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上海奇景:市民戴口罩排隊搶豪宅 竟然大打出手(組圖)
發佈時間: 4/14/2020 7:34:46 PM 被閲覽數: 8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上海奇景:市民戴口罩排隊搶豪宅 竟然大打出手(組圖)
2020-04-14

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 泰勒

雖然受疫情影響,經濟、股市都不大好,但不妨礙有錢任性的土豪們排隊搶房。

基金君從微博上看到,一堆土豪排長隊,甚至爲了搶一套房打起架來。

究竟是怎麽樣的樓盤,基金君帶你去看看。

1735萬起豪宅大排長龍

13日上午,碧雲尊邸售樓處門口就排起了長龍,要知道這可是1700多萬起的豪宅。

據前方網友爆料,僅僅排隊等候並沒有什麽用,認籌需要提前預約方能進入售樓處。





價格方面,該項目的小高層價格普遍在2000萬-3000萬之間,不過別墅總價較高,不少別墅售價在6000萬到7000萬以上。部分別墅價格接近8000萬元。









而微博上有網友爆料,現場更是爲了搶房打起架來了。



浦東最神秘樓盤

據說,浦東碧雲社區,是上海“真·四大富人區之一”,繼古北之後第二個 “涉外國際居住區”,外國人士家庭占90%以上的“小聯合國”,500強企業亞太區總裁及高級執行官集聚地,綠化率高達70%的“生態宜居樣板”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際社區,裏面的住宅卻絕大部分都只租不賣,少數可售別墅在2006年左右就售完了,14年來新房市場幾乎“零供應”,讓想買碧雲新房的人那叫一個“望眼欲穿”啊!



而近期,碧雲板塊有新房可售,名字就叫碧雲尊邸

而這個樓盤的亮點也有一些特別:

1、較爲稀缺,位于碧雲國際社區,該區位現已斷供10年,此次推盤將打破十年來的新房零供應,且該項目有可能是碧雲國際社區最後一個可售住宅。

2、地段價值較高,碧雲社區(碧雲國際社區)是迄今中國上海規模最大、綜合環境最具創新特色的新型國際社區。

3、配套高端且居住人員素質較高,周邊的醫療、教育資源較爲高端且國際化,目前集聚了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余戶外籍人士家庭,外籍人士家庭比例占90%左右。

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26家跨國公司亞太區總裁和高級執行官級別的外籍人士入駐社區。



碧雲國際社區是迄今中國上海規模最大的新型國際社區,整個社區有18個地塊。



碧雲國際社區具有“小聯合國”之美稱,目前已集聚了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余戶外籍人士家庭,外籍人士家庭比例占90%左右。

碧雲別墅的常年出租率近100%,整個社區已形成以“碧雲品牌”爲主體,以境外人士爲目標群的高檔住宅産品,社區呈現出濃厚、現代和時尚的國際化氛圍。

板塊內教育資源包括上海實驗小學東校、平和雙語學校、協和國際學校、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歐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等,從學齡前至高等教育一應俱全,且部分學校周末開設橄榄球、英式足球等公開課程。









醫療資源也很豐富,公辦有華東分院,浦東婦幼保健院,國際保險醫療服務有和睦家,Parkwayhealth,瑞爾齒科等,基本都在2km裏範圍內。



中日合資的瑞東醫院



再來看看小區的樣子。。。



碧雲社區內部則是各種美式、意大利式、英式、西班牙式、地中海式……1000余套風格各異的獨棟別墅、聯排別墅、疊加別墅、大平層花園洋房。





此次認籌的樓盤共333套住宅。其中212套爲公寓,面積190-350㎡,另有121套別墅,面積310-530㎡。



212戶 約190㎡--230㎡不等的平層洋房,低層複式,大平層,。

聯排別墅



深圳南山最高5500萬豪宅半天售罄

600萬以下的房子都快賣沒了

不止上海,深圳的豪宅也被瘋搶,4月5日上午9時,招商蛇口太子灣·灣玺再次開盤,不出意外,再次吸引外界目光。

據界面報道,到當日12點半,該項目營銷中心銷售人員表示,此次推出的房源已全部售罄。粗略計算,此次售出的54套房源,吸金約23億元。

這已經是太子灣·灣玺第三次開盤銷售,幾乎每次開盤當天都宣告售罄,相比于前兩次,此次還算溫和,因爲此前曾出現過“秒光”的現象。

除了豪宅所謂的“日光”,深圳一些區域的熱門樓盤銷售確實出現了一些狂熱的現象。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當前深圳寶安確有幾個樓盤購房需繳納不同價位的“喝茶費”,以寶安區的海納公館爲例,116平米總價1150萬左右的新房“喝茶費”需70余萬元。

