with every one of the 540 patients under her watch. She walked mile after mile amidst deadly aftershocks to reach her patients and she spent some 20 days delivering drugs to those cut off from medication. As a doctor, she knew too well the importance of completing the drug regimen for TB patients. Her efforts paid off. All the 540 patients had fully recovered, with no single patient developing into MDR. What an impressive achievement!

让我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他们其中一人的故事。她是一名来自四川的社区医务工作者。她众多的任务之一是照顾当地结核病患者。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时,她的家乡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尽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她还是设法与她负责观察的540名患者重新建立了直接联系。她冒着致命余震的威胁,走了无数里路,赶到这些病人的身边。她花了大约20天的时间给那些断药的患者及时送上药品。作为一名医生,她非常清楚完成结核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有540名患者都已经完全康复,没有一名患者发展成多重耐药性结核。这是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I also wish to thank the media and our active supporters. Together with more than 700,000 volunteers in China’s TB programs, we have helped promote awareness, provide valuable knowledge and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B to more than 75% of the population. Lives have been saved as a result.

我还要感谢媒体和所有积极支持者。我们与中国结核病项目中的70多万名结核病志愿者一起共同努力,帮助提高了75%以上人口对结核病的认识,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结核病的了解。其结果是拯救了生命。

I myself stand witness to the rapid progress of TB programs in China. Thanks to better medical service, we can offer m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some areas, fighting TB is now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s. Case detection rate increases, more patients are cured, and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continue to drop.

我本人见证了中国结核病项目的快速发展。由于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可以提供更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地区,防治结核病现在是减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例检出率增加,更多患者得到治愈,发病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

When I visit foreign countries, I also try to make the local TB situation part of my agenda. I am so happy to see that more patients are getting the help they need. It is the united effort of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NGOs, experts and volunteers that has made this possible.

当我在国外进行访问时,我也试图将当地结核病的情况列入我的议程。我很高兴看到更多的病人得到了他们需要的帮助。正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专家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使改变成为可能。

However, daunting challenges remain. MDR is still a major threat. Limited ways of treatment and insufficient funding are still the problems we face globally.

然而,艰巨的挑战依然存在,多重耐药性结核仍然是一大威胁。治疗方法有限和资金不足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问题。

The WHO has adopted the “End TB Strategy”. Now is the time to act.

世卫组织采取了“遏制结核病战略”。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I call upon all of you to join us.

我呼吁你们所有人加入我们的行列。

Together, let us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lives of millions affected, and stop tuberculosis.

让我们一起改变数百万受结核病影响的人的生活,遏制结核。

I wish this meeting a great success.

我祝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Thank you.

谢谢大家!



胡耀邦长子狠批习近平版“公私合营”:后果非常可怕!


东网



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周四(27日)在内地媒体发表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的文章,批评当局在民营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逼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文章表示,希望当局有所警惕,勿以共用的名义,重搞已被证明代价惨重的公私合营;又称“对过往已经认识清楚,解决了的问题,现时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复活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更表示有些官员疑似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重提“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等理念,做法与国有企业无异。


胡德平出头为民企打抱不平

法广
 
  呼吁“私营经济退场”和“共享民企经营利润”等言论正在不断引发中国内外舆论反弹。在一系列批评之声中,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出头为民企“打抱不平”更加令人瞩目。



  胡耀邦胡德平(合成照片)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城提出“消灭私有制”,之后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9月11日,大陆“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刊文,认为 “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立即引发舆论哗然。

  虽然有一系列经济专家痛打吴小平的“异端邪说”,反对中国走向新“公私合营”之路,但这种推动“国进民退”的论调又以不同方式唱了出来,让所有民企如“待割的韭菜”。

  近日,中国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召开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上,要求“私企的党组织要领导工人共同参与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此言一出,让人瞠目结舌。

  9月26日,中国《经济日报》刊文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道路,正面评价了那些紧急停牌以自救或主动向国资背景股东“出让”控制权来自救的方式,闭口不提这实际上是陷入困境的民企不得已而向国企的“投怀送抱”。

  就在这一片为“国进民退”鸣锣开道的氛围中,胡德平9月27日,在《中国民商》杂志10月发表长文,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炮轰中共党内保守派。

  对于吴小平的“私营经济退场论”,胡德平说:难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是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吗?为“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公有制又是为谁服务?他指出吴小平似乎在“说反话”。

  对于邱小平“共享”理论,胡德平表示,某副部长说的“职工与企业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不是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搞“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吗?这和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

  对于9月26日《经济日报》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文章,胡德平批评说,在一个非公平市场上,主流媒体要正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拿民营企业被迫认可的办法,当作成功的案例予以宣传。”

  胡德平指出:当今“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如果形成一股潮流,无人敢提批评意见,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

  除了胡德平以外,反对“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久前,中共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提醒人们注意:现在民企生存艰难,到了不并入国企活不下去的地步。

  中国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提供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9月中的一论坛演讲上表示:“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让国企去把民营企业给吃掉,特别是在民企最困难的时候,那国企就是趁虚而入。国企搞逆向混改,对民企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9月21日,搜狐财经发表文章,题为“从‘我不愿意’到‘投怀送抱’,谁偷走了这些优质民企的梦想?”,文章指出:受国家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大多民企陷入危机,出现了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P2P炸雷干掉了不少中小企业,股市低迷,让一些上市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有一批民企在走投无路下,以过冬的方式 “投靠”国企。

  网络上广为流传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题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作者讲述:他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七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时隔七个月时间却已是沧海桑田。

  作者格隆指出:企业的“恐慌”并不主要来自贸易战的压迫,而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歧视民企使其资金断链。如果民企随时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会的整体会有好结果吗?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龚小夏专访班农:郭文贵他是个勇敢的人/美國「照單抓人一個不留」 被FBI盯上的中國千人計劃!?
  • 習近平思想的核心內容竟然都是胡鞍鋼原創(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