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博士返乡记/不丹:性福的世外桃源/中国新阶级论: 寒门难贵,豪门难败
發佈時間: 2/7/2019 8:56:26 PM 被閲覽數: 63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博士返乡记:母亲讨欠款 一箱500元酒抵2800元债(图)

文章来源:

      

亲人们在大表哥俊杰坟前烧纸


大表哥俊杰生前照

2019年春节前,我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刚到家,妈妈就说,走,一起上坟去。

腊月二十五,是大表哥俊杰的忌日。

没有墓碑。刚拱出土的小绿苗,环绕着他的坟地,灰白砖围着的土堆上,覆盖着荒草枯枝,潦草而萧索。旁边,是我姥姥姥爷的坟墓。姥姥、姥爷哺育了四女两儿,子孙满堂。没想到,最先去陪他们的,是相貌堂堂的大孙子。

鞭炮噼里啪啦响着,祭品从纸箱里掏出,有苹果、香蕉、饺子、白肉,摆了五个瓷盘。

我姨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喃喃自语:“过年了,俊杰记着开汽车去带爷奶出去玩玩。你别愧疚欠钱的事,今年担保公司返还有消息了”。

亲人们陆续分批赶来,祭奠着这位亲人,也是“家族的罪人”。几十名亲戚、战友,上千万元的积蓄,被俊杰介绍的担保公司“蒸发”了。

三年前,俊杰是内疚悔恨而死的,短短几个月,他腹部长出拳头大的肿瘤,患癌去世。

他没能等到2019年初的消息。


母亲讨回的欠款:一箱酒抵2800元债

500元酒抵2800元债

2019年1月,我妈三年来第一次接到通知:“一家担保公司开始按6%的比例还债。另一家公司是领一箱酒可以发1000元,一箱酒抵2800元债。不领酒,也不发1000元”。

网上一查,同样品牌的一箱酒,价值不过500元。

从2015年至今,亲人们一直没能等到进展,这个消息,听起来不坏。

表哥俊杰去世,已经三年。之前,他住豪宅,有专车司机,是担保公司的业务经理。

俊杰从小相貌英俊,为人正派,深得亲人们喜爱。部队转业后,他被分到房产局,娶妻生子,后来下海经商。人精明能干,在三线城市,生活过地幸福安逸。

2014年左右,河南各地的投资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提成,高收入,发现商机的俊杰,成为业务经理,开始给亲人们介绍投资担保公司的高回报项目。

的确很诱人,月息一分五,几乎是银行利息的十倍。

俊杰动员我妈等亲人:“绝对保险,我爸都放了几十万,你想我还会坑我爸,坑亲人?”出于对他的信任,我妈放了十来万,我在深圳做生意的二舅放了近百万,亲戚们很快就在他推荐的几家公司放了近千万元,都是多年辛苦攒下的存款。

一开始,按时发利息,利润可观。到2014年底,公司停止支付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2015年2月,《中国之声》报道了此事,标题叫“河南公司涉非法吸储 当地政府:仓促承诺是工作失误”,其中提到,区政府曾签红头文件,承担因监管缺失造成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区干部说资可抵债。

希望还在,俊杰一家家赔礼道歉,四处去找律师咨询。

俊杰曾给在北京的我寄了大包资料,那年,河南很多担保公司接连出事,这一家已不是新闻。那个夏天,在新华社发出相关报道后,我采访了河南农民陷非法集资案自杀的新闻,节目叫做《农民想理财,就该被骗吗?》。

节目中,河南农民赵作海,20万冤案赔偿因涉嫌非法集资被骗,追讨中摔倒住院。河南一担保公司涉嫌非法集资,3500多农户2亿资金无法兑现,两名农民不堪压力相继自杀。白岩松用“三聚氰胺”形容农村非法集资的危害。

当地成立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投资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组,开始核查确认登记。一些担保公司负责人被抓,却拿不出钱抵债。

老家的一些人,开始走法律途径。起诉担保公司介绍人,要求变卖房产赔偿。可是,都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俊杰的一双儿女都在上学,家族心照不宣的选择是:不起诉俊杰。

然而,又过了半年,钱还是没有着落。等待无望的俊杰,很快,查出得了癌症。

在生命最后几个月,他在山下租了一块地,每早开车去种蔬菜,晚上回来。他拍在农地站军姿、踢正步的视频,发在亲人微信群。发笑脸说:“我恢复的很好呢”。

2016年初,俊杰病情危重,在医院治疗。腊月二十五,他离开了人世。

“他说太疼了,自己拔了管子。他想着让亲人好好过年,不要再照顾他”,我妈回忆,“他觉得把亲人们都害了,自己过不了这个心坎,活不下去了”。


扫黑除恶的宣传语在村头随处可见


警方出动千人警力抓捕黑恶势力团伙

邻村“村霸”的红与黑

出事三年多后,担保公司还债问题开始有眉目,得益于家乡的扫黑除恶行动。

“担保公司造成多少家庭悲剧,这两年全民扫黑,那些转移财产不还债、有黑恶势力做靠山的老板,都怕了”,一名亲戚对我感慨。

确实,我下火车转乘汽车回乡,座位靠背上,就印着扫黑的标语和举报电话。

回到家乡,“黑恶必除”、“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的标语,一直在眼前晃动。楼房、农舍、工厂,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酒店,挂放之密集,气势之坚决,满满的震慑力。

当地的媒体,滚动播放着新闻:“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动员和鼓励广大群众踊跃检举揭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

