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颠覆你对东北的认知:真正的宇宙中心在这!
發佈時間: 12/27/2020 10:55:32 PM 被閲覽數: 17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作者:Brigade  于 2019-1-29 --贝壳村

 

几天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一部标题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视频,这个标题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之前我从没有想过中国人到底自信不自信的问题,我也从来没感觉到我对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这个身份有什么不自信,但我觉得能对全中国人喊话的人应该不是一个一般人。
  在看这部视频前,我并不知道张维为是谁,后来视频一开始介绍了他的个人资料,挂的头衔有这个教授那个主任之类的一大串,哦,他还做过邓小平的翻译,这不是一个一般人的想法更强烈了。我以为他的演讲肯定会很精彩,没想到看了让人又失望、又好笑,有一些话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我的脑中立即蹦出陈凯歌的一句“名言”,就是: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
  其实,这段演讲内容简单一段话就可以总结了,就是:张教授在努力的证明中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之间有些方面差距很小,有些方面远超美国;张教授在很努力地刻意贬低发达国家的政治和治理水平,想通过贬低他国抬高中国。张教授已经这么拼了,所以,中国人呐,要自信。
  那么,现在的中国到底处在什么发展水平?关于这个,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共产党自己确认的、很多数据证明的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大国,不是强国;从国家整体实力来讲,中国与美国差距还很大。
  那么,有差距、正视差距中国人就不能自信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这样,毛泽东就不可能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就不可能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搞经济的经验带领全中国人民干成了改革开放这件事。
  怎样才能叫自信?首先要客观认清事实,然后找到方向明确目标落实方法,并坚信目能够达成——这才叫自信!而张大教授的演讲,是忽悠!如果只忽悠自己,那叫“精神胜利法”,和鲁迅笔下的阿Q没有两样,但是,他在忽悠大众,这叫愚民,所以可耻。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推崇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张大教授这个扭曲事实的演讲和共产党推行的思想路线是相违背的,显而易见他的声音并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看国家总理李克强的的一次讲话,详细内容如下: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总理,您好。近期我们注意到国际上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方面挑战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中国仍然在搭便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看法?
  李克强:关于你向我提的问题,首先,中国是不是最大的世界经济体。我在国外也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总是有被忽悠的感觉。因为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我们是在世界80位以后。就在前不久的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一个农村,连走两户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儿子40多岁了,因为穷还没有娶上媳妇。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但是他的妹妹为了让哥哥更好地念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回家。我看了确实很心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要说中国搭便车,这么大的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
  李克强的这番讲话就体现了什么叫“实事求是”和“自信”,和张大教授的演讲风格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张大教授顶着这么多头衔,有“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小平高级翻译”,不管这些头衔是怎么来的,但他实在是侮辱了“学者”这个名头。
  本来我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自信,但看到了张教授的演讲,却变得不自信起来。
  行文至此,我对张教授这次演讲的整体看法和感受也表达的差不多了,相信只要看过这个视频,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且愿意查找相关数据(有很多数据网上可以直接查找得到)的人自会对这次演讲形成自己的判断。
  按照文章“言而有据”的原则,接下来我会详细论述一下张大教授这次演讲的具体内容,这是我对他的这次演讲的整体看法和感受的来源和依据。
  他演讲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 胡说八道
  初一看张大教授好像是个诚恳可信的人,但他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让人大跌眼镜。
  视频开始时的花絮里,工人在吃盒饭,一盒饭一盒菜,菜盒里混合着放了一个蛋,一些莴笋丝,一些肉类,张教授说“这盒饭确实比美国中产阶级吃的好”。要自信啊,你们不知道啊,中国的一盒盒饭就可以秒杀美国全部的中产阶级。
