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先给安倍遇刺发唁电的,为什么居然是他!/世界乱局下,可能只有他赢麻了!
發佈時間: 7/14/2022 9:51:53 PM 被閲覽數: 6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世界乱局下,可能只有他赢麻了!

文章来源: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墙内自媒体修明经略文章: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下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俄罗斯总统普京深陷泥潭,全世界领导人,似乎过得都不舒服。

但有一个人,是前所未有的舒坦,那就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世界乱局下,土耳其第一次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

在谈埃尔多安的外交政策前,我们要先回顾下土耳其的历史。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国父凯末尔便定下了土耳其在国际博弈中保持中立的国策,凯末尔这么做是因为吸取了一战的教训,一战,奥斯曼就是因为站错队,遭到了解体的厄运。凯末尔的中立政策,为土耳其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二战,土耳其在最后才参战,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冷战开始后,凯末尔又投靠了西方阵营,并成为了北约的一员,美国希望借助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从博斯布鲁斯海峡遏制苏联。土耳其在历史上也和俄罗斯是世仇,整个冷战期间,土耳其通过吃西方的红利实现了迅速发展。

冷战结束后,西方不再那么需要土耳其,同时土耳其内部也有很多问题,凯末尔立国时,将世俗主义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并竭力打压伊斯兰教势力,凯末尔还安排军队为世俗主义保驾护航。期间,军队好几次推翻民选政府,有时候是因为政府破坏民主,有时候是因为现任政府倾向伊斯兰教,军队干政成为土耳其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但是到了21世纪,凯末尔的世俗主义还是走不下去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敬重凯末尔才尊重世俗主义,其实大多数人,对世俗主义的原则并不认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凯末尔死后,人民共和党立即成为在野党,之后,军队甚至要用武力手段推翻政府来捍卫世俗主义。

埃尔多安崛起,也是在21世纪,埃尔多安初出茅庐时,因为引用一句古兰经的诗文而入狱,但是出狱后埃尔多安秉性不改,继续支持伊斯兰教,依靠土耳其广大的信教群众,埃尔多安稳固了政权,2017年,埃尔多安又清除了军队、政府中的反对派,世俗派元气大伤,2019年,埃尔多安又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博物馆改回清真寺。土耳其开始逐步恢复伊斯兰教特征。

今天的土耳其,只有20%多的选民是铁杆世俗派,完全坚持凯末尔的原则,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对伊斯兰教抱有同情,并认为土耳其是个伊斯兰国家。



内政变化了,势必会影响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凯末尔时期,内部实行的是世俗化政策,外交自然是融入西方,因此,土耳其多次申请加入欧盟,但可惜文化上的差异让欧洲始终不能接受土耳其,欧盟中的希腊更是不允许曾经的敌人成为欧盟的一部分,入欧这条路对土耳其不通。

在对欧盟心灰意冷后,埃尔多安决定另寻高见,如今,逐步回归伊斯兰教的土耳其有三条路可走。

一是奥斯曼主义。奥斯曼主义就是恢复帝国的荣耀,奥斯曼境内,部分种族,文化,都是帝国的子民,但是这条路,需要土耳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收回故土,今天的世界已不允许,此路不通。

二是伊斯兰主义。土耳其既然回归伊斯兰教,能不能走伊斯兰主义,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共主呢?答案也是不行,土耳其虽然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伊斯兰国家,但是在伊斯兰正统性上远远不足,毕竟麦加麦地那两圣地在沙特,什叶派正统在伊朗,怎么着也轮不着土耳其。

更何况,虽然土耳其在回归伊斯兰教,但名义上仍然没有废弃凯末尔的世俗主义原则,伊斯兰世界怎么会接纳一个世俗国家作为领袖。此路也不通。

三就是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就是以突厥语系为标准,成为突厥系国家的共主,阿塞拜疆,中亚五国都是突厥语国家,这个是埃尔多安选择的道路。

埃尔多安上任后,不断加强土耳其人突厥人后裔的认同,强调自己是从古到今十几个游牧王国的伟大后裔,虽然今天的土耳其人从血统上与突厥人几乎没有关系,但政治认同永远比血统重要,大部分土耳其人已经接受了突厥人后裔的概念,借助泛突厥主义,埃尔多安利用阿塞拜疆与俄罗斯争雄,其触手还一度蔓延到了中国新疆地区。

虽然埃尔多安早早布局,但在俄乌战争前,都没有取得关键的进展,土耳其受到俄罗斯的挤压,处于动弹不得的境地,但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给了埃尔多安脱身的机会,埃尔多安利用土耳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讨价还价,让土耳其成为了最大赢家。