亲戚们议论,今年春节第一次发酒抵债的这家担保公司,有多家实业公司,原来很“硬实”。如今在全民扫黑的大环境下,也不敢再做老赖了。

在郊区的一个村,为了不打草惊蛇,2018年夏天,当地公安局抽调1000余名警力,包括刑侦、特警,突击逮捕“重大恶势力犯罪团伙”,15名团伙成员一次落网。

在我老家陈村,乡亲们热议的是:“隔壁S村曾经的红人李支书被抓了”,“被村里企业联名举报的”。

在网上,很容易查到S村企业代表在很多论坛发出的联名信,详细列了举李支书非法占用耕地开发牟利、以治安卫生费名义向当地企业强收保护费等问题。

当地纪律监察机关通报,这位李支书曾经虚造铁路和快速通道征地户名单,领取村集体土地补偿款,向违规建房群众收取设施配套费和场地使用费。

如今,李支书已停职被查。值得注意的是,恶行凿凿的李支书,也经历了从“红”变“黑”的过程。退伍后外出打工,1997年回乡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实现水、电、路三通,吸引企业入驻。十年后,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人均收入突破了5000元。

这不是孤例,据媒体根据公开判决书对涉黑村官状况进行统计,67.5%的涉黑村官属于由红变黑型,甚至连“国家级文明村”、“人大代表”担任的村官也坠入涉黑案件,而争夺公共资源和利益是村官涉黑的主要动力,S村被抓的李支书正符合这两点。

《新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在没有受到足够约束的情况下,强人容易向恶人转变。李支书这样的昔日“强人”,在为村庄创造公共收益时,却又为了私利捞取金钱,损害公益。

村民李永说,“李支书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慢慢的,个人私欲膨胀了”。还有村民说:“李支书向企业要保护费时,无法无天,后来那些浙江企业的老板忍无可忍,直接把材料递到了扫黑除恶工作组”。


S村工业园里入驻的外来投资企业


陈村村民向作者反映乡村建设问题

资本下乡后的村庄

我的老家陈村,和隔壁2000多人口的S村,原本隔着一个河沟。

陈村的村民,一直对李支书的“霸沟”有意见。

“两村河沟是共用的,那个李支书不打招呼,河沟填平也租给工厂了,咱村人都很气愤”。

不过,“铁腕”治理下的S村,倒是处处显露着“明星村”的不凡气场。宽阔的村民广场、林立的居民楼,四十多家企业入驻村里的工业园,厂房延展,望不到边际。

在S村文化广场旁,社区警务室、居民委员会、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村委办公室,一字排开。进了S村委会办公室,奖状奖牌挂满了一面墙。李支书被抓后,如今新的代理支书在负责村里工作。他坦陈,自己在“村霸”风波后思考了很多。

“村里的外来企业富裕了,村干部怎样带领村民富裕?很多企业在优惠政策下引进来了,享用村里的公共资源,却不愿招聘本村村民该咋办?村民和企业的矛盾,积少成多,如何能够化解?”

学者认为,村庄共同体由自然边界、社会边界和文化边界构成,现代化建设中要警惕边界的解构,维护好村庄共同体。

如今,资本携资金、技术、劳动力进入乡村,获得经济效益,占用着公共资源,却经常会出现游离在村庄共同体之外的情况。

从S村回来的路上,碰到我村的赵支书,他和几名干部正从一家村企业出来,笑说自己在“化缘”。原来按照风俗,年底村里要请当地百姓喜欢的豫剧团来唱戏,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包一天戏需要六七千元,村里的企业大多会赞助。

我村的赵支书说:“村里十几家企业,大都主动乐意出钱,和村民沟通感情,也是社会责任感嘛。”村委会门口,海报贴出企业的捐款数字,也在传递着某种文化和情感的融合。

村庄和外来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熟人社会,到贺雪锋《新乡土中国》说的半熟人社会,被工业化进程裹挟的村庄,面临社会转型的新乡土形态。

企业工厂入驻村庄,原本是好事,然而,如今村民们抱怨不断。

大卡车压坏了村民自修的道路,外来工人与村民争用健身器材,个别会偷玉米瓜果,甚至乱倒垃圾,污染环境。乡村熟人社会的构成、人们之间的互惠原则都面临挑战,村民和外来企业如何凝聚整合村庄共同体?

一个值得对比的信息是,“村霸”被抓的隔壁S村,工业园区很多是江浙等地的外来企业,工人构成中本地村民较少,相互依存程度差。

而我村的企业规模小,多是本村村民开办的陶瓷厂等,同乡间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在请剧团唱戏等村庄文化事务上,同乡企业主更有“家乡情怀”,捐款最积极的正是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主。

农历十一月初八,陈村请戏班子来唱了三天戏,很是热闹。戏台旁的村委会,贴出了企业捐款的红纸海报。1000元,2000元,唯一没有捐款的企业,是一家国有的变电站。

村民有点遗憾地说:“这是大厂,征的村里地,从没给村文化活动捐过钱。”

赵支书说:“捐献是自愿的。问题是,村企业发展好坏,往往跟村民没关系,我们现在想着能发展集体经济,如果大家入股办工厂,企业效益也能造福村民”。

曾经,大卡车轰鸣穿过村庄,压坏了大家集体修建的道路,今年春节前,陈村的村民坚决地做了一件事。两个大石墩在村口竖起,只能容纳小汽车通过。

没有传说中的“村霸”,村庄安宁了,新的问题还在考验着乡亲。

站在表哥俊杰的坟地前,站在田野的泥土上,我眺望着熟悉而陌生的村庄:车水马龙的乡村公路,一家家拔地而起的工厂,我心里默念:哥,保重。

上完坟,亲人们聚在一起商量,500元酒抵用2800元欠债要不要。这个事讨论了很多天,大家都知道,实在不合理。而最后,每个人还是同意了。

在多年的等待后,在这个春节,我的妈妈终于要回了一箱酒和1000元欠款。

作者/人大新闻学院博士生、探村博士联盟发起人











不丹: “性”福的世外桃源


             
来源: 2019-02-06                

                                                                                                               不丹的ICON

“身为狂人的大师,天龙昆雷沉迷于歌舞,酒精和女性。既嘲弄了秩序的虚伪,也从世俗的轮回中解放了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百姓使用他的胯下之物作为霹雳火焰驱魔,演绎着人们在面对真相时所经历的烦恼。。。”                      - 切米拉康碑,不丹