4月3日,深圳市寶安區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于堅決打擊房地産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爲的通知》稱,近日,寶安區房地産市場相繼出現購房繳納“喝茶費”“更名費”的負面輿論,涉及新錦安海納公館、雲玺錦庭、潤恒都市名荟等多個樓盤。

寶安區住建局稱,爲維護寶安區房地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即日起開展打擊房地産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爲的行動。

據e公司報道,在深圳的中介小張(化名)稱“我就沒見過這麽多看房的。”一波波穿著整齊的中介帶著一波波客戶來到業主家裏去看,他們在門口戴上一次性鞋套,輕手輕腳的進入房間,彼此不說話,看完房子馬上就出來,給下一波騰出地方。看房人以年輕夫婦居多。

沒有人可以將價格砍下去,幾乎就沒有砍價環節,間歇性的業主漲點價,大家也見怪不怪,畢竟業主看到這麽多人看房,不可能熟視無睹。

房價從去年下半年就很堅挺了。在華僑城片區,去年有一套標價950萬元的房子出售,買房人試圖砍價,業主停止交易,年後價格漲到1080萬元,同一個買房人決定接受價格,但是坐在簽約桌上,他又習慣性的想談一下價格問題,房東直接站起走人,後來買房人和中介反複說好話,房東才繼續坐下來簽了合同。

買房者的博弈對象不是賣房者,而是和他一樣的買房者,相同的價格,只要有人願意出價,就一定能賣得出去。買房人所謂的稅費、中介費、負擔重的說法,根本就打動不了賣房人,只有在房子賣不動的時候,這些說法才有用。

這就是當天的市場現狀,嚴重供不應求,從公布的房價上看,似乎又看不出任何征兆,那些看房者和中介熟悉的房價上漲好像不存在一樣。

小張眼看著自己手裏掌握的低價房源,一套套的被賣了出去,後面再賣,要麽是房子不好,要麽都是超過600萬元的戶型了。





还是買房最保險?疫情尚未結束 中國炒房大軍又開動了

2020-04-14               



鳳凰星

“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沖擊,让人們對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资産保值增值的需求就會變得更爲强烈,但是看過一圈才發現,还是房子最保險。”這是相当一部分購房者的想法,在他們看来,盡管房子並没有此前多年投资收益那么高,但大多數情況下还是稳定保值的最优選擇,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

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售樓人员,好像都開始“宣告”自己忙得不可開交。

售樓處的沙盤前三三两两的人群,熱烈高亢的音樂,只有每人脸上的口罩能提示這是經曆過一場疫情後的樓市。如果朋友圈出現了這樣的照片或者視频,對疫情保持警惕的人們應該很難理解,或者幹脆認爲是假的,收買“演员”制造熱銷假象,是樓市慣用的營銷手段之一。

3月份,没有人像往年一樣再提樓市“小陽春”,售樓處和二手房中介剛复工不久,普通人才陆續開始走出家門。当时业內的人預計,全國的樓市至少一季度是没戏了,二季度怎么樣还要看情況。

然而,隨後呈現出的種種迹象表明,樓市复蘇的進程恐怕是被低估了



深圳的某豪宅從開盤到售罄,最快只用了

8秒;北京某項目高峰期看房200人,一天簽下十几套;杭州又現新樓盤“萬人搖”,还有几個“萬人搖”已經在路上;

一個中部三線城市一周成交60個億,挤進京津冀前三名……這一切,都發生在3月,數據不會騙人。

4月8號,封城76天的武漢正式解封後,可能並没有預料到會迎来外地過来抄底的客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说,“去武漢抄底”。機構稱,4月3日-4日,武漢新建商品住宅日成交量從1與22日-3月29日的“0”上升到超過100套,並把它解讀成一種信號。

“小陽春也許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這是一個房産中介的玩笑,流露出来的是“房地産的冬天遲早會過去”的得意,和“買房仍然在人們必須要做的事中位列前茅”的深意。



萬人搖號、秒光盤、百萬喝茶費,一二三線樓市闪電复蘇?