埃尔多安先是利用黑海出海口的身份要挟俄罗斯,又利用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对芬兰、瑞典加入北约进行卡位,在芬兰、瑞典同意放弃支持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武装后(之前西方一直对土耳其对库尔德人的镇压颇有微词),埃尔多安随即放行,为了利用土耳其遏制俄罗斯,西方国家不得不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向埃尔多安让步,这意味着埃尔多安可以肆无忌惮的向中东扩张。

在俄乌战争中,土耳其还两头下注,一方面说要担当俄乌谈判的中间人,一方面又支援乌克兰无人机,以打击俄罗斯,俄乌战争进入持久战有利于土耳其利益的最大化,土耳其可以利用这个窗口期向西方讨价还价,提升土耳其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中亚五国对俄罗斯也逐渐离心离德,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意味着土耳其可以在中亚扩张势力而不会受到俄罗斯的阻碍。

毫无疑问,现在是埃尔多安最风光的时刻,对内他清除了以居兰为首的军方世俗派,并将议会制改为总统制,扩大了自身的权力,对外,利用俄乌战争窗口期大肆扩张土耳其的利益,让土耳其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今后,俄罗斯亡,土耳其可以称霸黑海,俄罗斯与西方继续僵持,土耳其可以渔翁得利。

俄乌战争,最大的赢家就是土耳其,就是埃尔多安大苏丹,自凯末尔以来,土耳其一直保持中立,如今他终于可以走出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阴霾,重新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



埃尔多安的帝国梦正逐步变为现实。


先给安倍遇刺发唁电的,为什么居然是他!

文章来源:      

刺杀,那个俄罗斯民族记忆最深处的伤。



尊敬的安倍洋子夫人,尊敬的安倍昭惠夫人:

在惊悉安倍晋三先生逝世之际,谨致以深切的哀悼。

一名犯罪分子的手终结了一位长期领导日本政府、为俄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诸多成就的杰出政治家的生命。

我和晋三一直保持着定期的联系,他长期领导日本政府,为促进我们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做了很多工作。

请接受我对你们儿子和丈夫安倍晋三去世最深切的哀悼。面对这一沉重的、无法弥补的损失,愿你们及你们的家人在这艰难的时刻坚强、勇敢。

您诚挚的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各位好,前天《自民党“哀兵”大胜,日本修宪一触即发了么?》一文中,我提到安倍遇刺事件发生后各国领导人都发去了唁电,为了把消息搞确切些,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一个挺让人吃惊的事情——在全球各主要大国领导人当中,最早给安倍晋三发去唁电的,并非日本的铁杆盟友美国的总统拜登,反而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安倍在7月8日遇刺,日本的电视台是在当晚七时许报道了普京致唁电的消息的。单从报道时间上看,这早于美、英、法、德等日本的西方主要盟友的作出类似表态的时间。

同一天,几乎也是各主要国家中最迅速的,俄罗斯外交部也对安倍遇刺作出了最快的反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建立互信和睦邻友好的道路上,为俄日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俄外长拉夫罗夫则直接表示:“总的来说,我是第一个对日本同僚表达慰问的(外国外长)。

而且从行文上看,你会发现普京的这份唁电似乎写的特别“恳切”,在信中他直呼安倍为“晋三”,并说他的逝世是“沉重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不知道的人,可能还真以为普京跟安倍是什么交往多年密友,而俄日关系铁的不行。

可是对当今国际格局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俄日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非常微妙,两国虽然早已建交,但由于北方四岛这一领土争议的存在,日俄其实连正式的和平条约都没有签订。也就是说,假如明天俄罗斯对日宣战,严格说来是不算毁约的。跟曾签过一堆条约的俄乌关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至于安倍和普京的私人关系么……的确,如普京在文中所说他和“晋三”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仅在安倍第二任期的不到八年内,两个人就在不同场合见了整整27次面,这不仅创造了日俄两国元首的会面之最,甚至放在整个国际政坛上,两个既非盟友,也非从属的国家之间,这样频繁的元首会面,是世所罕见的。

但有一个问题,安倍与普京的这27次见面,一多半的会谈主要内容其实是围绕“要岛”和两国签署和平条约展开的。如此频繁的会面,不仅不是体现日俄或两国领导人关系亲密的体现,反而是两国关系正常化难产的征兆。



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日俄关系随之立刻跌入了冰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京这样言辞恳切且早早的安倍发出吊唁信,确实是很让人吃惊的。也就难怪此时在日本舆论中引发了不小的议论了。

