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湖北英山:300多名黄埔生同一个故乡/彭干臣人物传,彭干臣生平事迹,彭干臣评价
發佈時間: 1/7/2022 12:40:15 PM 被閲覽數: 33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湖北英山:300多名“黄埔生”同一个故乡

发布日期:2020-11-20 16:23

 在纪念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英山县原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高传明、县档案局工会主任周本章编著的《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近日正式出版。书中首次披露收录并记述该县315名黄埔军校学生(简称“黄埔生”,下同)的传略或简历等情况。300多名“黄埔生”同一个故乡,实属少见。

 英山县位于湖北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鄂皖边陲,乃鄂东门户,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这里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人文厚重,英才辈出,宋有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升,清有“大清包公” 刑部尚书金光悌,近有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今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英山是英雄之山、红色之地,是革命苏区。据多种史料记载,早在1926年6月,中共党员萧伯唐(黄埔生)被派回英山任特派员,在蔡家畈秘密发展党员,次年上半年成立英山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随后,中共英山特别区委员会成立。193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从这里出发长征。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再次组建并作为游击根据地,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将英山作为主要军事通道,在此迂回鏖战。1939年3月被授予“抗日模范县”称号。红军时期造就英山籍师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在当时仅18万的人口中,英山为主力部队输送子弟3万多人,牺牲七千余人,被称为“血染红土三尺深”的红色苏区。

 据中国黄埔军校网资料显示,中华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中华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经《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编著者求证认为,黄埔军校1—23期共有315名英山籍学生,在全国属学生人数最多的县。

 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年代,英山县有志青年踊跃投考黄埔军校,影响并带动家乡子弟,积极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地参与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意志坚定,欲血奋战,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牺牲和奉献。英山籍“黄埔生”没有一人当“汉奸”。一大批英山籍“黄埔生”为革命战争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解放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革命烈士彭干臣,英山落令河人,192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26年在武汉任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在北伐战争中立有战功。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曾担任卫戍司令兼政委、公安局局长,曾委任为中央军委会委员,协助周恩来开展秘密军事工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解放后,周恩来、邓颖超、陈赓先后有书信证明彭干臣为党革命及牺牲情况。优秀共产党章夷白,原名姜梦熊,英山马堑人,第3期黄埔学生,1926年2月加入共产党党员。1926年11月北伐军第3次进攻南昌时,章夷白在乐化车站战斗身负重伤,1931年4月在上海任全国总工会秘书时,因叛徒告密被捕。1938年由党组织营救出狱。1944年起,先后从事财经、军工、后勤和民政工作,曾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副厅长等职务。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央人事局副局长、局长,国务院人事局局长、内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委等职务。1984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陈云、邓颖超等同志送花圈表达哀思,《人民日报》于当年5月9日刊发了章夷白同志逝世的消息、简历和遗像。章夷白同志治丧办公室印发的《章夷白同志生平事迹》中对章夷白的一生给予了崇高评价。

 英山当年为什么有这么多青年报考黄埔军校?这与英山2位关键的历史名人的极大影响和毅然扶助分不开的。一位是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他于1878年出生于英山,1902年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肆业。期间晤识孙中山,参加“兴中会”。1905年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1920年随孙中山到广州积极筹备北伐,任大本营宣传特派员,与孙中山朝夕相处两年多。对孙中山的主张相信益笃,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仰者、追随者和挚友,是辛亥革命同志会的首领之一。1924年,全力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和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奉命与数人在上海负责秘密招生,1至5期,英山到黄埔军校学习青年大都由他介绍去的,一段时期,傅慧初介绍考黄埔的消息悄悄传遍英山十里八乡,不少青年纷纷前往上海后赴广州报考,仅1至5期英山籍学生共有54人。全国解放后,傅慧初任湖北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国民党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63年在武昌病故,享年85岁。一位是爱国先贤李次山。李次山(1887—1936),英山主簿寨人,是爱国救国的上海挂牌大律师。1906年赴安庆求学,1911年毕业于安徽官立法政学堂,同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任安徽省议员。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李次山毅然全力资助安徽六安(注:1932年前英山隶属安徽六安)等地青年南下报考。许继慎等六安青年和英山的80多位青年,每人拿着他资助的10块大洋作为赴穗的路费,得以成为黄埔学生。因推荐、资助和“前期带后期”、老乡荐老乡之影响,带来英山籍黄埔学生多的结果。