 

作为地球上最“幸福”的国家,不丹常常位处各种必游之列的榜单。可是,游客们不但要按每日数百美元消费,还要为一步之遥付出近5百刀的机票。然而,这一切抵不过世外桃源的诱惑。尽管价格不菲,再加上签证等等手续,还是义无反顾地于去年春飞抵该国唯一的机场,开始了雇司机加导游的个人旅行团。

既是幸福之最,必然与众不同。始料不及的是,除了寺庙佛像,最为引人注目者,居然是男性器官。路旁街边的工艺品店里,树立着大小不一的阳具雕刻。走在乡间,更会发现墙上“那话儿”与真人一般高大,遮掩全无。令人惊奇的是,不但大人小孩对此熟视无睹,就连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竟然也没有丝毫娇柔不安。虽说全球有不少宗教文化涉及两性内容,但如此明目张胆与直接了当,却是当世无双。

这一切,据说始于不丹圣人“天龙昆雷”。生于15世纪的他,摈弃尘世虚伪和贪婪,以性交的方式传道,追求诚实、空灵的生活。传说中的他,成了多达五千女性的“圣使”,并且“法力无穷”。而今日香火不断的,位于古都普纳卡境内的切米拉康庙,则是他的圣地。小小的一进院落,成为专门用来求子的神庙。长此以往,不丹社会逐渐形成了宽松的男女爱情和婚姻关系。比如退位不久的四世国王,就曾娶了同一家庭的四姐妹做妻妾。

也许正因如此,不丹的70多万男女老少具备了别处少见的从容不迫,以及伴随而来的幸福感。数百年的传承,把喜马拉雅山间的一片荒蛮之地,耕耘得令人刮目相看。一路上目光所及,无一不是清新,干净,与自然。绝不愧对世外桃源的称号。除了集宗教,政府功能于一身的各个“宗”堡,几乎没有咄咄逼人的高大建筑,比如首都廷布附近扎西确宗,古都旁边普那卡堡,世遗热门旺度波德朗宗,及机场左右帕罗宗—日蓬堡。不用说庙宇,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设施,就连专为观光客所建的旅馆,也大都带着不丹特有的民族风。此地独一无二的雕花窗框,加上宽檐顶盖,既不相同于西藏,也非类似于印度。

除了少数自然景观,如壮观的多雄拉山口,处于海拔3千多米。所到的城镇,大都坐落在海拔一千多至两千五百米之间,既无炎热的夏天,也没寒冷的冬日。恰似温和的不丹王室,夹在中国与印度之间两边讨好。国际交往更是进退有据,左右逢源。虽然基础建设落后,路况尤其欠佳,以至于东西500公里的行程要走好几天,不丹却成了地球上唯一的碳排放为负数之国。光凭这一点,就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各种援助。至使她成为一个虽然没有红绿灯,却拥有免费教育与医疗的模范之国,足令许多强权汗颜。

大概是因为在幸福之国生活了数日,身心得到不少提升。待到最后一站,拖着凉鞋的笔者,居然只用了3刻钟,就从海拔2500多米的停车场攀到了3100米的国家标志--虎跳寺。不但将那些足踩登山靴的游客远远甩在了后面,而且把年纪轻轻,并熟门熟路的导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差一点跟丢了。

怀着对幸福之国的依依不舍,登上回程的飞机。舷窗外,世界屋脊的神仙们一字排开,如同一场视觉盛宴,为世外桃源之行划下了令人难忘的句号。

1,不丹最大的佛像

2,路旁街边的阳具雕刻

3,墙上“那话儿”

4,大人熟视无睹

5,小孩自信满满

6,“性”福圣地切米拉康

7,退位的四世国王与其继任

8,首都附近山谷

9,古都附近山谷

10,帕罗附近山谷

11,扎西确宗1

12,扎西确宗2

13,扎西确宗边的王室建筑

14,普那卡堡1

15,普那卡堡木桥

16,普那卡堡2

17,世遗热门旺度波德朗宗

18,帕罗宗—日蓬堡1

19,帕罗宗—日蓬堡2

20,修道院

21,修道院周围

22,国家邮政局

23,国家纪念碑

24,军营门口

25,廷布街头1

26,廷布街头2

27,帕罗街头

28,旅馆1

29,旅馆2

30,多雄拉山口1

31,多雄拉山口2

32,“没有红绿灯”

33,国家的标志--虎跳寺

34,登虎跳寺的游客

35,正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其右肩为世界第4峰洛子;左肩7860米努子;右边世界第5峰马卡鲁;最左边世界第6峰卓奥友。加上刚起飞时的世界第3峰干城章嘉,及降落前的世界第14峰希夏邦马。地球总共14个8000米以上山峰,其中6个在此。



中国新阶级论: 寒门难贵,豪门难败

2019年01月31日
 
 

 

来源:灏泽异谈(haozeyitan),作者:灏泽先生,获授权转载

有人说贫富分化,是21世纪难以抗逆的趋势,大到能改变全球政经格局,小到让无数个体挣扎其中倍感无奈。教育,这条阶级上升的通道还能承载多少人的梦想?以下这篇文章就从寒门和贵门的教育、财富、眼界、人脉和资源差距出发,探讨阶层分化的现状。

你知道人间最绝望的景象是什么吗?

