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徐邦泰:圣诞马槽/马槽 十字架 空坟墓/王怡声明/科学与信仰/火窑中的第四个人
發佈時間: 12/17/2018 12:44:45 AM 被閲覽數: 53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X'mas


Bangtai Xu


East ,West ,

Manger is best ;

The left ,The right ,

In God we trust .


圣诞马槽


徐邦泰


金岛加银岛,

还不如马槽;

左道或右道,

唯上帝可靠。


12/15/2018

El Cerrito












圣诞节的英語稱為Christmas,即「基督弥撒」。有时又記为「Xmas」,但常有許多人誤以為是「X'mas」。“X”是希腊字母“Χ(Chi)”,是「基督」的希腊语 Χριστός(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利用「Xmas」來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是一種常見的誤解。[2]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

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ż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中文使用的「聖誕節」一詞,一般認為是大中華地區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華南地區最早採用。在所有華人及華裔社會中,港澳和海外華人的基督徒的比例較高。在臺灣,聖誕節與行憲紀念日碰巧地在同一日。而在中國大陸的非基督徒其實一直都沒有慶祝聖誕節的習慣,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社會引進歐美的流行文化,不少商場都希望透過「聖誕節」來促進商機,鼓勵民眾購物,使「慶祝聖誕節」在中國大陸的非基督徒中亦開始流行起來。

清朝末年的傳教士稱耶穌為西方聖人,因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誕辰皆可稱聖誕,因此將此節日譯為聖誕節、或耶穌節。1980年代,時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宋楚瑜通令各新聞媒體不得使用「聖誕」一辭,因此當時臺灣民間將聖誕節更名為耶誕節[1],為耶穌誕生日之意,至今仍與聖誕節名稱並用。

起源

由於聖經或其他文獻沒有記載耶穌的誕生之日,曾有许多不同的日期被建议用来纪念耶稣诞辰,但为什么用12月25日来纪念最終會被广泛接受,依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下面列举了各种可能的原因:

  • 圣诞节并没有出现在早期基督教的节期之中,如愛任紐特土良都未提及。关于圣诞节期最早的记载来自公元200年左右的亞歷山太,其时亞歷山太的革利免称,有些埃及神学家不仅对基督的生年,同时也对他的生日过分好奇4,并把这个生日定在奥古斯都在朝的第二十八年 Pachon 月25日(即阳历5月20日)。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时亞歷山太的教会确定了dies Nativitatis et Epiphaniae(圣诞节和主显节的日期)。在12月庆祝的圣诞于五世纪时传入埃及。在耶路撒冷,来自波尔多的朝圣者 Egeria(亦称 Silvia)见证圣烛节(圣诞后四十日)是在1月6日后的四十日,而当地聖誕应为一月六日。在安提阿,公元386年前后金口圣若望呼吁教会统一在12月25日庆祝基督诞辰,其中一部分人在其他日子庆祝这一节期至少已经十年。
  • 密特拉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在公元3世纪密特拉信仰鼎盛时,这两种宗教曾广泛争夺过信徒。圣诞节与密特拉的关系最奇特,因为这一节日(按现行格里历12月25日)在罗马帝国时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新约和一些最古老的诺斯替派文献并没有记载耶稣的出生日期,希波的圣奥古斯丁就指出圣诞节与异教节日的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很多近、现代研究者(如金枝的作者詹姆斯·弗雷泽)认为早期基督教会为了更好地吸引异教徒入教而刻意选择了这个日期。总之,在基督教与密特拉教的斗争中,密特拉教最后是失败了,但不能认为它没有留下任何影响

庆祝日期

基督教各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因此他们庆祝圣诞节的日期也不同。[3]:30聖經》沒有記載耶穌的降生日期。关于耶穌基督真實生辰日之調查在耶稣基督死後200年才開始,早期基督會採用了當時非常盛行的密特拉教─密特拉神的生日,天主教教會並採用了密特拉教的庆祝習俗。

對於大部分西方世界的基督徒(羅馬公教基督新教)來說,聖誕節是12月25日;而在科普特耶路撒冷俄罗斯塞尔维亚格鲁吉亚東正教地區,聖誕節則是1月7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曆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曆有關,因此把圣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是东正教区,但圣诞节日期上遵循西欧习惯为12月25日,至於復活節則仍然遵从东正教习惯。乌克兰於2017年開始把12月25日定為國家假日,但仍保留1月7日作為國家假日。[4]

亚美尼亚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圣誕節。

习俗与庆祝

聖誕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雞圣诞柴冬青槲寄生、聖誕花圈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或yule)。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教宗額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2。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在基督教神权统治繁荣的地区,如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庆祝活动是被禁止的3。在俄国革命後,聖誕庆祝被苏联苏维埃共产党政权禁止了75年。即使在现今一些基督教派里的基要派清教徒组织、还有一些基督教系新興宗教耶和華見證人,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并拒绝庆祝。

民间习俗

自从聖誕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後,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装饰和圣诞老人傳說出现了。

圣诞老人和他带来的礼物[编辑]

经典的快乐圣诞老人头像

聖誕節送礼物已经接近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习惯了。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模仿他送礼物。在北美洲,英国殖民者把这一传统融入圣诞假期的庆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应的成为圣诞老人或者称为Saint Nick(圣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法语中聖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聖誕老人几乎完全一样),其红白相间的衣服曾经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灵感,在1930年代画出了传遍世界的圣诞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圣诞老人身旁跟随着Knecht Ruprecht,或是称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家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制作了节日礼物,有时聖誕老人与圣诞夫人是夫妻。在聖誕季期间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礼物的聖誕老人出现。

在许多国家里,孩子们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於聖誕夜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前夜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单单是指圣诞老人,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送礼时间

在许多国家,圣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赠礼物的日子。德国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儿们把襪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发现襪子里放满了糖果和小礼物。在德国,主要的送礼日期是12月24日,圣诞老人带来礼物或放在圣诞树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只是送礼的人是「小耶和华」,而不是圣诞老人。

在很多地区,包括荷兰,圣诞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质。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传统的国家里,在1月6日主显节送礼物的人则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异教牧师

歌曲《圣诞十二日英语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 (song)》道出了其中一個送禮習俗。當中描述了英國人傳統上會從聖誕節到顯現節每天互送禮物慶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聖誕禮物都是在聖誕夜晚上或聖誕節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國人都是於節禮日送禮給朋友的。

圣诞卡

聖誕卡的起源是一八四四年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和阿拔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慶祝聖誕節,他們寫信邀請貴族的兒童到溫莎堡參加聖誕節宴會,並在邀請卡上寫了一些祝福的詞句。後來大家紛紛仿效,在卡片寫上祝福的詞句來互相祝賀聖誕節和新年,因此人們開始在聖誕節互贈聖誕卡,以表達祝福和關懷。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英國有位名叫亨高爾的青年,他是一家雕刻店的學徒。有一年的聖誕節,亨高爾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寫信祝福家人和朋友,就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案,最後,亨高爾在紙片中央,寫著「恭祝聖誕,恭賀新年!」的祝賀詞,就成了一張很別緻的聖誕卡。聖誕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視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家庭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装饰

