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史记名句/联邦制是最稳定的国家制度/苏轼其实很孤独/国共原是龟精蛇精
發佈時間: 12/27/2019 10:54:45 PM 被閲覽數: 44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史记》九大名句,内含大智慧(值得收藏)
 | 2019-12-27 12:59:01  经济日报微信 |   
  


今天与你分享《史记》中的九大名言警句。

1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
释义: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解析:理论和实践有时是脱节的。比如说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写作理论,一位理论丰富的批评家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一位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别人教好。

所以,在做事情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擅长的部分做到最好,正所谓“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释义: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解析:鸿门宴上,众人欲助刘邦逃走时,刘邦顾虑到没有向项羽行辞别的礼,樊哙就对刘邦说了这句话。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为主,过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细枝末节,不能成就最终的大业。

兵家常说:做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双眼,乱了方向。一时的牺牲,一处的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而是赢来最终成功的可能。

3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释义: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欲成大事,须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4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释义:人的欲望宛如深渊,如果执意前进,那将会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拥有的不知道满足,那便会连原本的也会失去。

解析:此句可与上一句一起理解、感悟。《道德经》有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乃是人生的大智慧。

范睢助秦蚕食东方六国,并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在长平之战又献离间计,使得白起大破四十万赵军。

游士蔡泽于是用此言劝范睢退出朝堂,这样尚且还能当个富家翁,若是贪恋权位,恐怕大祸临头。

范睢深以为然,次日便辞去秦相之位,不再插手秦国朝政。

智者,会“止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愚者,被欲望操控,永远不知足,其最终的下场只会引发祸端。

5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释义:泰山之大,在于包容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于收拢所有的溪流。

解析:孟郊曾在《赠裴枢端公》中写道:“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宽广的胸怀并不是说做到圆滑,也不是说任何事情不计较,而是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以一颗美好的心包容世间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释义:轻飘的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堆很轻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

解析:众人的言论十分强大,足以混淆视听;毁谤发生多次,足以将一个人毁灭。

人言可畏,强大的舆论能美化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对一个人的判断,舆论不一定可靠,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这句话也是提醒我们,在你没有全面和充分了解时,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

7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释义:人言苦口良药,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解析: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所以不美妙动听;美妙的言辞,内容往往不真实,不可信。

一个人能不能正确地分辨好话和奉承话,能否正确听好话,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

大家都熟知“逆耳之言利于行”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从不中听的话里汲取对工作、对自身修养有益的成分。

对于别人的称赞、表扬,一定要头脑清醒,切不可陶醉其中、妄自尊大、沾沾自喜,从而不能正确估价自己。

8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释义: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解析: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和体悟的人,都会知道历代先贤们对于德的重视和强调。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们在入世的同时,绝不能放松自身品德的修炼,宁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

就好比一张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但非得给它放上50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怎么样?

9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释义:坐了他人的马车,就要记住载人之恩,并要与他人共患难;穿了他人的衣服,就要谨记获衣之恩,并要分担他人的忧愁;吃了他人的饭菜,被人所养活,就要牢记救命之恩,同时还要为他人做事,甚至不惜为此付出性命。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信一文。

韩信幼时贫苦,为了养活自己,便去河边钓鱼,但鱼儿稀少,韩信经常饿肚子,河边有一老妇人,每次都给韩信一些吃食,韩信就在老夫人的救济下度过了最贫困的时间,后来韩信封王,首件事便是回到家乡厚待老夫人,并且赠送千金予她。

受到别人恩惠,就要用心去报答。





联邦制是最稳定的国家制度

Boxun News

谢选骏:联邦制是最稳定的国家制度
   
   联邦制是最稳定的国家制度,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周朝的八百年就是一个例子。
   
   网文《美国为何是联邦制而且不以基督教立国?》(2019-11-12 润涛阎)却说道:


   
   (一)联邦制是最不稳定的国家制度
   
   作为国家(英文Country)来说,越是地区间、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整体状态,越是难分裂。反过来,越是松散的政体越是容易分裂。最典型的就是联邦、邦联这类政体,是处在分裂与统一的中间型。联邦制或邦联制,比自治好一点的地方在于自治是小国挂靠在大国上,而联邦制或邦联制也可以是各领地没有大小区别。
   
    这个道理太简单,不需要高智商的杰斐逊亚当斯们对此产生丝毫的怀疑。别说人类的文明进步了,种族间区域间的整合就容易了,未来也就不会发生邦联制或联邦制比大一统国家更容易分裂了。就是科学技术与人权、平等等社会文明的确进步了的后来,15个加盟共和国围绕大国俄罗斯的苏联分裂了,各国势均力敌的南联盟也分裂了。
   
   (二)杰斐逊亚当斯为何独钟联邦制?
   
