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海派文化/在位最长和最短的君主们/哈佛教授否认撰文吹捧毛泽东
發佈時間: 2/27/2019 10:58:13 PM 被閲覽數: 49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在位最长和最短的君主们

              


来源: 2019-02-26 

               

翻到一个世界最长在位君主列表,很好玩,史料清楚可以精确计算的君主中,最长的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长达72年(不过很多人不服,因为他实际掌权的时间只有五十多年,肯定少于乾隆皇帝等很多人)。刚死的老泰王能排第二,列支敦士登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大公排第三,第四是一个古代的玛雅国王,我们对他了解很少,但是因为玛雅人在石碑上刻下每个国王的登基和驾崩日期,所以我们能精确知道他的在位时长,有人说他是古代世界在位最长的人,不过这是不对的。很多古代帝王时间应该比他更长,但是吃亏在没有精确日期可以记录。

第五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兹·约瑟夫一世,他死得正好,死后两年奥匈帝国就完蛋了。第六就是还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从目前来看,她几乎肯定可以上升到前五,能否爬得更高,甚至成为史上第一就看运气了……

第七君士坦丁八世和第八巴西尔二世是一对兄弟,也是共治帝,名义上都是皇帝,但实际掌权的是巴西尔二世,君士坦丁八世的身份更接近皇太弟,实际统治时间只有巴西尔二世死后的三年,不过名义上在位时间还更长一点。第九费尔南德三世是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国王,但他在那不勒斯被拿破仑赶走了,所以只能算西西里。第十维多利亚女王,血友病老祖母……

中国的康熙和乾隆只能排第十三和十四,还在昭和天皇后面,乾隆其实实际统治时间比很多人都长,吃亏在为了让爷爷排在自己前头,提前退位(但仍然掌权),如果不退位的话,目测能进入前十,为国争光……[笑cry]至于早期的一些帝王,如南越王赵佗等,没有准确的资料,所以无法进入排名。

维基上还有一个最短命君主表

 






海派文化..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0年, 西方人管理着这座城市.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 对上海影响深远.



来源: 2019-02-27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0年, 西方人管理着这座城市.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 对上海影响深远.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 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BTW, 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英国近现代工业文明 对香港影响深远.

具体表现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海派文化就是尊重多元化、个性,兼顾个人和社会利益,以契约精神为主导的理性的、随和的、较成熟的商业文化。 [1] 
首先是尊重多元。在上海,你会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多元化。比如一个团体内有很多争锋相对观点都能够和谐相处。因为人本来就是多元化的。这使得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发展,组成一个更强大的社会。一个人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因为别人与自己不同,而去排斥。因为,君子和而不同
其次是入乡随俗。上海人到了随便那个地方,都会尊重当地文化。比如上海人以前三线建设,现在外省上学就业都会主动去了解当地文化,至少做到不排斥。而留在家乡的,很多外地的文化也能被当地人吸纳。比如我们认可普通话,并把普通话学的很标准。
第三是个人。上海非常尊重个人。个人的言行举止,只要不影响他人,都是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的。虽然很多做法我不理解不同意,但是我能够尊重。每个人都能够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发展,而不受到干涉。
第四是人生观。上海人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金钱非常重要,但是人生也有更多的精神领域。在精神领域找到自己的空间,然后朝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奋斗。因为,精神领域比物质领域广阔的多。比如有人喜欢研究天文,有人喜欢钢琴。会享受人生。
第五是社会道德。上海人比较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道德。坐地铁不能吃东西就不吃,国家倡导少生孩子就少生,学普通话就学。中国绝大多数规则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应该遵守。
第六是社会责任感。上海人有社会责任感。比如地铁中的一些老人,有时候看不惯不文明行为会管一管。再比如上海人自发组成了家乡文化保护的团队,吴语保护的团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这是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我要好好爱护。看到上海的脏乱差,也有很多市民在网络上批评,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影响社会。江南人的责任感是有历史传统的。明末苏州在没有灾荒,温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市民居然也能参与政治,反对魏忠贤,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第七是理性。上海人的理性体现在对事情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我们更喜欢这个现象到底是什么,至于结论到底符不符合所谓的“谱”没有关系。比如爱国,我们做不到去砸日本车,烧日本店。我们不会随外界忽悠,随大流。比如一个小区缺网吧我们就开网吧,缺水果店我们就开水果店。大家和谐相处。
第八是成熟。成熟是人由于理性,对事物有了正确的判断推理,有一定经验,包括对历史有一定了解之后,由内而外的成熟。成熟也是自我的发现,独特个性的形成。为人处事讲理、不暴躁。因为和气生福,没有必要冲动。
第九就是求真不讲面子。上海人不喜欢虚假的一套,也不屑去装。很多时候毫不避讳地说明,某某我吃亏了。出现利益冲突,大家都摆在台面上谈,不是去回避、撒谎。包括地域冲突,也是在网上大量指出问题的所在。因为真实的反应真相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喜欢赤裸裸的真实,不喜欢美丽的谎言。明明不是这样的,却这么说糊弄过去,很让人反感。
第十是利益分配合理。上海人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当然也不喜欢别人占自己的便宜。利益大家互不侵犯。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实际上反而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海人明白的讲利益,因为人本来就是趋利的动物。
十一是契约精神。上海人普遍讲契约。契约不单单是个人诚信,而且是人和人之间的自由、平等。一切都是利益交换,交换使得各自的利益得到无形中增长。契约精神又促进了社会的平等。大家在平等的社会中用自己的能力来获得财富。
十二是商业文化。商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遵守法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江南商业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化。人际交往、利益分配、人与社会、个性发展都有了自己一套的行事风格。
十三是随和。上海人有句话叫做,和气生财。随和的性格,包容一切,找到各种合理的因素以吸纳,完善自己。只要不侵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上海人不乐意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冲突都会损失。人和人之间很多冲突都是傲慢与偏见造成的。
十四是妥协。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妥协,比如利益。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社会有无数个人组成。你的利益需要尊重,别人也需要尊重。然后大家找一个平衡点。当然这里边也需要对方的妥协。
十五是审美观。上海人的审美观就是清静淡雅,不喜欢大红大绿大吵大闹等重口味。上海人的服饰的清新,饭菜的香甜清淡,建筑粉墙黛瓦。说话细声细气,不喜欢打扰他人。
十六是形象。上海人多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服饰得体、谈吐得体。符合现代礼仪。
 