馬槽佈置(一種常見的聖誕藝術佈置英语Nativity scene),背景為一顆聖誕樹

在西方国家里,聖誕節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通常会装飾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聖誕树一般是用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聖誕礼物。聖誕之夜,人们围着聖誕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装饰包括掛上圣诞装饰圣诞灯的圣诞树,户内以花环和常绿植物加以装饰,特别的冬青槲寄生是传统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数欧洲地区,传统上户外以灯光装饰,包括用灯火装饰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诞形象。當中樹頂的星星表示基督的榮光及帶領東方博士到基督降生地的星,金色彩帶表示榮耀,銀/白色彩帶表示其聖潔,紅色彩帶表示基督為人所流的血。

传统的圣诞花是猩猩木(別名一品紅、聖誕紅,花色有猩紅、粉紅、乳白等)。圣诞植物还包括冬青,红孤挺花圣诞仙人掌

一般来说,市政当局也会对圣诞装饰加以支持,在街道悬挂圣诞标语或者是在广场放置圣诞树。因為馬槽佈置有明顯的宗教含義,近年政府及商業機構通常只會佈置聖誕樹,而不會有馬槽佈置。

美国,曾因为政府機構的装饰包括了宗教主题而被多次起诉,控方认为这是政府认可某种特定宗教行为,违反了宗教自由[5]

社会方面和娱乐

很多国家里,商业机构,学校以及组织团体会在圣诞节前几周举行圣诞聚会和舞会。一些组织还会有圣诞游行表演,表演有时会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团体还会有露天唱诗活动,如访问邻居家歌唱圣诞歌曲。有些人想用假日唤起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参与特别的义工工作,或是进行慈善筹款活动。

在聖誕節或聖誕夜,人们经常会准备一盘丰盛的圣诞大餐来享用,一般都是所在国家里的传统菜色。很多地区,特别是东欧,家庭聖誕大餐前人们会禁食一阵。很多国家里,糖果和宴请也是聖誕庆祝的重要一部分。傳說一位希望見證耶穌的糖果商人,發明拐杖糖,因倒轉的拐杖與拉丁字母中的“J”相似,以表示“Jesus”的字首。

宗教习俗及庆祝

宗教庆祝是以將临期(降临节)开始的,將临期是对大约在11月尾基督降生预期的庆祝,將临期教会会有特别的活动或仪式。一般包括降临节颂歌,这段时间内使用將临期历庆祝,期间还会向儿童发送糖果和巧克力。在圣诞节前,教会会在教堂安排用许多圣诞活动,唱诗班也会在教堂里演唱圣诞歌曲。在聖誕夜和聖誕節,特别活动包括子夜弥撒(天主教會)。

其他宗教信仰也会乘聖誕假日期间庆祝他们各自的冬季庆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犹太教光明节,在21世纪的今天,家庭成员在光明节内也开始互赠礼物了。

聖誕節同时也合理的为伊斯兰世界接受,因为耶稣在伊斯兰教裡也是一位先知,庆祝他的降生是没有理由被拒绝的。聖誕節的世俗庆祝对在西方国家的穆斯林们来说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了。

地区性习俗与庆祝

北欧

瑞典,传统上,公司会在圣诞节前一星期,邀请员工参加一个圣诞自助午餐英语Smörgåsbord(julbord或jullunch)。为防聖誕節期间食物中毒,瑞典报纸每年都不遗余力地作一些和实验室试验有关的报道,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黄酱等食材,不要放在室温下以防变质。聖誕節在瑞典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享受美食的时节,聖誕節盛宴上的重点以烘烤火腿为主,但在哪一天享用,則各處鄉村各處例,每個地方也不同。瑞典還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在12月24日下午3時,準时收看迪士尼的特别電視节目。

挪威的圣诞大餐会在12月24日举行,挪威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为圣诞晚餐,然后“Julenissen”(jule是圣诞的意思,nissen是挪威传说中的精灵)会带礼物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经过安静的与家人团聚的12月25日,12月26日节礼日会有另一场大型庆祝,儿童们会在此时在邻居中挨家挨户接受款待。

Joulupukki(或圣诞山羊)是芬兰版的圣诞老人。他坐在驯鹿拉的雪橇裡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送礼物。

南歐[编辑]

希臘的聖誕船裝飾

意大利,聖誕節揉合了现代传统及古罗马祖先遗留下、庆祝Natale(译者注:圣诞节的意大利文)的习俗。圣诞的降临节同日从古罗马的神农节(Saturnalia)中的异教徒庆典由来的可能性,而她们的假期就从这天开始一直到显现节。聖誕食物、宗教仪式、摆设和礼物,都是重点项目。在某些地区,礼物是由La Befana(译者注:意大利传说送礼物给小朋友的老妇)于显现节时送出的,其他的地区则由小耶稣于圣诞节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们的位置渐渐被Babbo Natale——一个像圣诞老人的人物——取代。

希腊,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是聖誕的傳統象徵。

东欧

東正教的聖誕節是在1月7日。

東歐斯拉夫的童話故事里有個「嚴寒老人」(Дед Мороз)的形象。根據傳說,他和自己的孫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一道乘著神奇的三套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隻馬拉動的雪橇)旅行,並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 在捷克,人们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诞夜(Štědrý den意思为慷慨的一天)庆祝圣诞节,这天晚上大家会相互赠送礼物,虽在12月25日或26日也可以。根据传统,礼物是由Ježíšek(“小耶稣”)或带来的。为了使节日更丰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诞传统保存了下来。人们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备好前,圣诞夜里不能吃任何东西,为了能看见闪闪发亮的烤猪。礼物被安置在圣诞树下(通常是云杉松树)。人们将会在晚餐后开启自己的礼物。

另外捷克的圣诞传统习俗,还包括对来年的预测。他们将苹果切开,如果第一下能看见苹果核,就预示来年好运气,如果没有就表示来年不顺。女孩们将自己的子从肩头抛过,如果鞋尖指向门的方向,就预示自己来年将会出嫁。另一个传统,是将一点熔倒入水中,根据铅在水中形成的形状来猜测来年的运式。

波兰,圣诞夜是宴会的第一天。宴会是从圣诞夜第一颗星星出现时开始的,然后大家开始互赠礼物。在第二天人们会走访亲戚朋友们。

斯洛伐克,圣诞节是一个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庆典。2001年,一个大型的耶稣诞生场景在布拉迪斯拉发造建并展出,还计划将它封装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俄罗斯,從後的1991年聖誕節蘇聯解體後,開始恢復慶祝聖誕節。聖誕夜的「神聖晚餐」包含12道菜餚,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嚴寒老人」和雪姑娘的拜訪和禮物分送。俄國許多現存的聖誕節習俗,包括聖誕樹(ёлка),都在彼得大帝18世紀末期的西遊之後流傳開。

西歐

為了慶祝聖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

英国圣诞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诞童话闹剧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慶Nine Lessons and Carols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1947年开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云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鸽子广场,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聖誕樹,象征着英国和挪威人民之间的友谊。

德国荷兰在12月6日庆祝类似英语国家的聖尼古拉節。荷兰语称作Sinterklaasavond(圣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圣诞节重要的多,虽然近年来,一些荷兰人也开始庆祝聖誕夜和圣诞老人。

Sinterklaas这一形象是由真实的圣尼古拉斯和英国以及美洲的圣诞老人综合演化而来,Sinterklaas会在12月5日给祈求礼物的小朋友带来礼物。他的装束是红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法冠,骑着一匹白色骏马在房顶间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称为黑彼得(zwarte Pieten)的喜爱恶作剧的助手。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部分地区,令小朋友感到恐惧的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或坎卜斯也会出现在传说中。