那就是一群三四线城市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国际私立学校子弟们同台竞技的场面。

他们的表情上,绝望中透露着无奈、自卑中透露着暗淡。

这些家长终于深入骨髓的领悟到,自己的孩子除非今生有贵人抑或奇遇,否则绝对绝对不可能出头了。

你知道人间最舒坦的景象是什么吗?

那就是一群私立学校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和三四线公办学校子弟们同台竞技的场面。

他们的表情上,骄傲中透露着嘲弄、自信中透露着漠视。

这些家长此时此刻在想,年底了,自己的几个项目怎么推进,以及自己的位置怎么高升。

什么? 你说我的孩子碾压了别人有何感想? 有什么好想的,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嘛,呵呵。。。倒是那个学生的妈妈长得不错。

同样的场面,不同的感受,差异纯粹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何处。

我的这番话,亲爱的读者您完全可以持保留意见。但只要你找个机会,对比下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你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心寒到底的事实,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们,彼此之间的差距可比两地的房价大多了,而这些差距已越来越不可能通过努力弥补。

阶级的差异,远比一切让人绝望。

这一切,是我于元旦时期应母校邀请,回校参加的“名校联谊会”上所看到的真实场面,联谊会举办的地点设于某华东著名私立院校。

首先要肯定,这次联谊会的举办初衷是好的,旨在让内地的学生们更好的促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且不少著名教育大省都派出了省代表小队来参加。

但是,既然有交流和沟通,那各式各样的小比赛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各类体育项目还有比如辩论、主持、口语、演讲等交流赛也在各个年级和科目中展开。

而这些交流赛的比分所体现出来的结果,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就连与我同行的侄女在看完当天的一次英文演讲赛后都在车上唏嘘“叔,我命真好,幸亏家庭出生不算太差。” 对了,我侄女年龄个位数。

我太明白她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全因为当天的那场英文演讲分组赛。

当天代表某三线城市名牌公立学校出战的,是他们学校的英文尖子,据说连续几次英文模拟考都是省里排得上号,小伙子还未上场前英气逼人,为了演讲赛特意买的西装虽然袖长明显过了头,但是上场前被爸爸认真的折了进去,倒也显得非常挺括。

代表私立院校出战的,则是一名据说“口语还不错”的女生,姑娘家还未上场前还在和自己的外籍老师谈笑,她的校服则剪裁良好,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校服合身的很低调。

比赛的题目是,我只记得小姑娘上台后开头的第一句话是:“Thank god , i went through this topic on MUN , lucky me,so this is gonna be easy.”——译:“谢天谢地,我之前在模拟联合国上就走过这个题目,姐稳了”。

言罢,下面的私立学校家长和学生们都配合的轻笑,这种美式演讲里标准的诙谐梗开头永远效果喜人。 至于姑娘的语腔语调就更不用说,这些孩子普遍的特征就是英语说得比自己的方言要好。

之后的赛程已经记不起来了,只依稀记得上场前还信心满满的公立学校小男生上台后连续三次卡了镗,随后在众人“温暖”的眼神下被黯然的送离了讲台。

可我很同情这个男生,因为当那个女生开口说出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音节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输定了,随后还要在无力回天的重压下,硬撑着说完自己的演讲。

真正可怕的是,那个女生非但没有丝毫得胜后的骄纵,反而在男生还未返席落座时上前牵住了那个男生的手并一同高高举起,示意众人“赛事不重输赢 旨在交流,能上台的都是赢家。”

如此气度下,自然博得了一个满堂彩,只不过在大家都鼓掌称赞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一下男生的父亲,那表情 一言难尽。

唉,姑娘,你真是好样的,你温良恭俭让,你亦颇有大将之风,只不过,你这是在杀人,更是在诛心啊!

也因此,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从各个角度,来对目前已经逐渐拉开距离的寒门和豪门进行一个分析,和你共同讨论一下,这些差距为何而存在。

也希望能替作为未来豪门的你,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出出主意。

当然,很多观点和用词,都是仅代表我个人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还望亲爱的读者您无比多多包涵,多多指点和批评。

01

关于教育

1、如果你是中低阶层的家庭,你今生翻身的最佳途径就是高考,无他。

并不是我说高考这个模式不好,相反,我觉得这是目前的教育资源和实际情况下最佳且最优化的教育模式了,它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不错的文化和知识储备,并且让寒门子弟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和准精英子弟们一教高下。

2、等你正式步入社会后才会发现,高考是你这一生所能参加的最最公平的比试。

只不过,这两句话都是针对中低阶层的家庭说的,对于但凡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家庭,承认“如果你是精英阶层,那你千万别让你孩子去高考,尽早接受K12教育为之后留学海外做铺垫才是唯一的正途。”

没办法,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话语越真往往伤人也就越深,有时候我也始终感到很纠结,因为我历来喜欢说真话和实在话,至少是我自以为的真话和实在话。

那为什么我对于两个阶层所给出的建议会截然不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反思一个很深刻的现象:

那就是你会发现欧美系教育下出来的孩子,他们往往有着远比中式公立院校教出来的孩子有着更好的社交能力;三观成熟度;还有理性思维能力。

而我们中式公立院校教育出来的孩子,尽管确实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始终有着一种难以洗去的青涩感,尤其在小男生身上普遍有着微妙的窝囊和阴柔气,少了那份犹如小豹子一般的生猛和捣蛋劲。

在这一方面,我个人的解析如下:

1、中式公立过分缺乏体育课。

2、中式公立过分限制人的社交培养。

3、中式公立过分遏制人的爱好发展。

1、中式公立过分缺乏体育课

你有没有发现?那就是我们中国的体育强势项目,基本都是人数较少的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体操、跳水等等,一般出战只要一两个人就能搞定。