   既然联邦制、邦联制都是跟自治一样的最松散的随时都可以发生分裂的体制,那为何美国独立后杰斐逊要说服亚当斯富兰克林然后通过亚当斯他们说服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们一定实行联邦制(united states)而非大一统的难以分裂的国家制(Country)?
   
   United States,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其实就是"美联邦",因为每一个state就是一个有独立立法权、自己选举自己领袖的半独立的国家。中文把它翻译成合众国,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考虑各state没有自己的野战军军队(有民兵自卫队)而不能称其为国家,那应该翻译成“美利坚联邦”更准确无误了。无论如何它不是内容上跟地球其它国家接轨的国家(country)。
   
   作为一个统一的用枪杆子打下来的独立了的国家,采用联邦制的好处何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杰斐逊属于高智商的智者,而跟他不相上下的开国元勋里当属亚当斯。亚当斯为何就认可了杰斐逊提议的联邦制?而且还得到了其他所有开国元勋们最后的认可?也就是说,联邦制的好处必须得超过它的缺点才行。后来南北战争的爆发,在体制上讲就是联邦制造成的。这完全是美国开国元勋们担心并可以预料到的因素。联邦制必然有其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利于扩张领土。
   
   别看当时的联邦只有13个,杰斐逊亚当斯们的野心远远不是这么个地盘,确切的说,连美洲都太小。要知道,杰斐逊亚当斯们亲身经历了历史上的两个“日不落帝国”的一个:大英日不落帝国。或称英联邦日不落帝国。
   
   在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自称日不落帝国的是西班牙,从16世纪到17世纪,西班牙的确称得上是日不落帝国。虽然英军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发生在1588年,西班牙的霸主地位一直占据着。其实到1763年,英国才自称日不落英联邦帝国。只是差不多20年后,美国独立战争赢了,英国再也不谈日不落帝国了。
   
   美国独立后,不论是杰斐逊还是亚当斯,自然想到未来的美国也要成为历史上第三个日不落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韬光养晦,更重要的是:在体制上建立实现日不落美梦的最容易建立并持续下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联邦制。
   
   联邦制为何能帮助美国不断扩张领土而且扩张后不会步西班牙与英国的解体后尘?
   
   从心理学上来说,扩张用收编的方式,不论是通过战争还是赎买还是和谈,联邦制都容易让被收编的人民大众和既得利益集团统治者们认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花钱收买美国南方的法国领地,此时南方人讲法语,如果不是联邦制,那人家就担心我们都不会英语,归了你美国,语言不通就会被歧视,政客们就无法当政。可联邦制就不同了,被收编的地区照样是你们原来的人选举你们自己的州长,你们自己的议会。这样,反对划归美国的声浪就小很多。可被收编后,北方人就渗透到南方,新的学校就用北方人老师,孩子们就学英语了。一代人过后,南方也就跟北方一样了,虽然有夹杂着法语发音的南方口音一直留了下来。
   
   后来的美墨战争也一样,收编墨西哥人的西南三州毫无阻力,因为他们在收编后可以继续讲西班牙语。然而,也就是一代而已。新生代就在学校里讲英语了。
   
   
   
   美国的扩张政策并非局限于美洲大陆。收买阿拉斯加就是扩张政策的继续。在占领了菲律宾三年后,美国允许菲律宾全民投票决定是归美国还是独立,这个允许公投是违背了林肯的原则的。美国南方发生独立事件,未能令林肯认可南方公投而独立,就是给后代立下一旦收为国土,不论是战争还是赎买,是不应该给对方公投机会的规矩。否则,林肯的南北战争就是错的了。如果当时不允许菲律宾公投,那美国联邦就扩张到了亚洲。日本投降后也应该被收编,还有韩战后的南韩。
   
