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柏林墙的历史/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行者老侯:柏林墙倒塌的声音
發佈時間: 11/9/2019 12:43:48 PM 被閲覽數: 19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之一: 柏林墙的历史




2019年10月13日



    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之一: 柏林墙的历史


    正在搭建的柏林墙资料图片 法新社图片
    
    (法广RFI 特约专栏作者:赵越胜)[提要]今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但更重要的工作,是反思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从这种反思中看清历史的轨迹,从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预设人类社会运动的路标。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遗忘,这种心理机制使人逃避痛苦意识,同时也使人逃避自由。纪念柏林墙的倒塌,就是抗拒遗忘的实践。
    问:柏林墙的倒塌,是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但它的前因后果,一般人可能不大熟悉,请你给听友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答:好。柏林墙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冷战史。冷战这个词,从现有的记载来看,用它描述国与国之间冲突形式的人,是乔治·奥维尔,他就是《一九八四年》的作者。他敏锐地注意到,苏联帝国和西方自由世界会因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的不同,而引发一种新的冲突。这种冲突不同于传统的国与国之间地缘政治的冲突。随后,美国投资家巴鲁克则指明,美苏之间处于一场冷战。所以冷战一词的确切涵义,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之间,除不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之外的全方位斗争。我们总说柏林墙,那么为什么这堵墙会成为一个当代历史的象征呢?我想先和听友们谈谈“墙”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墙是人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设置。中国古人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老百姓修筑院墙,是为了防贼防盗,防止有外人随意干涉自己的生活。
    
    墙是一个家庭保护自己的自由和隐私的屏障。所以它是用来阻止外部敌人破坏、侵扰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安全与自由的。它的本质是防止外人入侵,但也有一种墙,是为了防止墙内的人外出的,那就是监狱之墙。只有监狱之墙不是用来抵挡入侵,而是用来防止外出的。所以只要一种墙用来阻止人自由外出,那么墙内的人,就是实质上的囚徒。柏林墙就是这样一堵墙。它以极森严的武装戒备来阻止东德人民自由出行。一开始,它用来限制人身自由,随后必然地,它就用来限制人的思想自由交流。它不仅限制肉体,同时也限制精神。萨特有一篇小说,名字就叫《墙》,描写的就是一群被关押囚禁的人,其中有一个卖面包的商人叫加西亚。他本来不问政治,但也被关进大墙。当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被关进来呢,他回答说:“他们逮捕所有和他们想法不同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凡是修筑限制自己的人民外出之墙的人,必定要修筑限制思想交流之墙。当今世界上刻意修筑防止思想、信息自由交流之墙的国家不多了,可惜中国却是这少数国家之一。它称自己修筑的这道墙叫“防火墙”。防的是什么火呢?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看,在思想的源头,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盗火给人间的大神普罗米修斯,他说,他盗火就是要给世间的凡人送上最好的礼物,那就是火,它代表温暖和光明。在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中,有一段普罗米修斯与宙斯的辩论。这段辩论说的就是,人类自古以来就用火来象征光明,而迫害盗火者的两个角色,一个叫强权,一个叫暴力。所以中国当局所修筑的防火墙,防止的就是人民会见到的光明。他们设想,只要人民永远处在黑暗与愚昧当中,他们的统治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古往今来,万事不变,防火永远靠的是强权和暴力。
    
    问:看来 柏林墙具有很深刻的哲学意义?
    
    答:是的。所以你出的这个题目,意义不寻常。好,我们现在回到历史本身,来看看柏林墙的前世今生。我们知道,德国战败后,被划分为四大占领区,分别由美苏英法占领。军事占领当局就是最高权力机构,柏林城位于苏占区。但它同样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美苏英法各占一份。如果把苏占区比作一片红色的海洋,柏林的美英法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西柏林,则是这个红色海洋中的一片绿叶。所以随着红海洋的波动,柏林始终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1947年1月,美英占领区合并,建立了共同的管理机构,随后法占区也加入,成为三占区一体的局面,这就是西柏林的诞生。三占区接受马歇尔计划,努力让德国人建立一个民主政权,他们一方面推动经济复苏,一方面筹备立宪会议,准备为德国的民主制度打下基础。
    