  还是在开始的花絮里,他说“中国的机遇很多,基本十年一个周期,傻瓜都发财”,那中国迄今为止还有近两亿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收入排在世界第94位该怎么解释? 中国这么多没发财的人就是因为傻吗?
  演讲中他说中国脱贫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他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全部发张中国家的总和,他还说今天的中国每三年创造一个英国。
  像这些话他张口就来,没有数据没有证据作为依据,不知道他凭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说。
  他讲的这些话除了用胡说八道我实在找不到别的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第二类 逻辑混乱
  张教授说有一个宇航员在冷战时期的外太空拍了几张相片,那时东柏林暗淡无光,西柏林非常明亮,那个宇航员就说一边是落后的专制国家,一边是繁荣的民主国家,于是张教授就套用这个逻辑,说中国是繁荣的民主国家,德国是落后的专制的国家。
  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世界第80位,德国是世界第18位,中国的人均收入是世界第94位,德国是世界第17位。
  按张教授的逻辑,这些数据都没什么卵用,用城市灯光为依据就可以无敌了。
  在演讲中,张教授说到了国家经济总量和中国脱贫人数数据,说完了后他自己也知道这些数据其实说服力不够,于是紧接着用引用了另外一组数据,叫做“家庭净资产”,他用2010年美国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与中国城镇家庭家庭净资产平均数做比较,得出中国与美国差距不大的结论。
  这个比较初一看好像有些道理,但稍稍思考下就会发现这种对比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为什么?因为这种比较根本不是用同样的标准在比较。中国城镇家庭指的是去掉了农村家庭6亿多人口,拿这个数据跟全美国的家庭比较合理吗?然后张维为又拿中国城镇家庭的家庭净资产平均数和全美国家庭净资产的中位数相比较,这也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客观合理的比较方式应该是:1、将全中国和全美国的家庭净资产平均数进行对比;2、将全中国和全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来进行对比。
  接下来张教授又说中国最发达地区的三亿人的家庭净资产高于美国家庭净资产的中位数,这种逻辑近于无耻了,在中国人口中挑出百分之二十最有钱的人跟美国生活水平排在中间的人比较这种行为是要脸吗?
  上面说的是张大教授将中美两国家庭净资产数据进行比较时候玩的一些猫腻,接下来说说“家庭净资产”这个数据本身。它一直饱受争议,也不是判断各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流数据,显然仅凭它不足以比较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打个比方,假如有两个家庭,A家庭年收入100万,B家庭年收入20万。这一年A家庭消费了95万,存了5万在银行里,B家庭消费了15万,也存了5万在银行,那能不能说明A家庭和B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同?
  2010年美国人均GDP为47132美元,排名为世界第9,中国人均GDP为4283美元,排名为世界第95,美国是中国的11倍;2010年美国人均收入为37610美元,排名为世界第4位,中国人均收入为1100美元,排名为世界第109位,美国是中国的34倍。这些主流数据张教授只字不提,不知是何用意。
  接着张维为又搬出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来说事,按他的原话,还是“差距很小”。那么差距是不是很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统计,到2013年为止,美国人平均寿命为78.5年,排在世界第35位,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3.5年,排在世界第83位。与1990年相比,全世界人民的寿命延长了6岁,按张教授的逻辑,这增长幅度是不是很小?
  第三类 狂妄无知
  张维为说美国只能选出三流的领导人,可三流的领导人怎么会治理出世界一流的国家? 
  张维为说到冰岛、希腊的破产,说他可以从上海派个排个团队去治理——派团队去治理别的国家是叫侵略吧?张大教授,冰岛、希腊的破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人民日子过的太好,但冰岛、希腊的人民现在照样是世界上日子过的最好的人民,放过他们吧,中国还有近六百个贫困县,有近2亿人连温饱都成问题,你为什么不从上海派个团队过去治理好? 
  张教授说民主、专制这个话语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要用良政和劣政来替代。
  可是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没有民主,就没有良政,没有了民主,人民连评价、选择良政和劣政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良政和劣政?如果人民不能当家作主,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人民就只能为刀下肉俎上鱼,所以才有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株连九族,才有希特勒屠杀六百万犹太人,才有大跃进饿死了那么多人,才有文化大革命整死了那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毁掉了中华大地无数的珍贵文物。
  张维为,你怎敢狂妄到如此地步?追求民主是中国多少代人努力的方向?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到中国共产党章程,里面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要民主。追求民主毋庸置疑是全世界的主流力量!
  本来,以张维为这种水平我实在提不起兴趣花功夫写这样一篇文章,但是,让我看到一个骗子站在台上公然行骗,我实在是做不到默不出声,民不可欺也!
  骗子和小人当道,是国家、人民之祸。





颠覆你对东北的认知:真正的宇宙中心在这!