   如果美国停止扩张,就是说,扩张将永远走入历史,那美国就应该修改宪法,去除联邦制,建立一个跟世界接轨的稳定的无法独立的Country(名字里就没有了united states,而是改国名),然后,各州成为province(省)。各省没有立法权,没有省议会,但有省级法院。国家法律就是统一的法律。这样,就去除了昨天德克萨斯州想独立,今天加州想独立的体制上的弊端。因为联邦制是为不断扩张而建立的体制,是为不断扩张领土而量身定做的,它不利于也不符合不再扩张的国家的稳定。
   
   (三)美国不以基督教立国的长远思考
   
   (1)威廉-廷代尔与玛丽女王
   
   在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把圣经翻译成英文之前,任何教堂与教徒都不得用英文出版圣经,必须用拉丁文。也就是说,圣经的解释权被教廷独占,其它语言不能分享。在1524年威廉-廷代尔的英文版圣经出版后,就打破了教堂对圣经的解释权。这就必然惹恼了宗教“既得利益集团”,威廉-廷代尔被绞死(1536年)。他得到了后人称颂的“第一清教徒”的称号。
   
   “清教徒”的英文就是“puritan”,就是“净化者”的意思。净化什么呢?就是还原圣经的本来面目。因为他翻译了圣经后,会英文的英国百姓也可以读圣经了,当即发现教堂里讲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条文与观点圣经里根本就没有,是他们篡改了的、为统治者服务的“篡改版本”,圣经就需要“净化”(Purification),把那些统治者们加进去的内容清除掉。这些教徒被称为“清教徒”。
   
   廷代尔被绞死17年后,玛丽女王登上历史舞台,她对“净化圣经”的“清教徒”极其反感,因为当权者不能靠胡编乱造圣经而得利了,就开始屠杀清教徒。玛丽女王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的根源便来自于此。清教徒能跑的就跑到欧洲其它国家避难。
   
   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在英国给从各国回去的清教徒指定了新法律:教徒只能在指定的“圣公会”内活动。如果教徒私自串联,立刻开除出境。从玛丽女王算起,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清教徒被英国王室迫害,很多就跑到荷兰等国去了,甚至遍布欧洲。这就是后来102名清教徒乘荷兰的五月花在大西洋漂流半年到达北美的来龙去脉。
   
   (2)清教徒来到北美与鞭刑
   
   五月花到了北美后,乌泱乌泱的船只拉着清教徒们到新大陆求发展。英国政府也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收税的宝地。因为来到新大陆的移民基本上都是基督徒,政教合一的政权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起移到了新大陆。英国政府派的总督便开始制定残酷的法律也实施政教合一。
   
   最残酷的法律是:谁要是质疑耶稣是处女玛丽亚所生的、上帝的儿子、耶稣本人也是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就是死刑。还有:谩骂讥讽基督教者给舌头戳窟窿(后来戴舌环风靡开来是对审美的扭曲),如果不改,处死;不按时去教堂者,第一次,鞭刑;多次违规者,关入监牢。还有好笑的:星期天上班的,鞭刑。屡犯三次,处死。等等残酷的条文,直到独立建国这些法律才被逐步废除(请读杰斐逊当弗吉尼亚州长时建立的一系列法律)。杰斐逊亚当斯成为事实上基督教的叛徒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3)美国建国功勋最大的两人
   
   打天下功劳最大的是华盛顿。然而,华盛顿不认为天下应该是他的。为什么呢?因为当初是亚当斯找到他,让他带队打仗。他就认为亚当斯是老板,而他是亚当斯的雇员。就好比他是公司总裁,而亚当斯是公司所有人。这是为何美国第一次总统大选后,找不到华盛顿,因为他认为百姓明白亚当斯才是老板,总统是亚当斯的事,他就去旅游了。
   
   打天下的开国元勋里有麦迪逊、汉密尔顿、伯尔等,但智商最高威望也最高的两人是亚当斯与杰斐逊。如何建国?理论上杰斐逊水平最高,他还得到了麦迪逊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就是富兰克林,一个被美国人称为神级的高智商多才多艺的能人。杰斐逊写就的独立宣言,得到了亚当斯和富兰克林二人的修改。三人都同意把“人人生而平等”写入独立宣言。
   
   在两大关键问题上亚当斯认可了杰斐逊的观点:一个是不以基督教立国,一个是以联邦制而非统一的国家立国。这两点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令人难以理解的。那为何最后这两条都被开国元勋们同意了呢?开国元勋们基本上都是基督徒,打下天下也没想过该怎么治理,但一个统一的国家更容易,为何要搞联邦?为何不以基督教立国?
   