    因为随着战时同盟关系的终结,苏联又开始咄咄逼人,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推向德国。而西方自由阵营的国家,意识到布尔什维克主义和纳粹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东西,所以坚决抵制苏联的进逼。那时的柏林成为两大阵营对垒的前哨阵地。1948年3月,苏联突然宣布退出盟军管制委员会,随后全面封锁了柏林。我们刚才说过,柏林处在苏占区之内,其他三大国要进入柏林自己的占领区,必须通过苏占区提供的交通走廊,而苏联一旦断绝这些走廊,则其余三个占领区的食品、医药、日常生活用品则无法运入,将近250万柏林市民马上面临生存危机。不但简单的医疗不可能维持,还要面临彻底的饥饿。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看你们敢不敢眼看着几百万人面临生死关头,而仍不退让。当时斯大林的希望,是三大国被迫退出柏林,把自己的占领区交给苏联。因为苏联一切段交通线,他们几乎没有可能继续在柏林待下去。
    
    问:斯大林这一手可真够毒的。这是拿几百万人命当筹码。
    
    答:正是这样。因为在布尔什维克的意识形态中,人命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实现所谓革命理想,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当然付出代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老百姓。比如,在国共内战期间,围困长春就是把平民一起围困起来,不放一人出城,以便消耗粮食,让国军和平民一起陷入饥饿,迫使国军投降。这个例子在张正隆先生的著作《血红雪白》中,有详细的记述。长春围城的胜利,是以数十万无辜百姓的生命换来的。长春围城是在1948年5月,和斯大林封锁柏林的时间几乎同步。
    
    中共的军队,本来就是由苏联人帮助建立的,所以他们学习苏联的经验,是很自然的。苏联封锁柏林,实际上是第一次建起了柏林墙。虽然未建实体墙,但断绝柏林的内外交通,实质上是把柏林人圈在了一个集中营里,卡住了柏林人的脖子。当时,美英法面对这个危机,究竟该怎么办,全世界都在看。经过反复讨论,西方盟国决定不直接对苏联进行军事报复,而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挽救柏林人的生命。于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型空运计划诞生了。
    
    问:陆地走廊被切断了,柏林人的生命就全靠空中走廊了。
    
    答:确实是。西柏林有250万人,仅仅维持活命,一天就要4000吨物资。这就要求一天24小时之内,每3分36秒就要有一架C47运输机起飞或着陆。而要想让柏林维持必要的取暖供应、照明供应,则每天要8000吨物资。这就要求24小时之内,每1分48秒就要有一架飞机着陆。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西方盟国制定了一个精密的运输计划,起飞降落以秒计算。美国甚至在蒙大拿州建立了一个模拟柏林的机场,专门用来训练飞行员。德国人的守纪律和苦干的精神,也得以充分的发挥,西柏林人不分男女老幼,24小时排班,轮番工作,极迅速地建造了新机场。
    
    到了1948年底,每天的空运量达到4500吨,过年之后更达到5000-6000吨,春天来临时,已达到每日有8500吨物资运入柏林。柏林得救了。从斯大林封锁柏林开始,到1949年5月12日解除封锁,西方盟国在15个月内共飞行277 264架次,运送食品、药品、衣物、燃料达2 343 315吨。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加上英法空军的技术支援,再加上德国人的精确与顽强的性格,第一座柏林墙倒塌了。但是,有28名飞行员在这次空运行动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丘吉尔当时激动地说,美国人又一次拯救了世界。其实,这是二战之后,自由世界与共产集权世界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




2019年11月09日


    
    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柏林墙倒塌将满30周年前夕,批评中国共产党正打造“新威权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高压统治手段和当年的东德有“令人震惊的相似之处”。柏林墙引发当年东欧共产国家的解体浪潮,有可能在中国出现吗?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郑崇生的报导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才20多岁的蓬佩奥是派驻西德的美军成员,协防西德抵抗高墙另一边的东德。
    
    深度解析蓬佩奥演讲:美中应该举行意识形态对话
    蓬佩奥:中共对美国高度敌视
    美国务卿蓬佩奥:中共的核心问题是不守承诺
    蓬佩奥:中国的威权主义和前东德惊人相似
    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


