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中国律师陈秋实世界人权日当天被边控
發佈時間: 12/13/2019 7:36:23 PM 被閲覽數: 47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



z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香港社會動蕩已持續半年,大部分沖突發生在周末,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成了警察和黑衣人的戰場,時常充斥著燃燒彈和催淚煙。


原本人頭攢動的尖沙咀海港城,少了操著普通話在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奢侈品銷售連續三個月降幅超四成。


上水和沙田的藥妝店內,少了拖著購物車的水貨客。接待的中國內地旅行團從日均300個降到最低一天14個。全港零售業也在“黃金十月”直跌24%。

中國的國慶假期本來是香港零售攤檔的賺錢時間,但受示威影響,遊客數字下跌。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于一些香港居民而言,一夜之間,原本狹窄的人行道有了騰挪的空間,自己絕不會光顧的水貨店關門歇業,擠在居民區成排的旅遊大巴忽然消失,蕭條之下的“難得清靜”,不失爲一件好事。


但對于旺角女人街的攤主來說,日子不好過,租約早已簽,租金還要交,收入突然腰斬。當蕭條持續半年還不見好轉,脆弱的小商販不得不停止營業,另尋活路。


在官方的語境中,社會動蕩和貿易戰使香港內外交困,一場“經濟台風”直撲香港,破壞力更甚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稱“沙士”)。


香港經濟跌落谷底?


“直觀上看經濟形勢確實很嚴峻。”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産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表示,主要原因是連續半年的局勢不穩,這給旅遊業帶來持續負面影響。


旅遊業相關産業,如酒店、零售業受挫最嚴重。據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粗略估算,在第三季經濟2.9%的負增長中,超過2個百分點的跌幅是源于零售、餐飲及酒店等行業受到直接而嚴重的沖擊。


遊客的多少、店鋪的興衰,可立即被居民和媒體感知,這些産業又吸納大量就業,因此零售業兩位數的萎縮,不免讓人有經濟驟然遇冷之感。


那麽當前的“冷”真的冷過“非典”時期的香港嗎?


如果僅看就業,現在香港的經濟要好得多,在示威爆發後,失業率僅微升0.3個百分點至3.1%。而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二三季的失業率都達到8.6%,比此前一年平均上浮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不代表現在的日子更好過,更宏觀數字反映的畫面要暗淡得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下跌2.9%,而在非典最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GDP僅下跌0.5%;當年香港零售業連續數月跌幅一成多,目前跌幅則在兩成左右。


雖然香港經濟萎縮,但整體而言,離“谷底”還早得很。受重創的旅遊業,其實只占香港GDP的4.7%。


原因是占比最大的貿易和金融受影響有限。貿易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跌幅還維持在個位數;金融領域甚至還迎來阿裏巴巴在港上市,募資額史上第三,使香港今年的IPO總額有機會登頂全球第一。

2003年非典使香港失業率激增至8.6%。

未及“谷底”,但長遠來看,隱憂已現。


非典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是短暫的,當年最難過的二季度過去後,三四季度迎來4%和5%的反彈,使全年增幅達到3.3%,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02年還要高。


與此相比,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則顯得更長期。


“香港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困難。”安德思資産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分析認爲,在外部,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戰等會拖累香港,但是暫時的;在內部,香港與中國內地緊張的政治關系和社會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使很多外國公司不願投資香港業務或設立子公司,如果這些投資流向其他地方,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工作會流失,香港將變得無關緊要。後者才是對香港繁榮真正的威脅。


“香港需要記住,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很高,如果動蕩變得過于極端,或者中國介入的方式過于激進,新加坡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不祥的苗頭似乎已經出現。高盛一份報告稱,在六月到八月間,已有大約40億港幣存款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反映商界信心的采購經理指數(PMI)也從七月的43.8,進一步降到40.8,該指數低于50即代表衰退。

香港的貿易一半左右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則更加多元,與中國貿易占14%左右。

經濟下滑折射結構困境


香港經濟無論是狂飙之時,還是沒落之際,總會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


兩個經濟體相似點很多——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擁有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


但兩者的不同點更明顯——香港服務業占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占比仍相當可觀。


新加坡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電子制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制造業。這些産業往往能創造出大量的工程師、管理職位,在就業市場屬于優質職位。