   联邦制是为不断扩张领土量身定做的,前边讲了,接下来说美国为何不以基督教立国。
   
   杰斐逊受牛顿等科学家对大自然奥秘描述的影响而信了“自然神”(nature god)并对基督教作了大量批判。他还给一位著名的基督教牧师写了一封长信以回绝基督教徒妄想把美国变成基督教国家。大家可以去读。杰斐逊对基督教的批判一些著名的论点有:
   
   1.“在我们特有的基督迷信中我没发现赎罪这一条。他们都是建立在神秘传说之上。百万计的无辜男女,因为基督教的劝导,被烧死、折磨、处罚和禁闭。这种权力的作用在于:让一半人成为傻瓜,另一半人成为伪君子,去支持地球上的欺诈和谬误。”
   
   2.“基督教的神是三个头的妖魔:残忍、报复、反复无常。如果一个人想要更多了解这个狂怒的、三头畜牲般的神,只需要看声称做它仆从的人们便知:他们总是在这两类人中出现:白痴与伪善者。”
   
   3.“总有一天,所谓耶稣以上帝为父,在处女的子宫中神秘诞生的说法,将与弥涅耳瓦从朱比特的脑中诞生的说法一样,被视为寓言。”
   
   4.“基督教是曾经照射人类的体系中最不正当的体系。”
   
   那亚当斯呢?他在给杰菲逊的信中谈到基督教时是这样说的:“一想起十字架,这个人类有史以来妄用苦难的最要命的象征,想想十字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就几乎要浑身发抖。”所以,开国元勋们最崇拜最佩服的二人都对基督教有如此的看法,是二人亲眼目睹了建国前政教合一时的基督教对信徒的残酷法律。对美国后来的发展壮大来说,也算是高瞻远瞩。不以基督教立国,能说服同样目睹了残暴至极的政教合一历史的开国元勋们。当然,二人属于人精级别的高智商,上述的极端说法是后来才公开发表出来的。在讨论独立宣言和宪法时,二人当然是玩“曲线救国”并不直接贬损宗教。那他们用了什么方法令开国元勋基督徒们认可美国不以基督教立国的?
  这就需要谈杰斐逊对美国制度设计时的最大考虑了,那就是:无限扩张战略。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不以宗教之战扩张领土。”
   
   上面是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当政时跟伊斯兰签订的“的黎波里条约”。中文的意思是:“以美国在任何意义上讲都不是以基督教立国为宗旨,同时美国对穆斯林法律、宗教和安定不抱任何敌意,而且美国从未参与针对任何穆斯林国家的战争或敌对行为,双方宣布:永远不应该因为宗教的观点而找到破坏两国和谐共处的借口。”
   
   该条约在1797年由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亚当斯总统签署。这时候美国政府对基督教的态度,也许可以用杰斐逊自己亲自建立的大学——UVA不建立教堂(UVA在杰斐逊死后建立的教堂)、不许学生在大学里祷告来表明美国从内到外都以扩张领土为最高宗旨。不以基督教立国,就有利于扩张到其它宗教国家,也可避免发生宗教战争,尤其是国会一致通过、总统签署的和约表明美国永远不要发生宗教战争。这至少是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国策与宗旨。因为他们清楚,宗教战争是乱源,而且上千年都是没赢者的双输战争。而且,宗教战争将无法使他们确定的美国扩张政策得以施行。
   
   亚当斯和杰斐逊都清楚,整体上讲,穆斯林国家更少犯罪活动。其实到了小布什打伊拉克后的今天,穆斯林世界犯罪率还是低于美国。根据联合国最近的数据:穆斯林世界有18亿人口(我这里取整数),在押犯人总数:977,551人;美国人口327.2(百万)=3.272亿,取一位小数3.3亿。美国在押犯人:2.02百万。换成平均每千人:穆斯林世界是1.01/1000,美国是7.02/1000。也就是说,美国在押犯人按人均算是穆斯林世界的7倍。在美国,犯罪率最低的是亚裔和穆斯林这两个群体,其次是白人,然后是西裔,最后是非裔。这后面的来源于美国的报道。
   
