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比爾蓋茲新書裡的「高風險創新」是門好生意,只是泡泡可能快破了
發佈時間: 5/26/2021 1:24:50 PM 被閲覽數: 59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比爾蓋茲新書裡的「高風險創新」是門好生意,只是泡泡可能快破了
2021-04-15 21:09:34
比爾蓋茲新書裡的「高風險創新」是門好生意,只是泡泡可能快破了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8/12/35hs81mcwsv0ld52ibdoh7a5nmuk6o.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公司尚未推出任何技術,大股東印股票換鈔票 ,灌水5年至10後的營收,並在市場浮現利多、利空消息前,高出低進,蓋茲也從氣候問題的製造者搖身一變,成了氣候、能源問題的領導者和高瞻遠矚的氣候專家。

文:周世瑀(工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於2021年出了本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The Solutions We Have and the Breakthroughs We Need)。書中關於綠色創新的敍事淺顯易懂。因微軟向來為技術創新的案例,所以日前本書在國內推出中譯本,立即受到支持社會創新、技術創新者和環境界關注。

蓋茲直言:他信仰創新。大部分的問題,都存在創新的解決方法。他在撤資化石燃料之事語帶保留,力陳從化石燃料業的資產總值而論,撤資金額恐怕無足輕重,難以撼動該產業。與其撤資,不如積極投資綠色創新,推動能源轉型。[註]

蓋茲投資的「高風險創新」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突顯創新,與蓋茲過往一再強調創新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如電力、蒸汽機、微處理器、遺傳學和醫學,這不免使人認為,蓋茲有意以技術創新減緩氣候危機。但金融圈內人直言,蓋茲所謂的創新,並非技術創新,而打著創新之名在華爾街吸金。
蓋茲不僅大舉投資多種高風險創新,他同時主張,具有強大購買力的企業和富國,不僅應該積極構思減碳作為,也該浥注資金於高風險創新,從而解決氣候問題。

本文限於篇幅,僅以蓋茲於2020年獲利甚豐的投資QuantumScape說明,他如何在低利潤率時代,巧妙地轉化氣候、能源問題成為一門生意。

蓋茲所投資的QuantumScape是一家位於加州聖荷西的公司,預計在2025年生產出用於電動車的固態鋰金屬電池。QuantumScape於2020年9月3日宣布與一家空殼公司合併,即肯辛頓資本收購公司(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

這類空殼公司本身並無研發、生產或銷售的營業項目,更不會實際投入營運 。這類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合併或收購市場上既存的未上市公司。而空殼公司在成立之時,會以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方式募集資本。
https://cdn1.viewdeos.com/videos/publishers/thenewslens/live/mzd-C_i0dWY.mp4
空殼公司創立者常以25000美元的低價獲得空殼公司20%的股份。而這20%的股份就視為投資人支付給創立團隊(通常為3人)設立空殼公司、找尋大金主、鎖定一家既存未上市公司,再使受併購標的快速掛牌上市的小部分報酬。

蓋茲所投資的QuantumScape,就是經空殼公司收購後,快速上市。相較於一般公司,上市時必須揭露資訊,受空殼公司收購上市的公司只要以大金主/大股東的資歷、人脈,大談創新願景、獲利、核心價值與日後經營策略 ,就可以吸引投資人加入。所以空殼公司創立者、受併購公司的金主得以操作股價的空間,又遠大於一般的上市公司。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1/4/nsgrd8yqgim7ipl87c4n8l0bvyxgqb.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San Jose的QuantumScape總部大門
QuantumScape創立者Jagdeep Singh 宣稱,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電動車電池得耗用1小時充電,這與汽油車加油只要花5分鐘相比,毫無競爭優勢。 Singh認為,不同於其他電動車的電池,QuantumScape的固態鋰電池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僅充電15分鐘就能達到80%以上的電量。此外,電池的使用年限不僅長達12年,更能承受零度以下低溫。

這項利多消息一出,QuantumScape的股價隨即於2020年12月22日上漲至每股131.67美元。2021年1月間公司市值更一度高達500億美金。
《金融時報》直言QuantumScape誇大
有別於蓋茲出版新書後,國內主流論述對蓋茲極力推崇,《金融時報》和高盛集團直指,QuantumScape前景並非蓋茲和該公司所宣稱的一片大好。該公司既無產品,又無營收,股票炙手可熱,股價快速飆升,只因大金主福斯集團、蓋茲本人推波助瀾。

金融時報認為,QuantumScape目前僅是為數200人的公司,從未研發完成任何一項固態鋰電池的原型。此外,該公司不僅認定其他跨國企業欠缺競爭力,更預估2027年營收為50億美金,2028年營收上看100億美金。

