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向习近平表忠 20大中国70多座城市三亿多人面临封控
發佈時間: 9/5/2022 5:49:31 PM 被閲覽數: 11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向习近平表忠 20大中国70多座城市三亿多人面临封控

文章来源:      

中国全境超过70座城市自8月下旬以来被置于全城或部分防疫封控之中,因为各省市地方政府正赶在中共20大之前全力以赴试图扑灭疫情,以体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坚持的对病毒和疫情“动态清零”政策神威,并向20大献礼。各地封控措施影响和冲击的人口总数超过三亿人。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自8月20日以来,中国至少有74座城市的3.13亿人口被置于全城封控或部分行政区或多个小区的封控之中。其中包括15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天津。

根据中国财新周刊的报道,目前仍有33座城市处于全城或局部封控之中,而且专家认为,未来几周更多的城市也将被置于封控之中。

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放松甚至完全开放防疫管控、让民众的生活和经济生产恢复正常的时刻,北京当局不顾对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动辄封控的举措特别惹人注目,也令人费解。



鸟瞰中国四川成都市因疫情封城后的空荡荡的街道。(2022年9月1日)

连与中国大陆只隔一个海峡的台湾也决定启动解封程序。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星期一发布的新闻稿指出,为了兼顾与国际接轨、防疫工作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活动需要,将于9月12日起恢复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以及台湾邦交国国民入境台湾的免签证待遇。

北京当局一直强调“动态清零”政策拯救生命。中国的卫生官员也指出,中国老年人口的疫苗低接种率以及农村医疗设施的落后成为放松管控的障碍。但是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则认为,中国的严厉封控措施中融入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和政治考虑。

坚定倡导和支持“动态清零”政策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在10月16日举行的中共20大上打破以往的规矩,谋取第三任期;20大上不仅要为中共取得的成就而大唱赞歌,而且也要历数习近平主政十年来的“丰功伟绩”,包括“动态清零”政策的正确性。各省市区能否在20大开幕之前,通过严厉的封控措施,将疫情尽快压缩到零已经成为是否政治正确的大问题,甚至是否对习近平忠心的大问题。

“党希望不要发生例如疫情大爆发这样可能威胁社会稳定、让领导层交接出现阴影,甚至影响习近平个人领袖信誉的事情,”纽约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接受CNN访问时表示。

北京当局曾以“动态清零”政策导致染疫及死亡人数较少为例,辩称习式治理强于西方民主国家。今年春天,中国金融和商务中心上海历经两个多月的痛苦封城,不仅冲击民众生活引发民怨,而且严重伤害生产和经济,同时也引起各界质疑动态清零的政策。

结果习近平亲自发话,要求“坚定反对歪曲、怀疑和否认(动态清零政策)的言行”。

黄严忠向CNN表示,中国全国各地的官员从上海封控以及习近平为“动态清零”政策背书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因此当地一出现哪怕最微小的疫情反弹,也要立即大张旗鼓地采取严厉的封控措施,力求将疫情迅速扑灭。“动态清零”已成为各地官员是否坚持党的路线、是否对习近平忠诚的“试金石”。

“未来一个半月,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城市被置于封控之下,”黄严忠说。

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目前至少有6500万人直接生活在严厉的防疫封控措施下。北京当局还鼓励民众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期间尽量不要出门旅行或举行、参与集会。

拥有2100万居民的四川省会成都市星期天宣布将上周五开始的居家避疫以及全民核酸检测的时限再往后延长三天,因为防疫形势仍然“严峻而复杂”。成都在本轮封控之前就已经禁止大型集会,甚至取消了今年度的国际车展。去年同一国际车展的销售额高达将近10亿美元。

在距离北京只有30分钟车程的天津,由于发现14例新增本土病例,全市大中小学的课程全部被移至网上进行,而在14例新增本土病例中,除两例外,其他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来自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星期天零时至24时,中国大陆全境新增本土病例1552例。

9月10日至12日是中国的中秋节假期,也是重要性仅次于春节的中国人合家团聚的重要节日。但是许多人因为担心突遇封城或因为成为密接而被送往指定的隔离地点,已经取消或削减了各自的旅行、社交和聚会的计划。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共军无人机频扰 台军前参谋总长建言以拉横幅反制
  • 中共二十大在即 成都深圳等33城疫情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