《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编著者历经近1年时间,以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史为据、反复求是的精神,不惜路途远、不怕累和难,四处奔波,八方寻觅,先后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省和湖北省档案馆查阅查证复印档案资料,在当地广泛走访座谈反复查询收集资料,只要有一点线索就追寻到底,只写客观事实,不加主观评语,确保做到每一个英山籍“黄埔生”史料真实可靠。编著者高传明同志介绍说,编著此书的目的旨在,还原历史,启迪后人。



彭干臣[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彭干臣
出生1899年
 大清安徽省英山县
逝世1935年1月
 中華民國江西省怀玉山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母校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黄埔军校第一期
统率国民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参与战争国民革命军东征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

彭干臣(1899年-1935年1月),又名彭干成,化名黄春山、何越,湖北英山人,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生平[编辑]

早年经历[编辑]

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发起安庆六二学潮,创建安庆团组织,被推选为安徽省学联执委[1]。1923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连党代表,为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委员。1925年1月,参加讨伐陈炯明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作战,升任营党代表。6月被中共党组织调到上海开展工人运动。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1926年秋,彭干臣奉命回国,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叶挺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后,彭干臣任武昌卫戍司令部参谋长[2]

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编辑]

1927年3月到上海,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参与南市区军事指挥。同年5月护送周恩来到武汉,代理武昌卫戍司令。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3]。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失败后,彭干臣潜赴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参与在上海举办的中央军政干部训练班。8月,为中共中央军事部军事委员会委员[4]

1930年5月,彭干臣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到奉天秘密组织东北地区的军事斗争。10月遭追捕被迫潜回上海。12月到天津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夏被调回上海,协助周恩来领导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2年春,彭干臣到闽浙赣苏区,先后任红十军参谋处长、新十军参谋长[5]。1933年起,任彭杨陆军学校教育长、校长[6]。其后他被中共中央代表曾洪易迫害、囚禁。1934年11月,参加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中旬,在怀玉山地区作战中阵亡[7]



彭干臣人物传,彭干臣生平事迹,彭干臣评价



彭干臣,是我党我军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一九二一年四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统战工作和武装斗争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彭干臣,曾用名彭干成,彭耐寒、矿涛、黄春山。一八九九年生于湖北省英山县落令河。家庭出身佃中农,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彭干臣七岁开始读私塾,聪明好学,功课很好。虽家境困难,但在父母的支持和堂叔的资助下,得以在学攻读,后又到罗田县一位有名望的留日回乡杨老师办的学馆学习二年,一九一九年夏考取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设在省会安庆,故简称安庆一师) 。

一九一九年秋,彭干臣进入安庆一师读书,经过了 “五四”运动革命洗礼的安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安庆一师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贫民和农民家庭,他们最容易接受爱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安庆一师,就成了安徽学生运动的“大本营”。彭干臣进校不久,就参加了安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宣传队,进行抵制日货的宣传和斗争。他同班同学濮德治是陈独秀的表弟,经常接到陈独秀寄来的《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彭干臣视为珍宝,每本必读。一九二○年,有位北京高师毕业生刘著良,来安庆一师任教,“他把带来的《新青年》 《每周评论》 《创造》等进步刊物,陈放在自己的客厅里,让学生自由阅读。”①彭干臣对刘老师的这一作法非常高兴,抓紧时间,认真研读。同年,“恽代英应邀来安庆讲演”②,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彭干臣等青年学生影响很大。这年五月,安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③,《唯物史观浅说》、《共产党宣言》等书也在安庆流传。彭干臣在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下,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迅速成长为安庆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

一九二一年四月,蔡晓舟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大会④,彭干臣、舒传贤许继慎等四十多名青年,首批加入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组织建立后,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加强对学生运动的领导。彭干臣等团员在安庆一师学生宿舍内,“秘密办了一个图书馆”,传阅马列书籍和进步刊物,并举办了 《春社》 《评论报》等地下刊物,宣传革命真理,鼓励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斗争”⑤。不久,在安庆就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二”运动。彭干臣等在“六二”运动中,起了骨干作用。

