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王丹自称合作研究员 惨遭打脸/郑永年:中国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
發佈時間: 4/13/2019 10:33:27 AM 被閲覽數: 52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郑永年:中国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2019-04-11 13:02:47

郑永年,于1985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政治科学硕士(1988年),并留校任教。1989年参与了六四运动,与当时的青年学生一起占领天安门广场,向中国政府请愿。后赴美国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和博士(1995年)。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https://zh.wikipedia.org/wiki/郑永年】

亲历天安门学运后,他随着游历多国,成为支持中共的发展价值观的新左派代表人物。郑永年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和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极力反对者,认为此两者的观点偏颇和短视;他并认为,所谓“普世价值”是带有侵略性的政治口号,并在世界各地酿成灾难后无法收拾。其《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一书2010年成为中共中央党校指定教材。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下这位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的新高论。


    中国知识的悲歌时代

文: 郑永年



 无论就中国历史还是就世界历史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乃至政治转型。就经济而言,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贫穷的经济体跃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几乎处于封闭状态的经济体,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并且已经俨然成为世界新一波全球化的领头羊。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从原先计划经济向中国自身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就社会发展而言,这些年里中国已经促成了数亿人口的脱贫,同样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尽管还有很多穷人,但人均国民生产所得也已经接近9000美元。

   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同样显著,包括人口寿命、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就政治而言,1949年之后建立起来的制度经受住了各种挑战,化解了各种危机;尽管仍然被西方简单地视为权威主义体系,但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显现出其高度的韧性和灵活性,与时俱进。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需要人们来解释,来提升,概念化和理论化,从而创建出基于中国经验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体系。很显然,这是中国知识界的责任。这个责任本也可以促成中国知识界的伟大时代,但现实无比残酷,当中国成为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大实验场的时候,中国的知识界则进入一个悲歌时代。

   说是知识的悲歌时代,倒不仅仅是因为权力、金钱和大众对知识史无前例的鄙视,也不是因为知识常常被用来点缀、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知识从来就是卑微的,也应当是卑微的。今天知识悲歌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创造者本身对知识失去了认同,知识创造者失去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其他事物的附庸。中国大学众多,每年都有很多校庆,不过一次次校庆就是对知识的一次次羞辱。

   每次校庆,大家无一不是以培养了多少政治人物、多少富豪而感到自豪,唯独说不出来的就是,没有一个大学已经培养出一位钱学森生前所的说“大师”。实际上,今天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所举办的各种公共论坛乃至学术研讨会,人们都已以邀请到大官大富为目的,而知识本身则是及其次要的、可有可无的陪衬物。

   知识体系是任何一个文明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任何文明就很难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至多成为未来考古学家的遗址。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看,正是伟大的知识创造才造就了文明。在西方,从古希腊到近代文艺复兴再到启蒙时代,这是一个辉煌的知识时代,没有这个时代,就很难有今天人们所看到所体验到的西方文明。中国也如此,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宋朝的朱熹,再到明朝的王阳明等,铸造了中国文明的核心。

   就知识创造者来说,知识创造从来就是个人的行为。尽管有些时候也表现为群体知识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但群体知识仍然是基于个人知识体系之上,只是一些学者之间有了共识,才形成为互相强化的群体知识。同时,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政治环境里,知识表面上是政府知识分子(也就是“士”)这个阶层创造的,但应当指出的是,政府从来不是知识的主体。

   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在知识创造过程中就没有责任,政府既可以为知识创造有利、有效的环境,也可以阻碍知识的创造。因此,从知识创造者这个主体来反思当代中国的知识悲歌,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要回答“我们的知识创造者干什么去了呢?”这个问题。

   一个一般的观察是,在中国社会中,历来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智于孤”。这里,“争名于朝”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的,“争利于市”是对商人来说的,而“争智于孤”则是对知识人来说的。今天的知识悲歌的根源就在于现代知识人已经失去了“争智于孤”的局面,而纷纷加入了“争名于朝”或者“争利于市”,有些知识人甚至更为嚣张,要名利双收。