京港台:2020-12-28 02:12| 来源:瞭望智库 |    



  以下文章来源于张江名媛 ,作者张江名媛

  1

  前几天去了趟沈阳,挺穿越的,既像是进入一个放大版的乡村爱情拍摄现场,又像是在首尔或者东京的街头。完全颠覆了我对东北的认知。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沈阳西塔韩国风情街。

  第一次去沈阳还是很多年前的事,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沈阳很破,沈阳很能喝,沈阳办事效率低。

  打那以后再也没去过东北。这次去,纯粹是因为南方太特么冷了,国外又去不了,加上还有随心飞的羊毛。

  哈尔滨太冷,长春据说很无聊,沈阳洗浴文化听说特发达,我当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体验太差,大不了就天天在澡堂里呆着。

  但是没想到刚下飞机,就把我给惊喜到了。刚一落地,司机就来电了,一口一个东北腔,但是是很端正的那种:"先生,您到了吗?有行李吗?上电梯到出发大厅的时候,给我电话,我再上来接您。"

  一下子寒意全无。上电梯的时候,我给他打电话。"您稍等,我马上就上来。两分钟。"

  两分钟?按照我对北方人的了解,应该起码十分钟吧。但是两分钟过后,电话却真的来。"一辆黑色的Toyota,在7号口,我后边有一辆出租车。"

  出门,一眼就看到了。他立刻下车,帮我拿行李。当时是零下十几度,在南方有时候我都很少享受到这待遇。

  一路上,他也不像那种印象中的北方司机,一直在说话。只有我问起,他才说两句。"师傅,你知道沈阳哪里泡澡最好吗?""其实都还不错,你酒店附近就有很多。"

  我以为他会推荐我一个最豪华的最奢侈的,毕竟印象中东北人都很要面子,结果他却云淡风轻地说都还不错。也可能他是个特例吧。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一直都很兴奋,不停地用手机录着视频,那种感觉有点像台湾(专题)老兵第一次回大陆,既熟悉又陌生。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到了酒店已经是晚上7点了,大堂一派圣诞景象,办完入住,前台事无巨细地跟我说早餐是几点到几点,"明天是周日,可能会推迟到10点半,但是最好能早点去,到时候我怕菜可能不多了。"我有些意外。这是我经常住的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集团,在北上广这样的地方我住过很多次,不同档次的都住过,但好像从来没遇到过提醒得这么细的。"对了,happy hour马上就结束了,您现在去应该还能赶得上。"也可能她也是个特例吧。我这样想。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酒店房间可以俯瞰整个沈阳。

  2

  前两天我一直在酒店呆着,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是我从未见过的北方大地。尤其是下午三四点钟,阳光泛着金黄,洒在那一栋栋有点方方正正错落有致的建筑上,天空瓦蓝瓦蓝的,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都不为过。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沈阳的朋友说,他小时候的沈阳更美,当时整座城市都是清一色的日系建筑。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1983年的沈阳中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酒店楼下有很多这种日系建筑,要不是那些中文的牌匾,你就说是在东京或者京都的那个街头也有人会信以为真。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有天晚上我去一家叫下午三点的酒吧喝酒。一进门,还以为穿越到了80年代,女歌手在舞台上唱着《遇见》,台下几个老外有说有笑。

  我点了杯京A坐在吧台,像是进入了一台时光机。不一会,歌手开始卖起了关子,说我会唱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大家猜猜是什么歌。旋律刚下,就有人大喊一声,老鼠爱大米。

  那一刻,我真的被治愈了。这还是那个《铁西区》里讲的那个东北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这还是那个《钢的琴》里讲的那个东北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也可能我是一个游客,沈阳也好,东北也好,依然有很多人过得很艰辛,只不过我看不到而已。但是仅就看到的浮光掠影来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东北人不管多苦,都能苦中作乐。

  那天下午去吃一家叫老四季的面馆吃面,价格真的感人,五块钱一碗抻面,一个鸡架也就七八块钱。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我正吃得起劲,对面突然坐过来一个颤巍巍的老人,估摸着至少有八九十岁了。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乞丐,我都有点不敢看他,生怕跟我要钱。"哎,老了,不中用了。"他突然用东北话嘟囔了一句,然后从兜里慢悠悠地掏出几张百元大钞。哦,原来他是来吃饭的。

  他起身,佝偻着背,以龟速向收银台走去,然后再以龟速折回我跟前。面来了,因为根本没有力气端起那个碗,他不得不把嘴凑到碗边,吸了一口汤。我用余光注视这一切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

  既被他的勇气感动。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天,一个人跑到外面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但也有些难受,家里有人给他做饭吗?怎么出门也没有个人陪着,万一摔一跤可怎么办?

