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一百年後 五四精神變味兒了嗎/紀念五四青年運動 習近平:聽黨話跟黨走
發佈時間: 5/2/2019 2:03:27 AM 被閲覽數: 36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紀念五四青年運動 習近平:聽黨話跟黨走











2019年4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大會。(美聯社)

2019年4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大會。(美聯社)
 

今年是影響中國近代曆史變遷的“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周二卻在北京舉行的紀念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

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除了代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還有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批判傳統文化,號召以民主和科學之路探索新文化運動。

周二(4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提前舉行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中共的思維方式,演繹了這場運動的意義。






習近平:“爲中國共産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爲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曆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習近平指出,五四運動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他強調,培養新時代中國青年事關黨中央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是黨中央的共同政治責任。他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發揚五四精神,愛國愛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習近平要求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美聯社)

習近平要求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美聯社)



學者:習近平背離五四運動精神

澳門教育學會會長蔡梓瑜認爲,習近平的講話背離了五四運動精神。因爲五四運動從來沒有提倡過要服從黨。

蔡梓瑜:“要服從黨、要愛黨,是完全兩碼子的事。五四運動無疑是愛國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北京大學的學者提倡的是中國如何往前邁進,民主跟科學。而關于服從黨與社會主義當時是沒有提過的,所以這完全是把共産黨的管治淩駕于五四運動。這說法完全是背離曆史,背離現實,還有背離中國應該往前走的方向。”




貴州大學原經濟學院教授楊紹政則指出,愛國並不等同愛黨。

楊紹政:“應該鼓勵青年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愛國和愛黨是兩回事。愛國不僅是贊美和歌頌祖國,愛國首先就是要發現這個國家的錯誤、問題,發現以後,要敢于把它公開出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國。愛黨並不僅僅等于是贊美中國共産黨,應想辦法發現中國共産黨存在的錯誤和問題。”

1919年5月4日,數千名學生、民衆在北京遊行示威,抗議一次大戰結束後,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北洋政府沒有捍衛中國利益。示威者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其後示威蔓延至全國。

至于這場學生示威衍生出來的“新文化運動”,核心議題就是以民主和科學來解決當時中國面對的種種問題。

記者:高鋒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郭度   RFA





一百年後 五四精神變味兒了嗎? 



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曆史檔案圖)

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曆史檔案圖)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前夕,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一場紀念大會上表示,這場學生運動的曆史經驗體現了愛國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重要性,卻淡化了當時另一些具有進步意義的呼聲。那麽,五四精神到底是什麽?當今又有什麽曆史意義呢?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家傲,邀請了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恒青,以及現居美國的青年學者李保陽,就五四精神進行了討論。

記者:李恒清先生,在您看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麽?

李恒青:五四精神核心就是原來提到的那個“德先生”和“賽先生”,實際上就是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學。從原則上講,就是獨立地、自由地思考。

記者:李保陽先生,您又是怎麽看的呢? 






李保陽:五四精神其實已經是一個史有定論的話題,那就是民主和科學,也就是陳獨秀在《新青年》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賽先生”。這兩個精神也不是冷不丁就從1919年突然就提出來了,它們其實就是近一兩百年來,中國民衆一直在追求的東西,那麽到了五四就是一個契機。然後,陳獨秀、胡適這一批文化人站了出來,把這些精神明確地提出來,作爲一個時代的精神代表。

記者:周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說,五四運動的曆史經驗體現了愛國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重要性。那麽您認爲,五四運動的曆史經驗是否如此呢?

李恒青:當然不是。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當時共産黨還沒有被派到中國。當時中共是斯大林領導下共産國際的一個支部,那個時候共産國際派人到中國來發展共産黨的系統。這個分支機構在1919年已經開始有一些小型活動了,但是還沒有組黨,也沒有真正發揮更多的作用。五四運動是青年學生在一些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的倡導下,最後發起了這場學生運動。共産黨那個時候並沒有發揮作用。

記者:李保陽先生,您對它的曆史經驗又怎麽看?

李保陽:我在浙江嘉興生活過16年,而嘉興南湖是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臨時會址。那麽後來就被渲染成1921年開天辟地。中國有部電影叫《開天辟地》,它把這件事渲染得轟轟烈烈。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事實。1921年七八月份的嘉興市民根本就沒人知道,曾經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有這麽一群人召開了這樣的會議。

曆史的經典都是後人堆積出來的,也就是顧颉剛先生所說的“層累的曆史”。在發展過程中,共産黨不斷地在經典化它的曆史,而這個經典化過程大部分都是牽強附會的。要把馬克思主義附會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我覺得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記者:六四三十周年馬上就要到了,有不少網民談到五四與六四兩大學生運動間的聯系,而官方對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李先生您如何看待這兩大曆史事件的關聯?