相反是人数越多的项目我们就越糟糕,典型的比如足球、篮球等等,而且不论花多大的劲下去,就是不见好转。

简单来讲,一个中国人是条龙 一群中国人是条虫的劣根性就好像从来没有改进过。

其实说到底答案很简单,那就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开始的整体教育就是极度缺乏”体育“这一科目的。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们眼中,他们总觉得体育重在一个体字,而忽视了那个根本性的育字。

殊不知,体育课的存在,其实是塑造一个人心性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赛场上挥洒的青春和汗水能够得到太多太多你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的人性精粹了。

因为只有在赛场上,孩子才会最快的明白:

原来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的价值和意义是浮动的;原来自己的能力是有长处和短板的;原来每个人所承担和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尽相同的;原来胜利和失败是常有的;原来持续反思和总结才是变强变成功的核心要素。

你看,人性中几乎不可能通过言传得来的知识,身教的效果却无比直接和震撼。

但是这些知识你放到课堂上去教育呢?一点用都没有,一句空落落的话而已,别说孩子根本不可能听进去了,就是做家长的你又能听进去多少?

但问题是人家欧美式教育下频繁且高强度的体育课早就已经让孩子深刻掌握了这一切,而且越是精英的院校在体育方面的培养抓的越是紧。

很多中国人以为藤校还有MIT是出学术大牛的地方,其实你稍微有一点了解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欧美英才只要叫得出名的,普遍都有着不错的青年体育背景。

就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真正的上流社会绅士绝对不是阴柔的抱着一个暖手炉高谈阔论的口舌之徒。

真正的男人应该是穿上正装能征服商场,脱下正装能在赛场上痛宰敌队的纯爷们。

这么说虽然颇有直男之嫌,但是又有几个人敢说后者的魅力不大?

2、中式公立过分限制人的社交培养

社交其实是一门技巧,但同时也是一门需要总结和磨练的手艺,大家都会发现,越是底层的孩子在这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越是糟糕,而越是精英阶层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是卓越,其实讲到底就是彼此双方在”社交“这件事上存在巨大的熟练度之差。

譬如一个中式公立培养的孩子,他的青春期社交圈至多不会超过250个人左右,为什么?

因为按照一个较大的班级来说,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规模再大也不过50人,这就是150人,而到了大学因为选课等因素,交际面会扩大,但是也为时已晚。

因为同样年龄下的欧美系院校的孩子,人家是从初中就开始有选课这一传统的,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同学同读,结果就是这些孩子的社交面一下子扩大了三到四倍。

外加欧美系课上海量的课间合作,中式公立则是充斥着硬性背诵,彼此的差距瞬间拉开。

你想,一个孩子是时时刻刻的得以结交新朋友,虽然这个过程中既有开心也有伤心,时不时还伴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集矛盾,但关键是这个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借此得以成长。

一个孩子则是整整20年只有这250号人可以供他选择交际,两者的社交强度瞬间宛如云泥之别。

所以你现在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式公立的孩子普遍性格较外籍孩子内向得多了吧?

3、中式公立过分遏制人的爱好发展

中式公立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它不是为孕育精英而设计的,它是为批量生产人才而设计的。

精英和人才差异在何处?精英是百里挑一,人才是十占六七。前者重在引领,后者重在执行。

当然,应试教育并不是培养不出精英和天才,而是要想在这个模式下出头,难度实在太大,相反则是得到的助力实在是太小了,甚至于绝大多数时候反而还要承受来自“教育”本身的阻力。

相反,精英制教育的优势却实在是太强大,那就是它的天然体系能够把孩子轻松的进行”自然分层“,也就是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确实有天生的天赋所在,那你就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这个天赋脱颖而出,你的弱项其实并不重要。

这恰恰是精英阶层和中低阶层的根本思维差异之一。

我相信你父母一定跟你说过,要你改正自己的缺点 要学会取长补短,嗯 然后你就成了一个什么都拿不出手的庸才,和他们一样。

可是精英阶层的父母只会保证孩子的优势强项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即可,因为弱项人人都有,但没人是靠补足弱点成功的,英才全是靠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才的成功的啊。

这就是为何我国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比如体育天赋还有艺术天赋或者其他天赋时,还是会极端的要求他要花精力去抓紧学习别的领域的知识,这就叫耽误自己毁人不倦。

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拿大学入取标准来说,同是一线院校的北大、清华、武大、复旦等,你被录取的唯一标准是你的高考成绩,犹如拼刺刀一般,必须在数万人里拔得头筹你才能得以成功,至多给你分个文理科。

但是你如果想入取藤校或者别的顶尖北美学府,你的SAT成绩是在你无法拿出某一方面的”杰出成就“时,和其他次等精英拼刺刀用的背书,它有用,只不过你只要愿意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你能顺着自己天赋拿出更有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比如你在某一领域有特别好的成就,你依然可以凭此进入顶级学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橄榄球选拔“”田径选拔“还有”科技节选拔“等等。

更让人值得玩味的是,所有欧美顶级学府还有一个”推荐人“制度,即要是你能够得到某重要权贵、商界巨子、社会名流的推荐,则学府也愿意为你网开一面招你入内。

怎么样,觉得这不公平么? 恰恰相反,这简直太公平了,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或许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借着家族背景踏入名校,但这些顶级资本主义院校更明白,成绩有个屁用,人家背后家里的资源远比高考750分满分值钱且有前景的多了。

这正是欧美精英制教育的可怕之处,只要你有才华、有天赋、有背景、有财力,院校就一定会为你提供舞台。

因为你是真精英,而不是应试精英。

说到底,公立高考公平么?公平,对中低层公平,特别公平,你们只要读烂这些课本就有了和准精英阶层拼的实力,因为它把教育的上限给限制死了。

所以我看到很多新闻里,某些一看就是中低层家庭的家长叫嚣要自己的孩子也接受精英教育时,我都深刻赞成”自己无知一辈子,将来必定坑孩子“这句土话, 因为精英教育拼的就不是孩子了,是家长和家庭,他们哪来的自信能和其他人比?