2

那么,普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通读唁电全文,并综合俄罗斯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的种种表态,你不得不感叹普京确实是个枭雄,他能够掌控俄罗斯政坛20多年,不是没有理由的。俄罗斯民间不存在对日本的普遍恶感,所以给安倍发唁电吊丧这种事情,对俄罗斯外交来说是个“零成本工程”,只有收益没有付出。那既然如此,漂亮话要说就说到底,礼节事要做就做到底。俄罗斯外交在安倍遇刺案中反映的迅速与表态的彻底,与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相似的“零成本工程”上的一贯精明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俄罗斯外交的一贯性格。

其次,普京的此次表态,恐怕也跟目前俄罗斯身陷俄乌战局泥潭的近况不无关系。

截止今天,俄乌战争已经开战140天整了。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的近况,跟在中原某省某些村镇银行存了钱的储户情况有点类似——明明作出了巨额投入,并且有个看起来很大的“存款数字”,但这个钱就是取不出来,变不了现。自从通过闪电战速胜企图破灭以后,俄无论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无论攻克北顿涅茨克,还是守住赫尔松,只要乌克兰不表示屈服,承认战争结果,俄对这场战争投入就无法取出、变现。



所以这种时候,俄罗斯一定是要寻找一切外交机会,试图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并与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寻求接触的。而安倍遇刺案给困境中的俄罗斯制造了这样一个意外的机会。此次俄罗斯有没有可能像前苏联在1969年借吊唁胡志明去世缓和珍宝岛危机一样,为自己的脱困寻求一条出路,目前还有待观察。

当然,无论外交习惯还是俄乌战局,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从最深远的民族性上看,我觉得普京对安倍的吊唁有一层底色,那就是俄罗斯和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受刺杀之害的两个国家。在对刺杀痛恨这一点上,俄罗斯、尤其是普京这样身居高位的政客,确实会对安倍的遭遇感同身受。

一提起俄罗斯的刺杀案,可能很多人会想起2016年俄住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遇刺身亡案。



在此次安倍遇刺以前,该案件几乎是近年来最震动世人的恐袭刺杀。而如果你去翻阅历史,你会发现俄罗斯在近代史上堪称与日本齐名政治刺杀高发地——

仅在苏联时代,就相继发生了列宁遇刺、托洛茨基遇刺、以及斯大林的密友、列宁格勒州第一书记基洛夫遇刺案——最后一桩案子,引发了蔓延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大清洗。俄罗斯民族一度非常活跃的政治刺杀,其实是在这场运动所制造恐怖氛围中才正式落下帷幕的。



而再往前翻到沙俄时代,俄罗斯的政治刺杀事件则更为众多,且不少都影响政局走向,比如我曾在《“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真没说过这句话》一文中为您讲述过得俄罗斯末代名相斯托雷平的遇刺案,就断送掉了沙俄最后力挽狂澜的希望。

而且,与日本刺客好歹有“首相、大臣随便杀,但一定不会杀天皇”这个“信条”不同。俄罗斯的沙皇从不享受刺客们的优待,甚至还会被重点照顾,成为刺杀的主要对象。

而被刺杀的俄罗斯沙皇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亚历山大二世。我想在这里费点笔墨,讲讲他的悲剧——因为那一次,俄罗斯受伤实在太深了。





从战史上讲,乌克兰这个地方其实应该算是俄罗斯民族的伤心地,不仅今天俄罗斯在这里进展不顺,一百多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也曾在该地在与西方(英法)的对阵中大败亏输。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意义有点像鸦片战争之于中国,在此战中,貌似强大的俄罗斯被西方在家门口揍得怀疑人生,拿破仑战争中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民族自信彻底丢光,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以及最关键的兵无斗志等致命弊病。

偏巧这个时候,沙皇沙皇尼古拉一世还在1855年去世了,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在这个风雨飘摇、国将不国的乱世当中仓促登基。从当时的局面看,亚历山大二世能保住自己脑袋上的那顶皇冠不落地,就已经算烧高香了。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亚历山大二世,居然成为了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他清醒的认识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事,一定不是能不能打赢的问题,而是怎样输才能输得更体面一些,于是他撤换了前线总司令,积极展开外交斡旋。次年,沙俄与英法缔结了《巴黎和约》,俄罗斯持续流血的战争伤口被堵住了。