特性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开放性

海派文化姓海,表现在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还表现在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

创造性

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当年的海派京剧开创了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创新,如今的《曹操与杨修》也是创新,金茂大厦是在建筑文化方面的创新。

扬弃性

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尤其在被动开放时期,在租界里,以及主动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之下,有些饥不择食,来者不拒,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及时地提出这时特别需要清醒地辨别,有选择地有区别地对待,避免盲目和盲从。

多元性

海派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复杂的共同体,不应该要求它纯之又纯,单一就不成其海派文化了。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以致先进与落后,甚至低级,庸俗,黄色,反动文化也有可能混杂其间,特别需要清醒地区别对待。




又打脸:“被署名”哈佛教授否认撰文吹捧毛泽东(图)


文章来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裴宜理近日发表声明,否认一篇盛赞毛泽东的文章是她写的。稍早之前,前纽西兰总理希普利"被署名"在中共党媒上发表亲中文章。
 

图 / 哈佛官网

  近期一篇名为"哈佛教授:不容置疑!历史在不断证明毛泽东的正确与伟大!"的文章在中国网路社群微博、微信上流传,挂名作者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裴宜理(Elizabeth J . Perry)。

  这篇文章主要从经济、政治体制、吏治、人民币、国防等5个面向强调毛泽东是伟大的人。

  对此,裴宜理近日发出署名声明,否认自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声明强调,对文章产生情况不知情,文章所衍生的讯息与她无关。

  裴宜理1948年出生于上海,是研究中国政治和历史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1845年后中国民众的抗议活动与基层政治行为。她曾指中共在大陆击败国民党的理由包括"中共善于挑动民众的情绪"。

  此前,前纽西兰总理希普利(Jenny Shipley)才遭逢"被署名"的窘境。

  中共官媒"人民网"英文版网站18日刊登一篇"我们需学习倾听中国"的文章,作者署名希普利,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政策赞誉有加。

  在希普利公开否认文章出自她之手后,"人民网"英文版修改了这篇文章的附带说明,由"作者是前纽西兰总理"改为"希普利女士是前纽西兰总理,本文根据2018年12月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内容撰写"。

  学者、政治人物遭中共官媒署名的消息已非首次,纽约时报报导指出,一些学者和作者也有过类似于希普利的经历。

  澳洲中国问题专家、澳洲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负责人麦迪卡夫(Rory Medcalf)已不再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因为中共官媒"环球时报"于2012年发表过一篇署名他的观点文章,但文章并不是他写的。

  报导引述麦迪卡夫说,与希普利的情况一样,他接受了一次采访,但采访却被作为观点文章发表了,而且他在采访中讲的关键细节也被改变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獻給2019年一份歷史性檔案/中共审查之手伸向海外/中国恐怖蔓延美国/国民党秘密撤离青岛内幕
  • 美丽中国只属于权贵/美国风光/中国最让美国人蒙圈的4件事/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