   我猜想,犯罪率与贫富有关,也与毒品有关。穆斯林世界不许喝酒不许吸毒,犯罪率就少很多。美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5%,而毒品销量占全世界的一半。
   
   小结:美国开国元勋们制定的两大国策:联邦制与不以基督教立国,本质上就是为了不断扩张领土而设立的,它不利于国家不再扩张后的领土维持和不分裂。如果想终止扩张的国策,那就需要改写宪法,把联邦制改成国家一体制,把united state 改成Country,以在体制上堵死分裂的思考,这是防止南方分裂事件重演的最后一道堡垒。至于国名叫什么,那不是本文应该讨论的。
   
   (四)毛泽东的“自治区”
   
   毛泽东打下天下后,搞了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这还不算完,他还搞了广西、宁夏自治区。自治区就是统一与独立之间的过渡。在地球上任何国家,自治区都是大领土对小领土或大民族对小民族的收编进行不下去,要么是小的一方想拼死,而大的一方觉得鱼死网破得不偿失便提出让对方自治;要么是在统一很长时间后发生了社会动荡,小的一方想趁机独立但大的一方还是瘦死骆驼比马大迫使小的一方接受自治而得到了认可。无论如何,自治的小的一方都等着有机会独立出去。也就是说,只要小的一方有自治的名份了,那他们等着独立机会乃天经地义无可指摘。
   
   在毛泽东打下天下前,民国时期那么乱包括军阀混战,国民政府都没认可新疆西藏内蒙古有自治名份,包括国民党迁都到重庆时。盛世才(就是杀死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新疆军阀)夺取新疆领导权,也没独立成功,蒋介石也不认可新疆的自治身份。后来他又投靠了蒋介石,最后被调动到重庆。所以,即使在新疆事实上独立于民国政府时,都没自治的身份。这也包括西藏和内蒙。溥仪的满洲国,国民政府并没承认过,只是汪精卫承认了而已。更别说毫无道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了。那里是国民党里第二大实力集团李黄白(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桂系发源地和根据地,国民党绝不会给广西自治名份的,李黄白也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名份。比这更可笑的是毛泽东还给宁夏自治名份。
   
   广西的汉族人占七成。就是计划生育一胎化只限制汉族人导致壮族人比例增加后的今天,广西汉族人还是占大约2/3,壮族人大约1/3。这也跟宁夏类似,就是今天,宁夏回族也只占1/3,汉族人占2/3。所以,毛泽东给少数人的壮族、回族为自治区的名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荒唐到难以理解的地步。这不仅平民百姓理解不了,恐怕上面的官员们也无法理解毛泽东的这类胡乱治国(还有:村村建土高炉炼钢,没铁矿石就把全国的树木都砍倒烧白石头;全国深翻土地导致大面积颗粒无收,等等这类匪夷所思的荒唐事),否则,林副主席就不会下命令:“对毛主席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了。
   
   如果说毛泽东是想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中国也搞个类似的自治区。其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历史上都是独立于俄国的国家,如果毛泽东照搬苏联模式,那等于中国把西边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东边的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南边的越南、孟加拉、尼泊尔、老挝、柬埔寨、缅甸、不丹、泰国这14个国家拉过来加盟,成立也是15个加盟共和国的“中联”以对应“苏联”,而不是把本来就属于中国的几个省倒退回到清朝以前的不属于中国的名份,然后再来个不得不妥协的自治——半独立区。自治本身就等于半独立状态,或者说是独立前的预热阶段的状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邓小平以降的历届中共领导人竟然没把这荒唐透顶的为未来发生国家分裂制定的自治区名份给改过来。其实就以重新划分省份的借口便可把原本就是中国的省份,收回自治名份。比如,新疆可以变成南疆省和北疆省;西藏就是西藏省;内蒙古就是内蒙省或改回民国时的绥远省;广西本来就是汉族人为主,现在也是,直接就是广西省,跟广东省对应,就如同山西省跟山东省对应;宁夏由于人口太少,可以按照清朝的版图重新归陕西省,或回归到民国时的宁夏省。
   