德国,圣诞节的庆祝在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传统之一。其聖誕節有點像中國春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晚餐,飯後一起聽音樂和談談這一年的生活情況,且小孩會於空閒時或學校美勞課時,自行製作手工藝品,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禮物送給父母親,來渡過聖誕節。然後12月26日,會有親戚來作客,或去拜訪親戚家,有點像中國春節的拜年。在圣尼古拉斯日後,圣诞节基本是属于儿童们的节日,一般真正的圣诞礼物在12月24日平安夜送出,在简单的晚餐後,圣诞礼物会放置在圣诞树下。而圣诞大餐传统上要在12月25日享用,主菜一般是家禽(典型的例子是一只烤鹅)。圣诞礼物是与圣尼古拉斯长的很像的Weihnachtsmann(直译圣诞老人)带来的,或者有时候由Christkind带来一位可能是或可能不是代表婴儿时期耶稣的顽皮的小朋友。商业上,Striezelmarkt绝对是一个全世界的圣诞礼物制作中心,这也是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地区的骄傲,巧妙制作和印刷的产品被销往世界各地。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製造的玩具大量涌入,给德累斯顿当地的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压力。甚至有些公司开始打算把车间转移到东欧土耳其甚至亚洲地区,以提高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圣诞市场开姆尼茨

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除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會出现法国式的圣诞老人Père Noël之外,美加兩國的习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會摆放圣诞树,滑冰场會有盛大溜冰活动、华盛顿的给白宫上圣诞装饰的的活动,是美国圣诞节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英联邦的加拿大在26日节礼日(坊間通常稱為Boxing Day)也会放假。

195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間百貨公司進行促銷,廣告中的電話號碼誤刊為大陸航太防衛司令部(Continental Air Defense Command,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前身),許多美國兒童撥打此電話,詢問聖誕老人的行蹤。指揮官哈利·蕭普上校(Harry Shoup),下令下屬在雷達上觀察聖誕老人行蹤,並對小朋友們提供最新資訊。此後,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在每年都会跟踪圣诞老人在全球的行程,这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南美洲及中美洲[编辑]

在信奉天主教為主的拉丁美洲,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充满着宗教主题。在这些国家,世俗的风俗和互赠礼物是欧洲和美洲土著传统的混合体,并且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

哥伦比亚,赠送礼物的传统中有一个为孩子们带来礼物的“El Niño Jesús”(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圣诞老人),在巴西有被称为“Papai Noel”,后两者与通常意义上的圣诞老人有很大联系。南美洲的圣诞老人穿的很凉快,或许与圣诞节時南美洲正值夏季有关。圣诞老人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在晚上进入孩子们的房间,从梯子到跳跃床,应有尽有。

阿根廷,會在1月6日“三圣节”(“Día de Tres Reyes”)赠送圣诞礼物,那时是孩子们在去伯利恒朝圣的路上,遇见的圣者用点心和小礼物装满了孩子们放在床下的鞋子。

在南美洲的圣诞庆祝中,无论是家中还是公共场合,耶稣的形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秘鲁,这样有着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区,耶稣形象会使用历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

墨西哥,乡村居民一起参与一场围绕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见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诞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饭菜内容各有不同。posada是诸多非宗教式的圣诞节庆祝活动中的最亮点。在9天中,一群群城镇市民挨家挨户地走访,象征着刚出生的耶稣的拜访者。人们还在特定时间在家中玩从piñata中打出圣诞礼物的小游戏。但圣诞烛光却几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别在巴西城市中还常常可以在这天观赏烟火表演。[6]

亚洲[编辑]

圣诞节在19世纪由西方传教士带进亞洲。晚清圣诞节刚传入中国时一度被称呼为“外国冬至”[7]

香港尖沙咀海港城門前的聖誕裝飾
每逢聖誕節臨近,香港尖東一帶的商業大廈外牆都會佈置聖誕燈飾

香港殖民地時代受英國西方文化的深遠影響,聖誕節在香港是除農曆新年以外最受重視的節日之一,聖誕氣氛也較亞洲鄰近地區濃厚[8]。12月25日聖誕日和26日節禮日(坊間通常稱為Boxing Day)均屬公眾假期(但部份機構根據香港另一假期制度「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期」)放假,「法定假日」下,12月25日聖誕節可以不放假,以12月21日或22日的冬至放假取代,26日的節禮日則不放假亦無補假,詳見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條目)。早年慶祝聖誕節的習俗並不廣泛,直到1970年代,香港社會穩定下來後,歡慶聖誕節的節目才開始增多。雖然信奉基督新教羅馬天主教的市民只佔香港人口的一部分,但市面上的聖誕節日氣氛仍然濃厚。市民普遍視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是放假旅遊、狂歡、消遣拍拖或交朋友的大日子。很多商場的內部及外牆,在10月31日的萬聖夜過後,便火速除下萬聖節佈置,11月中旬便換上聖誕佈置和燈飾維多利亞港兩岸、尖沙咀中環多幢建築物的外牆都裝上聖誕燈飾,聖誕樹隨處可見,在中環皇后像廣場會豎立起15米高的巨型聖誕樹[9]。不少市民在12月上旬已開始相關活動,如觀賞聖誕燈飾、參加聖誕派對聖誕大餐和交換聖誕禮物。香港的基督新教天主教的宗教領袖會於聖誕前夕發表聖誕文告[10]。聖誕節前一天的12月24日雖然不是假期,但部分機構會讓員工提早下班,當日股市亦只有上午開市[11]。到晚上的平安夜更是節日氣氛的高潮,尖沙咀銅鑼灣中環蘭桂坊等地,擠滿觀賞聖誕燈飾和狂歡的人群。教堂和禮拜堂在當晚會舉行子夜彌撒或崇拜,部分基督新教徒及天主教徒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大多數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在聖誕節期間照常營業,而公共交通工具如港鐵和巴士在平安夜當晚會通宵服務[12]。全港中學、小學、幼稚園和大專院校會放聖誕假期,中小學通常在12月20日或21日舉辦「聖誕聯歡會」,然後放聖誕假期至元旦日,所以聖誕節與農曆新年是除暑假之外全年最長的連續假期,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亦會在12月中旬起舉辦聖誕派對,在聖誕日至元旦日期間大專院校通常無須上課。香港市民多會趁聖誕假期相約三五知己、家人或親友等進行聚會、購物和消遣,而年青人則喜與情侶共渡節日或在節日尋找伴侶,儼如是另一個情人節。另外,香港市民普遍以為聖誕禮物必須待到12月26日的節禮日才可以拆開[13],更將此日另稱為「拆禮物日」,但其實西方文化圈中,聖誕禮物早在24日晚上平安夜、或25日聖誕節早上已經拆開,並無待到26日的節禮日才拆開聖誕禮物的習慣。有些小朋友會寫信給聖誕老人,但信件會被發送到郵政署的「無法投遞組」,該署的職員便會「扮演」聖誕老人逐封親筆回信[14]