所以在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我对于两个阶层所给出的建议会截然不同呢?“

标准答案:

人这一生有两套功夫,其中外功是你的专业能力,这一套功夫取决于你的天赋和适当的培养,这一点欧美系院校的精英教育能帮到你走的更高。

其中内功是你的社会软实力,这些实力,欧美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照样比中式公立强得多:领导力、团队性、社交性、思维成熟度、专业爱好度,不一而足。

说句丧气话,中式公立的孩子,这一辈子有几次机会上台去做演讲和辩论的?

中式公立教育出来的孩子则至多在“灭题”能力上较强,但是这种能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一毛钱意义都没有的。它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了应付那一场考试,高考一过,十年寒窗换了一张文凭,留下的就是什么都没学到的青春。

所以,现在还在奋斗的你,应该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选择那一条路了吧?

再说说为何国内的顶级学府比如清华、北大、复旦、武大、浙大在国际上名声和排名一直上不去?

因为他们的高等院校从事的是教育,教的是知识,育的是兴趣,两者融为一体,方能出英才。

而我们的高等院校从事的是培训,培训两字我就不拆读了,你懂就好。

总结: 为何我会花大篇幅在《 关于教育 》这一章节上?

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阶级差异的最大体现早年就在教育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根本用不了步入社会才看出差别。只有把这一章写透了,后续的章节才能跟上。

那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家境的差距是在步入社会后才拉开的呢?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疯了一样给孩子加各种各样的补习课呢?

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真正哪怕一次的踏入精英私立学院,只要他们踏入一次,就会知道原来自己往日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逼着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是多么的可笑了。

就像这次我和母校的校长聊到底层教育时,校长聊到教育时冷笑得非常客气,但说出来的话一针见血”你觉得那些自己事业都没成功的父母,能在教养孩子这件事儿上拥有多高的高度?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拿个外籍呢。“

什么意思?请看看清华录取外籍人士的标准:

新阶级论: 寒门难贵,豪门难败

翻译一下:

1、高中毕业;

2、8岁以上就行,18岁以下要由监护人;

3、HSK中文考试,考试难度极高 要认好几百个汉字!所以还很贴心的给了你一年内的时间补习;

唉,入清华真难。。。

02

关于财富

阶级固化的本质不是上升通道的关闭,而是精英阶层更会用钱来稳固自己了。

如果你身边有身家数千万还有身家数亿的朋友,你就会发现其实随着人的身价越高,他的社会地位就会越稳固。

注意,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说他的事业就妥妥的大而不倒了,而是一般情况下能够轻易击垮普通家庭的财务危机,对于精英圈层而言可谓是连和风细雨都不算。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就懂:

我们总是说现代社会三大杀手,教育、医疗、投资,这之中教育已经聊过了,更何况教育的花费是有上限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年用个百来万顶天了,至于投资更不用说,能够做到如此规模的人,基本十有五六十涉及跟投资有关的领域,哪怕不涉及也有足够的人脉资源替他们代理此事。

所以我们要讲医疗。

好,假设你是一个年收入30万的普通人,你很骄傲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但是突然的一次家庭体检给你带来了噩耗,你的至亲患上了癌症,你该怎么办?

那肯定是救,没问题,但是怎么救很有讲究,从入驻的医院到所选的对抗性药物,再到能不能通过送红包请到足够分量的主治医生,都是半分差距万量金的代价。

可不论就医结果是什么,你的家庭财富基本都是被掏空大半,甚至于全空。

但是你突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某个家庭家庭也逢此变故,但是他们却花了远比你更少的钱取得了更好的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他们就压根没出几分钱。

原因何在?不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有人愿意义务劳动,而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高端的医疗保险。

你自己可以去看一下,如果你去购买一个年保费在小几万的医疗保险,你基本就能享受到100%全覆盖的高端医疗项目,甚至奔美赴港去台湾,享受顶级医疗资源。

但是这种保险你可能会买么? 你不可能买,因为你一年收入就30万,家里四个老人一买就直接收入抹去一半了,于是你只能寄希望于医保,和老人们吉人自有天相,靠命顶过来。

可是精英阶层能买啊,因为老人早晚要走,这笔花费早晚要出,提前买个保险就能取得极佳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一刷卡,你半年的工资没了。

结果就是可能你和精英阶层都是花了300万,但你却要砸锅卖铁 割肉卖股票 挖存款 掏借款,真金白银的拿出300万。

精英阶层却实际只出了一百多万,而且是分期付款,剩余的费用全部由保险公司予以承担。

所以,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和精英阶层的差别其实远远不止是收入和社会地位,更大的差别体现在海量的”隐形福利“上。

同样就是买车,其实很多普通人没有意识到,买豪车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对于精英阶层却是一个无所谓甚至于必要的支出,原因何在? 进口豪车能抵税。

本来今年公司就要交500万的税,我把这钱花在进口豪车上,岂不是一样的钱等于有了两项用途? 结果等于又把税交了,又多了一辆豪车装点门面。

你要说的极端一点,甚至于可以理解为税务每年白送一辆豪车都没问题,因为这税务钱反正也要交。

这两个小小的例子其实也反映了本章节所想要描绘的精髓,即阶级固化的本质从来是精英阶级用于稳固自己阶级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就比如当一个精英阶级年收入在1000万时,他只要拿出其中的10%左右,就能轻松的把教育、医疗、还有其他生活开支都轻松搞定了,而且具备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可是你却连”抗风险俱乐部“的门票都买不起,这就是差距。

