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一带一路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巴黎圣母院这把火,把黄背心的火点燃了
發佈時間: 4/25/2019 1:46:43 PM 被閲覽數: 43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巴黎圣母院这把火,把“黄背心”的火点燃了

   4月20日,法国“黄背心”抗议运动再次迎来高潮。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并没有阻拦“黄背心”运动的步伐,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为富豪们为巴黎圣母院的捐款很快达到十亿欧元,让“黄背心”示威者怒不可遏。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示威者中有人认为他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迅速出面解决,有捞取政治利益的嫌疑。
   
     法国“黄背心”运动始于2018年11月17日,是法国巴黎50年以来遭遇的最大骚乱。这个运动的诱因只是因为政府加征燃油税。一位女性在去年5月时在网络上征集反对燃油税的签名,没想到很快就有30万人签名响应。随后在脸书上,有人开始号召大家前去堵路抗议。对于比较贫困的法国人来说,每个月加征10欧元的燃油税,确实是一个额外的负担。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没那么困难。不过,法国上调燃油税的举动,刺激了很多示威者。

   
     要追究深层次原因的话,这其实是法国民众长期积压的对马克龙的不满情绪导致的,燃油税可谓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大部分示威者来说,他们认为马克龙根本不理会底层人的感受,完全代表富豪阶层的利益。就像法国加征燃油税一样,法国政府并没有举行任何听证会就直接决定。这对于西方民主来说,仿佛是一个噩梦,与法国人的理念格格不入,显得太过于骄傲自大。
   
     其实法国近几年的经济情况并不好,失业率是德国的三倍,达到9%。但是其经济增长率长期只有1.8%左右。为了刺激经济,马克龙上台之后就开始执行减税政策。从马克龙的一系列政策实施过程中,法国富豪们省了32亿欧元,但是7成以上的中产阶级却没得到任何好处。这本来就激怒了中产阶级,但是当时并没有人站出来强烈反对。
   
     作为相对年轻的总统,马克龙上台后展示了他的雄心壮志。他希望刺激法国经济,但是却又去削弱工会势力,这引起很多人的强烈不满。这种怨气积压得越来越多,直到法国政府开征燃油税。
   
     放眼西方世界,“美国优先”政策令特朗普几乎放弃了所有盟友的利益。英国为了脱欧已经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欧洲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因为年事已高,对内对外的棘手事情耗费过多精力。只有法国新总统、年轻的马克龙被欧洲寄予厚望,他被认为是欧洲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未来的领导者。马克龙也比较自负,对于欧盟事务的参与增多,还要遏制欧洲的民粹主义,再加上带领整个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马克龙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领头羊的位置。
   
     看似不大起眼的征收燃油税,却成为马克龙实现其雄心壮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尾气排放,在环境保护方面法国能够起到表率作用,还可以增加政府税收。因为其他领域的减税措施,导致政府需要找一个替代来源,燃油税正好可以弥补这个损失。不过,这个税收却牵涉面甚广,让底层老百姓十分不满,“黄背心”运动应运而生。
   
     法国政府从一开始就让步,声明不再征收燃油税。纽约《华尔街日报》对此报道称:在双方的对视中,马克龙先“眨了眼”。但是政府的让步并没有带来活动的终结。有不少外国人甚至一些犯罪分子、民粹者都赶来法国参加这项“运动”。他们不但打砸烧抢,还在各种场合攻击马克龙,不择手段地获取政治利益。
   
     每一次运动展开,法国警察都要逮捕数以百计的示威人员。整个巴黎仿佛失去了秩序。而马克龙除了动用警察来防止事态扩大之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如今,马克龙现在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他动用军队驱赶示威人员,将彻底失去赖以存在的从政基础:选票。如果再不结束这项运动,好像也没办法继续在总统职位上呆下去。恐怕马克龙从开始参加选举时也不会想到会遭遇如此棘手的难题。现在的法国,已经是麻烦缠身。
   
     如今,巴黎圣母院一把火,不但烧毁了法国800多年的古老历史,而且再一次点燃了“黄背心”们内心的火焰,巴黎又将陷入骚乱危险之中。也许,这位年轻总统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毕竟要带领世界五强之一的国家,并不是田园诗一般美好的工作。
(2019/04/24 发表)





一带一路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019年4月22日




      
    万维读者网林孟编译报道:美国《彭博社》网站“彭博观点”栏发表专栏作家、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科文(Tyler Cowen)的文章说,中国称之为“一带一路”的全球经济发展措施,被认为是北京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冲突中,主要的工具之一。中国正通过此计划,投资从东南亚、巴尔干半岛到东非的固定资产和基础建设。
    
    这对中国构成了风险,因为东道国最终将国有化那些资产,却不给中国相应的回报。美国当初失去巴拿马运河和沙特阿拉伯石油资产的控制权时,学到了这一课。笔者对中国和黑山共和国之间最近的一项协议感到震惊。事缘北京将黑山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以防黑山不偿还某些贷款。这使中国看起来像谋取土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引起黑山人民不满。但也有比较温和的解释:中国之所以要求以土地为抵押,是因为北京知道黑山信誉不佳。这笔贷款使黑山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的63%上升到80%。
    
    
一带一路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黑山的一带一路公路项目
    
    实质上中国正在扮演放高利贷的角色,那显然不是当今世界取得成功的途径。如果中国在黑山要求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可能会发现持有这类资产麻烦多于其价值。就如亚马逊公司决定放弃与纽约的协议,因为纽约市和州政府表现出某种敌意。如果中国试图出售抵押土地,潜在的新买家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拥有可强制执行的财产所有权。
    
    至少从中国的观点看,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正在和许多GDP体量很小的国家达成协议。小国常有违约倾向,并指望大国债主不会费事拿他们开刀。你可能认为,小国容易被中国摆布,这有一定道理。然而,中国和小国都知道,小国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惩罚策略效果适得其反,甚至会激起更多不值得的怨恨。
    
    要知道,债务违约有多种形式。不要以为黑山或其他中国的债务国有朝一日突然停止还款。他们更可能告诉北京,如果不提供更多条件优惠的贷款,或重新谈判以前签署的协议,预料财政近期会出现困难。这对中国来说,可能不是一场胜利的游戏。例如马来西亚就要求重新谈判已规划的铁路合同,中国不得不砍掉三分之一的要价。
    
    比这些经济问题更要命的是,在利用外交和文化影响力补充一带一路软实力说服技巧方面,中国的表现相当差。这并非偶然,也并不反映中国人顽固地不愿意学习使用软实力手段。问题是结构性的——由于中国政府没有通过正常的民主方式获得合法性,其很多对外政策必须迎合国内民众,无论是一般国民还是中共内的同盟者。对内表演的必要影响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动机,但这却疏远了和中国打交道的其他国家。
    
    总之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额外汇和日益强大的军力,却几乎没有可靠的盟友。而中国的干涉反倒成了周边许多国家,如人口众多,战略地位重要的的印尼等国大选的问题。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德国教堂受扰引中国网民心急如焚/胥志义:能用剌刀和鞭子强迫人民共产和公有吗
  • 熊奶奶灿笑回击乖孙子王丹/林培瑞、宋永毅:许章润事件与中国学术自由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