澳門路環聖方濟各聖堂葡萄牙語Capela de São Francisco Xavier (Macau)的聖誕節擺設

澳門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響,聖誕節是澳門除了農曆新年以外最重要、最有氣氛的節日。12月24日和25日是澳門的公眾假期,但並非《勞動關係法》規定的強制性假日。澳門一般的企業都會把12月24日和25日列為休息日,但博彩業服務業零售業通常不會休息。另外,由於聖誕節及聖誕節前夕臨近澳門回歸紀念日冬至、元旦等幾個公眾假期或強制性假日,澳門大部份的學校以及小部份企業會直接連續放假一星期(通常是12月20日至12月25日),一些基督教或天主教學校甚至會把假期延長至兩星期以上(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此坊間亦時稱此一星期的假期為「小寒假」、「聖誕長假」或「聖誕黃金週」。每逢踏入12月,大街小巷都會粉飾得充滿濃厚的歐陸聖誕氣氛,聖誕樹、馬槽、彩帶、燈飾隨處可見,尤其是議事亭前地更會每年都佈置聖誕燈飾。在平安夜,市民會到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等地欣賞或參與基督教團體所舉辦的聖誕報佳音,皇朝區亦人潮如鰂,年輕人到酒吧狂歡佳節,塔石廣場南灣湖廣場漁人碼頭及議事亭前地等地常舉辦有關聖誕的大型文娛活動。到了午夜,澳門各堂區的天主教堂分別舉行聖誕子夜彌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數最多,聖誕鐘聲遍及全城,即使非信奉基督宗教的市民,也喜歡到教堂感受聖誕節的宗教氣氛。

臺北車站的聖誕樹

臺灣的天主教會於聖誕平安夜在全國各地天主堂進行聖誕子夜彌撒,基督新教教會也會舉辦聖誕感恩禮拜,非基督徒則也會參與慶祝聖誕節,主要活動有流行交換禮物賀卡、聖誕宴會等。聖誕節名義上不是中華民國國定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12月25日通過,並於1947年同日實施(惟1947年行憲,1963年才實施行憲紀念日假日,相距達17年),所以聖誕節雖然不是國定假日,但卻在中華民國政府以另一名義的設法下,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臺灣實施隔週週休二日,同時取消部份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引致的經濟衝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週休二日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份適用工時雙週84小時制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但聖誕節的節日氣氛濃厚,各行各業也都在每年此時吹起聖誕風。2005年11月25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在贈勳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臺灣「與世界同步」,聖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臺灣部分政治人物指責陳水扁是刻意以「聖誕節放假」來鞏固「臺梵邦交[15][16]。而其他宗教界人士提出別的宗教如佛誕也應該要有假日[17][18]。而把聖誕節定為臺灣國定假日一事,亦始終沒有實行,至今已不了了之,再無下文。

北京市一间全家便利店销售的平安果

中国大陆,聖誕節不是法定假日。但在改革开放後,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大眾特别是年轻人逐漸在商家借聖誕節的促销中認識和接受聖誕節,庆祝圣诞节的活动逐渐增加,平安夜一些地方的民眾也會自發到其城市地標或大型商圈,迎接聖誕倒數,聖誕節前夕也可以經常見到大中城市街头各種各樣的聖誕裝飾和聖誕打折促销活動[19][20][21]。其中還夾帶了華夏文化,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節日,例如聖誕紅包、禮包等,而且自2000年代起還流行平安夜當日互送蘋果,因“平”與“苹”同音,認為蘋果就是“平安果”,成為一項中國特色聖誕風俗[20][22]。蘋果在基督教中本是引導夏娃犯罪的禁果,有邪惡的意味,但對於大多數非信徒而言這並不重要。不過在中國內地每到聖誕節社會都會出現關於「國人應否過洋節日」的議論。2017年聖誕前後,多個地方政府與学校發出禁過聖誕的指令,包括湖南、河南、内蒙古、廣東等地,惹起民間關注。其中,湖南衡阳市南华大学就流出一份《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参加平安夜圣诞节聚会狂欢的通知》,学校向媒体证实了通知属实[23]。而平安夜在重庆、湖南衡阳市、南京市,出于担心人多聚集的场合会生意外,当局派出警力戒备民众庆祝圣诞,其中重庆解放碑被警察把守,庆祝节日的民众無法靠近[24]

2014年圣诞节期间,东京池袋的一间肯德基餐厅门口张贴有圣诞套餐宣传海报

日本大多數人都信奉傳統的神道教佛教,過去聖誕節的宗教氣息淡薄,一般人鮮少注意聖誕節的宗教意義。而且聖誕節不是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湊巧地」,日皇明仁生日為12月23日,故接近聖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雖然日本民眾有意見認為應把聖誕節定為國定假日,以使日本更與國際接軌,但如把聖誕節這個具宗教意味的節日定為國定假日,可能抵觸《日本國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此外,按照日本法律,如有一天平日夾在兩個國定假日之間,該平日將自動成為「國民之休日」(国民の休日)假日;12月23日已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如把25日聖誕節也定為國定假日,24日就必定是國民之休日假日,實際增加2天假日,且最少3天連休。如聖誕節適逢星期三或五,串連之前或後的星期六及日,會有5天連休;如能放取數天年假,並串連其後的元旦新年假日及星期六、日,甚至可達16天連休。由於年末正值不少企業的繁忙期,過多的假日,恐會對企業運作帶來太大不便。但即使如此,在商業活動的影響下,民間完全接受慶祝聖誕節,從而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不少繁華街和商場也有聖誕燈飾,節日氣氛相當濃厚。例如肯德基就是商業操作的典型,現行日本聖誕節炸雞銷售量都會暴增,吃炸雞成了日本獨特的聖誕文化,而對年輕一輩,聖誕節等同於觀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狂歡、吃聖誕大餐、交換聖誕禮物,或如何與愛侶共度、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造成餐廳與旅館人潮遠多於教堂的現象。惟緊接其後的新年,對日本人而言是更重要的节日。

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均有聖誕假期,假期在聖誕節前數天開始,元旦後數天結束。聖誕節因聖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里被叫“Bada Din”(大日子)。

菲律賓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聖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聖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準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聖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芝士球,通常使用伊丹奶酪做成)和“Jamon”(聖誕火腿)。節日裡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等地,圣诞节也是國定假日。

澳紐地區

澳大利亚新西兰,圣诞节正值夏季的酷暑时节,与傳統上聖誕節必為冬季冰天雪地的形象完全相反,结果出现圣诞老人穿着红色毛皮大氅,却乘着冲浪板到海滩去吃露天火鸡烧烤的趣怪景像。

在1960年代至今,澳洲的聖誕節吸引了大批北半球遊客,尤其是許多名人,如荷里活多位澳洲巨星会返回澳洲,而如湯·漢斯等外国巨星亦会选择每年到澳洲度假,令澳洲东岸在每逢圣诞期间成为好莱坞名人度假的首選之地,其他如微軟創始人蓋茨,亦會每年會選擇陽光,海灘的形式度假[25],為澳洲東岸的各個城市帶來可觀的旅遊行業經濟利潤。

新西蘭法律規定:所有有售賣酒精的地方在零時零分後禁止售賣含酒精飲品。 (其他節日包括復活節週日、耶穌受難日和澳新軍團日 (0:00-13:00),新年不包括,因為大部分商店需要停止營業一天)。



ZT:马槽 * 十字架 * 空坟墓
送交者: 凌吉可 2018年12月08日14:32:45 于 [彩虹之约] 