“成交量上来了。”

北京朝陽區一家房産中介門店,不到三天的时間成交了一居、两居、三居、四居各一套。店長心裏有數,這才剛開始,如果後續没有更严厲的政策出台,接下来會有更多的成交量,然後就是價格上涨,但上涨的程度很難判斷。

2月份最難過,各小區對進出人员得严,店裏没什么人,店裏的中介也都心不在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進入3月後,来看房的人開始增多,成交的速度也開始加快。“客戶主要是怕涨價。”店長说,從看房到最後成交,最短的一單只用了几個小时就完成了,他也没想到。

每天系统裏都會顯示各個門店的帶看數量和成交量,很多門店的數字都在上升。價格方面有涨有跌,“城區涨了5%-10%,郊區降價了3%-5%。”

回暖好像是在突然間發生的,雖然年前他們已經准備好2020年行情變好的准備,但是一場疫情把升温的預期推遲到一季度以後,現在来看当时的想法可能是過于悲觀了。

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7848套,新建住宅網簽2471套,共計10319套,相比2月份上涨126.99%。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與去年同期的19857套相比,仍同比下降48%。

也就是说,雖然在恢复,市場熱度也在上升,但跟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大幅下降。

我愛我家研究院4月發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樣的情況,3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場的新增房源量、新增客源量均已超過1月份的水平,經紀人帶客戶看房量達到了1月的六成以上;二手住宅網簽量环比增長116.26%,同比下降51.11%;成交均價环比下跌1.51%,同比下跌4.10%。

新房方面,據機構统計,3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爲1843套,同比下跌51.51%,环比增長39.62%。

一位北京西南四环附近的項目銷售人员對媒體稱,從3月第一周周末開始,看房客戶明顯增加,高峰期时看房客戶超過200人。銷售情況好的时候,一天能簽十几套房源。也有很多客戶踩盤後,当場就交了定金。

业內的人明白,數據上来是早晚的事,因爲情緒正在上揚。

從全國来看,以北京爲代表的京津冀地區,在复蘇的道路上位于隊伍的後半段。

“京津冀地區(代表城市爲北京、天津、廊坊)的恢复程度要弱于其他地區,但其3月份的成交量目前已達到去年12月份水平的62%,相当于去年同期水平的40%。”這是来自貝殼研究院的數據,簡單理解就是,3月份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不易,而其他地區的進度要更快。

該研究院監測的全國18個重點城市,3月份链家二手房成交量比前两個月增長41.8%。上海、南京與杭州三個長三角城市3月份的成交量已經明顯超過疫情前12月份的水平,目前恢复至去年3月份水平的75%;其次,中西部地區(代表城市爲成都、合肥、重慶)與大灣區(代表城市爲廣州、深圳)的3月份成交量,已接近疫情前的12月份水平。

最吸睛的,当數深圳和杭州。

機構统計,3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环比上升279.8%,二手房也傳出重回8000套的冷熱分界線,环比上涨380.4%。

數據很難有实感,活生生的案例才能戳中人心。

深圳的2000萬起的豪宅項目太子灣,在3月開售三次,慢則当日售罄,其中14套4200萬起步的豪宅創下15秒售罄的紀录,有的媒體把這個时間點縮短到8秒,這看似不重要的几秒,好像是一種難以抑制的熱情的宣告,还有人提出了其中最勁爆的點,促銷提示:“不接受退房。”

如果说豪宅太远,那么同樣在3月推出的均價3.9萬元/平方米、總價百萬起步的萬科商務公寓,288套售罄僅用了7分半钟的消息,“百萬喝茶費重出江湖”的消息,聽起来就跟普通人關系極爲密切。

雖然此後有冷静的分析,稱與營銷手段、推盤謹慎、需求延遲釋放等因素有關系,也只是個別樓盤的個別現象,但是人們仍然只讀到“深圳屢現新盤‘日光’”,樓市“瘋狂”“魔幻”“高燒不退”,以至于主管部門發聲:严禁惡意炒作、哄擡房價,堅決打擊“喝茶費”“更名費”等違法行爲。

熱門城市杭州,以2個“萬人搖”商品房項目闯進公衆視野,後續几個“萬人搖”的樓盤基本上也已經板上訂釘。

没人在乎成交量和價格是不是不及去年同期,只是熱門的樓盤就足以让市場的情緒沸騰。一個即將在4月中旬開盤的項目,已經在提前跟前来咨詢的客戶说,“需要先填登記信息,肯定也是萬人搖,中簽率在2%-3%。”

三線城市的樓市,一般很難傳出消息。

晚上9點,肖武(化名)剛剛散會,拿起手機逐個開始回消息,每一句都以“剛開會了”開始。會開到這么晚,让他又找到點忙碌的感覺,這種地産營銷团隊的日常,從3月就開始恢复,在那之前,他過了一個無比漫長、让人心慌的假期。

他和妻子,还有不少親戚,都在這行,做房地産銷售很多年,這份工作在北方某三線城市,是絕對的高薪。疫情發生後,人們被社交媒體中流傳的“疫情現状”吓得不敢出門,不少小區大門都上了鎖,街道上有很長时間没車没人,鄰居見面連话也不说,只是远远地打招呼。