   (五)邓小平更荒唐的一国两制
   
   香港的今天很乱,其实这个乱无解,因为你就是按下葫芦,以后还会找机会又浮起瓢。这不能怪香港年轻人不爱国,也不能怪过去22年中共对香港关心不够,本质上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体制导致的必然结果。润涛阎写过专文,在这里不重复了。只说一点:即使在过去的22年里香港和中共不论如何改进自己和对方,都无法避开发生分裂的无休止冲突。
   
   为什么呢?因为一国两制就是答应给香港自治名份,那就等于邓小平把一根绳子放在双方之间,想把对方拉住。然而,双方当即就想到了拔河比赛。因为你必须承认润涛阎给自治下的定义:“自治=从统一到独立的过渡阶段”。拔河的结果看哪方的力量大、任性大、雄心大、坚持的时间长。在香港一方拿起绳子之前,必然积累合力,待有机会便全民动员一起拉绳子。大陆也无法放松绳子,这拔河比赛就开始了双方的拼死抗争。过去的22年,就是香港人积聚合力的时间,到了拔河阶段,那就无法回到拿起绳子之前的状态了。
   
   根源在于邓小平不仅没更正毛泽东的五个自治区名份的错误,还把这个荒唐的治国之策发扬光大,来了个一国两制。这表明邓小平骨子里还是崇拜毛泽东的。邓小平没认识到自治区的后患无穷,而是把新疆闹独立看成是外国分裂势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当然有,但你给了人家自治的名份,那等于让人家时时刻刻都盼望着自治的下一步——独立。这类似于在那基本上不能离婚的毛泽东时代,妻子不想跟丈夫过了,丈夫给了妻子各睡两间屋分居的名份,那就等于让妻子内心里有了“一旦有机会便离婚”的期待。你既然给了新疆西藏香港的自治身份,那人家要与身份相符的内容,你如何拒绝?当然是武力,因为你理论上没有制高点可站。
   
   读过润涛阎所有文章的都记得这样一句多次解释过的话:在政治上,历来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其论证过程,在此不赘述。名份就是形式,你不能为了一时的骗人目的就给的。给了,就是后患。
   
   “治”就是治理的简称,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这跟独立就差不能有自己的军队和国家名称。香港自治,就等于香港不要自己的军队,不要自己的国名,其它的都是自己说了算,比如自己普选香港领导人。
   
   那为何这等自治就是独立的过渡呢?因为一旦有了普选权力,那主张独立的候选人,才有机会当选,独立运动便如火如荼了,因为领导人上台后不搞独立,那他任一届下台就是最好结局了,搞不好会在动乱中被赶下台。如果自治不是独立的过渡期,那当然中共可以落实香港真正的自治权——普选香港领导人。可事实上根本不是那回事。一旦香港有了普选权,独立运动就跟着来了。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荒唐的白白送给原本理所当然是5个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时除了西藏外根本就不是少数民族占多数)以5个自治区名份,导致邓小平有样学样,来了个香港一国两制体制。不论是香港,还是新疆西藏,这种有了自治名份的地方,如果不闹独立,那是对不起这个名份的。所以,根子在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胡乱治国的后患还在后面呢。
   
   谢选骏指出:作者“润涛阎”显然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所以才会说“联邦制是最不稳定的国家制度”。因为夏商周的先秦中国就是一种联邦制度,而事实证明周朝的八百年寿命迄今无人能及——秦两汉到元明清,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的,“润涛阎”说“联邦制是最不稳定的国家制度”,显然说反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联邦制如此美妙,那为何联邦制在近代中国却运用失败了呢?不论是联省自治还是国共和谈,都是一地鸡毛,迄今为止,海峡两岸也无法突破南北朝的格局。这是因为,成功的联邦制都是扩大版的,不是缩小版的。所以,俄罗斯帝国的缩小版苏联不得善终,而中华民国的缩小版中共民族区域制度也是举步维艰。相形之下,美国的联邦制显然是扩大版的——由十三个殖民地连合为一个合众国,然后再扩大为五十个州国。德国诸邦统一为联邦德国也是如此。甚至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走了“版图奉还”的中央集权,而不是走了联邦制度。一个国家最终能否实行联邦制,不是源于纸面设计,而是源于历史条件,否则就会像苏联那样灰飞烟灭。既然如此,那么,根据历史条件,中国还能实行联邦制吗?我认为,还是能够的。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联邦制不在现有的中国领土之内实行,而在现有的中国领土之外实行,那就是把东亚各国作为其他联邦成员吸收进来。否则,如果只是把香港、台湾、新疆、西藏、内蒙作为和“中国本部”对等的“联邦成员”吸收进来,它们可能存活下去吗?不太可能。因为他们的人口太少了,无法获得实力均衡之下的有效独立。所以,中国即使自由了,也不大可能走上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的联邦解体的道路。注意一下不难发现,除了这三个宝贝以外,没有别的共产党国家解体的。至于中国就更加不会了,因为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费拉社会。
(联邦制是最稳定的国家制度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豪放、旷达的苏轼其实很孤独
 | 2019-12-20 13:20:03  光明日报 | 
  