    30年后,当年的美国大兵,已是国务卿,来到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发表演说。蓬佩奥回望过去冷战时民主与独裁的对峙,让他深有感触。他说,自己当时也没预料到铁幕与高墙的崩塌速度如此之快,但想到当年机关枪对准自己人民的东德,在亚洲却仍有惊人相似的政权存在,蓬佩奥再次将炮口,对准中国
    
    蓬佩奥:“中国共产党正在塑造新的威权主义,是一种这世界已经很久没见过的威权主义。中国共产党镇压自己人民所使用的方式与策略,和前东德‘有让人惊恐的相似之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蓬佩奥在美国于北约的重要盟邦德国呼吁,西方自由国家应要团结一致,抵挡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政府的威胁。他尤其提醒德国,在5G发展上,应该对中国企业华为投标德国的基础建设有所警醒。
    
    他还说,美国和盟邦不该把当年捍卫而来的自由与胜利,视为理所当然,要了解我们正与不自由国家进行价值观的竞争。
    
    柏林墙的倒塌,美丽的错误
    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


    分隔东、西柏林的墙,是在中国天安门的血腥镇压后的1989年11月9日轰然倒下。
    
    穿越东德波尔豪摩史特斯(Bornholmer)检查站的车辆按喇叭庆祝,在柏林围墙西边的人们手拉手,帮助东边的人翻越墙,呼吸自由的空气,这些历史镜头,都是在当时东德政府官员夏波夫斯基(Guenter Schabowski)表示,“私人赴国外旅游,现在不必有先决条件就可申请”后发生。
    
    美联社当年派驻东德的分社社长赖莫尔德(Frieder Reimold)重返柏林墙,回想当年的那一晚,他至今仍难忘自己不可置信的感受,一场本以为是极为无聊的记者会,却让他见证改变历史的重大一刻。
    
    赖莫尔德:“(夏波夫斯基念的)消息非常重要,因为那表示,墙突然就要消失了。当时我也花了一点时间确认自己听到的是真的,墙真要倒了吗?那堵致命地、该死的墙,真的要倒了?人们真的可以自由穿越了吗?放宽私人旅行,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是什么意思?我还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东德政府)玩什么花样,会不会不算数?”
    
    历史的重大一刻就这么发生,东德民众如潮水般涌向边界,却不见东德军方拦阻,后来众多历史资料则显示,当时夏波夫斯基宣布的规定,其实是误读消息,造就历史改变,本该隔天才实施的新规,原来是有其他相关限制。
    
    “苏东波效应”何时到中国?
    柏林墙倒塌30年 中国“防火墙”何时倒?


    这样美丽的错误,后来导致前苏联、东欧及波兰民主化的“苏东波效应“。“苏东波”有没有可能在21世纪出现于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当年的参与者、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历史的长河漫漫,需要耐心,而他始终怀抱希望。
    
    张伦:“中共之所以今天能够在意识形态上宣传他的统治,并且有一些资源支撑这样的管制,事实上是得益于柏林墙的倒塌、得利于(柏林墙倒塌后的)这一波全球化。那这波全球化反过来现在有新的变化,中共还会不会有那样的资源支撑他的墙?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西方可能都是在进入一个调整期,面对中国的一个调整期,我们在一个转型期,可能我们也不必急着立刻下结论。”
    
    转向的世界与前进的历史车轮,能不能带动中国改变,悲观与乐观的看法都有。高龄89岁、柏林围墙倒塌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近来则在华盛顿一场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的活动上说,民主国家必须持续高举自由与人权的价值,30年前美国是这样的坚持,才能引领世界与盟邦推倒铁幕,现在,也必须这样做。
    
    来源于自由亚洲





行者老侯:柏林墙倒塌的声音




2019年11月09日

    
    