   争名于朝。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从前是“学而优则仕”,从学的目标就是从官,并且两者没有任何边界。现在从学的目标已经大大超越(至少在理论上说)了从官,并且两者之间有了边界。尽管大多知识人士为官了,但“为官”的心态仍然浓厚,因此还是通过各种变相的手段争名于朝。当然,这背后还是巨大的“利益”。竞相通过和“朝廷”的关联来争名,这个现象随处可见。

   一些学者给政治局讲一次课就觉得自己非常地了不得了。今天在做智库评价指标时,人们以争取到大领导的批示和认可作为了最重要的指标。更有很多知识分子对大官竭尽吹牛拍马之功能。无论是被邀请给政治局讲课还是文章拿到了领导的批示,这可以是一个指标,但并非唯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知识有其自己的指标。如果知识人以这些东西来衡量自己的知识的价值,那么不仅已经是大大异化了,而且很难称得上知识。

   争利于市。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个新生事物。传统上,从理论上说,知识分子和商业是远离的。从认同上说,知识分子显得清高,不能轻易谈钱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来说,“士、农、工、商”的社会安排把知识分子和商隔离开来。当然,在实际层面,两者也经常走在一起的。不过,现在情形则不同了。知识分子其利益为本、以钱为本,公然地和企业走在一起,各个产业都“圈养”着一批为自己说话、做广告的知识分子。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房地产业。中国的房地产能够走到今天那么荒唐的地步,不仅仅关乎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而且也关乎于这个产业“圈养”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在每一步论证着政府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正确性,推波助澜,而非纠正错误。知识分子以其他手段争名利在现代社会,除了和政治权力和商业利益发生关系,知识分子更是找到了其他的手段来争名利。例如,争名于“名”,即通过炒作既有“名人”而成名。研究既有名人未尝不可,而且也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手段。不过,在今天的中国,人们不是认真地去研究名人,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需要,随意糟蹋名人。例如王阳明。王阳明是个大家,现在被炒得很红火。不过,很遗憾的是,没有人真正在研究王阳明,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现在的情况延续,“阳明学”很快就会演变成一种庸俗不堪的宗教,不仅静不了人们的心,反而会搅乱人们的心。

   这种现象在所谓的“国学”处处可见,人们所期望的国学精华没有出现,而那些“牛、鬼、蛇、神”则已经泛滥成灾。中学如此,西学也如此。例如马克思。在世界范围内,今天的中国拥有着最大群体的马克思研究机构和马克思研究者,因为马克思几乎已经成为官方的“国学”。但是认真去读一下这些机构和学者的产品,有多少人懂马克思。马克思只是政治,只是饭碗。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是具备了“争名利于众”的条件。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人通过互联网走向了“市场”,把自己和自己的知识“商品化”。当然更多的是充当“贩卖者”,即没有自己的知识,而是贩卖人家的知识。互联网是传播知识的有效工具,但这里的“贩卖”和传播不一样,传播是把知识大众化,而“贩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钱财。

   看看眼下日渐流行的“付费知识”就知道未来的知识会成为何等东西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成了社会各个角落上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宗教迷信、巫术等等)登上“学术舞台”,并且有变成主流的大趋势,因为衡量知识价值的是钱、是流量。

   而后者的力量如此庞大,更是把前者拉下了水。今天的知识分子都是在争流量,为此大家争俗、争媚,媚俗和流量无疑是正相关的。更可惜的是,官方也往往把“流量”和社会影响力等同起来。这就不难理解,即使官方媒体也和众多自媒体一样,堂而皇之地媚俗。

   古今中外的真正学者没有一个是争名争利的,有很多为了自己的知识尊严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历史上,不乏知识人被权力和资本所迫害的事例。近代以来才逐渐有了言论自由的保障。对大多数学者而言,名利并非是追求而来的,而仅仅只是他们所创造知识的副产品。

   很多学者生前所生产的知识,并没有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穷困潦倒。那些能够远离名利的学者才是真正的名而不利。屈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毛泽东曾经评论过屈原,认为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被开除了“官籍”、“下放劳动”,屈原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引自邓力群著《和毛泽东一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