至于很多人都在怨天尤人的抱怨,表示阶级固化的本质是上升通道关闭,我只能说,但凡他的家庭或者朋友圈有一个像样的人和他好好聊聊,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多么幼稚。

需知,任何一个时代 任何一个地方的阶级跨越都是需要极大的代价的并且承担极大的风险的。

70年前你要想完成阶级跨越,你必须选对集体 随后在一次次的战乱风波中幸存下来。

60年前你要想完成阶级跨越,你必须站对队伍 随后在一次次的涤荡起付中不被洗出。

50年前你要想完成阶级跨越,你必须敢于拿脑袋换文件 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40年前年前你要想完成阶级跨越,你必须敢于抗父母之命 抛弃分配的事业一往无前走向未知。

之后的30年前、20年前、10年前、乃至现在的此时此刻,要想完成阶级跨越皆莫不如是。

明白人都懂,光要想稳步在体系内爬升,都是一条流血的仕途,更何况你要想出人头地?这升阶的楼梯每一寸都是带血剔骨的,哪一个爬上阶梯的人不是刚肠寸断 皮开肉绽? 人前不说罢了。

只不过,我作为过来人,还是想和你好好的坦诚一句话,那就是马云之前的那段话还真的没有错”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人,是一个月有三五万收入的中产阶级“。

因为阶级越高,赌注越高 游戏难度越大 且一招不慎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你看看这光是2018年,就走了多少昔日人杰?

他们哪个在正当年时不是威震一方 名扬四海?哪个不是有通天力的? 但真的大祸临头,又有哪个能有回天术?你比他们强?

因此,你要是想打破阶级一跃而升,可以。

只是你得扪心自问一下,你够资格么?或者说,你的能耐胜得过一家中型民营企业的一二把手么?他们的人脉、他们的魄力、他们对所处行业的专业程度、他们的抗压能力,你就真的胜得过他们么?

否则凭什么让你出头?

我之前有段时间在知乎上也时有发文,因为确实感觉知乎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相对比较”理性“的网络平台了,但是也一样能看到许多年轻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怨天尤人。

送年轻人段句话:

这个世道可别怨天尤人,你没成功就是你不行,没别的理由。

别以为外功出众就能成才,内功才是正经的底蕴,

可年轻人就爱犯这个错,以为别人显山露水的,就是自己所要做的全部,哪知人家的道行怎么可能尽皆展露?

这深藏的六十四手啊!你一手都瞧不见。

03

关于眼界

中低阶层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能鲤鱼跃龙门,他们哪懂,其实自己是一群牛羊之徒,希望培养出虎狼之辈。

记得少年康熙早年登位时,最大的敌人是权臣鳌拜;带的他初有长成时,最大的敌人是三藩和朱三太子;待得他略有气象时,最大的敌人是台湾和葛尔丹;最后哪怕是到寿终正寝,都一生未停止四处平乱。

但不论何时,他最大的老师却永远是老祖宗孝庄太后,这个历经三朝的草原女人无论是在正史亦或是小说中,都为自己后裔和康熙孙子贡献了几乎自己的一切,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数十年斗争中总结下来的智慧和那历经千难万险凝练出来的眼界。

之所以能够传承的本质,在于孝庄本身就是精于帝王术和政治的女性英豪,再加上康熙本身底子好 是个帝王材料,双方的政治经验和智慧才能够交付给下一代。

说到底,就是因为孝庄自己本身足够优秀,所以她才”教的动“。

无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中低阶层家长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思维模式很简单,即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日为晚辈,终生需乖顺“。哪怕他们自己连点滴拿得出手的事业成就都没有。

于是就会出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比如成年男人已经三四十却依然妈宝,女孩子明明三十有余却把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不顾自己个人感受,更重要的是,在事业和个人发展上也被父母以各种原由给牵住住。

这种事儿你也不能怪那些为人子女的,因为他们出生的第一天就时刻笼罩在父母的压力之下,备受庸人父母的教诲,他们自然不可能会有杰出的独立思维了,所以寒门反而容易出败子,这才是真相。

至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是无稽之谈,那是被逼无奈,说明孩子的精力只能过早的投入到无意义的世俗生活中。

但是精英阶层却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太多太多的软性技能能够传承给下一代了。

我的一位好友,作为较早赴英留学的数学系英才,在回国后于某外资投行担任要职,同时在自己正职外也拥有不少体外项目在运作。

按理说,这样的以为父亲应该是极为忙碌的,至少比许多普通上班族父亲要忙碌的多,但是去年他的儿子回国在和他商议报考大学之事时,他却展示了惊人的教育能力和引导能力。

有幸当天我也在饭局,我来分享几个他所说的几个段落吧:“你倒是和我一样也喜欢理科类的,只是我个人的建议仅仅作为参考,决定还要你自己做。

首先呢,我个人是希望你把你的本科放到美国去读,不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学府不够好,而是NYU和宾大的理科实习资源还有总体名声比较硬,回了国也吃得开。

帝国理工虽然也很好,只是它的校友圈好像对华人不太友好,当然我也是道听途说,你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再其次,现在国内外资投行的风头在逐渐过气,所以你更需要一个好的朋友圈以便回国发展,最近国开行的那一批孩子基本都是去NYU或者宾大,这对你都有帮助。

回头你自己决定好了跟我说一下,如果你去NYU或者宾大,我要找不同的人帮你写推荐信,这样对症下药效果会比较好。”

看到了么?句句直指孩子的择校问题要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了对孩子的引导,最后还点明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资源。

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个家族越是成功就越是英才辈出,因为人家的家长有太多的软实力是能直接嫁接给下一代的了。

这就好像双职工家庭的父母最多只能教给孩子起码的社交礼仪,然后再给出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生活意见,最后再给一句”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作为收尾。

他们却殊不知自己走过的尽是弯路,所以教给孩子后也很难走出正道。

不问别的,就问很多所谓的中低层虎妈虎爸,你们知道该怎么用适当的措辞写一份专业的自荐信么? 你们又知道该如何依据大学动排名推测出每个院校的校友圈以后对孩子的助力有多大么?

