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台灣學者:台海三個月到三年之間會開戰/六四前夕 天安門母親發公開信籲勿遺忘
發佈時間: 6/2/2020 6:14:41 PM 被閲覽數: 17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六四前夕 天安門母親發公開信籲勿遺忘 



資料圖片:天安門母親群體2019年悼念“六四”英靈罹難三十周年(圖源:天安門母親網站)

資料圖片:天安門母親群體2019年悼念“六四”英靈罹難三十周年(圖源:天安門母親網站)








“六四”事件三十一周年前夕,由六四難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群體”再次向中國官方提出訴求,要求爲所有慘案中的死難者討回公道。


這封以《說出真相,拒絕遺忘》爲題的公開信提到,由于親人在“六四”事件中遭殺害,三十一年來,每個遇難家庭都是在承受著痛苦和生活煎熬中度過的。三十一年過去,中國政府依舊對“六四”慘案保持沈默,絲毫沒有忏悔之心。作爲中國公民及遇難者親屬,“天安門母親群體”繼續堅持“真相、賠償、問責”三項訴求,對當局進行追問。


據了解,公開信共有一百二十四位六四難屬簽名,並包括六十位曆年來簽名者中的已故難友,發表在“中國人權”組織官方網站上。


“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張先玲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說:“三十多年過去了,很多人對(‘六四’)這個事情的記憶已經淡漠了,所以我們在(信中)回顧了一下過程,然後我們一條一條地向政府提出質問。”





“你們在法律上欠人民一個追責”


與此同時,公開信還表示,無論是中國的建國綱領還是憲法,都規定中國公民擁有言論、集會、示威等自由,強調如果中國執政黨不忘初心,就應該遵守和執行法律,同時質問,有哪一條中國法律賦予政府可以隨意動用國家軍事力量,去殺害和平示威的學生與平民百姓的權利?


張先玲認爲,既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在公開場合講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全面依法治國”,那麽“六四”事件遺留的政治問題就應該由法律解決。


“依法治國的話,那憲法還存在不存在?還有沒有價值?是不是一紙空文?我們現在就是根據這個情況來追問執政黨、國家領導人,應該怎樣對待這件事情。你(政府)應該跟我們交代,什麽人、什麽機構、在什麽情況下,根據什麽,做出殺人這種暴行的決定?我們的孩子違反哪一條法律應該被打死、槍斃?”


張先玲還呼籲全世界有良心的人們不要忘記“六四”慘案,支持難屬群體的抗爭,並爲中國社會的民主正義、公開透明做出努力。




資料圖片: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張先玲2018年清明節祭愛子(張先玲提供)

資料圖片: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張先玲2018年清明節祭愛子(張先玲提供)

防疫限聚 香港、澳門首次停辦六四集會和活動


說到支援難屬群體“討說法”,就不得不提在中國範圍內極少數可以公開悼念“六四”事件的地方——香港和澳門。每年都有上萬人聚焦維多利亞公園點燃燭光的香港更是“六四”紀念活動的主場,“天安門母親群體”的成員也會通過視頻連線發表講話。


不過,今年香港警方以防疫爲由,禁止舉辦六四集會,這些燃燒30年的萬千燈火在今年面臨吹熄的危機。澳門警方也不批准舉辦多年的八九民運圖片展。


香港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告訴記者,維園的燭光晚會對“天安門母親群體”是一種支持和慰藉;對中國當權者則是當頭棒喝。然而,在連續舉辦30年後,晚會首次迎來停辦意味著:“我們的行動受到挫折、打壓,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挫折和打壓是短時間的,還是在未來會越演越烈。我們認爲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用疫情作爲理由是非常薄弱,並且帶有政治目的,以便壓制‘六四’集會或者香港各種抗爭運動。”


雖然無法聚集紀念,但蔡耀昌表示,支聯會鼓勵市民采用遍地開花的形式悼念“六四”。


“我們希望這個燭光可以散播到香港每個角落。支聯會的核心成員也會進入維園,點燃燭光,一起參與遍地開花的集會。我們也會有網上直播活動,會進行默哀,有‘天安門母親’的錄像,大會宣言和唱歌等等。”


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張先玲就燭光集會的停辦表示遺憾,但她相信民衆會以自己的方式追悼“六四”亡靈和譴責政府的暴行。代表正義和人性光輝的燭光將在每個人心中永遠點燃,不會熄滅。


(記者:韓潔   責編:申铧   網編:洪偉)RFA








台灣學者:“台海三個月到三年之間會開戰”  



圖爲,2017年5月25日,台灣年度軍演“漢光”系列,由海陸空三軍在澎湖進行聯合實彈演習。(法新社)

圖爲,2017年5月25日,台灣年度軍演“漢光”系列,由海陸空三軍在澎湖進行聯合實彈演習。(法新社)

 

台灣專欄作者範疇日前受民進黨中常會之邀做專案報告時提出,台海情勢緊繃,要做好在三個月到三年之間可能發生台海戰爭的心理准備。範疇接受本台分析,這預判假設的戰爭定義,包含僅擊落一架軍機,或擊沈一艘軍艦。


台媒風傳媒披露,範疇受邀以《病毒啓示錄-疫情政治下的世界政局及台灣的對策》爲題做報告,深度分析美中台關系。範疇提出,他曾參與一場和軍方人士的座談,軍方人士對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預判,是以三年到三十年爲範圍。範疇反問,戰爭定義是否包含僅擊落一架軍機,或擊沈一艘軍艦?軍方給予肯定的回複。他認爲預判戰爭可能發生的時間,應修正爲“三個月到三年”。