   一旦进入了名利场,知识人便缺少了知识的想象力。一个毫无知识想象力的知识群体如何进行知识创造呢?一个没有知识创造的国家如何崛起呢?正是因为知识之于民族和国家崛起的重要性,近来自上到下都在呼吁知识的创造、创新。为此,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财经资源,培养重点大学,建设新型智库,吸引顶级人才等。但现实情况极其糟糕,因为国家的投入越多,名利场越大;名利场越大,知识人越是腐败。

   最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称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大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补充的是,不仅没有建立起近代型大学,而且也远远落后于传统书院制度。实际上,无论是近代大学还是传统书院,重要的并不是大学制度或者书院制度本身,而是大学和书院的主体,即知识人。

   有了以追求知识的知识人之后,这些制度就自然会产生和发展;而在缺少知识人的情况下,最好的大学和书院也只是一个居所。更糟糕的是,在知识人自愿堕落的情况下,这类居所越好,知识越遭羞辱。

   知识圈在下行,知识也在下行。尽管预测是危险的,但人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个方向不能逆转,那么中国很快就会面临一个知识的完全“殖民化”时代,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道理很简单,人们已经不能回到传统不需要那么多知识的时代,知识是需要的,但人们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那么只好走“殖民”路线,即借用和炒作别国的知识。

   在很大程度上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走的就是这个方向,只是今天的加速度不是前面数十年可以相像的。



来源: 共同自由 2019-04-10


浏览(3745)(13)评论(1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3 08:09:35

m

回复 | 0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3 08:00:53

.....道理很简单,人们已经不能回到传统不需要那么多知识的时代,知识是需要的,但人们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那么只好走“殖民”路线,即借用和炒作别国的知识。

======================

“借用和炒作别国的知识” ?

这里,郑永年所指的“知识”,显然是指“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领域。

任何一种特定意识形态后面都伴随着再准确不过的经济基础的支撑。而丛林世界,特定经济基础后面又伴随着特殊的军事力量, 以及特殊的具体手段(文化,价值观和智慧所决定)

比如, 同样是 “撒币” ,有些国家善于将"币“转换成 "弹” 来撒! 而另一些国家为省 “转换费” (大家都撒 ”弹“,后 ”撒“ 者占不了便宜。),而直接 "撒币“!(你说是贿赂也好, 是经济入侵也好, 是支援别国罢,见仁见智。) 目的不在赚多赚少, 甚至亏空。 而在(经济)战略上打乱对方。这点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郑永年没有看见,如今, 令 西方世界,特别是世界唯一超级强国哗然的所谓“一带一路”就是一种中国知识的最高体现。

回复 | 0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3 07:13:49

如果我没有分析错, 阁下你的“核心价值观” 就是“肉弱强食” 在人类世界的存在是必然的, 也是理所当然的.

恕我直言,您在这个问题上的愚昧在于, 你已经,或你早已经拿你自己当如今人类世界的 "强者“ 了!

告诉您吧,要够着那个标准, 您还差很遥远。

何况,如果你一旦公开认同此观念,你就再也没有资格对任何人叫嚣 “民主”,“自由” 。因为, 您再叫嚣,就是别有用心了.

因为,丛林世界, 老虎都希望兔子都追求与自己一样的 “自由”, 和 ”个人权力"。

您真拿自个儿当如今世界的"老虎” 啦?

看您说要说, 可又没见您说,所以说,只好自己先说, 来个抛砖引石。

回复 | 0
作者:duke留言时间:2019-04-12 18:31:32

也可以说这正是中国的智慧,知识-能力-生活这个链条上,中国人充分利用别人的知识,转化自我能力,奔向美好的生活。因为从利益垄断的现状,保护从能力开始,不是从知识开始....

我觉的这个永年和推崇永年观点的人思维过于僵化。还有为什么要贴出简力?难道怕单纯的观点难以吸引读者?

回复 | 0
作者:太山 回复 贾舟子留言时间:2019-04-12 14:52:00

非常感谢太山先生这次没有讨论叙利亚和伊拉克。

我赞同您的一些观点,但基本不赞同您的核心价值观。

等我下班后,再对若干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谢谢来访。

======================

1) 与其说这次"没提",不如说这次没有"举例" 说明相关论述. 换言之,本次留言内容已经包含了伊拉克,叙利亚战争的本质.

