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藍天綠地之間的紅色幽靈 — 觀2018台灣九合一選舉(滕彪)
發佈時間: 12/6/2018 7:48:44 PM 被閲覽數: 11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藍天綠地之間的紅色幽靈 — 觀2018台灣九合一選舉(滕彪) 



紐約大學訪問學者滕彪赴台觀選也紀錄候選人造勢現場氣氛。(滕彪提供)

紐約大學訪問學者滕彪赴台觀選也紀錄候選人造勢現場氣氛。(滕彪提供)
 Photo: RFA







應陸委會邀請,赴台灣近距離觀察了此次九合一選舉,走訪了台北、新北、宜蘭、桃園、新竹、台中等地,參觀了市長、議員、村長、裏長的競選過程,和來自國民黨、民進黨、社民黨、民國黨等大小黨派和無黨籍的候選人深入交流,參加街頭拜票和造勢晚會,觀看投票開票過程,與專家、學者、官員交換意見。這次雖然不是中央級的總統和立委選舉,但看點頗多,選戰競爭激烈、投票熱情高漲、開票過程緊張,結果出乎預料,綠地藍天格局劇變,好個精彩紛呈的民主大戲。

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最深:一個是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在菜市場逐戶拜票,和商販們寒暄、交談、握手、合影,志願者、記者和市民們擠成一團,熱鬧極了。他的競爭對手是蘇貞昌,當過兩任台北縣(即後來的新北市)縣長和行政院長,這在中國政治語境下是不可思議的:相當于71歲的前總理回到自己當過一把手的地方,與曾經的下屬重新競爭地方長官,而且物是人非,敗局已定,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另一次場景是在福星國小觀看開票,一個工作人員把選票讀錯了,一號裏長候選人讀成了二號,旁邊觀選的村民立即大聲糾正,並喊“換人!”;唱票繼續進行,幾分鍾後又讀錯了,該村民又再次要求更換,果然就被換掉了。我想,有這樣的村民,台灣民主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守護。無數的曆史經驗和教訓表明,民主的建立絕非一勞永逸,它需要人們在日常的點滴中去培育和保護。

這次選舉程序的一些瑕疵受到批評,比如公投門檻太低,十項公投綁選舉,導致排隊過長;更嚴重的是“邊開票邊投票”,一些人七點多才投完票,而四點多全國的開票已開始,不少人邊排隊邊看手機了解選情,一定會影響投票;尤其是唯一一個有棄保效應的台北市長的爭奪,受到了無法挽回的影響:一些本准備投給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的選民,看到他得票率低,可能就轉投給柯文哲,以防止國民黨候選人當選。這完全是應該避免的、在技術上也不難做到的,只要在全部投票結束後再開票就行了。

但台灣已經有多次政黨輪替,有言論自由和成熟的公民社會,有大小政黨共同呵護的民主程序,從全球的政治轉型來看,是令人羨慕的民主化典範之一。街頭巷尾仍在熱議“韓流”和“綠地變藍天”。從執政黨的角度,年金改革引起退休軍公教的不滿,恐怕是丟失選票最多的原因。據分析,農業政策、能源政策、一例一休、轉型正義、性別平權等改革步伐也似乎太快,引起泛藍、勞工、文化和宗教保守力量的反彈,似乎都是民進黨失分的原因。蔡英文說,“我們在往進步價值前進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社會大衆有沒有跟上。”的確是無奈的現實:不改革不行,改革太快又會丟選票。這也算是民主的困境和自我調整。從更廣的範圍來看,贏得總統選舉的政黨在之後的中期選舉中失敗,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政治學上有“鍾擺效應”這一說法。台灣更有此魔咒:每次大贏總統選舉後,緊接著地方選舉一定大輸,幾無例外。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過民主的台灣仍然無法躲開一個陰影,一個徘徊在海峽對岸的巨大的幽靈。即使是地方選舉,仍可以看到中國因素的影響、滲透和幹涉。一個是通過網絡制造和傳播謠言、扭曲信息、塑造輿論,又通過台灣的紅色和半紅色報紙電視不斷放大,這也是“韓流”以及韓流效應外溢的原因之一。一個是直接和間接操控中華愛國同心會、中華統一促進黨這些烏煙瘴氣的組織,揮舞五星旗,長期以高音喇叭爲中共做宣傳,甚至對法輪功學員、觀光客及路人進行身體攻擊。一個是在國際上拼命擠壓和矮化台灣,挖走台灣的邦交國,迫使航空公司將台灣更名,取消台中的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禁止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如此等等,可謂罄竹難書。

更厲害的手段是“以商促統”。中共把對台貿易、旅遊、投資通通作爲政治籌碼和統戰武器,對民進黨進行要挾和懲罰,對國民黨和民衆進行收買和利誘。一個例子是,蔡英文當選後,大陸觀光團急劇減少,旅遊業和相關行業受損嚴重,雖然台灣政府大力開發東南亞觀光客,但消費水平與出手闊綽的大陸人難以比肩。

台灣人一方面希望享受“中國因素”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也擔心“經濟促統”、擔心“經濟依賴”導致“政治屈從”。四年前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企圖強行通過兩岸服貿協定,引發太陽花學運,在當年地方選舉和2016年的總統、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慘敗。從這個層面來看,曆史又反向重演了一回:民進黨在“經濟利益”與“身份認同”、“國家主權”之間,當然優先考慮後者,而這時中共的“以商促統”逐漸奏效,民意的天平開始傾斜。韓國瑜的“人進得來,貨出得去,高雄賺大錢”,就是體現這種民情的平白版本。在選前之夜丁守中的造勢現場,馬英九在助選演講中上來先問:大家日子過得好不好?大家說,不好!後面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不和中國搞好關系,經濟能好嗎?陳水扁選總統的時候,人們說“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而現在的高雄市民對著鏡頭說,“我們要先填飽肚子”。——出于同樣的邏輯,這次慘敗的,輪到了民進黨。國民黨與中共太熱會受到選民的懲罰,民進黨與中共太冷會受到中共的懲罰從而丟掉選票,哪個黨上台似乎都要做艱難的平衡。人們尚不知道,2020年的總統選舉和四年後的地方選舉,民意和政治劇目會不會再次翻轉?

台灣政治的藍、綠之爭實際上是紅、藍、綠之爭。即使在地方選舉中,“經濟利益”和“國家認同”的悖論,也撕裂著台灣社會。本來應該主導民主生活的社會、經濟政策被統獨問題、國族認同問題所壓倒。雖然台灣已建立穩定的憲政民主,但中共通過飛彈威脅、武統狂言、國際擠壓和羞辱、經濟威逼與利誘、網絡謠言、媒體收買、特務滲透,成爲民主台灣的藍天綠地之間,一個甩不掉的紅色幽靈。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RF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李希光要求人大立法禁止自由思维/徐文立:魏京生政治上的淺薄和謊言不值得盲從
  • 纽时:郭文贵联手班农,吁推翻北京领导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