    柏林墙倒塌的声音
    
    原创作者: 行者老侯
    文章来源:行者手记3
    
    ——NHK两个与柏林墙有关的纪录片
    
    NHK一般不太触及意识形态的话题,但是,有两部关于冷战的纪录片,却成为经典。
    冷战的话题,庞大芜杂,厚重乃至沉重。NHK却从浩繁的历史碎片中,找到两个轻松载体,于是,浩繁的历史变得单一,厚重的话题似重若轻。这两个载体,分别是一首歌和一群兔子,而串联起两个碎片的话题是——自由。
    1
    先说第一部,《嗨裘德和自 由的故事》。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但是,却要从西面的德国说起。
    1989年11月,矗立了28年的柏林墙正式拆除。欧洲九大乐团的精英,在伯恩施坦率领下,于围墙两侧各演一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欢乐颂》的歌声久久回响在柏林墙两侧。
    
    好像作为应和,在德国的东邻,另一场拆墙运动悄然发生,柏林拆掉的是实体墙,而东边拆掉的是一座无形的墙。捷克斯洛伐克,一场“天鹅绒革命”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
    “天鹅绒革命”是相对暴力革命而言,革命像天鹅绒一样,顺滑、轻柔,连一块玻璃都没有破碎,革命就成功了,社会就转型了。
    其实,整个苏联、东欧的革命,都是天鹅绒革命。
    柏林墙的《欢乐颂》歌声还没有散去,东邻布拉格又悄悄唱响了另一首歌。
    NHK记者来到布拉格。他们发现,大街小巷都回响着一首披头士的歌曲《嗨裘德》。
    
    但与披头士的歌曲不同的是,歌者是个女性,歌词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这不是披头士的《嗨·裘德》,而是一个捷克山寨版。
    NHK记者疑惑:披头士和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有什么渊源吗?
    答案是:有。
    在这个国家的记忆里,《嗨·裘德》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歌里有这个民族对自由的向往和抗争,也有它的失败和失落,那就是“布拉格之春”。
    
     1968年,自由主义之风在捷克兴起,一时呈现文艺繁荣,言论自由之象,人们称之为“布拉格之春”。偶像歌手玛尔·库碧索娃塔制作的MV《祈祷》,风靡大街小巷。
    但是,某天清晨,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大街被全副武装的苏联士兵及随后跟进的苏联坦克占领,布拉格之春被苏联坦克碾得粉碎,总统杜布切克被捕。文艺工作者们被要求必须做出两个选择:流亡和效忠。但歌手玛尔塔和她的导演丈夫选择了第三种方式:抗争。
    
     玛尔塔与前夫。
    
    玛尔塔抗争的方式是歌唱,她将当时风靡欧洲的披头士《嗨·裘德》歌词加以修改,制作了一个MV。嗨·裘德本是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写给列侬儿子的,但是,玛尔塔版《嗨·裘德》传递的是另外一种情绪。歌词是以两个少女对话的形式,一个激励另一个要有勇气。裘德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少女,“虽然人生给我们带来的只是痛苦/ 但不要烦恼/要相信自己的人生。人生多么美好/有时却很残酷”。歌曲最后鼓励裘德要用歌声正视人世间的黑暗。
    
    左为玛尔塔库碧索娃,右上为哈维尔。
    
    玛尔塔的抗争吸引了当时的自由知识分子,哈维尔也在她的MV中扮演一个德国士兵。
    捷克版《嗨 裘德》发行单曲达60万张,《嗨·裘德》的歌声传遍布拉格的大街小巷,它是对捷克人的自由启蒙曲,它给强权下的捷克人打开了一条摆脱极权走向独立的心理通道。籍着歌声,捷克人的心中播下了走向民主的种子,这为柏林墙坍塌之后的巨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政府的回应是禁止她的演艺活动,收缴唱片并在大街上销毁,一些人不得不把唱片埋进地下。
    失去演艺权利的玛尔塔不得不靠在家里糊纸盒谋生,丈夫则匿名写作剧本。事业的不得志,生活的穷困潦倒,逼迫她的丈夫选择流亡,而她则选择继续留在国内。
    离婚后,她迫于生活压力,嫁给一个捷克高官之子,借此找到一个做打字员的工作。
    1979年,“77宪章”发起人哈维尔被判刑五年,宪章运动找到她,希望她出任“77宪章”发言人,期冀以她的知名度,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罗莎•卢森堡说: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时,这个人必定是女性。玛尔塔印证了这个断言。她犹如圣女贞德般,以自己的影响力,凝聚着捷克异议群体,并向国内外传递捷克人自由的呼声。
    1983年,哈维尔出狱,她辞去发言人职务,回归自己的生活。
    1989年,捷克天鹅绒革命爆发,一夜之间,乌云散去。人们重新又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嗨·裘德”唱片被从地下刨出,布拉格之春抗争的歌声,开始在城市四处响起。
    