他们99%的人是不知道的,可精英阶层不一样,一个人在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某些人生关键节点上该怎么选择,该如何取舍,他们自己心里门清,因为成功过 所以知道如何再一次复制成功。

中低阶层的原罪就是无知且拒绝学习知识,反而特别依赖自己那些失败的人生经验。这种无知的恶果就是让他们陷入了永世不可跳出的阶层瓶颈。

04

关于人脉和资源

中低阶层以为人脉是一根线,一定要干干净净,直来直去,你不欠我 我不负你。

精英阶层才会知道人脉是一锅粥,要的偏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胶似漆,难舍难离。

你发现没有,越是底层的人往往在交际时越把握不好尺度,这方面问题的形成我在第一章《关于教育》也说过了,但这里要稍微再聊的透一点。

他们往往有两个极端,那就是要么自己硬骨头硬到底,会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把人情理的干干净净,请别人帮忙就一定要即刻还礼。

再要么就是把人际关系弄得一团糟,东求西抱,看到朋友或亲戚但凡小有成就就立刻贴的无比紧凑,一看别人弱势就弃之而去。

这两种都是属于人际关系上的大忌讳,因为太干净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没法回拜,结果就是关系变成了生意。

太油腻的人际关系会让人寝食难安,结果亲近就变成了疏离。

我看过曾经就看过一招很漂亮,那是某人要去和某位美利坚区委书记谈事儿,此君胆大妄为的直接拿着个手提箱,里面塞了满满的一百多万红彤彤的美金。(我确认我没打错字)

在美利坚领导面前把钱直接亮了一个相表示要上贡,人资堂堂大美资本主义帝国的区委书记怎么可能收此贿赂,当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但还是回请了一杯咖啡。

出了办公室,某人和我说“这事儿是成了”。

更漂亮的是,事成后,此君在上贡的数额里,扣除了二十万美金再给,并且直言“最近情况不方便,一定找机会凑齐。”

高,实在是高。

另外,此君今年也上榜了。

恭喜。

所以你可知,平时周遭底层对于人脉的运用基本都是只浮于皮毛,而未曾抓住过精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底层的人会觉得公司或者大型机构里结党营私是坏事,并且会主观觉得这种行为会导致大型公司和大型机构出问题。

也同样解释了,为啥去年新闻里,一位姑娘举报自己上司在工作中假公济私后,盛得一众底层的赞誉,支持她的所作所为,并表示这样的上司或者领导就要举报。

嗯,确实这种人是应该举报,可是这个姑娘举报后,就注定一辈子在这个圈子里爬不上去了,没事儿,穷有穷开心嘛。

可他们哪知道,一个机构里拉帮结派和结党营私的现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机构正式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这说明机构有着稳定的盈利能力以及成熟的官僚体系了,且恰恰是许多一把手和核心层所期待的现象。

只是有的事儿不能点穿不能说穿,就像再漂亮的美人也要上厕所,再肥沃的农田也有虫害一样。

所以精英阶层对于这些现象往往不如中低层般拥有那么强的反对情绪,因为不光光他们本身是既得利益者,反而他们更清楚,没有官僚体系 那就一定没有稳定,没有结党营私,那就一定没有奔着利益走的向心力。

那你一定会问,说了这么多,人脉和阶层有什么关系呢?

答: 越是阶层往上走,他一定会故意去欠很多人情,也会让很多人情刻意的被欠着。这道理就跟资产配置一样,很多事儿讲的是细水长流 哪怕这之中参杂着恩怨情仇。

只有这样,自己在上升的时候,自己欠的最能派上用场。

也只有这样,自己在滑坡的时候,欠自己的更能派上用场。

但这些人脉关系发挥到极致,臻入化境的状态,却一定是在传承给下一代的时候,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能称某些要人为叔叔伯伯的时候。

就像洪晃的张大小姐,别人去秘书处是说“拜访王领导”,那个小丫头片子是“我找王伯伯”。

05

结语

这篇文章,本来是只想写一下关于“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的,结果一下子没有收住手,把关于阶层分级的很多事儿都洋洋洒洒的谈了一边。

但也因为是随兴所至,所以文章中多有纰漏,还望读者万请多多担待,多多批评。

只是,这篇文章真的就那么负能量么?不尽然,因为我坚信,每个人这一生,一定都有能够突破平衡打破阶级的机会和运气的,一定有的。

就像每个城市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分分钟钟有新贵涌现一般,这也是为何我每次给中产阶级看命格时,一定优先找贵人和贵运,它们太重要了。

最后,送一首小有跌份的歌曲,歌曲虽然用词粗俗,但是其中一段我却极为欢喜:

我和你一样出生也没有含金汤匙,和你一样我也买不起该死的房子,和你一样没钱哭丧着像办丧事,有多少人为了钱做了肮脏事,Dirty Dirty Job到底可不可以呀,金钱的流向全部到我这里这里吧。

你干嘛要去嫉妒那些富二代,你就管好你手上的那副扑克牌,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想而知只会怨天尤人的人全部有病,我现在所有一切都是靠我自己拼命。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国新阶级论: 寒门难贵,豪门难败/不丹/
  • 看了《风筝》 捕个影子/童年的力量/假如中国没有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