“六二”运动的起因,是安庆各校学生要求省议会增加教育经费,为省议会所拒绝而激起的。一九二一年六月二日,各校推举代表,于下午六时左右到省议会请愿,遭省议会副议长赵继椿,军阀马联甲 (安庆镇守使) 、倪道烺等人的拒绝及其鹰犬的殴打,代表戴文秀被打倒在地,满身是血,代表们遂联络安庆一师、法专等校学生千余人于当晚包围了省议会大楼。学生代表方洛舟、彭干臣向守卫省议会的警察交涉,要求会见议长和议员①。警察蛮横阻止,军阀马联甲开来大批军警,残酷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顿时,省议会大楼周围血流遍地。学生“受轻伤二百零五人,重伤三十九人” 。一师学生姜高琦身上被戳七刀,血流如注②。

六月三日,省学联决定,即日起安庆市学生总罢课。彭干臣等团员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揭露官僚、军阀的罪行。安庆各界人民奋起支持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安徽的芜湖、蚌埠、六安等地学生纷纷响应,一些地区的学生团体和其它革命团体也陆续通电声援。

受伤学生姜高琦因医治无效,于七月一日死亡。八月二日,安庆各界在黄家操场召开了大规模的追悼姜高琦烈士大会。同时向北京政府司法部控诉倪、马罪行,要求将其撤职查办。经过各界人民的坚决斗争,终于迫使安徽当局不得不“将教育经费由二十万元增加到一百五十万元,同意教育经费独立,设立安徽教育经费管理处,由教育界推派人选负责,并抚恤了姜高琦家属”①。

“六二”运动,使彭干臣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他曾在姜高琦烈士墓地的血衣亭内题词: “干,革命的精神是干! 是要彻底的干! ”②表现了他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同年秋,安庆各界人民又进行了反对贿选安徽三届省议会的斗争。反对老官僚李兆珍长皖(任安徽省长) 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彭干臣在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中表现积极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于一九二二年秋被选为省“学联委员”③。

一九二三年当“二七惨案”的消息传到安庆后,以安徽省学生总会为主,联合教职员联合会、商会等组成安徽各界“二七惨案后援会”,在黄家操场召开有数千名学生参加的大会,发表了宣言。会后示威游行,组织募捐④,派蔡晓舟、彭干臣和濮清泉,带了二千元大洋到武汉去慰问,还印发了《二七惨案特刊》 。

一九二三年春,陈独秀派柯庆施带着他的亲笔信到安庆,具体负责安庆的建团 (一九二一年四月建立的安庆团组织,曾报中央但没有得到中央的正式承认)和建党工作。同年六月十三日,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重新召开成立大会⑤,参加者柯庆施、濮德治、彭干臣、许继慎等二十人左右”,将安庆团组织正式定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支部,直属上海 (团中央) 领导。会上,大家推举柯庆施为书记。”①

安庆重新建团不久,发生了曹锟贿选总统的丑闻,安庆团组织决定发动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的斗争。一九二三年十月十日,在彭干臣等省学生总会骨干的带领下,安庆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贿选示威游行,并捣毁了贿选议员张伯衍、何雯的住宅。不久,曹锟反动政府下了通缉令,被通缉的有蔡晓舟、彭干臣、濮德治、许继慎等三十六人,彭干臣被迫流亡上海,通过同乡傅慧初的关系,在律师李次山家暂住,不久,又密返安庆②。

一九二三年冬,安庆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发展到五十人左右。陈独秀认为在安庆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写信给柯庆施,指出可以在安庆建党。当年十二月,“中共安庆党组织在安庆市北门孝子坊万安局一号濮家老屋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党员有柯庆施、王步文、濮德治、濮德毅、许继慎、杨溥泉、舒传贤、彭干臣、高永春、姚光鼎等十人。选举柯庆施任书记,王步文任组织,濮德治任宣传。同时还成立了一师党支部,支书彭干臣;甲工党支部,支书濮德毅;一中、一农等校综合党支部,支书舒传贤。安庆党组织成立后,直属上海党的中央领导”③。

一九二四年四月,安庆党组织选送彭干臣等六位党员,报考黄埔军官学校,结果彭干臣、许继慎、杨溥泉、姚光鼎四人被录取①。

(二)



一九二四年五月,彭干臣进黄埔军官学校学习,编在一期二队。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重要成员,是当时黄埔军校中主要的革命活动分子。”②在黄埔军校,他学习了“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进化论”和军事课等十几门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他经常给一些同学、同乡同志和朋友写信,介绍黄埔军校的学习、战斗生活,热情动员他们报考。在彭干臣和其他几位黄埔学生的影响下,安庆、英山等地的中共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革命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仅英山县被录取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就有三十一人③。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中旬,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毕业,当时正值第三期学生入学和教导团成立之际,军校留下彭干臣担任教导一团连的党代表。这时,黄埔军校内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左派势力同国民党右派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彭干臣是蒋先云同志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之一。