肖武見過風浪,經過不止一次樓市的高潮和低谷,但這次不同,嘴上開着玩笑,但心裏是没底的,他估計至少三個月家裏没有收入,即便市場開始恢复也需要时間,對于中年人来说,這已經算是足夠坏的状況。

2月下旬复工後,同事之間見面,連調侃都喪得很,“瘋了,誰會這时候買房。”当时他們还打了賭,猜測第一單成交的时間,大多數的答案都集中在三月底四月初。

但不久,当人們開始慢慢敢出門了,售樓處就迎来了戴口罩的客人,從零星,到三五桌,再到突破一米距離的界限,熙攘倒不至于,但很多項目的售樓處滿眼看去都是人。

他录了視频,拍了照片,發在朋友圈,下面很多评論都是:“真的假的?”

“3月的最後一周,恒大在我們這兒的項目在整個京津冀區域成交量排前三,60億啊,牛不牛?都上了头條了。其中有年前看了没買的,也有新客戶。”

他想表達的是出乎意料,但難以掩飾自己的激動,此前的陰霾一掃而光。

剛需、抄底、投资,疫情还没結束,是誰在買房?

誰會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結束的时候買房?

胡麗(化名)算是一類,“不得不買”。

她和丈夫的第一套房買在北京五环以外,剛開始只是覺得远點,周邊發展起来又買了車以後也就不再覺得不便。但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幼兒园可以適当“湊合”,但小學就更不一樣了,

對于跟親戚朋友比天比地的她来讲,這個起跑線最起碼不能馬虎。如果繼續在五环外,學校的质量在她看来还不如老家,所以從去年開始,她就動了買房的心思,想在她能承擔得起的最好的學校附近把房買了,当然也不是什么名校,也就是在區裏还算不錯。

她現在还記得去年看房的情形,媒體上都在说北京房價降了,她找了中介去看房。“一個特別破的樓,我一到那兒就想回去了,礙于中介的面子才心不在焉往裏走,剛到單元口,就看見樓梯台階上已經站滿了人,中介说大概有五六撥在排隊,得一個個進去看。还没輪到我們的时候,房子就被買下了,價格一點没降。”

当天晚上回家她没吃飯,跟丈夫怄氣,跟自己怄氣,跟房價怄氣,買房的事也就暫时放下了。但是學齡的孩子不等人,年前胡麗夫妻領了还不錯的年终奖,本准備年後看房,没想到趕上了疫情。

“我覺得也是機會,趁大家都没心思買房的时候,選擇多,價格也肯定不會高。”整個過程还算顺利,看了两家後,她把合同簽了,还是老房子,但價格比她去年看的时候要低5%,她顧不得挑剔,再不買就怕没機會了。

價格确实是一個重要因素,星傑(化名)是一個省會城市资深的地産記者,最近她频繁接到樓盤推盤的资料,也实地跑了很多售樓處。“從過去两個月的銷售情況来看,有两類樓盤銷售都不錯,一種是市區的改善型樓盤,另一種是剛需盤。

剛需盤降價比較明顯的項目,賣的都很好,原来一萬五六一平方米,現在降到了一萬二三,也有的項目是因爲定價明顯低于周邊區域價格,每平方米有三四千的差距,很有竞爭力。大房企推出的大戶型改善型樓盤,這段时間給出此前没有過的低價,做出很大让步。但相反,市區內單價高、面積大的樓盤,銷售都不太好。”星傑目睹了不少人簽合同的場景,連她自己也覺得買得很值。

在大多數人还在擔心怎么避免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場合避免被感染,疫情什么时候能完全過去的时候,在樓市抄底的心理,很難被普遍理解。

“武漢開始有成交數據了,想抄底的可以去了。”

“#还有3天武漢解封#[哈哈][哈哈][哈哈]二手房可以交易了嗎?一大堆抄底襲来。我有點擔心今年武漢的樓市會底部升起。”

“今天我说廣州的土豪要来武漢抄底,叫武漢医院同事預估武漢房價,很多人说不會降,她……他……她……都是全款!”

“眼下,武漢房價就是‘低過老羅’的低價,我要抄底。”

“武漢,售樓處開了!現在就看武漢第一個開盤的項目賣得怎么樣,一群人要去武漢抄底,首先要看有没有底,對吧?”

