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对美示弱的奇景 原来是在等这一时刻/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發佈時間: 8/17/2020 5:02:26 PM 被閲覽數: 32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对美“示弱”的奇景 原来是在等这一时刻

京港台:2020-8-17 21:24| 来源:BBC |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 BARCROFT MEDIAImage caption中美贸易战持续多时,牵动国际市场情绪。

  8月15日,来自中国和美国的高层官员将举行视频会议,评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落实情况。

  七个月前,两国签订贸易协议,旷日持久的贸易争端暂告段落。

  第一阶段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承诺在2020和2021年两年中增加从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川普和中国副总理刘鹤分别在协议上签字;前者称,这是“任何人见过的最大的协议”,将让美国经济“彻底改观”;后者则称,这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互利共赢”。

  彼时舆论最热的话题不过是“第二阶段协议谈判何时开始”?没有人能想到,中美关系在此后七个月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自由落体”,以至于到了国际媒体讨论两国“热战”的可能性。

  这次会议是中美密集交锋中的罕见沟通,但接受BBC中文采访的学者都认为,两方几乎不可能通过一次视频会就握手言和。

  不仅如此,作为两国关系下一个重要节点,11月美国大选越来越近,川普的“战鼓”也越敲越响。此时中国政府方面却反常地“示弱”。分析称,后者作长远打算,期望美国大选后白宫易主,再重启几乎跌入谷底中美关系。

  “示弱”的奇景

  仅在最近一周,川普政府已先后宣布对在五个领域“净网”剔除中国影响,对中国应用TikTok和WeChat进行封禁,制裁11名中国和香港(专题)官员,派美国卫生部长访问台湾(专题)。此前更有关闭中国领事馆以及取消香港特殊贸易地位。

  一个月来,美国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前所未见的一系列打击措施,激起一次次惊诧后,相关新闻报道的密度甚至已经令全球受众见怪不怪。

  此前,无论是贸易战还是“口水战”,中国政府的反击措施都等量齐观,摆出“奉陪到底”的态度。但面对最近的一系列更密集的打击,观察者认为,中国反而有调低姿态,向美国“示弱”。

  面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发言“如果自由世界不改变共产主义中国,共产主义中国就会改变我们”,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通过新华社的回应语气软化,称目前是中美关系建交以来的“最复杂局面”,有必要为两国关系“树立清晰框架。”他提出的四点框架包括:明确底线,避免对抗;畅通渠道,坦诚对话;拒绝脱钩,保持合作;放弃零和,共担责任。

  本周六的视频会前,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他还透露一系列有助于美国的金融开放措施:取消部分金融行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以及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

  与此同时,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也承认,有证据表明,中国大幅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尤其是在大宗商品方面有“非常好的数据”。

  “我们看到中国有这方面(改善关系)的意愿,一些高层官员淡化了‘战狼式’外交,转而强调中美关系需要稳定。”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马志昂(Nick Marro)表示,中美有很多可谈的,但这次会议在那些领域很难取得积极进展,最好的结果是双方达成协议,暂停当前两国关系的“螺旋式下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看似在“示弱”,甚至“以德报怨”,不过是在为长远打算,维持住“斗而不破”的局面,好在大选后与新一届政府接触时留有余地。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又译“查塔姆”或“漆咸楼”)资深研究员夏添恩(Tim Summers)向BBC中文表示,“我的感觉是,中国领导层正在玩一个更长远的游戏,不希望在11月大选前将紧张局势升级到比当前情况更严重的程度。 ”

  香港中文大学房地产及金融助理教授胡荣认为,目前中美关系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点,中方此时如果硬碰硬,无限制地扩大两国争端,对中国确实没有任何益处的。

  另有学者认为,不仅没有好处,如果中国强势反击,会加剧美国人的反华情绪,帮助川普的选情,而这恰恰是中国不愿看到的——美国国家反间谍和安全中心(NCSC)近期报告称,中国“试图影响选举”,而且“更希望川普总统无法连任——北京认为他具有不确定性”。

  大选的变数

  美国方面的态度则截然相反。疫情前,川普屡次炫耀中美贸易协议将惠及美国经济。而在易纲发言的同一天,川普却改口说,协议已变得微不足道。他对福克斯新闻(Fox News)表示,疫情的后果比贸易冲突更严重,“这是贸易协议的1000倍,死了那么多人……全世界都不得不停摆。这是一种耻辱。”

  疫情之后的数月间,美国对华战略重心发生转移。“疫情之前,川普政府应该是更注重于贸易保护,希望通过施加关税来获得同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获得好处,从而能够为自己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加分。”胡荣表示。

  在胡荣看来,疫情冲击下,对川普而言,如何为迫在眉睫的大选拉票,如何控制疫情,如何重启经济,这些事项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大于中美贸易协议。正因如此,美方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贸易上的一些初步成果而缓解中美冲突。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看似转变,其实川普背后的目标是一以贯之的——疫情前,在贸易上打击中国,获得巨额采购,帮助连任;疫情后,把反中作为主要议题,全力打击中国,帮助连任。