不過,這段話被媒體簡化爲,“範疇預言台海在三個月到三年內發生戰爭。”範疇6月1日接受本台訪問時澄清,他的假設前提是“戰爭包含擊落一架軍機,或擊沈一艘軍艦”。如果這個定義也算的話,他的看法是三個月到三年,因爲之前台灣曾發生誤射“雄三飛彈”(誤射漁船釀成一死三傷),也有可能打到中國的軍艦!他們的漁船來撞台灣的軍艦也發生過。




《艦船知識》雜志以動畫方式模擬《2020年台海打擊作戰推演》(資料照,視頻截圖)

《艦船知識》雜志以動畫方式模擬《2020年台海打擊作戰推演》(資料照,視頻截圖)


範疇:“意思就是說,這個機率很大,就必須用3個月到3年來看問題。結果被新聞報導成爲說,好像我斷定3個月到3年之間會發生戰爭,我一看就將錯就錯吧,因爲能夠激起台灣人的警覺也好。”


範疇:白宮對華戰略報告 藏撕毀“三個公報”伏筆


中國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已被解讀香港已經沒有“一國兩制”,甚至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對台政策已不見“和平”,未來是不是只剩“武力”統一選項?


範疇斬釘截鐵表示,以什麽方式統一,從來不是台灣的選項。他說,鄧小平跟蔣經國死了之後,台灣跟北京,以他的比喻而言,已經是“一個講德文,一個講日文”。範疇認爲,就算是鄧小平跟蔣經國“黨對黨”談判都是個錯誤,現在台灣是民選的政府(government),要跟對方蠻橫的政權(regime)談判,根本不對等。範疇形容“只有呆子才去跟一個沒有産權的房東租房子。”


範疇提及,5月22號,白宮制定了一份新的對華戰略報告,有5次用CCP regime(共産黨政權),從來不說government(政府),用語非常精准。美國現在是不是承認共産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成問題。


範疇:“意思是說,你都可以撕毀《中英聯合聲明》,有一天我也可以撕毀“三個公報”。到現在只有我一個人看穿這一點,伏筆已經放在那裏。台灣人還在談論‘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還存不存在,李克強講話把“和平”兩字去掉,還在講這些。”




北京29日舉行《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資料照,路透社)

北京29日舉行《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資料照,路透社)


範疇在民進黨的報告中提及,因爲疫情、金融,現在世界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狀態,只是沒有硝煙,但沖突持續,可能導致熱戰發生,就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他認爲可能沖突點,第一在波斯灣、第二是南海,再來就是台海。台灣應努力想辦法,讓台海維持在可能的排序,不要挪前。


範疇對台灣提出警告,人最怕自欺。當看到一些迹象顯示戰爭機率越來越高,這時候總要有人出來敲個鑼吧!


“解放台灣”仍是解放軍曆史任務


有分析指,從李克強在兩會記者會上,對外國記者所說六億人在每月收入不到1千元人民幣,可見中國老百姓有半數的人生活仍屬于貧困狀態。中國看到的高樓大廈以及對非洲國家的援助等等,並不能反映中國的國力。中國有人叫嚷“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關鍵時刻可以傾全國之力對台灣施行震懾性的打擊、極短時間,拿下較薄弱的金門等小島,以武力加恫嚇讓台灣人卻步。但是李克強的一席話戳破這些謊言,中國沒能力攻打台灣。


北京的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接受本台訪問時分析,台灣人民承平太久,對中國大陸壓力鍋理解不夠、不深。海峽兩岸隔絕太久,台灣不理解也不願理解中國大陸人民各種想法、沖突。這種共同性的喪失,在他看來,這也是爲什麽大陸人民叫囂支持政府采取武裝統一的辦法、甚至要解放台灣。




北京29日舉行《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資料照,路透社)

北京29日舉行《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資料照,路透社)


吳強:“’解放軍’的概念、名稱仍保留,保留的唯一原因,實際上還是因爲台灣的存在。對于解放軍‘解放台灣’的曆史任務並沒有停止,這是很重要的。台灣人民、政客始終不理解這一點,爲什麽大陸的軍隊還是叫’解放軍’,這是內戰時期所形成的概念,現在軍隊仍保留內戰時期的名稱、功能,這是台灣人民始終不願正視的。”


吳強認爲,台灣越來越像一個“不設防的島”。只是在民主、國民認同上面,越來越像民主獨立國家。到目前爲止,他不認爲那是清晰的國民認同。台灣曾有民調指出,“七成的青年願意保衛台灣”。到底保衛什麽?是保衛生活方式、保衛中華民國還是台灣?青年世代的認同存在很大爭議。


吳強指出,美中關系對抗有多激烈,中國大陸內部的對抗、分化就有多激烈,只不過這種激烈被掩蓋,外界並不知道這一點,這才是壓力鍋的本質。


吳強最後奉勸台灣,唯有內部的團結以及更大範圍的團結才是保衛台灣的唯一出路。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黃春梅 台北報道 責編 許書婷  申铧  網編 瑞哲




 


上兩條同類新聞:
  • 61岁毕福剑疑似秃顶状态堪忧 满脸皱纹老态毕现(组图)
  • 中國法律界人士呼籲成立疫情受害者賠償基金/收入分配领域专家李实解读中国人均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