马槽·十字架·空坟墓    作者:黄幸平

马槽、十字架、空坟墓是基督教的三个重要记号,分别表达了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与复活,与之对应的是基督教三大节日——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耶稣的降生是向死而生,基督道成肉身是敬虔的奥秘;耶稣的受死是他作为人子的生之使命,生即为死,基督被钉十架是完全的献祭;耶稣的复活是死而后生,为所有信他之人成就了奇异的恩典。这三个记号带出的信息关乎生死问题,解决生死问题。

一、马槽:向死而生,敬虔的奥秘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3:16)

经文提到“神在肉身显现”是指基督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作为恩典与真理的本体,将无限带进有限,将光明带进黑暗,将尊贵带进卑微,将富足带进贫寒。“被圣灵称义”是指耶稣从生到死直到复活升天都在圣灵里,有圣灵的同在,“被天使看见”是指天使留心观看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被接在荣耀里”是指主耶稣的复活升天,以及祂现今在天上的职事。这样看来,这节经文已经将耶稣基督一生的计划呈现,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基督耶稣的生与死与复活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耶稣是向死而生,向生(复活)而生,这些都是伟大的属神的奥秘,是人所共识、共认、共信的奥秘。

圣诞,确实是属于上帝的伟大的计划、敬虔的奥秘。基督降生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奥秘。男女结合产生生命是普遍的生命规律。但这个生命规律是上帝自己定的,自然他就有能力在必要时候不使用或改变这个规律。比如在当初创造初人亚当时,在创造第一个女人夏娃时,在耶稣降生时,都没有使用这个规律。但圣诞的奥秘,已经向我们显明,这一已然的事实,“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开启人类的新纪元。圣诞,毋庸置疑是划时代的大事件,是全人类要庆贺的大喜信息。

当美国宇航员登月成功的那一天(1969年7月16日),总统说,这是全美国,乃至全人类最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人终于上天了。此言一出,一位神的仆人也是总统的朋友,纠正道,“总统先生,人类最值得庆贺的日子不是地上的人上到天上的今天,而是天上的神下到地上的那天”。人类欲踏上征服外太空的漫漫长路,但对于征服内宇宙(心宇宙),却少人问津,少作努力,甚或是无能为力。充满万有的主耶稣,掌管全宇宙,包括全人类的心灵,他的降生正是为此,要降临凡尘,临格人心,在人的心中作王,让人的心灵成为他所居住的圣殿,成为灵宫。

圣诞诞圣,这位圣者的降生,这位马槽的圣婴,向死而生,他降生所在的卑微马槽是朝向更为卑微甚至卑贱的十字架,以死担当一切生于罪中又行在罪中的罪人的“罪与罚”,接受这位绝对完全的圣者,让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从我们的肉身上彰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态度上有新生的样式,成为新造的人,为基督活着,这就意味着明白并接受了这“大哉,敬虔的奥秘”。耶稣向死而生,或生或死,皆是为我,这就叫我们越发不敢放肆,乃是要敬虔度日。

耶稣的降生不仅作为人类公元纪年的开始,更应作为人类获得新生的开始。

马槽·十字架·空坟墓 <wbr> <wbr> <wbr>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黄幸平

二、十字架:生即为死,完全的献祭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5-16)

这里把基督耶稣降生的目的启示出来。耶稣的生“为要拯救罪人”,正如在耶稣降生前主的使者对约瑟所说的那样,“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1-23)耶稣的名字本身就已经带出他人生的目标。

对于耶稣拯救罪人,有这样一种解释说得非常到位,耶稣不只是救人于罪恶之中,使其所犯罪恶得着赦免;且是将人从罪恶里面救拔出来,使其脱离罪恶的权势和能力,免再作罪的奴仆。主耶稣的拯救,不是局部的拯救,乃是完全的拯救;不是救生圈的救法(使人免于沉溺水中,但仍未脱离水的威胁),乃是救生船的救法(不但使人免于沉溺水中,且将人从水中救到船上)。

那么具体是怎样拯救罪人的呢?作为神的儿子耶稣首先要降生成为人,如果没有人的身体,他怎么会死呢,因为神是不会死的,所以为了替你我死,他必须成为人的样式;那么为什么非要死呢,因为罪的工价、刑罚就是死,“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而且他必须是无罪的人,故不能采用男女结合而生的方式,他无罪才能担当、除去你我的罪。“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正如施洗约翰指着开始出来布道的耶稣说,“看哪,神的羔羊,背负(或作除去)世人罪孽的”。这话是在人子还活着的时候就说出来的,他要成为逾越节的羔羊,作为最美的祭物替全人类献给父神,他一次被献,就担当了多人的罪,就成了完全的献祭,成了完全的救法。(来9:28)

如此看来,耶稣降生的目的惟有通过死在十字架上方得完成。人都不想去死,都想永生,都想永垂不朽,生是为了金钱,为了成功,为了爱情,为了亲情,为了扬名,为了立功,为了立德,为了立言等等,不一而足,但从来没有一个生即为了死的人,除了耶稣。

三、空坟墓:死而后生,奇异的恩典

耶稣在世时就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张学良将军就是以耶稣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要求后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表达自己对基督的笃信及对复活的盼望。耶稣能使人复活,当然也能使自己复活,他以复活的大能向历世历代的人显明他是神的儿子,“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世界的黑暗弃绝光,恶人拒绝圣者,撒旦置耶稣于死地,不料耶稣却置之死地而后生,并要叫一切信他的人皆得死而后生的恩典。他是那粒不死的麦子要救一切怕死而作罪奴的人得自由得释放。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如今这粒麦子结出了数以亿计的子粒来。 

“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一3:8)耶稣道成肉身,走“神人”之路,除灭撒旦指使人走“人神”之路的诡计;耶稣被钉十架,除灭撒旦对罪人的控告,“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8:34);耶稣死而后生,为所有蒙基督拯救之恩典的人拿去死的“毒钩”。空坟墓是败坏撒旦权势、胜过死亡权势的记号,空坟墓所表达的耶稣基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当一位宣教士看到成千上万的佛教徒俯伏在地向佛祖释迦牟尼的一根遗骨顶礼膜拜时,感慨道,“如果耶稣基督有一根遗骨被发现,那么基督教就立刻崩溃了!”因为空坟墓是基督复活的记号,他是生命的主,死亡不能拘禁他。正如今日圣地耶稣空坟墓墓门上刻着复活清晨天使所说的话,“他不在这里,他已经复活了”。保罗曾说,耶稣若不复活,我们所传是枉然,你们所信也是枉然。但耶稣的坟墓是空的,耶稣真的复活了,果真死而后生,让我们看到“死后有生命”的真理与恩典。耶稣的死而后生,确实成了给所有信他之人莫大的恩典,奇妙非常。

物理学家牛顿,一生着述20%关于科学,80%关乎神学,他还曾写过《但以理书注释》等,因此他既是科学家,也是神学家。他一生有不少科学发现、总结出不少科学定律,有人访问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他这样答道,“我一生中发现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我是大罪人;第二,耶稣是大救主。”