李恒青:應該說八九學運是對五四運動很好的傳承,因爲1989年的這場學生運動就是要追求民主和自由。它的起因就是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過世。因爲他是黨內相對來說自由派的一位領導人,所以這些學生們對他非常懷念,他們都希望把自由的空氣繼續傳承下去,結果胡耀邦後來倒台了。大家覺得黨內對他的逝世處理不公,由此才引發了後續的抗議活動。所以,我認爲六四和五四兩大學生運動是一脈相承的。

記者:李保陽先生,您對此又怎麽看呢?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于北京天安門。(曆史檔案圖)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于北京天安門。(曆史檔案圖)

李保陽:我認爲,在追求民主和光明的路上,五四精神和六四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我在國內的時候曾經在大學裏教書,我就在課堂上跟學生感慨。我說,1989年到現在30年過去了,我們的學校風平浪靜。這是爲什麽呢?因爲我們現在處在中共高壓的統治環境之下,在校園內不能談自由和民主。
就像五四時期的一位中國知識分子夏曾佑所說的,大學不是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但是很可惜,八九學運之後,中國所有的大學都成了制造順民的大工廠。

記者:中國當代青年應從五四運動中汲取哪些精神食糧呢?

李保陽:爲了喚醒當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關心,我覺得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共産黨灌輸的這一套馬克思主義對青年學者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如果想要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只能寄望老師去影響學生。當然,這也有很大風險,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去做學生工作的時候很可能會被政府關注到,但是這些工作還是要做,而現在一些海外的民運同仁也在爲此努力。國內能做的,我覺得就是從教育著手,讓學生們首先有個意識的覺醒。我們先把這顆種子撒下去,至于它什麽時候能夠生長、開花結果,這是我們不能預料的,但是我覺得,在學生中間去做總比不做要好。

記者:家傲 責編:申铧 網編:郭度    RFA




習近平五四講話又出洋相:把“贍養”念成“瞻仰”(圖)


法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五四發表莊嚴講話,囑咐青年人要愛黨,先不說愛黨與五四精神有沒有關系,吸引眼球的是習主席又讀錯了幾個字,大大地沖淡了精心營造的莊嚴氣氛。亡羊補牢,尤爲晚矣,網民“獻計獻策“的也不少。



習近平五四百周年發表講話要求青年愛黨

習近平接二連三的讀錯字,網絡引起的反應比較強烈。這兩次致辭出錯,一次是在有點“萬邦來朝”意味的“一帶一路”峰會開幕式上,把“精湛細膩”錯讀成“精甚細膩”,隨後官媒發送的新聞稿中,又把此處改爲“精謹細膩”,以掩飾習近平念錯講稿的事實;五四一百周年,習近平特意在四月三十日提前致辭,十分重視,結果把“老人贍養”,錯讀成“老人瞻仰”,分不清“贍、瞻”二字。還有人指出,把“迸bèng發”讀成“並發”。尤以“贍、瞻”不分引發的反應最多

習近平五四百年講話關注青年老人,顯示大家長對子民的關懷,可惜又讀錯了,而且錯的不輕,把贍養老人讀成瞻仰老人。從中央電視台視頻看,錯的比較嚴重。他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婚戀交友老人贍養等方面的操心事…”,關鍵是習近平把贍(shan)養讀成“瞻(zhan)仰”,而且兩個詞意思差遠了。贍養指子女照顧老人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瞻仰:更多用來對死者或者廟宇表達崇敬之情。漢語詞典對此有條解釋:“仰望,恭敬地看:瞻仰遺容;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有網民因此很不滿,指“把活人咒成死人”,“你瞻仰不等于我們也得瞻仰,老人還在跳廣場舞呢!”還有人用前兩天出的那個錯來“贊揚:“講得真是精甚哇”。

視頻網絡飛傳,網民炸鍋了,有的說:“博士又出新詞了!”“梁家河的學問深不可測啊”,有的說以後生僻字,形近字都不敢讀了,念什麽不一定,怎麽都要看習皇的意思,漢字改革迫在眉睫啊。“

還有人問:“社科院、清華、北大、複旦相繼成立了習近平語言藝術研究中心,是特麽研究神馬的?”

但是出點子、發問釋難解疑的也不少,綜合如下:

習近平讀錯字真的重要嗎?有點吧,畢竟他是強國的主席。

習近平讀錯字爲什麽那麽讓人吃驚?因爲他說自己是讀書人,中外古今,古典現代,無所不讀,而且早年在梁家河插隊時就已讀過許多。

如何解決國家領導人不斷讀錯字的問題?難辦,現在不像過去,報紙截稿了,新華社淩晨發一個緊急通知改字,來不及改的,算作排版錯誤,屬于政治問題。現在視頻橫飛,而且中國是網絡大國,傳播速度快,大家一下子就看到了。

有沒有修補的辦法?幾天前在一帶一路那個講話,官媒試著掩飾“精湛”,結果越描越醜,越不精湛,而且,最後聲音還是合不上。

能不能采取比較激進的辦法?就是定于一尊,按主席說的定,或者幹脆來一個文字改革?或者修訂字典。這會很難吧? 旅美法律學者滕彪評論:”以後‘贍養’讀作‘瞻仰’,憲法都能改,改個字典算個啥?“

另有網民擔心,即便那樣,也恐怕來不及,誰敢保證習主席不會繼續出錯。總不能修改來修改去吧?

今後怎麽辦? 最簡單的就是不直播,禁止參會者現場錄音,保證對聲音處理後再轉播。但也不能避免萬一,上次那個”精甚“就是官媒做了手腳的,結果事情還是弄得很大,普天下皆知。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如果不是医生主动曝光 你永远看不到这一幕/为确保出国皆是爱国人士 中国当局这样做
  • 上海首办世界犬展 隔壁餐馆大卖狗肉锅/村民举英雄回家迎接刑满释放人员,13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