相比之下,香港占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而2003年後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職位。對于香港年輕人而言,畢業後擺在面前的選擇大多是這些低端職位。香港工作月收入中位數在1.7萬港元左右,新加坡爲2.5萬港元,差距近50%。


香港在發展制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輕工業,比如首富李嘉誠靠制造塑料花起家。工業産值一度占據香港GDP的近三成。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中國改革開放正處于快車道上。“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胡榮表示。


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制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産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爲“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市值500億港幣的晶圓生産商。


胡榮認爲,對于香港而言,錯失這個項目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制造業原本可以爲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曆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幹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産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這種經濟模式下,香港年輕人面臨低端工作和高樓價的雙重擠壓。2017年香港年輕人(18至29歲)中貧困人口達到12.2萬,貧困率爲12.4%。而高房價、高物價和助學貸款成爲年輕人三個最繁重的負擔,不高的薪水很快被消耗殆盡,由此進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盛智文:解決房屋問題可平息風波

香港經濟的未來


新加坡的高端制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裏?


持續半年的示威活動,繼續激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負面情緒和政治矛盾,使香港經濟的前景更加堪憂。


如何轉型的問題,香港早就有所考慮。在經曆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創後,香港政府也曾思考産業單一化的弊病。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産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這六項産業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占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蔡洪濱則撰文指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爲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爲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産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胡榮也認爲,香港在服務行業對比其他城市非常有優勢,這些優勢自然也可以推廣到教育和醫療産業,發揮這些産業優勢,再加上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市場,如果實現轉型,香港的經濟困局將會慢慢纾解。





中国律师陈秋实世界人权日当天被边控




2019年12月12日



    


    
    曾赴香港见证“反送中”游行的中国律师、被大陆封杀的网络大V陈秋实说,他被当局禁止出国。
    
    星期三(12月11日)凌晨,陈秋实在微信朋友圈上说, 一天前他正准备带着母亲和一个40人的旅游团去日本旅游,去机场的途中接到天津公安局的电话说,他被限制出境了,必须立刻到公安局来交代情况。这一天恰逢世界人权日。
    
    陈秋实说,在与警方交涉后,他被获准在两名警察的陪同下赴机场为母亲和团员送行。这条微信目前已被官方屏蔽。
    
    陈秋实随后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这次“被边控”的经历。他说,不能陪伴第一次出国的母亲,也辜负了报名参团的朋友们的期望,心中难免酸楚,但是自己受的这点委屈不算什么,因为“中国那么多律师被抓、被打、被迫害”,还有许多人处境比他更难。
    
    他还表示,自己不会怪罪那些基层民警和办事人员,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中不少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也很无奈。
    
    “这是一个庞大而残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盛世下的蝼蚁,我跟他都是可怜人,”他说。
    
    陈秋实说,他希望把关注点集中在中国,而不是他个人,因为中国还有很多“更加黑暗,更加痛苦的社会问题。他同时写道,“不要气馁,天快亮了”。
    
    现年34岁的陈秋实曾获北京电视台一档知名演讲节目的亚军,也因在网上发表针砭时弊的言论而备受关注。 今年8月,他“人肉翻墙”到香港,想要亲眼见证并和墙内民众分享那里发生的事,但那次香港之行在当局的连番电话轰炸下被迫提前结束。
    
    在那之后,陈秋实在中国大陆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全面封杀,与此同时,海外的推特、YouTube等平台上出现了一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账号。
    
    上个月,陈秋实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显示他的言行受到当局监控,但是他相信,中国有关部门一定反反复复调查过他的情况。
    
    “你要相信中国国家安全机构办事的能力,”他说。
    
    但他也表示,自己并不特别在意被监控这种事,甚至和朋友开玩笑说,“国家安全机关的人如果认认真真地看我的视频,认认真真地看我微信的通话记录,就会了解我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许比这些国家安全机关的人还要热爱这个国家。”
    
    那次访问后,陈秋实这个名字变得越发有争议。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的左派人士骂他“汉奸走狗”,海外民运说他是“中共的间谍或外宣统战力量”,但他不会为成为他人喜欢的那种人而活着。
    
    来源于VO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民進黨加速通過《反滲透法》 馬英九驚呼綠色恐怖/5000中國公務員非法入台 統戰官員名列其中
  • 港媒曝251案大翻转 李洪元或被立案再查勒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