另一个名字也叫牛顿(JohnNewton,1725-1807)的人,原是“罪人中的罪魁”,然而,他“蒙了怜悯”,从一位极力反对神、贩卖奴隶的罪犯,转变成一位全心爱慕神、关怀人的牧师,他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样概述自己的:“约翰·牛顿,牧师,曾经是不信者和放荡者,是非洲奴隶的奴仆,可是靠着我们主和救主耶稣基督丰富的怜悯,得蒙保守、挽回、赦免,并受指派宣传他多年以来努力摧毁的真道。”这位曾一度是“奴隶贸易的奴仆”,后成为“耶稣基督的奴仆”,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信仰历程流于笔端,写成美妙的诗歌,上达天庭,表达对赐恩的主的感恩;进入人心,让历世历代的人心被恩感。歌中写道,“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散,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根据诗歌英文原文全文用四言古体翻译的版本还有这样的内容,“冲决网罗,历经磨难,风尘之中,我在归来。恩典眷顾,一路搀扶,靠它指引,终返家园……此生此世,托庇于主,主在我心,我在主里。身心可朽,生命可绝,在主殿堂,我得慰藉。一生拥有,喜乐平和;丰沛人生,如泉不竭。大地即将,如雪消融;太阳亦会,黯淡陨没。唯有上帝,与我永在,召唤游子,回归天国……”。他写的这首《奇异恩典》被称为基督徒的“国际歌”,意思是说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喜欢唱这首歌,来表达基督徒之为基督徒本身就是奇异的恩典,我们确为蒙大恩的人。正如圣经所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那么蒙了如此奇异恩典的人应当有何回应呢,圣经又说,“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格外劳苦地做什么呢?耶稣基督作为人子,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从生到死,不为自己留下丝毫,不为自己积蓄资财,为宣扬神国福音,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彻夜难眠,通宵祈祷。如此废寝忘食为要完成差他来者的旨意。至今我仍不忘新约教授骆振芳老师在世最后一篇题为“主耶稣是生命的粮”的讲道中的最后一句话,“接受耶稣,以他的人生目的作为我们的人生目的”。是的,我们这些领受主恩的人,将耶稣降生受死所成就的完全救赎“传于外邦”,将耶稣恩惠的福音宣扬以“被世人信服”,与人同得此奇异的恩典。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来2:3)。如此恩典,岂能忽略?接受此恩,死而后生。分享此恩,恩上加恩。



张首晟:科学与信仰
送交者: repentant 2018年12月14日16:43:10 于 [彩虹之约] 

据媒体报导,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于12月1日去世,终年55岁。张首晟是“天使粒子”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发现者,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力人选。
他先后获得过全球华人物理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IBM研究部杰出创新奖(1993年)、古根海姆基金奖(2007年)、洪堡研究奖(2009年)、欧洲物理奖(2010年)、古登堡研究奖(2010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1年)、奥利弗·巴克利凝聚态物理奖(2012年)、狄拉克奖章(2012年)、物理学前沿奖(2013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富兰克林奖章(2015年)等奖项。此外,他还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首晟是基督徒,他曾在台湾《校园》杂志撰文讲述他对科学与基督信仰的看法。OC海外校园微信公共号允准全文转载,以此纪念张首晟弟兄。特此鸣谢《校园》杂志。愿上帝安慰张首晟的亲属。





送交者: nngzh 2018年12月11日10:05:09 于 [彩虹之约] 

王怡牧师:我的声明:信仰上的抗命

—————-

我的声明:信仰上的抗命

王怡牧师


根据圣经的教导和福音的使命,我尊重上帝在中国设立的掌权者。因为废王、立王,都在于上帝。为此,我顺服上帝对中国历史和制度的安排。

作为基督教会的一位牧师,我从圣经出发,对社会、政治、法律诸领域,何为公义的秩序和良善的治理,皆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同时,我对中共政权迫害教会、剥夺人类的信仰和良心自由的罪恶,充满厌恶和痛恨。但是,一切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改变,都不是我蒙召的使命,也不是福音被赐给上帝百姓的目的。

因为,一切现实的丑陋、政治的不义和法律的专断,都显明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才是每个中国人所必须的、唯一的拯救。也显明了真正的盼望和完美的人类社会,并不存在于地上的任何制度和文化的改变中,而单单在于人的罪恶如何被基督白白赦免,得着永生的盼望。

作为一位牧师,我对福音的笃信和对众人的教导,及对一切罪恶的责备,都出于基督在福音里的命令,出于那位荣耀君王的无法测度的爱。每个人的生命都如此短暂,而上帝如此迫切地命令教会,去带领和呼召任何愿意悔改的人向他悔改。基督如此迫切的、乐意赦免一切从罪恶中回转的人。这是教会在中国的一切工作的目的,就是向世界见证基督,向中国见证天国,向属地的短暂生活见证属天的永恒生活。这也是我本人所蒙的牧职呼召。

为此,我接受和尊重中共政权是上帝所允许的暂时的统治者,如同主的仆人约翰·加尔文所说,邪恶的统治者是上帝对邪恶的人民的惩罚,目的是催逼上帝的百姓向他悔改。为此,我乐意在身体上服从他们的执法行为,如同服从主的管教和训练。

我同时相信,中共政权对教会的逼迫是极其邪恶的犯罪行为。作为基督教会的牧师,我必须对这样的罪恶发出严厉的和公开的责备。我所蒙的呼召,也要求我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在和平和忍耐中,去违背那些违背了圣经和上帝的一切人间法律。我的救主基督也要求我,喜乐地承受违背恶法的一切代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个人和教会的抗命行为,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维权行为或公民不服从的政治行动。因为我完全无意于去改变中国的任何制度和法律。作为牧师,我唯一关心的,乃是信仰上的抗命,所带来的对罪恶人性的震动,和对基督十字架的见证。

作为一位牧师,我的抗命行为是福音使命的一部分。基督的大使命要求我们对世界的大抗命。抗命的目的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见证另一个世界。

因为教会的使命,仅仅是成为教会,而不成为任何世俗体制的一部分。从消极的角度说,教会必须将自己从世界分别出来,避免让自己被这个世界体制化。从积极的角度说,教会的一切行动,都是努力向这个世界,证明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圣经教导我们,在关乎福音和人类良心的事务上,只能顺从神,不能顺从人。因此,信仰上的抗命和肉体上的忍耐,都是我们见证另一个永恒世界和另一位荣耀君王的方式。

这是为什么,我对改变中国的任何政治和法律制度并不感兴趣,甚至对中共政权迫害教会的政策何时会改变也不感兴趣。无论我活在现在或将来的任何政权之下,只要世俗政府继续迫害教会,戕害唯独属于上帝的人类良心,我就将继续信仰上的抗命。因为上帝赋予我的全部使命,是藉着我的一切行动,好叫更多的中国人明白,人类和社会的盼望,仅仅在于基督的救赎,在于上帝超自然的恩典掌权。

如果上帝决定藉着中共政权对教会的迫害,来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对前途绝望,带领他们经历信仰的幻灭与荒漠,从而认识耶稣,并不断熬炼和建造他自己的教会。我十分乐意顺服上帝的安排,因为他的安排总是慈爱而美善的。

正因为我的一切言行,并不寻求和期待社会和政治层面的任何改变;我对一切社会政治的权势,也不再存畏惧之心。因为圣经教导说,上帝设立政府的权柄,是叫作恶的人惧怕,不是叫行善的人惧怕。信耶稣的人,并没有作恶,也就不应惧怕黑暗的权势。尽管我是常常软弱的,但我笃信这是福音的应许,是我殚精竭虑,要在中国社会传扬的好消息。