有人将孤独分成十级,从独自去超市到独自做手术,但这些都不过是无人陪伴而已。与之比起来,更扎心的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就像英文中alone和lonely的区别。

苏轼,以豪放、旷达著称,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写词,一开口就很炸,因此他被视为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的先驱。作为一个旷世奇才,苏轼的一生却充满辛酸的生命体验,时常不被人理解,豪放、旷达的背后是孤独的底色。


孤独是来自内心世界的深思,当一个人累了,停下来感受一下孤独,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苏轼笔下,孤独是一种美,美到被人拿来当歌词,比如这一首: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时候的苏轼,事业上遭遇了重大挫折,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前途凉了。这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心境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他的作品风格,从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到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虽屡遭贬谪,但苏轼是出了名的乐观豁达。到黄州以后,他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经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在一起,常常被醉汉推骂。但他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没有人认识自己,跟亲朋友好也断了书信往来。

A面是乐观,B面是孤独。在挫折面前,苏轼积极去生活,但夜深人静时,难免心生悲凉,就像憋足了浑身的力气却无处使,只能用诗词抚慰内心的失意。


那是一个深夜,苏轼抬头看见一轮残月悬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四下早已无声。这样寂静的夜,他却睡不着,这一刻他感到了孤独。“还有谁像我一样在月亮底下独自徘徊呢?”大概只有那身影缥缈的大雁了。

这只大雁,就是苏轼自己。它在黑夜中突然惊飞,频频回头看,却无人能懂它心中的苦闷。它不断穿梭在寒冷的树枝间,千回百转仍不愿栖息,甘愿在寂寞荒凉的沙洲承受这漫漫长夜的凄寒之苦。

纵使形单影只,茕茕孑立,也不愿随波逐流,孤独原来还可以这么美。


苏轼的孤独是深刻的,在逆境中他不断咀嚼孤独,常常在诗歌中通过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时而是那深山幽谷中独自开落的梅花,“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时而是那满山杂花中的一株海棠,“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才高八斗的苏轼,在那样的环境中注定是孤独的。但孤独的体验让苏轼的生命更加丰富,寄情山水接受大自然的荡涤,泰然处之塑造了豁达开朗的胸襟,文学史上也因而留下了更多美丽的华章。

文字:笑川




国共两党原是龟精蛇精

   谢选骏:国共两党原是龟精蛇精
   
   《台灣講古:「總統蔣公」去世的那一天》(BBC 2016年4月4日)报道:
   
   蔣介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他是中國的正統,但是許多人也認為他是威權的象徵。


   
   1975年4月5日,許久已經沒有出現在人們面前的蔣介石去世,當時他據稱是87歲,接著台灣「舉國悼唁」。
   
   在40年前的台灣,蔣介石被稱為蔣中正,是「民族救星」、「世界的偉人」。去世之後,國民政府為了紀念死後被稱為「先總統蔣公」的「豐功偉業」,號召台灣全民捐款興建了如今矗立在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
   
   逝世與崩殂——4月5日,台北市的天氣並不好,到了傍晚突然風雨交加,接著傳出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叫做「理教總公所」的台北西本願寺木造正殿被大火燒燬,後來被說成是「天有異相」、所以「偉人崩殂」。最早傳出蔣介石死訊的,並不是台灣的媒體,在蔣介石執政的戒嚴年代,媒體都在黨國的嚴密控制之下。
   