  夏添恩分析,虽然看起来贸易是川普的优先事项,但自2017年、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把中国当作一个更广泛的战略威胁来对待,因此采取更广泛措施攻击中国的势头可以追溯到疫情之前。疫情的一个影响是削弱了美国政府的力量,而这也为攻击中国创造了更大的动力,但战略上的转变是在川普上任不久发生的。

  受访学者普遍认为,这次会面几乎难以取得有价值成果,而未来几个月中美关系还要继续承受压力。马志昂表示,“总统大选迫在眉睫,而美国最近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击将侵蚀北京的大量政治资本和善意。我们应该为任何意外做好准备。”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作者:澳洲雪梨子  于 2020-8-17--贝壳村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雪梨子

 

近些年来,媒体报刊尤其是网络上大肆炒作中国人没有信仰之说,此论虽难获人心,但经历了破四旧等事变的普通民众,只知其不妥,而不知如何争辩,因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早就遗忘干净。有些说我们也有信仰啊,比如共产主义理想呀,估计相信的人很少;新一辈的拿出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这些只能让人笑掉大牙。

 

但从常理看,一个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民族,如果没有持久、坚定、符合天理人的信仰是很难存活两三千年的。只是网络上的这种说道妄言灼灼、甚嚣尘上。既然无法辩驳,就人云亦云,弄得整个中国大陆甚至全球的华人社会皆莫衷一是,一些人甚至灰头土脸

 

中国人没有信仰这种论点的传播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估计非易中天老师莫属了。他曾多次公开座谈演讲中阐述这个观点,现谨以易中天2017年在厦大的演讲加以批驳。

 

首先,信仰一词来自西方语言,以英文看,主要是BeliefFaith的翻译。美国前总统卡特退休后出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就叫《Keeping Faith》,有些中文翻译就为《忠于信仰》,也有称《保持忠诚》或《保持信心》。按《新约·希伯来书》11.1节所述:信仰是所希冀之实质,是未见事物之确据。 信就是所 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Now faith is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

 

中文里接近信仰一词最早出现在佛经中,指对佛教三宝不疑,而钦仰之。和西方人所说的接近,百度上有援引美国哲学家沃尔特·考夫曼(Walter Kaufmann信仰的定义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考夫曼的作品本人未尝涉猎,但英国的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先生也有类似的定义:We may define "faith" as a firm belief in something for which there is no evidence. 我们可定义“信仰”是对某种无法证实的事物之确信

 

易中天是专业人士,他知名不正则言不顺。为此,他也给信仰下了个定义:信仰就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不知道易中天的超世俗是什么意思,是想说信仰仅仅是宗教信仰才叫信仰吗?但此定义和西方哲学家尚相去不远。问题在易中天为证明中国人没有信仰又特地增加了个前提:信仰一定是唯一的和超功利的。这样以来,信仰的定义到易中天的语境中就变成了信仰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且是唯一的和超功利的。在下谨称为易氏信仰定义

 

在这种量身定做的易氏信仰定义下,古代中国人的各种信仰就都不是信仰了。为此,易中天逐条展开、阐述中国人没有信仰,抄录如下:

 

这种严格意义上的信仰,汉民族没有。汉民族也不是什么都不信。我们也相信一些东西,比如信神信佛信风水,但是有三大特点。

 

第一、没有定准。农村的神龛里,往往供着各路神仙,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妈祖,关公,土地神,灶王爷,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远远不止四套班子。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一视同仁地行礼如仪,其实是谁都信,也谁都不信。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多信仰即无信仰。这叫“仰而不信”。

 

第二、实用主义。中国有句老话,叫“信则灵”。其实翻译过来,就是“灵则信”。有个广东人拜文昌菩萨,交了功德钱又嘀嘀咕咕。因为他拜菩萨,是为了儿子考大学。但,他儿子要上斯坦福,文昌菩萨懂英语吗?要他去拜圣母玛丽亚,他又怕这洋菩萨听不懂广东话。如此功利,也好意思叫信仰?相反,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是不在乎改换门庭的。这叫“信而不仰”。

 

容易动摇。五胡十六国的时候,有个胡僧叫佛图澄,可能是龟兹人,也可能是印度人,被后赵皇帝石勒尊为“大和尚”。

 

让我一一分析、批驳。

 

没有定准,中国人信奉多路神仙,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妈祖,关公,土地神,灶王爷......,的确如此。但这些完全符合考夫曼或罗素的定义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因此,并非只有宗教信仰才称得上信仰,也并不是只有一神教的宗教信仰才叫信仰,而多神教的信仰就不是信仰呢?如此定义,不说我们中国人,数以亿计信奉印度教的人是否也是没有信仰呢? 

