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从前台接待到华为首席财务官 孟晚舟的狼性人生/孟晚舟一案对中国人民会有什么意义
發佈時間: 12/10/2018 12:51:47 AM 被閲覽數: 9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从前台接待到华为首席财务官 孟晚舟的狼性人生(组图)




大河看法



导读

五年前,华为CFO孟晚舟首次公开露面。

她一身职业套装,为人很是温和、神秘,随了她父亲任正非一贯低调的作风。

而她再次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竟是因为今天一则新闻。

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将孟晚舟逮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人表示愤怒,一致要求“放人”。



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发表谈话,

“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同时要求“恢复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



在华为25年,孟晚舟沉寂蛰伏过,辉煌风光过。

她一直坚守着父亲的箴言: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一个人为人民奋斗的意志不能动摇。”

所以,在她的危难时刻,我们同样坚决捍卫,一个为国为民的华为人的合法权益,绝不动摇。

01

孟晚舟,是任正非的大女儿。

可她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这源于她的成长经历。

1984年,任正非转业到了深圳南油集团,他把两个孩子(孟晚舟和任平)接来身边,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当时的深圳改革开放不久,条件比较艰苦。

孟晚舟曾经在《华为人》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风筝》,撰写了小时候的艰苦环境:

“父母响应党的号召,在深圳艰苦工作,他们住在漏雨的环境里,深圳是多雨地区,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不久之后她要上初中了,为了不影响学习,就被送到了贵州的爷爷奶奶家,念高中时才回到深圳。

1992年,孟晚舟大学毕业,最初她在建设银行工作。

一年后,原计划出国留学的她,也拿到了offer,但因为被认为有移民倾向而被拒签,于是她进入华为工作。



人生总是这样,计划赶不上变化,你永远也不知道打开巧克力盒后,会有怎样的未来在等待。

和其他“大小姐”不一样,孟晚舟是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的——前台接待员。

期间她还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1997年她进入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后学成,再次进入华为财务部门,对她来说,这才是真正叩开了自己在华为的职业生涯。

02

很多人说孟晚舟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她爸不是任正非,她现在最多只能当个秘书科老大。

而不是华为副董事长、CFO,更不可能在福布斯发布的“2017中国最出色商界女性排行榜”中榜上有名,排名第八。



孟晚舟丝毫不忌讳外人对自己的看法,她笑着回应过媒体:

“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传闻中关于我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是实情。”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任正非向孟晚舟解释过,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狼性性格的孟晚舟在华为干了非常多的大事,也证明了她的能力。

2003年开始,孟晚舟一手建立起了华为的财务组织,她事无巨细,都一一跟进。

2005年以后,她又推出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进行全球财务系统一体化。

……

艰苦奋斗、开放创新,是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她的管理智慧。



一个女人,在激流涌荡的商战中,在华为狼性的战斗文化中,能够亦步亦趋地向上走,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实力。

可以说,孟晚舟是在做事雷厉风行的任正非严格管教下成长的。

她曾多次提及父亲讲的小故事:

“在马赛马拉的草原上,你只有比别的羚羊跑得更快,才有可能生存。”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看你怎么选择。

你选择不作为,那就要接受平庸无常;你选择奋进向上,就能成为超越羊群的狼。

“虎父无犬女”,在华为轮岗过多个职位的孟晚舟,不负众望,或将成为华为的掌门人。

03

曾有作家这样形容:优雅、睿智、善良、健康和自信,是女人们最好的衣服。

人们关注到,孟晚舟的每一次亮相,几乎都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我认为它们正好是她的“武器”,让我们看到一个女人最好的模样。



孟晚舟在很多公开场合,都把自己一身的正能量,传递给这一代的年轻人。

在她看来,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

三十年来,华为坚持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始终以“实业报国”、“科技报国”为己任,将企业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华为员工研发人员达79000多名,研发人员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超过了中国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所研究院所。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26个研究所,在全球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孟晚舟说:

“30年前,华为只是无人知晓的创业公司……3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为全世界30亿人提供着通讯服务。”

华为从壮大到伟大之路,就在于每个华为人,为了共同的目标,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孟晚舟曾在北大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让我们读懂‘三人为众’的意义……三个人一分开,我们就看不到骨、看不到脊梁、看不到精神了。人感知到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我们都有一双伟大的翅膀,只是有人忘了挥动。

今天,我看到中国人团结一致,为这个努力向外输出中国实力的企业掌门人,一同发声。

希望孟晚舟能顺利归来,以她最好的模样。






作者: 杨巍   孟晚舟一案对中国人民会有什么意义? 2018-12-09 



 
孟晚舟一案对中国人民会有什么意义?

加拿大奉美国要求,扣留了华为公主孟晚舟,掀起轩然大波。中国外交部发声谴责,外长急招美加大使警告,声称孟是“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但是华为的声明却相当冷静低调,声称相信美加的司法体系会公正处理,也没有去责怪美加行政当局。

中国外交部及外交官的水平,早先在瑞典旅馆事件中已暴露无遗,此番表演不足为奇,早晚自我降级,自讨没趣。倒是华为表现,相当明智,很有水准。当然华为要从长远生意着眼,不得不谨慎明智,不能学官府样,唱高调;再说北美大国虽然如愤青所说是恶霸凶地,毕竟也是孟公主一家所选的福地,孟家还是要子子孙孙待下去的,搞得太僵不好,必须有退路。总之,华为的生意,还是要在美加做的;孟晚舟一家,还是要在北美住的,不管她的国籍是什么。

