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國將舉行宗教自由會議 重點提中國/擔心高新科技外泄 川普當局對華人科學家嚴加防範
發佈時間: 7/13/2019 1:00:09 AM 被閲覽數: 10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美國將舉行宗教自由會議 重點提中國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特使”薩姆•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美聯社)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特使”薩姆•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美聯社)  






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打壓宗教自由已經招致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11日表示,即將在下周舉行的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將重點討論中國日益嚴峻的宗教迫害狀況。


美國國務院將于15日在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拉開第二屆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的帷幕。布朗巴克星期四介紹說:“全球宗教迫害情況嚴重,不少人因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被騷擾、監禁,甚至死亡。我們這次舉行會議的目的是在全世界推動草根運動,團結各信仰人士,爲彼此的宗教權利而努力。”


布朗巴克提到,鑒于中國打壓宗教自由的狀況越趨嚴重,這次的活動將針對中國的宗教自由狀況進行重點討論。


“中國繼續在我們的宗教自由報告中被列爲特別關注國。近年來在中國發聲的宗教迫害事件越來越多,並且廣泛地針對各宗教群體,包括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族裔、藏人僧侶、家庭教會成員、天主教徒、法輪功學員等。我們會對這些問題以及相應措施進行討論。”


美國國務院今年6月發布的2018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批評中國持續打壓和限制宗教活動,並專門以一章節來講述中國當局壓制新疆穆斯林的情況。


報告說,自2017年4月以來,有80萬甚至可能多達兩百萬的新疆穆斯林在沒有經過審判的情況下遭到拘押。他們被強制失蹤、酷刑折磨和虐待,更有人在被關押期間死亡。在海外的維吾爾人也因中國政府的壓力而被所在國遣返,並在回到中國後被拘押。


雖然美國政府在多個場合和報告中提及新疆嚴重的人權危機,但外界質疑美國爲確保美中貿易談判順利,而沒有針對新疆問題向中國施加足夠壓力。


美國副總統彭斯曾在美中兩國領導人准備會晤前夕,推遲發表對中國人權和宗教自由狀況的演講,時間點引起不少猜測。


布朗巴克對此表示:“貿易談判就是這樣,處于敏感時間段。但我們持續關注相關議題,同時傳播這些信息,讓國際社會了解這些情況。”


他還補充說,美國政府可能會在這次部長級會議期間或結束後發表聲明,雖然他不清楚是否會與新疆有關,但聲明內容將包括如何促使國際社會積極推動宗教自由。


(記者:韓潔 責編:申铧)RFA



擔心高新科技外泄 川普當局對華人科學家嚴加防範(圖)


美國之音



康涅狄克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正在開會

時胡文博目前是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的博士後。他自大學起就在美國求學,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進行了本科和博士課程的學習,研究領域是生物信息學。這是一門涵蓋統計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跨學科研究。

他談起了一次入境時不尋常的經曆。

“一次從中國飛回洛杉矶的時候,一名海關官員用充滿懷疑的語調問及我的研究領域和所在的學校,並花了一兩分鍾仔細閱讀我的文件”,時胡文博對美國之音說,“最後我們沒有被帶到小黑屋問話,但是這跟平常蓋章走人的經曆完全不同”。

“我覺得受到了特別審查,而原因是我的背景和國籍”。

學術自由=間諜天堂?

時胡文博受到的待遇並不是特例。川普政府從去年開始對美國大學裏可能出現的敏感信息和技術外泄開始嚴格調查。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數據,2014年,美國有1/4的敏感和機密信息被外國通過學術機構獲取。2018年4月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國家反間諜官員米歇爾·範·克裏夫(Michelle Van Cleave)說,自由和開放導致美國成爲“間諜的天堂”。

美國聯邦調查局反間諜處助理主任普裏斯塔普(E.W. Priestap)在2018年6月的一次國會聽證上說,大多數美國教授專注傳道授業,分享人類知識,不幸的是,這種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多地爲一些個人和國家所利用。他們的手段日漸精巧,富有創意,對美國的學術、經濟、軍事構成威脅,侵蝕國家安全。