从乌克兰的泥潭中拔出腿后,亚历山大二世立刻开始了他的施政,他的政策堪称是19世纪俄罗斯版的“改革开放”。

先说开放,作为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者,沙俄帝国在尼古拉一世执政时期,曾经以欧洲宪兵自居,非常高傲而故步自封。尼古拉一世为了阻止西方思想的传入,曾颁布法令,限制俄罗斯贵族前往欧洲旅游的人数,甚至限制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大学招生。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这样的阻挡是愚蠢的,即便是沙皇,也没有力量将彼得大帝时代已经打开国门重新关上。于是他废除了相关限制出国和升学自由的法令,反而鼓励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们多学、多看,让开放之风涌入这个陈腐的帝国。

其后,亚历山大二世又开始了他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是继彼得大帝之后少有的“亲民沙皇”,至少在执政前期,他经常乘坐马车、或骑马、有时干脆步行在圣彼得堡街头和近郊农村巡游,并且乐意让画家将他“微服私访”的景象记录下来,以达成宣传效果。



而考察之后,亚历山大发现俄罗斯的农奴制确实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当时俄罗斯有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的工作、乃至婚丧嫁娶,都需要听命于贵族老爷的安排,处于完全的赤贫状态。一到冬季,农奴一家几口人往往需要共用一件冬装,谁出门就给谁穿上,其他人则要挤在一处取暖不至于冻死。俄罗斯农奴当时的生活水准甚至可能远低于大洋彼岸、经营状况良好的庄园里的美国黑奴。



但这样农奴,居然还要在战时应招,去为沙皇开疆拓土,对阵英法的“公民兵”。

这要是还能把仗打赢,那就有鬼了。

于是在1857年,亚历山大二世召集他手下一批年轻、开明的大臣的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在4年后颁布了改革诏令。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上,受苏联史学的影响,总会评价说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改革是“不彻底”的。

但实际上,便览全世界历史,由一国君主本人亲自制定的改革措施,可能没有谁会比亚历山大二世想的更为周全、巧妙——

深悉俄罗斯并没有足够工业能力吸纳劳动力的亚历山大二世,在下诏废除农奴制的同时,并没有直接将农奴推向自由市场,而是规定农奴可以赎买地主的一小块土地,钱不够的话,政府可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而被解放农奴可以再之后半个世纪内一点点还清欠款。用土地换来金钱的地主,则可以将其变为资本,在城市进行工业投资,变为工厂主,工厂主则可以招收工人为其工作。所以等那些被解放的农奴的第二代成长起来时,从父辈手中继承不到“份地”的人,也可以有工作做了。

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条文中,你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他实际上是想把俄罗斯这架笨重的牛车一点一点往近代工业国家的路上进行牵引。而他改革的决心又是无比坚定的,1861年,当亚历山大二世将废除农奴的法案交给国务会议审议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保守派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一贯很好脾气的亚历山大二世这时站起身来,决然的说:

你们可以修改法令细节,但根本的东西绝不能动,那就是必须解放农奴……你们的凯撒(沙皇)曾经建立了农奴制,现在你们的凯撒要废除它!

最终,国务会议在沙皇和改革派的强推下批准了法令,全俄2200万农奴得到了解放。

亚历山大二世的绰号叫“解放者”,在我看来,这个绰号他的确当之无愧。对俄罗斯的社会精英而言,他解放了他们的双腿和思想,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求学、与世界接触、并自由言说。而对农奴而言,亚历山大二世打碎了他们的镣铐,将俄罗斯本来必然会在19世纪发生农奴大起义化于无形。

而这位“解放者”的一系列改革,为俄罗斯国力带来了魔术般的变化。一度顿挫、濒临解体的沙俄战争机器重新隆隆开动。

与父亲尼古拉一世志大才疏、只会一通乱打不同,亚历山大二世的扩张战略非常有章有法、精明狡猾——简单的说,就是柿子捡软的捏:

他先挥师向东,从1858至1864这六年间,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勘分西北界约记》等,鲸吞了大清15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当然,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损失)。

1864年至1870年这六年间,他又先后征服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确立沙俄对中亚的绝对统治,将边境线推到了阿富汗边境。

从1870年至1876年这六年间,沙俄收敛兵锋,整军经武,准备在西线一雪前耻。

最终,在1877年,沙俄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上百万沙俄军队对“西亚病夫”土耳其发动了突然袭击,并赶在英法插手之前获得了足够有利的态势。最终,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场战争就结束了,沙俄在柏林会议上拿到了其在1856年没有拿到的利益。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中兴之主”之路,至此算是趋于圆满了。