我也明白,这恰恰也是中共政权对一个不再惧怕它的教会充满了惧怕的原因。

如果我被关押或长或短的时间,能够帮助掌权者减少他们对我的信仰和我的救主的惧怕,我十分乐意以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但我知道,唯有当我对一切迫害教会的罪恶说不、并以和平的方式抗命时,我才能真正帮助掌权者和执法者的灵魂。我渴望上帝使用我,以失去人身自由的方式,来告诉那些让我失去人身自由的人,有一种比他们的权柄更高的权柄存在,也有一种无法被他们关押的自由,充满了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教会。

无论这个政权对我加以怎样的罪名,泼以怎样的脏水,只要这罪名指向我的信仰、写作、言论和传教行为,那不过都是魔鬼的谎言和试探。我将一概予以否认,服刑而不服法,伏法而不认罪。

并且我必须指出,对主的教会和一切相信耶稣基督的中国人的迫害,才是中国社会最邪恶、最可怕的罪恶。这不但是对基督徒的犯罪,也是对一切非基督徒的犯罪。因为政府粗暴而残酷地威胁他们、阻拦他们来到耶稣面前,世上没有比这更罪大恶极的事了。

如果有一天,这个政权被上帝亲自颠覆了。不会有其他原因,必然出于上帝对这一罪恶的公义的刑罚和报复。因为在地上,从来只有千年的教会,没有千年的政权。只有永远的信仰,没有永远的权势。

关押我的人,终将被天使关押。审问我的人,终将被基督审问。想到这一点,主使我对那些企图和正在关押我的人,不能不充满同情和悲伤。求主使用我,赐我忍耐和智慧,好将福音带给他们。

使我妻离子散,使我身败名裂,使我家破人亡,这些掌权者都可以做到。然而,使我放弃信仰,使我改变生命,使我从死里复活,这些世上却无人能做到。

既然如此,尊敬的官长们,停止作恶吧,这并不是为我的益处,而是为你们和你们子孙的益处。我苦苦地劝你们住手,因为你们何必为我这样一个卑微的罪人,而情愿付上永远沉沦地狱的代价呢?

耶稣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他为罪人而死,为我们而复活。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他都是我的君王和整个世界的主。我是他的仆人,为此被羁押。我将温柔地去反抗一切反抗上帝的人,我将喜乐地不服从任何不服从上帝的法律。


2018年9月21日初稿,10月4日修订,被羁押48小时之后由教会发布。



张首晟:科学与信仰


万维读者网



出处:张首晟/《校园》杂志    




作者简介:张首晟,来自上海,先在柏林自由大学取得学士及硕士学位(一九八○~一
九八三),然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Brook),获得博士学位(一九八
三~一九八七)。现任职于美国史丹福大学理论物理专任副教授。


科学实在有永恒的局限,有不能在将来而改变的局限,科学与信仰不但今天没有矛盾,
将来也永远不会有矛盾。

人类发展千古至今,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宗教信仰超自然的存在
,而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是一个信徒关心的问题
,也是许多科学家朋友走进信仰之门的必经之路。目前的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更使我
们有必要深思现代科学与信仰问题的关系。

现代科学起始于文艺复兴的欧洲。当时发生了一件科学与宗教冲突的重大案子,每次论
科学与信仰的问题时往往会提起这个案子。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地球的
自转。但是罗马教皇声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永恒不变的地位。教皇滥用他的权力,
加罪于伽利略。但是伽利略在教廷读完了他的审判之后,仍然不屈地说道:“它(地球
)依然在转著。”四百年后的今天,历史已毫无疑问地证实了伽利略是正确的。罗马教
廷也正式向伽利略道歉。但是这一案子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教皇加罪于伽利略,
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伽利略对教皇个人权威的威胁,但是,任何信仰必然形成一种世界
观,一种来自于信仰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观点。虽然信仰本身是主观抽象的,来自于信仰
的世界观,却与科学研究的问题有共同之处。当时罗马教廷的确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形成了与当时科学的冲突。

所以在我们深思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时,一定要回答几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基督教的世
界观?这世界观是否与科学知识有冲突,是否与未来的科学知识有冲突?基督教的世界
观与别的宗教有何不同?伽利略的对与错要了解信仰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
解现代科学带来的知识。伽利略对科学最重大的贡献,并非是发现地球的自转,而是奠
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伽利略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于实验,而不是来自于人主观的思
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精确的实验仪器,我们可以测量一切,了解自然界的一
切。

伽利略的观点带来科学飞速发展。但也深深地带来一个“信仰危机”。如果我们能用实
验手段了解自然界的一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信仰?伽利略在地球自转一事上的确是正
确的,但是,他认为实验能测量自然界的一切,这项信念已被二十世纪的物理学证明是
错误的。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必须用实验手段去测量它。但是,测量
的过程一定有误差,使我们无法了解物体真正的位置。伽利略的观点认为我们的实验手
段一直会进步,实验误差会越来越小,这样,我们可以渐渐地逼进物体的真正位置。这
一观点在宏观世界中似乎是正确的,但是对原子世界的研究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我们
测量的过程会改变物质本身。这种改变在宏观世界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微观世界却很
明显。例如,我们要测量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显微镜;但显微镜一定要用光源。当
光源作用在物体上时,虽然物体的位置可以看清许多,但是它的速度却改变了,测不准
了。

原子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发现:不论用多么精确的实验仪器,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的误
差,始终大于一个常数。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无法同时了解物质的位置与速度,不是今
天不可能,明天不可能,而是永远不可能。

在物理学中,位置与速度是描写物质的最基本性质。所以这一“测不准原理”是十分令
人震惊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临死都为此深感痛苦。这一原理从根本上限制了伽
利略“实验能够了解自然界一切”的信念。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是一个科学问题,但
却不能通过实验来回答。

理发师的数学命题物理学中有这样的不完备性,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不完备性。数学是建
立在一些公理上的。从这些公理出发,可以推导出许多定理,构成数学的结构。判断数
学的正确不需要实验,但需要证明数学的结构没有自相矛盾的定理。数学家们相信,任
何公理系统的命题,最终能够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但是,这个两千多年来的信念
也是错误的。在三十年代,数学家哥代尔证明,在任何数学公理系统中,都存在一些数
学命题是无法判断其正确性的。哥代尔的证明十分深奥,但是他的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
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村里有位理发师,他说:“我要给这村里所有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
。”当这句话用于他人时,有很简单的答案,但是用于理发师自己,却是矛盾的。如果
我们假定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得出的结论是:他不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我们假定理发
师不给自己理发,得出的结论是:他应该给自己理发。所以理发师是否要给自己理发的
“命题”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也许读者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这矛盾来自
于人类语言的不精确。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最严格、精确的数学语言中也有同样自
相矛盾的问题。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这两大发现根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以前我们认为科学的知识、实验的手法一直可以无限地发展,今日的无知可以成为明日
的可知。果真如此的话,虽然一方面我们可以证明今日的信仰是在科学之外的,是与今
日科学无矛盾的;但是,当科学发展后,今日的信仰会成为明日的迷信,会形成信仰与
科学的矛盾,使罗马教廷与伽利略的悲剧重演。但以上的两个例子根本改变了我们对科
学的观念。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误差永远大于一个常数。并
非是今日的仪器不够精确,而是永远无法精确。同样哥代尔的定理告诉我们:数学中一
些命题不能证明或证否。