金融時報明言,諸如QuantumScape等公司,藉由空殼公司併購後快速上市,再打著創新之名快速吸金、獲利,使得創新常虛有其表,骨子裡則是金融資本快速擴張的工具。
以空殼公司擴張金融資本的泡沫
路孚特(Refinitiv)集團的金融數據顯示,空殼公司於2013年一整年首次公開募股總額僅為10億美金,2014年一整年為20億美金。2019年則為130億美金。然而,2020有超過250家空殼公司在交易所上市,籌集了破紀錄的787億美元,此一金額達到2020年首次公開募股總額的一半。做空機構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的一份報告因此警告,空殼公司現在已成為金融資本最新的搶錢工具。

高盛集團總裁David Solomon警告,金融資本以空殼公司的形式擴張,從無營運項目,只會操作股票價格,這種金融擴張的泡沫遲早會破滅。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1/4/ibx35m23vtxy349tgiooh5h2wkzq2x.png?auto=compress&q=80&w=1080
圖片1
Photo Credit: visualcapitalist
新設空殼公司的家數在華爾街快速成長,而所募集的平均資本額亦隨之成長
這裡必須提醒,相信蓋茲的氣候、能源投資必然為「綠色技術創新資本」的讀者或許會發現,蓋茲支持QuantumScape與空殼公司合併,隨即上市,並於疫情期間,搭上金融資本寄生工業資本、灌水未來近10年營收的風潮, 正與90年代末期,20世紀初期矽谷推升科技股的操作頗為類似。
2000年的dotcom 泡沫又稱為科技泡沫或資訊科技泡沫 。當時的金融資本就是打著「新經濟」的幌子,大吹資訊科技泡泡 。自2000年3月科技股擴張至峰值,至2002年10月科技股泡沫大量破裂時,那斯達克(Nasdaq)指數整整跌掉一半,當時大約3.33兆美金的市值就此消滅。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1/4/iwnbdenykpx4afhfjcscahzm4zyl7e.png?auto=compress&q=80&w=1080
圖片2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2002年底的dotcom泡沫
目前不明就理的小額投資人只知綠色技術炙手可熱、前景可期,卻不知一如2000年的dotcom泡沫,金融資本現正以「高風險創新」之名快速擴張,並大吹氣候、能源泡泡。此外,寄生性質的空殼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的併購交易金額高達1.3兆美金,遠高於「新經濟」時期,金融資本藉創新之名在任何一季大肆擴張的速度。
目前臺灣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都在研究華爾街空殼公司的獲利模式,並會於近期提出在臺、港推動此類操作的可行性評估。若於臺、港推動,相信也可打著「加速能源轉型 」或「金融創新」之名,財源廣進。

然而,一如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者Andrew Haldane所言,擴張金融資本的非生產性活動對經濟成長和生產力毫無助益,若簡化金融資本承擔高風險和快速獲利為增加附加價值,全球最能提升附加價值者當屬以人命為賭注的俄羅斯輪盤玩家。

瑞典氣候少女Greta Thunberg曾於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痛陳:我們正面臨大滅絕的開端,但資本家和跨國企業卻只會誇誇其談投資與經濟成長,你們怎麼這麼敢!比爾. 蓋茲就是敢。他正是做起氣候生意,鼓勵國家、企業和社會大眾投資「高風險創新」,以使自身能於零利率時代,股票投資獲利十數倍的大贏家。
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17/3/wpqidu2rut2uebe7y49azlmgwce808.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不論投資此類「創新」的前景為何,大股東都能在公司尚未推出任何技術的情況下,印股票換鈔票 ,灌水5年至10後的營收,並在市場浮現利多、利空消息前,高出低進。蓋茲從氣候問題的製造者(即高耗能、高汙染的矽谷巨頭和金融資本家)搖身一變,成了氣候、能源問題的領導者和高瞻遠矚的氣候專家,再次證明他不僅懂軟體、敢壟斷,在21世紀的今天,他更敢於以氣候災難為賭注,證明「創新」永遠是強權和資本大發利市和漂綠的好工具。
註解
資本家大談氣候問題,同時自化石燃料投資獲利的案例屢見不鮮。例如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旗下所管理的資產總值高達8.676 兆 。總裁Larry Fink強調「永續發展為貝萊德投資新標準」。然而,《衛報》於 2021年1月13日指出,貝萊德集團自身投資於媒炭產業的金額高達850億美金,這也包括持有英國必和必拓(BHP) 、 瑞士嘉能可(Glencore) 、德國萊茵(RWE)、印度阿達尼(Adani) 的股票及債券。
本文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授權刊登,原標題為〈比爾蓋茲見證 氣候是門好生意〉
關鍵評論網媒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胡平: 把劊子手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 加拿大作家出書:中國當局在加涉洗錢、毒品和統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