但一片阴云,却也在他的头顶积聚,那就是刺杀。

据说,一位巫婆曾经预言,亚历山大二世的这一生将经历7次刺杀,受上帝眷顾的他会躲过前六次,但却会在第七次中殒命。

这个传说不知真假,但亚历山大二世的一生确实是与刺杀相伴的。

但非常奇怪,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主要势力,并非沙俄的守旧派,而是革命者。

在亚历山大二世当政前的时代,俄罗斯就一直存在所谓的“民粹派”,民粹派相信俄罗斯的农奴是最代表“俄罗斯精神”的群体,他们主张发动农奴举行大规模起义,推翻沙皇,建立一个斯拉夫公社式的国家。

可是曾经一片大号的革命前景,随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成功而泡汤了。俄罗斯农奴和世界上其他农民一样,只要还能有口饭吃,他们本就不会轻易选择革命,碰上亚历山大这种“圣天子在朝”,那就更没有了革命的觉悟。

于是民粹派内部出现了分裂,其中一派激进势力,被称为民意党人,主张直接杀死亚历山大,掐灭沙皇主动改革的可能性,为革命的爆发带来机会。

他们先后搞了多次刺杀,都失败了,但1881年,机会终于来了。

1881年3月1日这一天,本来有可能会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既废黜农奴制之后的又一转折点。这一天,亚历山大二世原本准备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

但当天,在前往圣彼得堡冬宫签署法令的路上,马车拐弯的时候,沙皇看见车窗外有一个年轻的女人用一块白色头巾挥了挥手。随后,马车前突然出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包东西。

遇刺经验丰富的沙皇,立刻明白将要发生刺杀了。

他迅速趴了下去。

结果炸弹没有伤到他,却造成了两名哥萨克护卫和一名刚好路过的无辜男孩的死亡,并炸伤了几名卫兵。



但硝烟散去之后,以为危险过去的沙皇不顾手下劝阻,执意下车去看一下伤员。

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了。

知道自己已经没救了的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遗言是:“请送我回去,我要死在自己的书房里。”

这位沙皇,想给后世留下一个自己为俄罗斯工作到最后一刻的令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死,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分水岭,沙俄政府随后立刻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与镇压,相继有六名被捕的刺杀者在被简短审判后处死,其中还包括一名孕妇和一个刚刚成年的男孩。

而民意党的刺杀者们慨然赴死,他们宣称:我们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沙皇就是给善政“民意”也不要,“民意”就是要让俄罗斯换个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继任的亚历山大三世沙皇上台后迅速叫停了父亲众多改革措施,君主立宪被叫停了,扶持农奴自立的政策被削减了,就连探索改革政策的“农民事务总委员会”“立宪总委员会”也被下令解散。

一改亚历山大二世的风格,亚历山大三世因为惧怕刺杀,在加冕后几乎一辈子都住在圣彼得堡郊外的行宫里,对民众的改革呼声不闻不问,问急了就严厉镇压。所以,他被称为“革命的囚徒”。



沙俄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基本信任消失了,改革进程彻底停滞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只是在依照着惯性在继续前行,直到数十年后,当日俄战争的危机引来了斯托雷平的那场“紧急手术”,并且再次招来了相似的刺杀。

而俄罗斯的民族悲剧,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刺杀当中最终被奠定。“中兴之主”亚历山大二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自己一手振兴的帝国,会“二世而亡”。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那个地点,今天矗立着一座专门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地标建筑,叫“基督喋血大教堂”。



2016年,遇刺的大使卡尔洛夫的葬礼就是在这里办的,普京当时还曾发表过演讲,严厉的谴责任何刺杀行为。

而那时就有人说,普京的这种态度,固然是他所处地位使然,但确实出于俄罗斯这个民族对刺杀事件深刻的民族创痛。

的确,人类历史上的确曾有过不少悲壮的刺杀者,他们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而奋力一搏。但从长远看,刺杀事件对人类历史的整体作用是相当负面的。最终死于刺杀的“亚历山大二世”一定比“秦始皇”多,给社会造成的撕裂,总比带来的正向影响多。

“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这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用它来评价刺杀行动,恰如其分,而非常讽刺的是,马丁·路德·金本人,也死于一次刺杀。

安倍遇刺,最先发去唁电的是普京,我觉得这件事,体现了一点——当今这个世界,不管分歧有多大,有些底线,还是各国主流都在遵守的。



这,也许是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好消息——历经了那么多流血、纷争与苦难,这个世界的主流总还是建立了一点共识,守住了一些底线。值得所有人去遵守。

全文完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马斯克VS特朗普:在线围观美国最生猛最顶级的骂战!
  • 加州:高速驶经这里或有生命危险!视频记录情侣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