并非是我们今日的数学知识不够,而是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或证否。这两个原理告诉我们
,科学有永恒的局限,有不能在将来而改变的局限。

局限之外有无意义?这两个原理就是告诉了我们科学有永恒的局限。由于它们是科学的
原理,它们当然不能告诉我们在这局限以外是什么。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局限之外的问
题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始终追求高一层次的统一和完备。这两个原理本身不能告诉
我们这高一层次的原理是什么,但是却能告诉我们这高一层的原理不但不会与今日的科
学发生冲突,也不会与未来的科学发生冲突,因为这高一层的原理建筑在科学永恒的局
限之外的。

这高一层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成功,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分离。但是
科学的最大局限,也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分离。测不准原理是由于观察者(主观)对被
观察者(客观)的影响。同样当理发师把他的命题用于他人(客观)时,并无矛盾。当
他把本用于他人(客观)的命题用于自己(主观)时,才发生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
,在科学的局限之外的,一定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科学的发展,追求统一是最高的目
标,过去人们认为物质与能量是两个不同的量,而爱因斯坦E=MC2的公式却把它们统一
起来了。爱因斯坦终生的梦想就是把宇宙所有的作用力统一起来。所以追求主观与客观
的统一,虽然不一个科学问题,却是科学追求统一的理想的延伸。

什么叫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主观性。以下所谈,乃是笔
者自己的感受。人类的最高追求,莫过于“真善美”三字。科学可以回答真与否之别,
而唯有主观意念才能判断善与美。追求这三者的统一,便是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爱
因斯坦E=MC2这一公式是科学的真理,是可以用实验来判决的。但是,科学家们看到能
量与物质的统一,看到宇宙之宏伟,却能被这样一个简洁的公式来描写,不禁拍案叫绝
,看到这真理之美丽无穷。这种感觉是主观的,是不能用实验来证实的。但是它却来自
于科学,超之于科学,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真与美的统一。

真善美的统一如果宇宙是无序无主的,很难想像会有如此简单的公式可以描写宇宙运动
的规律。如果宇宙的存在毫无目的,为什么客观的真理会引起如此奇妙的主观美感。基
督教的圣经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宇宙的存在与运动的规
律乃是神创世之道,这道既是客观的真理,又是至美的主观感受,乃是因为神是真与美
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为道就是神。

真带出美,美带出爱,爱带出善。神创世之道的简洁美丽,包罗万象,使我们深深相信
神必爱他所创之宇宙,所创之人类,也使我们深信,神救世之道,也必像他创世之道一
样的简单,一样的包罗万象,基督教的圣经告诉我们,神救世之道乃是“因信称义”四
字。人的得救,并非是靠行为,乃是靠信心,此道何等的简单,何等的包罗万象!神爱
世人,要救一切世人,非这样包罗万象的救世之道不可!因为行为是有时代标准的,这
标准是非永恒的,非每人所能及的,但是信心的标准是个人的,是永恒的,是人所能及
的。看神救世之道,正像神创世之道一样,简单而包罗万象,在创世之道中我们看出真
与美的统一,在救世之道中我们看出善与美的统一。可见求神之道,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主观与客观的高层统一,是真善美的结合,是科学追求的自然延伸。

所以我们看到科学与信仰不但今天没有矛盾,将来也永远不会有矛盾。科学有永恒的局
限,永远被主观与客观的分离而限制。信仰是建筑在这一局限之上的原理,是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在这高一层的原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的统一神创世之道,与他救世之
道一样,简洁美丽,包罗万象。追求科学局限之外的道理,本身并不是科学,却来自于
科学而超之于科学。作为一个科学家,观宇宙之宏伟,悟神创世之真道,见万象之包罗
,念神爱世之伟心,醒失落之痛楚,谢神救世之至善,其乐无穷也!

是的,信仰是超于科学的选择,是每个人主观的选择,但这是何等奇妙美丽的选择!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c09b03d474d15038d007596?from=latest-posts-panel&type=title


  没有介绍作者什么时候信主的麽,😄  /无内容 - 憨夫 12/15/18 (6)

 





尼布甲尼撒王: 火窑中的第四个人


送交者: 笃信 2018年12月08日09:24:23 于 [彩虹之约] 

12月8日

  “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但以理书 3章25节) 。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 是。”(但以理书3章23-24节)。

  难怪尼布甲尼撒王感到很困惑。

  王下令将这三个被捆绑的人扔进火窑里。
  他们没有被烧死。
  绳索被烧掉了,但他们却没有被火烧。
  他们起来,在火中走来走去。

  然后有第四个人出现在火窑中。 那是怎么回事?

  请看故事由来 (但以理书 3 章 13-23 节):

  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 15 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祂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9 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20 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21 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22 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23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当尼布甲尼撒看着炽烈的火光时,他本以为这三个不敬拜他所造金像的年轻人会被烧死。相反,他看到的却是,他们并没有受伤,也没有被捆绑,还在火中走来走去,居然还有第四个人和他们在一起。他称这第四个出现的人为“神明之子”,对一个不敬拜耶和华神的尼布甲尼撒王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洞悉。等于是这位巴比伦人的王在说,“那是上帝的儿子!”。

  这第四个人是谁?我相信是主耶稣基督自己。这就是在《旧约圣经》中以肉身形式出现的神子。祂从天上踏越过星辰下来,走入炽热的火窑里,对火焰说:“冷却下来!”火焰就冷却了。这让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很舒畅,他们没有感到酷热。

  “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罢!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但以理书3章26节)。

  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但以理书3章中就有耶稣出现,祂在哪里?祂在火窑里等着这三个年轻人。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明明被送入火窑的有三个人,而火窑里面却出现了四个人,然后从火窑出来的只有三个人。主耶稣在这过程中没有向其他人显示自己,除了在火窑里,在这三个年轻人最需要的那一刻,才向他们显现。

  这带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和教训。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常常不知道主耶稣其实是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的。但是当困难来临时、当试炼如火般在吞卷我们、当遇到挫折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主耶稣一直在我们身边。在人生的烈火中,我们最深刻地经历基督的同在。祂总是与我们同在,祂在火窑里向我们显明祂自己。

  你今天正处在火窑里吗? 不要沮丧,你并不是在孤军作战,因为有主耶稣与你同在。

  亲爱的主耶稣,当我们的信心动摇时,求祢向我们显示祢的荣耀! 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让我们看到祢就在身旁。当我们害怕时,求祢帮助我们信靠祢。阿们。

  今天的颂歌《Child in a Manger马槽里的圣婴》是来自古老的苏格兰盖尔特旋律。 即使在许多赞美诗中都包括这首歌,我想很多人对它都不熟悉。我希望你留意收听 Child in a Manger。


以下是第一节歌词的意译内容:

马槽里的圣婴,马利亚的婴儿,
祂被人拒絕、不认识,世人的主,
圣婴担负了我们一切的罪愆,
祂承担我们的过犯。

Child in the manger, infant of Mary, 
Outcast and Stranger, Lord of us all,
Child Who inherits all our transgressions,
All our demerits upon Him fall.

(附注: 附上《Child in a Manger》的歌谱及英文歌词供参考)

 


上兩條同類新聞:
  • Christmas/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河南许昌长葛市基督教堂被炸毁
  • 世界各地民众欢度圣诞节/牧师暴力洗礼2岁女童称其体内有魔鬼 母亲还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