   反倒是當時駐台美軍的廣播電台一早便以哀樂取代了日常播出的英語流行歌曲,播報員則報出「President Chiang kai shek has passed away」,也就是「蔣介石總統已經去世」。直到中午時分,電視和電台播出新聞,才證實蔣介石去世的消息,早上沒有出刊的各家報社也開始發行黑白印刷的哀悼「蔣公去世」特刊。接著媒體公布了後來成為教材的「蔣公遺囑」,學生個個都需背誦「自餘束發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
   
   悼念和紀念——當時的政壇重要人物組成了治喪委員會,當局也下了一個「禁娛令」,也就是普羅大眾經常光顧的電影院、歌廳還有特許營業的舞廳一概不准營業。電視的畫面從彩色變成了黑白,機關學校一律半旗,街頭的霓虹燈廣告招牌也不能亮了,社會表現出一片哀戚的氣氛,原本紅底白字的「反攻複國」標語牌,立刻改成藍底白字的「永懷領袖」。
   
   這是台灣境內首次舉辦「國喪」,蔣介石的遺體送到了位於台北、當時剛興建不算太久的國父紀念館,過程就叫做「移靈」。政府指示機關學校組團到國父紀念館「謁靈」,數以萬計的人列隊在國父紀念館徹夜等待,據說一周後的4月13日,等候「謁靈」的人群已經超過了百萬人。
   
   「謁靈」期間,許多名人從海外趕回台灣「奔喪」,其中包括了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終身成就獎的老牌女演員李麗華。紀念蔣介石的歌曲也紛紛出籠,最後決定了兩個版本,一個是文言文、一個是白話文,供不同的演出還有學習需要使用。
   
   人生終點——4月16日,在一長列的車隊護送之下,蔣介石的遺體經由台灣通車不久的高速公路,送到了位於桃園大溪、原本是其行館的慈湖「陵寢」「暫厝」「待反攻大陸勝利成功之後,再奉安南京」。車隊經過之處,民眾紛紛下跪致哀,但是這不一定是自願的,因為維持秩序的憲兵警察、學校的教官或者主任在車隊經過之前就會要路旁等待的民眾和學生凖備下跪迎靈。
   
   如今雖然部分的校園內還有蔣介石的銅像,但是也面臨了強烈地「銅像退出校園」的壓力。而當年一些民眾嚎啕大哭的鏡頭,如今則被拿來與朝鮮或者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去世時,舉國「悲慟」的鏡頭相提並論。直到今天,蔣介石在台灣民眾的心中還是有非常不同的評價,有的認為他是「獨裁」,有的認為他是「強人」,蔣介石的「專制」,在某些人口中卻也是「避免台灣落入共匪手中的必要手段」。諷刺的是,如今造訪蔣介石「陵寢」最多的就是來自對岸的陸客,台灣本地則是學校的學生希望把校內的「蔣公銅像」請出校園、調查蔣介石執政的白色恐怖期間多少人受害……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说【4月5日,台北市的天氣並不好,到了傍晚突然風雨交加,接著傳出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叫做「理教總公所」的台北西本願寺木造正殿被大火燒燬,後來被說成是「天有異相」、所以「偉人崩殂」。】却没有说清正殿烧毁后,唯独留下两座龟蛇石刻——犹如两岸对峙、蒋毛厮杀。果不其然,蒋介石一死,毛泽东第二年就死了。毛泽东属蛇,喜欢游击;蒋介石虽然不属乌龟,但却喜欢坐镇——这也提示人们,蒋毛所代表的国共两党其实具有上述的龟精与蛇精的属性。1949年以后,貌似位置轮换,国民党变成流窜,共产党变成坐镇;但是国民党还是按部就班地统治台湾,共产党还是把大陆搞得天下大乱——这都是因为,国民党原是龟精,共产党原是蛇精。所谓的“两岸一家亲”其实是“国共一家亲”,而“国共一家亲”,其实是“龟蛇一家亲”——这是“正殿大火”之后剩下的一对活宝。Boxun News
(2019/12/21 发表)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怎样解释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子兵法》: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 夜話中南海:習近平和王歧山都是當年黃敬真正死因的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