不是吗?

2) 我真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核心价值观" 值得阁下您不赞同. 洗眼恭看.

回复 | 0
作者:天雅 回复 老度留言时间:2019-04-12 11:57:17
今天美国的左派像级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左派知识份子! "白左"还可理解,没见过左派当政后的灾难; 中国大陆来的跟着起哄,要不是别有用心,根本难以理解。更有甚者,左派父母,帮着老共夺权建政,后来不是反右时被戴帽,就是文革时受冲击 ; 然而来美后,居然步父母后尘,还想毁了美国!
回复 | 1
作者:贾舟子 回复 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2 11:04:55

非常感谢太山先生这次没有讨论叙利亚和伊拉克。

我赞同您的一些观点,但基本不赞同您的核心价值观。

等我下班后,再对若干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谢谢来访。

回复 | 0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2 10:38:22

人类文明分两类:

1) 物质文明;

2)精神道德文明.

衡量精神道德文明的标准,正是看任何一个局部范围实现其物质文明过程中, 为满足或获取相关的财富,资源,代价所使用的具体 [手段的性质] 距离原始丛林法则有多远!

回复 | 0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2 10:26:01

所有作者这类人都存在一个共同毛病: ‘

他们永远不懂得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个相对手段实施和相对的结果的出现的过程。

用绝对眼光省视他们所关心的事物,而不懂得,那样眼光下, 能让他们满意的只有两种情况:

1)人类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完全理想的,不 再存在丛林法则的世界.

2)在丛林世界,军事,经济力量占绝对优势的世界超级强国和与之存在的利益关系的强权联盟所体现出来的某些,独特而相对的标准.这些标准显然没有普遍性意义。

定理: 只有丛林法则从人类世界消失以后,才有可能存在人类共同认同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回复 | 0
作者:太山留言时间:2019-04-12 10:02:08

古今中外的真正学者没有一个是争名争利的,...(随机抽样)

=============

作者的智商仍然局限于事物的皮毛!

如今人类普遍性采用的经济模式所决定的价值体系, 决定了,

1)作者所提及的那种“真正学者“ 的思想或人格,即, “没有一个是争名争利的” ,根本占不了支配地位。

2)他不争名利,那是因为他所在的国家,有更多的人在全世界,不择手段地 ”争名利“, 替他创造了一个,他所在的局部范围内,不需要他去争名利也能成为”真正学者“,而非真正难民,战争难民, 整天寄宿在别国隔离墙外面。。。或漂流在浩瀚的太平洋上.。。。

3)定律: 只要人类世界尚存在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 局部范围内,争名利与不争名利是守恒的.

即, 局部范围内越不需要争名利,这个局部范围一定会在更大范围内不择手段地 ”争名利“.

回复 | 0
作者:pzzdm留言时间:2019-04-12 09:24:09

弱智好啊。我党就喜欢弱智的人民

回复 | 3
作者:贾舟子 回复 西岸留言时间:2019-04-12 09:03:54

【。。。朋友或者同学聚会,那么多人,三四次,只有一次听到有人问特朗普(国内人的用法)是怎么回事,似乎没人关心贸易战。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不关心,气氛与这里真是天壤之别。因此好笑的是一群不在中国的人操心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人却没人在乎。。。。】

西岸同志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恰恰为郑永年的理论提供了论据:(大陆的)普通中国人胸无大志,整天关心的就是吃喝玩乐和眼前和他们直接有关的利益。这就是“全面弱智” 的写照。

回复 | 3
作者:老度留言时间:2019-04-12 07:28:00

在抗战胜利后一直到中共建政,在这段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知识份子普遍左倾,当时大半都是黄左,跑延安的跑延安,参加地下党的参加地下党,为阿共抬轿子吹喇叭,尽心尽力,为阿共的建政立下汉马功劳,可是结果如何呢? 一个反右,抓了五十万右派,其实这批人并非什么右派,而是货真价实跟党走的左派,都是黄左知识份子。