  但这一切的担心似乎都在那句"老了,不中用了"的东北话中消解了。

  3

  东北话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魔力,总能让人在疲惫的生活中感到一丝快乐。

  那天我换到了五星级酒店旁边的快捷酒店,因为房间不是很满意,请前台帮我换了个房间。走进去一看,确实挺好。"先生,这间可是我们酒店最好的房间了,要是您还不满意的话,就没有更让您满意的了。"帮我们开门的阿姨有说有笑。

  文字似乎无法表达她这句话里的轻松和幽默,我当时被她给逗乐了。好的,就这间了。我应道。

  其实即便不和沈阳人说话,走在街上,到处也都是浓浓的亲切感。一个是沈阳人走路的时候都乐呵呵的,再来就是那些路上的牌匾都很接地气,饭店率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店名,而是菜名:驴肉蒸饺,大盘炒菜。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以致于每次傻呵呵地冲他们笑的时候,他们还带着一副纳尼的表情在反问我,有这么好笑吗?

  "这力道得劲儿吗?"那天晚上,在西塔附近的一家按摩店按摩,师傅问我。我却咔咔地笑个不停。"得劲儿是个什么意思?"我问师傅。"得劲儿就是得劲儿呗。哈哈。"他也笑了。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估计师傅当时心想,你们南方人真的少见多怪。我说听你说话好像在看乡村爱情。师傅说,象牙山嘛!真有这地儿啊?真有。在铁岭?恩呢,那可不,大城市。哈哈哈哈。我又笑个人仰马翻。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李雪琴会火了?因为在东北,个个都是李雪琴。我不知道这种能量来自哪里。有一种说法是说,因为东北冬天太漫长,唠嗑要是不搞笑的话根本没法熬过去。但我自己的感觉却是,东北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了,就像一个人一样,经历一多,就会看淡一切。

  你能想像东北1930年代的火车已经碾压现在的高铁了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亚细亚号列车一开始从新京(长春)到大连,后来向北延伸至哈尔滨,被认为是当远东最快也最豪华的列车之一,这从它的餐车就可一窥究竟。

  你知道"共和国的长子"曾经连续几十年的GDP占据全国前十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别的不说,"一五"时期,辽宁光钢产量就占全国的60%。图为1966年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你又能想象当年有多少山东人跋山涉水闯关东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我突然感觉有点羞愧。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外边一听到东北话,要是对方嗓门再稍微大点,我第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东北人真没素质。可能是之前在北京的时候被东北人忽悠过一两回,也可能看过很多东北人忽悠的新闻。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把所有说东北话的人等同于忽悠等同于骗子。

  但是次沈阳之旅让我突然发现,其实不管你是东北人还是河南人,人跟人之间并没有多少区别,人心都是相通的。如果说有问题,那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人所在的土壤的问题。

  4

  沈阳的澡堂里,将东北这种看淡一切的性格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人会被东北澡堂的硬件所震撼,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软件。我老家江苏的,我们那泡澡是真的去泡澡,泡完就穿个衣服赶紧走人,但澡堂在东北是社交场所,有点类似于江苏的茶馆。

  有一天我去了一家叫永乐汇的桑拿,脱完衣服往浴池走,正准备泡澡,我却发现很少有人泡在水里。大部分人都坐在边上,顶多把脚放在水里,然后一边抽着烟跟旁边的哥们扯着淡,一边抬头看两眼电视。当时电视里正放着CBA,是辽宁对江苏。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浴池我没拍,这是去浴池的过道一角,你们感受下东北澡堂的霸气。