一九二五年二月上旬,黄埔军校教导团 (二个团) 出发参加第一次东征。彭干臣等各级党代表,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入伍不久的新兵,积极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他们以师示表,先身士卒,三月十八日,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和总预备队,在周恩来同志率领下,夜晚秘密迫近五华县城,驻城之敌仍未探觉,其连哨刚出城即被缴械,并利用俘虏假称回城运弹叫开城门,我军遂一拥而入①。彭干臣和连长陈赓率领全连士兵勇猛冲杀,在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彭干臣等以墙为垒向敌攻击,敌人负隅顽抗,彭干臣的一个小手指被敌弹击断②。他全然不顾,率领战士向敌猛攻,追杀残敌,直至战斗胜利。彭干臣在东征中屡立战功连连晋级。后来彭干臣的一位同学,为他断了手指而惋惜,他爽朗地说: “革命诚非易,断指何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③

一九二五年五月,东征军回师广州以后,党中央决定派彭干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六月上旬,他来到上海,等候出发。在滞留上海期间,党派他参加了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

当时上海的“五卅”运动正迅猛发展,党派彭干臣和王警东 (共产党员,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 等人,到吴淞机厂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的前身) 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当时吴淞机厂还没有工会组织。彭、王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们住食在工人家中,以上海总工会和全国铁路总工会的名义,印发传单,在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不久他们就创办了工人义务夜校。彭干臣任校长,王警东、顾瑞伯任教员①,他们通过创办夜校,为组织工会、发展党员创造了条件,八月,彭、王介绍吴淞机厂工人孙津川入党②,同年九月五日,吴淞机厂成立了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宣言。中共党员孙津川被推为工人协进会的委员。不久,孙津川根据党的指示,以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的名义,领导吴淞机厂工人连续举行了两次罢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在以后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成了主力军。

一九二五年十月彭干臣从上海出发赴苏,十一月到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全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与彭干臣同班学习的有朱德、曾涌泉、刘鼎、涂作潮等七十多人。彭干臣虚心好学,没有架子,他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但常与同班工人出身、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同学交谈,讨论问题时观点鲜明,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上军事课时由云南讲武堂出身的朱德和由黄埔军校出身的彭干臣对其他学员进行辅导,往往是苏联教员讲一分钟,翻译的人讲半分钟,解释的人则要讲十几分钟。朱德、彭干臣就是起解释辅导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助教。在军事训练和演习时,他们也常给学员们做示范动作,具体指导③。

彭干臣在东方大学学习期间,还和同学们一起共同翻译了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作了一些争取苏联华侨的工作④,一九二六年秋,北伐战争迅猛发展,党提前调彭干臣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在铁军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的著名战役中,彭向叶挺建议组织共产党员 “敢死队”冲锋陷阵。在战斗中彭腰部负伤,不下火线荣立战功。同年十月,国民军攻占武昌城后,叶挺独立团扩编为十四师,镇守武昌,叶挺为卫戍司令,彭干臣为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在他任职期间,对打击反动势力,维护革命秩序,保护人民利益,特别是平定夏斗寅的反革命叛乱,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六月,夏斗寅叛乱,叶挺西征讨夏时期,彭干臣曾代理武昌卫戍司令。

一九二七年三月上旬,彭干臣受中央军委之命化名率一批军事干部密赴上海,参加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等同志发动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保证起义的胜利 还通过律师李次山等为起义筹集了一笔钱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周恩来已不能到拉斐德路辣斐坊的军委办事处办公,曾一度潜住吴淞张家浜赵家宅孙津川的小木楼上。彭干臣同志慎密地保护了周恩来同志的安全。五月下旬,周恩来在彭干臣等的保护下安抵武汉。

(三)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党指示彭干臣率一批中共党员和革命同志,由武昌的东湖转移出城,分散隐蔽。彭干臣回到他的故乡英山。他秘密活动的地点,主要是在英山县城蒋经开家的“蒋源丰”商店的后屋。彭干臣同当时在英山的共产党员姜镜堂、仁宣、肖伯堂、蒋经开、段焱华、熊受暄等举行秘密会议,商定尽快地把英山县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同志联络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发展英山党的组织,组织农民运动,与反动派展开斗争。某日,段焱华带革命青年张格到“蒋源丰”商店后屋见彭干臣。彭向他们介绍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同时强调联合国民党左派的重要性,他列举了英山县李次山的例子,说: 李次山大律师不仅是上海律师界的领袖,而且是一位真诚的民主革命者,热忱的爱国者,是我们党的忠实朋友①。历史证明,李次山先生在上海的家成了共产党地下联络站。并告诉他们既要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又要注意严守机密②。