普裏斯塔普強調,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並不針對特定的種族和原籍背景,他們關注的是行動。美國情報部門注意到,在學術間諜犯罪中,中國公民的數量不成比例地高于其他國家公民。

中國的千人計劃更是受到了美國國防部門的特別關注。美國國防及情報官員認爲,中國2008年啓動的“千人計劃”,吸引在美國受教育和工作的科技人才,是中國轉移、複制並最終趕上美國軍事和商業技術多種努力的主要部分,其目標是促進合法及非法將美國技術、知識産權和知識轉移至中國。

著有《間諜學院》(Spy Schools)一書的調查記者丹·戈爾登(Dan Golden)表示:“美國大學裏有很多的國際學生、國際學者。有一些人在爲他們的國家搜集信息,竊取科學機密或發展人脈”。

戈爾登在他的書中談到了一個例子。中國公民劉若鵬曾是杜克大學學生,他參與開發一種讓物體無法被某頻段內的電磁波探測到的遮蓋物。五角大樓資助了這個項目,然而他的導師發現,劉曾經邀請中國的老同事來參觀並拍攝杜克大學的設備。

他的導師意識到,劉想要與中國同事分享在美國學習的先進技術。劉在回國後建立的機構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注冊數千項專利。他堅稱,自己沒有違反任何法律,只是得益于美國開放的學術環境。

戈爾登在他的書中寫到,劉若鵬利用美國大學的開放性讓大量納稅人出資研發的敏感信息流入外國政府手中。“全球化使得美國大學站在了間諜戰的前沿”,他說。

華人科學家受到更多審查

在這種情況下,從2018年開始,有中國背景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不論是美國公民還是綠卡持有者,變成了政府特別審查的對象。包括聯邦調查局和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內的美國政府機構對大學和研究機構施壓,要求排查可能竊取美國知識産權並提供給外國政府的個人。

與此同時,美國將更多的中國大學列入黑名單。今年四月,美國商務部將37家中國企業和學校列入美國企業應謹慎對待的“未經核實”實體危險名單,其中包括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如果美國大學想要從這些大學雇傭教授或研究人員,必須提供額外證明來保證雇傭的合理性。

這些做法雖然能夠防範竊取學術成果和敏感信息的風險,卻也招致外界的批評。有些人批評這會阻礙學術交流,也有些人認爲這是散布冷戰思維,針對種族進行不合理審查。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華人學者7月發表聯名公開信,批評目前美國對于華人學者的負面環境給他們帶來了心理恐懼。

一些對此關切的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Committee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在今年6月致信川普總統,其中提到了水文學家陳霞芬(Sherry Chen), 天普大學物理系教授郗小星等案件,並批評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要求美國醫療中心對全美華人學者的大規模調查。信中說:“這種調查損害了美國的形象,還損害了國家安全,並且對一些最優秀的科學家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

對于在2013年開始讀博士學位,並在2018年畢業的時胡文博來說,5年前和5年後,美國的科研環境變化顯著。

“那時候,針對中國科學家的負面新聞少得多。總的來說,社會和學術屆的氣氛是友好、開放和公平的”,他對美國之音說。

“但是近幾年來,我能感覺到針對中國科學家一些微妙和間接的歧視”,時胡文博說,“比如,在一所著名大學的招聘中,其中一個部分是應聘者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所有有中國背景的應聘者都被安排在下午,而非中國背景的人則是在上午。我不知道這所大學這樣做是不是在刻意分組。如果是的話,那真令人心寒。”

他還說,很多人對于第一作者是中國人的科研文章變得越來越充滿懷疑。

他也擔心目前的大環境對他未來的學術生涯會有切實影響。“我擔心目前的負面環境會讓其他人不願與中國科學家合作。我也很擔心這種大環境會增加我尋找大學教職的難度”。他說。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美國副總統彭斯:中國必須改變 加入國際大家庭
  • 《文昭》 四名英国人在华被捕!中共为香港再启人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