  看得我一脸懵逼。而且泳池边还有一堆躺椅,大家都三三两两的,好像在谈几个亿的大生意。唯一不同的是,北上广的人谈这种大生意的时候都穿着衣服,在东北是不穿的。

  说实话这画风一开始我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去的次数多了也就自来熟了。我也开始有样学样,赤身裸体往那个软绵绵的躺椅上一趟,刷会手机,饿了就去旁边的自助吧台,弄个苹果香蕉,然后再去小卖部买包华子吞云吐雾起来,竟有些飘飘然。

  对了,东北的澡堂是可以买烟的,而且我看一般抽的都是中华,而且是软的。中华在我们老家一般是过年过节请客的时候才抽的,东北人居然当平常的烟在抽,不得不说,南方人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保守了点。

  反正每天去泡澡的感受就俩字,松弛。这种松弛从你进门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贵宾您好,贵宾这边请。"刚一进门,服务员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到你面前,"贵宾请换鞋。"而且我发现不管人多多,他们都不会怠慢你一个。而且他们分工细到什么程度呢。进去换鞋的地方,和出来换鞋的地方,是完全分开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进去之后,有专人给你开柜子,而且就像进日料店一样,门口的服务员先扯着嗓子喊:"贵宾进来,请迎接。",里头的服务员又扯着嗓子回应:"贵宾你好,欢迎光临。"以前总听说什么顾客就是上帝,我在沈阳的澡堂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上帝。

  这还没完。我脱得一丝不挂正想去先冲个澡,路上如果遇到服务员,他都会停下脚步,然后鞠躬说,你好。记得有一天,我去一家叫金箔的桑拿,那家更衣室有点大,从更衣室到澡堂的路上,我至少被四五个服务员这样问候,在我裸体的情况下。我也只好出于礼貌,停下脚步,然后微笑着说,你好,然后灰溜溜地往浴池方向逃去。

  反正从澡堂,休息区,用餐区,按摩区,你能遇到的每个服务员都会跟你说一声你好。甚至你走到电梯口,准备按电梯下楼,都有个服务员走过来,主动问你上还是下,然后迅速按下去。当你走进电梯,服务员便迅速鞠躬,然后说:"贵宾请慢走。"

  当然我发现不同的澡堂,用词也不太一样,有的喜欢用贵宾,有的喜欢叫先生。虽然一开始总觉得有点服务过度,甚至产生了厌烦了情绪。但是去了四五次澡堂之后,竟然上瘾了,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

  在我们南方的澡堂,基本上就买个门票就完事了,因为对里头的推拿和饮食都没什么期待。但是因为东北的澡堂服务太好,导致我居然在里头又吃又喝,有天还在一个大江户的澡堂里理了个发修了个脚,发现品质都还不赖。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洗完澡,去餐厅点了杯生啤放松下。服务员,来杯进口的麒麟一番榨,服务员说,这个真没有。我抬头瞥了他一眼,还真跟小沈阳有几分神似。我说你们楼上不是介绍说是日本(专题)进口的吗?他说,那个可能是为了宣传考虑,他们其实只有国产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哥们,您这也太实在了吧。就不怕老板炒鱿鱼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这份实在和可爱,却没让我对澡堂有任何反感,反而一连喝了好几杯。最后起来的时候发现膝盖都僵了,也不知道是痛风还是咋地。

  5

  膝盖痛了好几天,但还是每天要喝点小酒。沈阳那种氛围很难让你不喝点。西塔的烤肉听说很有名,那必须去整点啊。到了一看,我都慌了,怎么跟在韩国一毛一样。牌匾除了中文,还有韩文。随便找了一家,品质真的惊艳到,一点也不输韩国。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我点了三份牛肉一份凉菜,不一会菜来了,好几大盘,有沙拉,泡菜,生菜,还有四五种酱料。我说哥们你好像上错了吧。他说,是你的,这些都是送的。

  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我吃了会小菜,见我快吃完了,服务员又立马给我整了一盘。我感觉吃小菜都快吃饱了。

  三种肉,有三个服务员轮流帮我烤,第一个帮我烤肉的大姐说,这个又(沈阳话不叫肉,叫又)是俺们家特色,你不用沾酱料也行。我吃了口,简直了。不夸张的说,是我今年吃过最好吃的牛肉了。