黄左的命运是自找的,值不得同情,这就是他们的命,为专制独裁做嫁衣裳。

现在美国的白左也一样,真到美国搞成社会主义的那一天,换句话说,也就是美国委内瑞拉化或南非化成功的那一天,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就是白左,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一天,白左都是社会的贱民。

回复 | 4
作者:西岸留言时间:2019-04-11 21:35:43

以我的观点,看别人再多的东西也不如自己去经历一下能体会社会实际,尤其是这种年龄段已经到了不应该以他人的观点为论据的地步了。

我因为生病恢复期很长有两年没有去中国,两年时间中国的变化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大。不论社会物质财富还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关注的事情,等等,与两年前大不相同。两年前人们忧虑的是买不到第二套房子,如今抱怨的是中国政府只允许每家最多能买三套房子。这里看网上文章好像中国受到贸易战影响,但在国内根本就感觉不出来,如果大城市里都感觉不出来,那些与外贸关系相对小的城市就更应该无所谓了。

朋友或者同学聚会,那么多人,三四次,只有一次听到有人问特朗普(国内人的用法)是怎么回事,似乎没人关心贸易战。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不关心,气氛与这里真是天壤之别。因此好笑的是一群不在中国的人操心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人却没人在乎。

一方面说中国人人均存款五万是个灾难,另一方面说高储蓄率是抵抗经济危机和贸易战最好的武器,其实只要是知道存款意义的人是不难弄清楚那种观点更make sense的。

回复 | 1
作者:阿鼻地狱留言时间:2019-04-11 20:24:14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复 | 0
作者:wangqinbichu留言时间:2019-04-11 19:01:20

因为有了郑永年这样的犬儒。

回复 | 0
作者:贾舟子 回复 lone-shepherd留言时间:2019-04-11 16:55:52

习近平对来自右翼的批评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

像郑永年这样的新左派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在向习近平“进谏”。他对于中共「腐朽的政治制度」避而不谈,用“将来式”来表达他对中国知识界的堪忧(也许是为了避免刺激习近平)。

可惜,凭习近平的智力,他连郑永年的话也听不进去。看来,习近平将是中共的末代皇帝。呜呼哀哉!

回复 | 5
作者:lone-shepherd留言时间:2019-04-11 14:12:50

为什么是“将”、七十年来共产党哪一天不反智?

回复 | 6




王丹自称“合作研究员” 惨遭打脸


 | 2019-04-12 08:37:04  中时电子报 | 

民运人士王丹日前为了费正清中心是否邀访韩国瑜一事,在脸书抒发质疑,他自称是费正清中心合作研究员,却没收到中心发的演讲通知;然而,随同韩国瑜赴美的立委陈宜民美国时间12日上午忍不住回批,经过向费正清中心求证,王丹根本只是领有费正清院外访问学者的证件,方便到哈佛大学图书馆借书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合作研究员。

陈宜民说,韩团队前一日演讲前,向费正清中心主任宋怡明查证,对方回答,发给王丹的是院外访问学者证件,是让他们可以到哈佛图书馆借书、从事台湾研究之用,共发出120张,王丹是其中之一。

陈宜民透露,高市行政暨国际处处长王智立也会申请,只要有3封推荐信就能通过,就和王丹的身分一样了,就能来费正清中心访问,但是不支薪,也不是什么研究员,只能到哈佛图书馆借书。

 


立委陈宜民(右)打脸王丹,指他根本不是什么费正清合作研究员,只是领有院外访问学者的证件,方便到哈佛大学图书馆借书而已。(林宏聪摄)

他说,这趟来美国过程中有很多纷扰,但韩国瑜团队用他们的智慧、谦卑服务的态度在解决问题,韩展现的是风度,非常谦虚,大家也看到市府团队都是非常谦卑,有些事情他们不方便解释,在旁边看在眼里的,就来帮忙说明一下。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峻谦:王丹「黑韩」 罗智强:没水准的民进党打手
  • leebai:六四感言失败主义/胡平:克服失败主义/六四不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