 

其次,易中天认为中国人的信仰是实用主义。这个说的没错。但是易中天误解西方人对宗教的信仰是纯精神性的了。在下没受过系统的西方史训练,仅读过一些西方哲学史和部分近现代西方名人的篇章。以法国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的著作《思想录》里的一些描述窥探,普通西方人对宗教的信仰也是以功利为主的,具体表现上就是以奇迹证实信仰。如果没有奇迹,上帝不显灵,谁还会相信呢?耶稣不也是靠治好天生的盲人而得到大家的信任吗?按哲学家罗素的说法,宗教的基础就是源自恐惧,对神秘事物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能一定程度消除、缓解人类的恐惧,是宗教的最本质功能,这不是实用主义吗?否则,要神迹见证干嘛?帕斯卡尔引用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话说没有奇迹,我就不会是基督徒详见《思想录》P402商务印书馆1985版)。这是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呢?

 

可能有人会说圣奥古斯丁、帕斯卡尔等代表不了大多数的西方人,更代表不了现在的西方人。似乎现在的西方人已经转入纯精神享受的宗教信仰了。我承认在西方国家的确有不少的西方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进入了一种精神层面,但在中国人群中不也有类似的例子吗?民国时期佛教界的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当下在台湾的星云大师、证严法师不也是普度众生不计功利的信仰者、佛教思想的践行者吗?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徒是否都是或大部分都是基于精神层面的宗教信仰呢?我只需提醒诸君留心一个事实:朋友中如有信基督者,是否偶尔在网络上分享一些“见证”大会的视频?这个“见证”是想说明什么?不就是想表明信仰耶稣基督就可以得到神的庇佑吗?!这是否算是实用主义呢?

 

其实,因实用而对某种宗教信仰,正常,也是宗教的基本功能,全世界的宗教信仰者都差不了太多。并无所谓东西之别轩轾之分

 

因此,易中天中国人没有信仰之说的错误在于:

第一,自制易氏信仰定义,以此来否定中国人几千年传承的文化信仰。不是宗教的,就不算是信仰。试问,谁敢说罗素、爱因斯坦是没有信仰的人呢?

 

其次,易中天对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似乎了解的也不太透彻,想象的太美好,以为是超世俗的、非功利的。事实上,如果没有奇迹被见证,西方的宗教也很难发展起来,正如耶稣给天生盲人只好眼疾让他看到光明一样。

 

易中天在其讲演中承认既延续至今又具有世界性还没有信仰的,只有中华文明。如果这句话改成延续至今又具有世界性还没有以宗教为主体思想的文明体,只有中华文明。则符合情理逻辑。因按世界通行的信仰定义,中国人无论是信天上的玉皇大帝还是厨房的灶神,无论信佛祖还是妈祖,无论信列祖列宗还是关公岳飞,都算信仰,不符合易氏信仰定义,但符合考夫曼、罗素等西哲的信仰定义。

 

易中天在某些演讲中谈到中国人如此道: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这十六字比喻非常逼真,尤其形容那些没有信仰的人群。但易老师应注明这是形容当下的大陆人,而不是民国及以前的中国人,也不包括当今绝大多数的海外华人。当下的大陆人没有信仰,精神迷失,易中天老师尽可以教育、批判与抨击,但似乎没有必要拉上整个历史阶段的所有中国人陪绑。起码,对于我记忆中的外祖母(一个虔诚的净土宗佛教徒)不公平,她们那代人顽固不化地念阿弥陀佛,相信因果报应。广而言之,鲁迅的《故乡》可得知那个闰土生活艰辛,但在挑选迅哥儿遗留下的家什时选择了祭祖的神龛等,试问,闰土的表现算不算得上是信仰?难道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是纯洁的精神信仰,中国农民的信仰就是封建迷信?

 

当然,我非常同情易中天老师等国内学者们在其所处环境下说话行文的不便,我也非常佩服易中天老师在拿到央视《百家讲坛》的话语权后能面对千万的大陆电视观众浩然正气地引用西哲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也理解易中天老师针对当今中国大陆世风日下、人情浇薄的现象焦急而大声疾呼。但借古喻今、以古讽今还得用基本的事实与逻辑为基础。不敢直陈当下中国人信仰危机的根源这个可以理解,在下躲在域外也不敢说重话。但为提醒、批评当下的大陆人没有信仰,犯不着将三千年历史的中国人都拉来一起陪绑批斗呀?至于修改国际普遍适用的信仰定义,也不算是撰写《中华史》这样严肃题材作品的学者所为。客观上,更起到帮助中国人走出信仰危机的作用。

 

大肆宣讲中国人没有信仰可休矣!

 

 

本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谢谢

 

这里讨论的中国人是指连绵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人。

201747日易中天在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讲座内容,链接如下: 

https://www.meipian.cn/k59m983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谁/彭祖百忌/孙权比刘备曹操多活了三十年
  • 三教九流/那年的萬箭穿心,那年的曠世悲涼/荒原裏唯一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