  我很纳闷,沈阳怎么韩国烤肉做的这么好呢,后边一个给我烤肉的内蒙小哥说,沈阳好多朝鲜(专题)族,而且之前被日本殖民的时候,朝鲜也被日本殖民,所以沈阳的日本料理韩国料理都挺不错。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些年,东北好像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但是这样的烤肉就算摆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也算是中上等了,关键还便宜,我那天点了那么多菜还点了瓶酒,才不到200。我们总是喜欢带着固有的看法和偏见去评价一个地方,却可能连那个地方去都没去过,就算去过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而我要是不来东北,我也压根不会想到沈阳会有这么棒的烤肉。我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样,以为东北很落后,然后沉浸在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中吧。

  沈阳的过人之处不仅只有烤肉,还有精酿。那天我本来想去一家大众点评分数很高的精酿啤酒馆,但是在去的路上,看到一家叫过山车的啤酒馆,门口竖着块牌子,上头写着,禁止在室内抽烟。

  得,就它了。倒不是因为禁烟,而是我觉得这家酒吧太有个性了。因为在沈阳还不怎么流行室内禁烟,但是这家酒吧却旗帜鲜明地在门口用块很大的牌子提醒大家。

  随便点了杯IPA,好喝,不贵,氛围也杠杠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不一会来个波客人,有个客人进来就跟人借火,然后抽了起来,一个打扮很cool的女服务员提醒了他两句,他没搭理,后来又去提醒,他还是没搭理。后来,服务员急了,直接跟老板吼了起来,你去管管,说了好几次了。

  老板跟那客人好像认识,很客气地跟对方说,哥们,不好意思,咱把烟掐了吧,咱们这禁止吸烟。客人这才缓过神来,连忙说,不好意思,我这就掐掉。

  我一惊,东北人遇到这种事情,不是说不到两句就直接打起来了吗?这也太文明了吧。

  我后来才听说这个酒吧的老板不光在沈阳在全国的精酿界都很有名。

  还有一天,我回酒店路上看到一个很小的酒吧,就在酒店对面,名字也很有个性,叫问渠bar。进去一看,装修,酒的品质都很在线。正为挑什么酒犯愁呢,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想喝什么酒,我给你推荐。

  他介绍了半天,我听得云里雾里,什么酸什么IPA的,还有酒厂的历史。但给人的感觉,是这哥们特牛。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老板。我点了杯75块一听的IPA。这价钱合适吗?他还特地提醒了下。我说ok的。毕竟这价钱在沈阳消费算高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老板说,他开这个酒吧纯属玩票,毕竟房租便宜,一年才两万。平常也没什么客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比较多,沈阳留不住人,年轻人都出去了。

  我被他的话震住了,不是因为他说沈阳留不住人,留不住人是所有二三线城市的通病,大部分年轻人都往外走。而是他很真实,他没有吹牛说,沈阳多好多好,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

  聊得兴起,我本来还想再来一杯,他说不好意思,哥们,我后边俩朋友从外地来的,我得带他们去吃宵夜了。我说没事,然后就走了。

  我不知道这种真实,这种无所谓的态度,究竟是跟物价低房价低有关,还是跟沈阳人东北人的天性有关,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确实让人很暖。

  还有一天我想找个咖啡馆,本来想找点评最高的那种,但都太远了,就随便找了家酒店附近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外边很不起眼,进去一看,很像是在日本的那个咖啡馆,地方不大,但布置的很用心。我点了个套餐,咖啡加蛋糕,15.8。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老板娘,这咖啡也太好喝了吧。她听了,连说几声谢谢,好像受到了一个很高的奖赏一样。

  她说,沈阳的咖啡文化不能跟你们上海比。她的豆子用的是沈阳最好的咖啡店烘焙的豆子,但来她店里的客人一般都是吃蛋糕为主,而且普遍来说在沈阳真正喜欢喝咖啡的还不太多,所以很多点了咖啡加蛋糕套餐,最后咖啡就只喝了几口,她很惋惜,后来就建议客人点奶茶之类的。

  中途去洗手间,简直太有巧思了,说实话,在上海我都很少看到过这么干净又让人很舒服的洗手间,我已经忘记具体的摆设了,但说它跟日本的洗手间不相上下肯定不为过。

  我再次为我对东北的成见感到一丝羞愧。很多时候我们到一个城市,走马观花,如果跟北上广比,总能挑出不少毛病,但是其实当你真正走进巷弄里,走进咖啡馆里酒吧里,其实也并没有差太多,因为你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