彭干臣回英山不久,中央又密令他潜赴南昌,协助周恩来同志筹划武装起义。起义的当天,彭干臣接任南昌公安局长,兼任卫戍司令③。接管南昌市公安局后,立即集合原公安局的警官和消防队队员,进行整编。并在当天发出布告要各商店照常做生意④。八月四日下午,彭干臣召集保安一、二队和消防队讲话,接着就编队,收二、三百青壮年的警士混合编成几个连。编后发给枪和子弹⑤,第二天清早,随贺龙将军的警卫团出发南征⑥。八月五日,卫戍司令彭干臣要特务连副连长唐天际留下,了解敌人情况,并设法与袁州毛泽东同志带领来参加起义的一千多人的武装部队联系,并交给唐“一封与省委联系的信”,自己率部撤出南昌⑦。没等唐天际完成任务,敌军就攻占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唐在群众的掩护下,脱离险境。

九月下旬起义部队到达潮州、汕头,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曾决定,将海陆丰农民赤卫队“改编成十五军,刘伯承当军长,彭干臣任第一师师长”,但因十月初起义军主力失败,“十五军没能正式成立”①。

南昌起义失败后,彭干臣几经周折,约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到达上海,藏身在李次山家。一九二八年,中央委派中央军委委员彭干臣协助军委书记周恩来工作,同年,李次山将其义女江鲜云介绍与彭干臣成婚。一九二九年夏天党中央决定在上海秘密举办军委系统的军政干部训练班,选定彭干臣主持该训练班的具体事务,并同其妻江鲜云一起掩护训练班。“训练班,由当时担任军委书记、组织部长的周恩来直接领导,由周恩来、李立三项英等任教员,讲授党建设和军事斗争等课程,共办了三期。每期三十多人,时间三个月左右”②。训练班的地址,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 和麦特赫司脱路 (今泰县路) 交叉后侧的一幢三层楼的花园洋房里,(我党租用犹太人哈同的房子) ,花园外的大铁栏杆门旁,挂着一块“蜜蜂经理处”的铜牌。彭干臣对外的名义是该经理处的经理,他当时化名黄春山“皆称谓他‘黄大老板’”③,声称蜜蜂公司设在武汉,这里是该公司在上海洽谈生意的地方,彭干臣负责各期训练班学员的接送、住食、安全等具体事务。彭干臣接学员时,“一般都是晚上接进后,任何学员在整个学习期间都不得离开那幢房子。“每期训练班结束,彭干臣都是夜里把一个个学员送走,拉人力车的人都是我们的保卫人员,人力车把学员直送事先安排好的旅馆,进旅馆后,静候我党 ‘交通’ 人员来接。”①学员训练结束后,大部分派往苏区,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如红军的高级将领“蔡申熙和他的爱人,就是在这里学习后,又派往苏区工作的”②。

彭干臣在主持中央军委军政干部训练班一年期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而未出任何事故。周恩来因此称赞他是位“出色的将才经理”。一九三○年五月第三期训练班结束。半个多月后,党中央指派彭干臣担任满洲军委书记,去东北组织武装斗争。

一九三○年六月,彭干臣偕同江鲜云携带刚满周岁的幼女到达奉天(沈阳) 。党中央还派了一位原上海工会的负责人配合彭干臣开展工作。到奉天后,彭干臣的家安在小边门外 (距火车站较近) ,江鲜云负责党的联络站工作 (他们的家就是联络站) ,彭干臣忙于组织武装斗争,很少住在家里。

一九三○年九月,东北党组织内部出了叛徒,敌特竭力追捕彭干臣等同志。十月上旬的一天,彭干臣和配合他工作的那位同志,从大连乘火车北上哈尔滨,两个侦探一直跟踪到哈尔滨的一个高级旅馆。彭干臣发现了一个家伙向敌特机关报告去了。留下的一个监视他们二人。彭向助手使了眼色,然后从容地走出房间,“热情”地同侦探打招呼,邀其进房间坐坐,等那家伙走进房间,他们就把那家伙掐死了,然后他们直奔火车站,乘车取道大连,连返上海。鉴于彭等二人在东北已经暴露,中央决定他们二人暂留上海①。