    已经年过五旬,形容憔悴的玛尔塔被学生们请到学校,她重又唱起《嗨·裘德》。
    从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偶像歌手到体态臃肿的老妪,画面的直观对比,个人命运的沧桑和国家命运的起伏跌宕,足以催人泪下。
    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压轴节目,保罗·麦卡特尼一曲《嗨·裘德》,引来全场数万人应和。
    看过《嗨裘德和自由的故事》,再看那万人齐唱的场面,我感觉,那不是歌唱,那是对自由的呼喊。
    
    2012年,伦敦奥运最后一曲,保罗麦卡特尼演唱《嗨裘德》。全场应和。
    
    嗨,裘德,甜言蜜语虽然动听
    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所有押韵的歌词背后
    都有弦外之音
    在对我们倾诉
    
    对中国人来说,它只是一首摇滚歌曲,可能只有欧洲人才理解那首歌的特殊含义:对欧洲人来说,那是天鹅绒革命的声音,是柏林墙倒塌的声音,也是苏联阵营崩溃的声音。
    
    2
    
    后来,又有朋友向我推荐了NHK制作的另一个关于自由的纪录片,具体地说,是关于柏林墙的。
    关于柏林墙的话题,可说的太多,28年的历史,太多的聚散离合,从何说起?
    一般人都可能会把镜头对准墙下人的故事,人肯定是第一关注点,但是,这个纪录片的镜头却避开了墙下的人,而把镜头对准大墙下,不为人注意的一群动物——兔子。
    讲一群兔子的故事,并通过兔子的眼睛再去折射墙两边的人的奇奇怪怪现象。
    多少世纪以来,野兔在欧洲各地繁衍生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粮食匮乏,柏林市民在已化为废墟的波茨坦广场上,开地耕田,种植菜蔬果腹,于是很多饥肠辘辘的野兔,也都来这里,伺机饱餐一顿。
    但是忽然有一天,菜田被铁丝网围了起来,周围砌起了砖墙。人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地逃亡。不知过了几天,当一切沉静下来,野兔们提心吊胆地走出巢穴一看,发现自己被围困在两堵高墙之间了。
    兔子们发现,墙边的人开始变得奇奇怪怪起来,有人用连起的床单,从窗户上往下垂落。有人开始攀越大墙,钻过铁丝网。也有人在试图穿越大墙的时候,被守卫击毙。
    但是,没有外敌危害的高墙之间,却成了野兔们的乐园,它们希望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很快乐园里便人丁兴旺。
    乐园的缔造者们,对自己的成就非常自豪,邀请各国来宾到此观摩。
    但有极少数的兔子,开始在墙角下挖掘通道,跑去西方世界觅食。这下激怒了乐园的缔造者,下令士兵撒毒除草,射杀野兔。从此野兔们只得藏身匿迹,在恐怖中度日。
    正当兔子们认为,苦难的日子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的时候,有一天,突然高墙在它们的眼前土崩瓦解了,兔子们又恢复了往昔的自由,纷纷奔向西方的土地······
    纪录片片名《兔子和自由的故事》。虽然还是娓娓的叙事,但是却另有一味。
    如果说《嗨•裘德和自由的故事》宣示的是激荡情怀,那《兔子和自由的故事》,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这部纪录片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提名。拍摄人是波兰和德国的艺术家,但是,播出版剪辑是NHK,所以叙事是NHK风格:用细节去构架故事,看似冷静,平静,但是,波澜不惊的叙述背后常常蕴含着情绪的激荡起伏。我把细节掰开给你看,不煽情,不议论,所有的情绪和立场都在故事里 。  博讯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天使心境与魔鬼心态/林毅夫豪赌背后你不知道的真相/世界上最好骗的群体
  • 她不知妈妈死了/文革中遭活摘器官輪姦致死的美女們/在美國的中國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