最耐人寻味的,是孟公主12月1日被捉后,立即申请报导禁令(Publication Ban), 以致此事件要到5日才为公众所知。这就让我产生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看来孟对加拿大的某些法律相当熟悉,知道有“报导禁令”的规定,由此可见孟也有一定的法律准备,以应付可能的法律问题,不是对捉她完全没预感的。可谓自己做下的事自己清楚。

其次是,她为什么要申请这个报导禁忌? 从好里说,她不愿意影响到同时间的习川会,是顾全大局。不过也可能是她开始认为没多大事,想悄悄地,私下地,快快地解决,不招惹外界注意。但是看来事情严重了,不得不回归正常法律程序。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网友们不妨多想想。

其三是,在这五六天的报导禁忌期间,有多少人知道孟公主被捉? 家人知道吗? 华为知道吗? 中国政府知道吗? 习大大知道吗? 如果都不知道,似乎不大可能。如果知道,他们想过用过哪些办法,使过什么劲? 美国政府知情吗? 川普知情吗? 他们对此做过什么事?

目前看来,孟被引渡到美国,是无悬念的了。加拿大受到的,不是什么美国压力,而是法律压力。也许为了中国的面子,会稍微客气点,容许孟取保候审。以后的程序,要看孟愿意拖多久,是在引渡听证时痛痛快快地同意去美国呢,还是层层上诉,慢慢地拖。到了美国后,又是漫长的法律程序,无需多说。最后结果呢?如果孟要一直打到陪审团审理,一路上诉到高院,则胜算甚小。如果在某一阶段达成认罪协议,结果可能会好一些。

目前美方的指控,已经暂时不谈华为借壳与伊朗贸易事,而是抓住孟对银行撒谎的欺诈罪,这样做,在法律上更稳当,(美国有权管对美国银行的欺诈罪,就如中国也把诈骗犯引渡回中国一样);同时一旦将孟定罪,也就是个人行为,不一定直接让华为也获罪。届时可能让华为切割剥离。但是华为可能难逃中兴的命运,只是目前还不知华为有多依赖在美国的供应商。

或有人说,也许闹到最后,恐怕要等孟定罪后,再由川普特赦! 我说,那先要看那是川普是否还在位,没被弹劾掉。

中美贸易战方告一段落,中方通过习川会做出了重大让步,基本上已让美国可以接受。目前处于九十天观察期,就看中方是否行动到位达标,遵守承诺。如果九十天后的结果能使美方满意,中国过关,则皆大欢喜。在川普是大功一件,甚至可说是盖世奇功,基本打赢了贸易战,根本改变了中美贸易格局,迫使中方逐步实现入世承诺。在此节骨眼上,习川谁也不想让这事被孟案搅黄了。

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重掌众院,鼓舞了司法部摩拳擦掌,要整川普,剑指弹劾。遏制华为几乎是国会共识。川普如赦孟,可能会提高被弹劾的风险。但是如果川普能让国会相信赦孟有利于赢得贸易战,也许会使国会谅解。当然,华为少不得要和美国各方作或明或暗的交易,付出或明或暗的代价。

那么,这场预计是迁延日久,唇枪舌剑,硝烟弥漫的法律大战,对民运,对异议人士,对中国民众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此案引起中国各派和中国民众的广泛高度关注,热烈的讨论和辩论,这是件大大的好事。套一句老毛的话说:“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形势大好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 对这场法律战,人们会一步步的看下去,从而生动地了解美加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和对抗性的法律程序,从而与中国的相应的政府机构和法律体系相对照。人们会认识到什么叫人权,什么叫被告及其律师的辩护权,什么叫司法独立,什么叫对抗制衡,什么叫司法证据,什么叫认罪谈判(Plea Bargain)和认罪协议,等等等等。人们可以看到究竟是什么制度更好,更保护人,更保护人权,更配中国人。这也算一次全民自觉参加的法治教育吧,人们自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有好处的。


举例来说,中共党报指责加拿大警方“在未经审判定罪的情况下,给孟晚舟女士戴上适用于重刑犯人的刑具,直接将她作为重刑犯人对待,是对其基本人权的践踏和对其人格的侮辱。”我认为,任何人对人权的关注批评,不管是指向谁,都是有利于保护人权的,就因为这些话至少承认了人权的价值。我们可以把党报的话立此存照,对照中国的抓人押送程序,是否中国的做法更人道更温柔一些。确实,被捕者先带铐,是美加,甚至全世界的标准做法,但中国决不例外,(本人在中国亲历过,还有官方的视频录像,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记得。)至于周永康掌握政法后,抓人又有新程序,屡屡有埋伏突袭,黑袋套头,毒打后塞进车里的做法。这些做法现在还在继续,并不因为周的落马而改变。党报对人家警察的批评,能否让中国的做法更人道更温柔一些?我还说不准,但是那句著名的谴责语“于法不顾,于理不合,于情不容,”可能将会屡屡出现在维权律师们的状子中。

再如,左派人士纷纷出场,要求中国政府强硬反弹,有宣战说(胡锡进),有断交说(张宏良),有不可妥协说(乔良),等等,不管怎么说,都毫无疑问地是“妄议中央方针大政”,都对打开别人别的妄议大门有利吧?

还有哪些意义,网友们不妨多想想,make the most of it, 然后拭目以待。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杨振宁首度发声忆爱徒:张首晟是第一流的物理学家/独立评论.../張首晟自殺?
  • 台媒:孟晚舟涉诈欺金融机构 可能被美国关到76岁/张首晟今年落户上海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