彭干臣回上海后约一个月,中央军委又派彭干臣任中共顺直军委书记。一九三○年十二月,彭到达天津,同天津某公司的一位经理合住一幢洋房,对外称在某洋行当经理,彭在天津千方百计恢复、发展顺直省的地下武装,但当时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工作很难开展。由于叛徒的出卖,一九三一年二月,中共顺直省委遭到大破坏,省委书记和许多党员被捕②。是年四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科”的行动科长顾顺章在武汉叛变,在这种情况下,彭干臣在天津工作就更加困难,中央军委决定彭干臣离开天津密返上海。

一九三一年五月,彭干臣回到上海,仍协助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央军委工作,并亲自到工厂、商店、学校活动,发展革命武装,组织武装暴动。当时,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已经统治党中央,由于一系列的冒险行动,使上海的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军委的活动异常困难。中央被迫决定周恩来、彭干臣等同志离沪赴革命根据地领导武装斗争。一九三二年二月,彭干臣离沪赴赣东北苏区。离沪前夕,正值“一二八”抗战之时,彭干臣积极帮助安徽旅沪中学校长李次山 (国民党左派) 、教务主任蒋经开(中共闸北区委书记) 组织了安徽旅沪中学爱国师生义勇军(编成一个营),协同十九路军抗击日寇。此营壮士大多为国捐躯。

(四)



彭干臣,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先任红十军“参谋处长”,后又改任彭(湃) 、杨 (殷) 军校教育长、校长等职①。彭、杨军校的学员由红军部队和地方党组织选派,一九三二年以前每期三个月,一九三三年以后每期六个月,学员一百八十名左右,毕业后到部队任连长或连指导员。文武全才的彭干臣,为赣东北红军培养了几百名军事干部,在横峰县曾有“小小葛原镇,大大军干校”的民谣②。

彭干臣在彭杨军校任职时,把自己名字最后一字“臣”改为“成” (彭干成) 含意是干什么要立志干成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经常找战士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他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学员深受启迪和鼓舞。

正当彭干臣为培养红军干部大展才智之时,不幸党内肃反扩大化的寒流向他袭来,赣东北苏区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竭力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大搞肃反扩大化,对曾在“白区”工作过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处处怀疑,迫害尤为严重,彭干臣成了所谓“理所当然的肃反对象” 。约在一九三三年九月,曾洪易以召集彭杨军校校长彭干臣和政委舒冀开会为名,把彭、舒二人囚禁起来横加诬陷、迫害。舒冀同志含冤致死,彭干臣被长期囚禁直到一九三四年秋,刘鼎在路过某村庄时还亲眼目睹彭干臣被“单独囚禁”①。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方志敏受中央指示组织抗日先遣队出师北上,这时曾洪易见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即认为中国革命失败难免,在部队和干部中到处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动摇军心。方志敏等对此十分气愤,即将曾洪易的错误电告中央,并在大部队出征前夕,对曾洪易的悲观失望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斗争,为了加强抗日先遣队的力量,方志敏重新启用了彭干臣等在肃反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干部。彭干臣受命后,立即奔赴前线,协同方志敏等率抗日先遣队北上。半月之内,部队沿皖赣边出击,一路胜利挺进,威震一时。后敌人调动大量兵力,蜂拥而至,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赣东北怀至山,我军陷敌重围。我军指战员英勇抗敌,牺性惨重。方志敏因叛徒出卖被俘 (同年八月慷慨就义) ,彭干臣在战斗中牺牲,年仅三十六岁。

彭干臣在他暂短的戎马生涯中,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经历了黄埔军校东征讨伐军阀,北伐战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党训班,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重大革命进程,并都留下他的光辉业绩,周恩来同志得知彭干臣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并一直惦记着彭干臣烈士子女,抗日战争初期,曾打听其下落,但无结果②。一九五○年周恩来总理致书英山县一位革命烈士的父亲郭若夫先生,内称“德昭弟为国捐躯,还有彭干臣先后同学,亦为国牺牲”①。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第一次见到彭干臣的儿子彭伟光时,把他从头到脚审视一遍后说: “是的,他是彭干臣的儿子。”邓颖超同志兴奋地说: “今天见到你,我和你周伯伯非常高兴,这样,我们对失去的战友彭干臣烈士有所交待了”②。

