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南開大學校長涉嫌論文造假發酵 竟牽扯近兩百人(組圖)
發佈時間: 11/20/2019 8:24:41 PM 被閲覽數: 19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南開大學校長涉嫌論文造假發酵 竟牽扯近兩百人(組圖)


財新網/界面新聞

       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及多名論文相關作者于18日,在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台PubPeer上,就不當複制論文圖像的指責作出回應稱,複查工作已經開展。

  曹雪濤表示,“我的心情非常沈重,對我現在和以前的學生、我的職工和同事、我的同行和學術共同體感到極其抱歉。對于我的任何失察及由此帶來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據財新網,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博士伊麗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14日在PubPeer網站上發文表示,以曹雪濤爲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論文涉嫌不當圖像複制。

  被比克標記存在問題的論文有47篇,主要爲實驗圖像問題。截至11月18日0點,這些論文已涉及196名研究者,其中13名研究者參與署名論文5篇及以上,其中包括曹雪濤的學生、現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副主任、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楠(22篇),及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負責人陳濤湧(12篇)、劉秋燕(7篇)、萬濤(7篇)等人。

  隨後,比克在推特上繼續跟進表示,她仍在研究曹雪濤團隊的所有論文(超過300篇)。目前,PubPeer上標記的曹雪濤相關論文已有50篇。

  據報導,在這些以曹雪濤爲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論文裏,出現了兩次實驗結果圖像完全一致;一幅實驗圖中,局部點圖多次“複制、黏貼”,兩幅實驗圖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刪減等修圖操作的現象。

  比克在11月15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她在2014年就發現了曹雪濤作爲通訊作者的3篇論文實驗圖像異常。

  中國屢曝論文造假及抄襲事件,涉及不僅學術界,而且包括中共官員。現任中共政治局委員陳全國、前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述元等都曾被法新社發現涉嫌論文抄襲。

南開大學校長被指論文造假:7篇論文作者做出回應

  針對質疑,目前已有7篇論文的作者進行了回應,其中3篇論文作者承認存在圖像誤用,4篇論文作者通過原始圖像進行說明,其中一些回應已得到質疑者的認可。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近日被曝多篇論文涉嫌造假。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科學論壇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60篇,已有7篇論文的作者針對質疑進行了回應,其中3篇論文作者承認存在圖像誤用,4篇論文作者通過原始圖像進行說明,其中一些回應已得到質疑者的認可。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署名爲Elisabeth Bik的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指出,一位在中國赫赫有名,並擔任某頂級高校校長的學者的多篇論文中發現疑點,懷疑是生物醫學領域常見的“用 PS 代替做實驗”的數據造假行爲。


  Elisabeth Bik隨後連續分析了曹雪濤參與完成的350篇論文,並將她認爲存在圖像異常的60余篇論文發布在PubPeer網站上,指出上述論文中蛋白質印記、流式細胞術等分析結果存在異常相似。

  公開資料顯示,Elisabeth Bik曾供職于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2016年辭職後專門致力于研究論文圖像僞造問題。

  據美國《The Scientist》雜志發布于2019年5月的文章《Eye for Manipulation:A Profile of Elisabeth Bik》介紹,Elisabeth Bik稱自己在過去的5年裏,花了大約5000個小時檢查論文。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2000篇存在問題圖片的文章。2016年,她和另外兩位研究人員,Ferrol Fang和Arturo Casadevall曾發布文章,在20000多篇論文中篩選出784篇存在不當操作的蛋白印迹證據,其中便包括曹雪濤參與的多篇作品。

  公開資料顯示,曹雪濤1964年出生,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本科就讀于第二軍醫大學,26歲時被授予博士學位,28歲破格晉升爲當時我國最年輕的醫學教授。32歲晉升爲博士生導師,33歲擔任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41歲成爲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2017年至今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全面負責學校教學、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11月16日,他剛剛被增選爲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Elisabeth Bik強調,她無法百分百確定論文中的問題圖片來自于複制或人爲修改,只是找到其中的相似之處並提出質疑,並不是指控曹雪濤等人學術造假。她還表示,學術打假對于她起初只是一種興趣,每周會花12個小時的固定時間去研究,後來則變成了一種激情(passion)。如今她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圖像造假的問題中,並作爲一名無償志願者來完成這一切。

  針對Elisabeth Bik在PubPeer上的提出的質疑,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7篇論文的作者進行了回應。

  









  以論文《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 Src and atypical PKC{zeta}》爲例,Elisabeth Bik指出,從紅色區域看,圖4C中的一個b-actin片段與圖5A中的b-actin面板意外類似;從藍色區域看,圖4A中的MyD88片段之一顯示與圖5A中的TLR9片段中的形狀幾乎一致。而從紅色片段的對比來看,盡管曝光度非常不同,圖像也不完全一致,但在帶狀的形狀上有顯著的相似之處(如上圖所示)。

  



  對此,上述論文作者——第二軍醫大學教授陳濤湧回應道,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仔細檢查了原始數據,現在可以解釋圖像之間的相似性:上圖顯示了圖4C與圖5A中β-肌動蛋白的原始數據,最後選擇紅色矩形的圖像進行展示。


  


  陳濤湧表示,上圖顯示了圖4A(對于MyD88)與圖5A(對于TLR9)的原始數據,最後選擇紅色矩形的圖像進行展示。基于上述圖示,很明顯,圖4A、圖4C和圖5A中的結果數據來自不同的凝膠和薄膜,盡管它們偶然看起來相似。

  對此Elisabeth Bik表示認可,“非常感謝提供的原創影片,並打消了我的顧慮。”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除上述論文外,還有3篇論文作者提供了原始圖片回應了Elisabeth Bik的質疑。

  此外,包括《The methyltransferase PRMT6 attenu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blocking TBK1–IRF3 signaling》在內的三篇論文作者均承認,存在圖像誤用等錯誤。

  在此之前,作爲多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曹雪濤曾在PubPeer發文回應質詢稱,依然對所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優勢以及可重複性充滿信心。此外他還表示,會把這些事情查一下,給大家一個回複。

  談及涉嫌論文圖像造假現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醫學界專家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原則上應對問題論文進行撤稿,但是如果確實沒有對結果産生直接影響,也不一定非要撤,這取決于雜志編委會。“編委會一般會與作者取得聯系,並請同行專家進行評估,然後再確定是否撤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哥倫比亞大學取消中國人權研討會
  • College Factual: 最爱录取中国学生的美国10所大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