如果在社交媒體上搜索“武漢抄底”,就會出現數屏這樣的帖子和微博。

此前,有消息稱武漢多樓盤打折降價,二手房價格降幅達到20%。很快就有反駁稱,經調查,除少量樓盤外(远郊盤和銷售困難盤),武漢大多數項目價格,與封城前無太大差別,相對平稳。

在武漢重啓的同时,售樓處也陆續重啓。

“我們正在消毒階段,4月15日正式營业,只能通過上門預约、分批看房,每天10個人。價格方面現在是12000多一平方米,执行的是8.1折优惠,年前是賣到均價13500每平方米。”一家知名房企武漢售樓處接待人员稱。

無論是否真的有價格窪地,就連武漢当地的人都很難理解這種抄底,“冒着得病的風險还要買房?”

徐大(化名)已經复工,但仍然只是两點一線,“我們都不敢坐公共交通,怕啊,所以這種情況下还能去看房的人,我完全理解不了。如果我們身邊的人現在说買房,會被当作開玩笑或者被看成神經病。”

但從社交媒體上流出的信息看,身邊想去武漢抄底的人,並非一两個。

根據易居研究院中國百城庫存報告相關數據顯示,武漢樓市交易市場“關閉”達到了68天,即從1月22日到3月29日,武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的網簽數爲零。而3月30日開始,武漢重新出現交易現象,前几日日均交易量略低于50套。而在4月3日-4日,日度成交數據超過100套,市場呈現小复蘇的態势。

“当然需要看到,若是對比曆史數據,比如说有成交記录的1月1日-21日,其日成交平均爲537套,據此分析,当前的复蘇節奏还是比較慢的,和曆史平均水平等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也说明隨着交易市場的放開,樓市開始走出零成交的低谷,逐漸小复蘇。”上述報告進一步分析。

“無論是武漢还是深圳、成都等,其樓市都呈現向上的趨势,進一步说明樓市具有很强的成長性。武漢的數據進一步说明,購房需求依然是旺盛的,此類城市的表現,對于全國其他城市是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的,相關房地産參與者應該對中國樓市保持極大的信心和支持。”易居研究院分析稱。

這種需求中,一部分是剛需,另一部分,則是投资需求。

“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沖擊,让人們對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资産保值增值的需求就會變得更爲强烈,但是看過一圈才發現,还是房子最保險。”

這是相当一部分購房者的想法,在他們看来,盡管房子並没有此前多年投资收益那么高,但大多數情況下还是稳定保值的最优選擇,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

政策松綁、房貸放松,樓市复蘇路径現在走到哪一步?

“熱銷案例不能代表市場真实和全面情況。”

對于近期高喊复蘇、小陽春的輿論,业內多機構研究人员泼了冷水。

“不同的城市情況差異非常大,全國大部分城市恢复到正常銷售水平估計要到

5月份左右,3月份成交量大概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有的城市还不到一半。”

“至于後續能不能回暖,主要还是看政策走向和疫情控制情況,目前,疫情还在蔓延,且政策也没有明顯的調整,市場很難全面回暖。”

根據此前多年經驗,樓市的复蘇是從政策開始。

從2月份開始,就陆續有城市發布稳定房地産政策,不少把“降首付”藏在其中。

2月21日,河南駐馬店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促進房地産业平稳健康發展的意見》稱,降低公積金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給予購房補貼等17條政策開始,廣東廣州、山東濟南、陕西寶雞、浙江海甯相繼嘗試類似的松綁,但最终都在一天內被撤回。

其間也有多家銀行被傳降低首付,最终也以辟謠劇终。

“購房政策没有放松,但房貸利率肯定是放松的。”一位资深地産研究人士稱,“市場能不能复蘇,取決于信貸政策和推盤節奏,疫情結束後,推盤節奏已經松動,開發商預售證拿得更容易,再結合降價或不降價的促銷活動,市場的交易量就很容易起来。如果市場交易連續三個月表現不錯,房價就會出現反彈,開發商拿地的節奏也會加快,這是判斷当前房地産市場很重要的邏輯。当然,如果後續地價、房價上涨比較快,又會重新進入政策打压的新周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10日消息,2020年,將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

“這次城鎮化任務和土地新政,力度比較大,超出了預期。”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山大學銀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分析,“這意味着,疫情之下,盡管經濟受到很大沖擊,但國家没有采取過去的刺激手段,松綁樓市政策,大規模放水,大上基建項目,拉動經濟,而是在供給端發力,挖掘有效需求,既没有刺激樓市,还給未来樓市提供了健康的、新生的力量。”

“所以,指望新一輪刺激,投资炒房,這個想法还是要謹慎一點。”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疫情快讯】中国再现两位数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 銅鑼灣書店本月底台北重開 香港圖書管制日趨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