注释

①濮清泉: 《一九二五年前后安徽学生革命活动以及建团建党的回忆》 (1983年) ,载安庆市 《编史修志通讯》增刊 (第2期)

②③④《安庆文史资料》第6辑 (1983年10月) ,蔡晓舟,合肥 人,曾在安庆一师任教,后任安徽大学筹备会主任,“五四”运 动后,在安庆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1923年秋被反动 派政府通缉,离开安庆。

杨森: 《共青团组织在安庆建立的经过》,载 《安庆文史资料》第2辑 (1981年9月) 。

①马轶尘: 《五四运动在安庆(附六二惨案) 》,载安庆市《编史修志通讯》增刊第1期(1983年7月)。

②《安庆文史资料》第6辑(1983年10月)。

①黄华康: 《五四时期安庆学运概况》,载《安庆文史资料》第2辑(1981年9月) 。

②张格: 《一位被历史湮没的英杰》,载《英山革命史资料》第2辑 (1985年1月) 。

③④《安庆文史资料》第6辑 (1983年10月) 。

⑤《濮清泉回忆彭干臣等人的革命活动》,载《英山革命史资料》第2辑 (1985年1月)。

①濮清泉: 《一九二五年前后安徽学生革命活动以及建团建党的回忆》。

②《濮清泉回忆彭干臣等人的革命活动》。

③《安庆文史资料》第6辑(1983年10月)。

③濮清泉: 《一九二五年前后安徽学生革命活动以及建团建党的回忆续》 。

②黄铁民: 《黄埔军校追忆点滴》 ,载广东文史资料第三七辑《黄埔军校回忆录专辑》 。

③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 《黄埔军校史料》 中的“第三期同志姓名籍贯表”。

①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本部东征日记摘 要”。

②彭积鑫、彭积玉等的回忆(1983年12月)。

③濮清泉给彭伟光的信(1984年1月)。

①蔡景海的回忆 (1969年4月) 。

②王凯回忆材料(1959年5月) 。王凯即王警东,(著名工人运动 领袖王荷波之胞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中央办公 厅机要交通局局长等职,1970年含冤逝世; 孙津川,吴淞机厂第一 任党支部支书,1928年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时,不幸被捕牺牲。

③④刘鼎的回忆(1985年1月) 。

①②张格: 《一位被历史湮没的英杰》,载 《英山革命史资料》第2辑 (1985年1月) 。

③④⑤张秉泉、汪宪章: 《起义时的公安局》,载南昌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编《“八一”起义资料》 。

⑥胥光和: 《努力工作,不要找人写八行》 ,载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 《南昌起义资料》 。

⑦唐天际: 《难忘的行程》 ,载 《星火燎原》第1辑(1964年 版) 。

①郭化若的回忆(1983年10月); 魏文伯、刘鼎《革命先烈彭干 臣》,载1985年1月30日 《人民日报》。

②江鲜云的回忆(1983年9月) 。

③陶秉哲的回忆(1985年4月)。

①②江鲜云的回忆 (1983年9月)。

①江鲜云的回忆(1983年9月)。

②穆欣: 《陈赓同志在上海》,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7月版。

①陈赓给彭伟光的信(1953年4月),存中央档案馆。

②《宣金堂同志的回忆》,载《英山革命史资料》第2辑(1985年 1月) 。

①刘鼎的回忆(1985年1月)。

②1935年彭干臣的妻子和子女,在李次山临终前托人,从上海送往英山县隐蔽,抗战爆发后,魏文伯任英山县委书记时,将他们送到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党安排了江鲜云的工作,安置了子女的生活 和读书。

①周恩来致郭若夫的信(1950年)。德昭即郭德昭烈士,黄埔军校 一期毕业,曾任周恩来的秘书,1927年牺牲。

②彭伟光,《回忆与思考》 (1980年3月) 。



彭干臣是我党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92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和陈赓、徐向前都是同学。彭干臣性格内敛严肃,而陈赓又喜欢开玩笑,每次陈赓 ...







你的父亲彭干臣〔2〕同志和我很熟,但他牺牲的详细情形我不清楚。大概陈赓〔3〕同志知道他较多,待他来京开会的时候,我再帮你打听,匆此复你,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希望你 ...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周慧君/周慧珺书法作品欣赏/ 胡项城:一位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家
  • 王羲之书法/周慧君楷书,写行草的书法家真的写不好楷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