  后来听沈阳的朋友说,沈阳的好多咖啡馆酒吧都是外地回来的人开的。我说,那就更了不起了。大家一般都是拼命往高处走,回来建设家乡的少之又少。

  6

  在沈阳虽然只呆了一个礼拜,但那种充实感却是我今年在其他地方旅游的时候所无法给予的。我几乎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发一下朋友圈,然后表扬一番东北,反思一下自己。沈阳的朋友说,挺意外的,我本来以为你会各种吐槽的。外地的朋友说,真的不可思议,你居然变成了精神东北人。

  沈阳太原街附近的商场被装扮的五彩缤纷,而且用色都很大胆,常常让人有一种乱入的错觉,画风很像京都的那条中央主干道。

  看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确实是一个很喜欢吐槽也很挑剔的人,整天都觉得日本多好泰国多好,却很少说中国哪个城市多好多好。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去了不少国内的城市,当然还是有很多问题,跟国外还是会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却发现我对自己这片土地的了解是那么少,对很多地方的批评有时候是那么肤浅。

  这趟沈阳之旅,也像一面镜子,照射出我很多的阴暗面。不管是人和人,一个城市和另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有时候往往是因为不了解才有隔阂,因为有了隔阂又不希望再去了解,于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此越来越远。

  提起东北,我们心里可能有一万个负面印象,忽悠懒散不讲信用,提起上海也是,精明小气怕老婆。但凡有什么跟这些地方有关的新闻发生,地域黑总是没有错的,总是会赢得一片喝彩的。可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可曾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了解对方,到对方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下对方的人情冷暖。

  在沈阳这几天,我其实一个景点都没去,起来点个外卖,找个咖啡馆喝个咖啡,晚上去泡个澡,再去西塔或者什么地方吃个烤肉炸鸡什么的,这一天就算过去了。我也几乎不跟什么人唠嗑,我就坐在那边吃着喝着观察着倾听着。

  真的好人间烟火啊,真的好热情啊,真的好幽默啊。除了他们的东北口音,他们跟我跟你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内心还不是一样的火热,他们还不是一样地爱开玩笑,他们还不是一样地爱吃喝玩乐,他们还不是一样地爱穿的美美的爱拍个照片修个图发朋友圈。

  确实,他们的嗓门是大了一点,但有没有想过这种大嗓门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呢?确实,他们有的在室内抽烟有的带着手机进浴池,跟南方不太一样,但有没有想过东北是东北,南方是南方呢?为什么所有的地方都要一个样子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窝里横然后消耗自己的能量,我不知道这种传统是不是跟所谓的一盘散沙的民族性有关,但我知道这是可以改变的。就像我这趟东北之行,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对东北的印象对东北人的印象一样。

  可能是年纪大了,这些年每当看到那些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努力活着的中国人,那些在零下几十度的天还站在街头卖冷面的人,那些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在如此漫长的冬天里仍然爱开玩笑仍然苦中作乐的人,我都会异常地感动,都会忍不住想哭。

  我常常讲说我们中国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最勤劳的民族了吧,但是他们有时候却并没有被温柔地相待过。

  最后,很感谢这次沈阳之行里遇到过的每一个可爱的面孔,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沈阳,一个从未见过的东北。不管是那个跟我唠了半天南北饮食差异的理发师,还是在澡堂里用钳子把一双拖鞋都弄的很整齐的大叔大妈,抑或是有个咖啡馆里因为停电弹着吉他给顾客温暖等来电了还免费送我一杯手冲的老板,你们的一举一动我都记得,你们不仅是你们,你们不仅是个服务员理发师扫地僧泡澡的人搓澡的人,你们还是沈阳的形象大使东北的形象大使中国的形象大使。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也不管你是在沈阳,在上海,在成都,在喀什,在拉萨,在台北,在香港(专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愿我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中国人都能被温柔相待,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保持一个谦卑的心,到对方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对方的难,感受对方的苦,看到对方的好。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清華阎學通暗批習近平蠢:在奉行單邊主義的川普時代沒能把握住機會改變與世界的關係
  • 中共渗透民主社会有多深?/新司法部長上馬 川普授權動用加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