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进入消沉期/从核武背景下的几次常规战争看俄乌之战
發佈時間: 3/21/2023 12:37:23 AM 被閲覽數: 13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进入消沉期

www.creaders.net | 2023-03-20 12:08:36  押沙龙yashl |      

  01

  今天读到许纪霖老师的一篇访谈,里面提到了90/00后一代的“集体性保守”。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对此有直观的个人体验。在他看来,无论是在就业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新一代年轻人都变得越来越趋向保守。十几年前、二十年前的那种精气神儿好像没了。

  看到这儿,确实让我也莫名的感慨,这个世界真是有了天旋地覆的变化。在我小时候,有首特别流行的歌曲《八十年代新一辈》:“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当然带有一定宣传意味。但回想起来,当年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确实有种略显中二的乐观主义精神。

  90年代也是如此,罗大佑在1992年写过一首《新生代》:“我要作优质新生代,爸妈的苦恼给我解开;我会是精英新生代,我努力翻江覆雨倒海!”这也不是向壁虚造。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似乎真有这种自命不凡的狂想,觉得自己这一代注定会整顿乾坤,全方位超越父母一辈。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进入消沉期

  年轻时代的罗大佑

  我在2000年左右进入社会,那种乐观氛围也未曾稍减。那时候我对未来有种种构想。如果有人对我说,二十年后的年轻人会把“进体制”、“求安稳”当成自己的理想,对“上岸”念兹在兹,我绝对会认为这是在胡说八道。

  年轻人读到这里,可能已经开骂了:“爹味”上来了不是?就你们拽是不是?!

  其实我并没有批评的意思。世界变了,人的行为方式当然也就会变。就像许纪霖老师在访谈里也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保守”其实是一种理性选择。机会窗口变小了,容错度下降了,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就会变得更保守,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我是90后,多半也不会有当年意气风发的妄念。

  说到底,就像六神磊磊以前在文章里说的,还是前浪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后浪才会是现在的样子。

  只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还是有点让人迷惑。

  02

  不光是在就业选择上,年轻人在道德观念上似乎也变得更加保守。这一点是我最想不通的。

  总的来说,这一代年轻人比当年的我们更善良,更有礼貌。在大街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人们对陌生人温文体恤的程度,往往跟年纪成反比。回想当年的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坦率地说,当年的社会风气更粗暴,更不友好。现在你要是碰到点小麻烦,寻找年轻人求助,我想成功率会比20年前高出不少。

  但与此同时,他们在道德观念上也变得越来越保守。这样一来,“善良”就有点接近于“温驯”,“守序”就有点接近于“狭隘”。这种变化是我最想不通的。

  我听到过一个小男生发议论,说某某明星看上去女里女气,让人恶心,为什么不封杀了他?

  当时我就觉得很吃惊。回想当年,蔡国庆、张信哲他们也被人这么嘲讽过,但很少有年轻人变现得如此愤慨。中老年人里头倒是有这么说的,可那是中老年人啊,怎么现在年轻人把中老年人的词儿给抢了?

  我很想告诉这个小男生,你不喜欢他那个样子,并没有错误;可是也有喜欢他的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自己不看就行了,管别人看不看干嘛?

  可是我这么说,他不会理解。而且最荒谬的是,说这些话的人本来应该是颠倒的。一个正常环境里,应该我这样的中年人看不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然后年轻人告诉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看不惯就不看好了!

  当年我们父母一代就是这样看不惯的,而也我就是这样反驳他们的。可谁能想到,二十年后,新一代和老一代在观念上会师了,而我这样的中年人倒成了奥利奥里面的夹心层呢?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进入消沉期

  这真是从何说起啊。

  正像我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在拿着放大镜,监督明星们他们有没有出轨,有没有花心,有没有言行不一,有没有塌房。我也不理解他们对出现道德瑕疵的人,为什么会如此严厉。

  我知道中国有追求道德洁癖的传统,但是按照惯例,这是中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应该是整个社会里对此最淡漠的一群人。原因很简单,年轻人本来就处于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愿意尝试,愿意冒险,当然也就容易出错。他们天然地更叛逆,对训诫更反感,更愿意打破规则。当年轻人都有强烈道德洁癖,要求道德上的整齐划一时,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也就萎靡了。

  打个比方的话,在社会的演进上,年轻人更像油门,中老年人更像刹车。当油门抢着去刹车的时候,轮子还怎么转呢?

  03

  要细究起来,这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西方年轻人似乎也有同样的苗头。

  在西方,七八十年代的叛逆浪潮也已经消退了。当年那些嬉皮士们呐喊着要争取平权,反对歧视,抱着吉他高唱“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可是现在这一切也都风流云散。他们的挑战胜利了,可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把这份胜利成果变成了新的道德枷锁。

  我们的年轻人拿着放大镜审查明星的下半身,西方的年轻人拿着放大镜审查公众人物的发言,一旦有任何不够“政治正确”的言论,马上打翻在地。60后的J.K.罗琳大妈不就这么被打翻的吗?

  当然,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中国青年及其不同。如果从欧美和中国各自随机抽一位年轻网友,让他们畅谈三观,那么欧美青年可能认为对方是蛮子,而中国青年可能认为对方是脑子不正常的伪君子。

  但是,他们对“三观不正者”的严厉态度确是高度相似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都是保守主义者。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保守主义者?其中的关键不在于他对具体问题的看法,而是他对认知圈子之外事物的态度。当他对圈子之外的看法不是好奇,而是强烈的排斥,那么他就会成为保守主义者。

  有道德洁癖不是错误,当一个保守主义者也不是错误。人的认知迟早会固化下来,也许每个人最终都会变成保守主义者,把道德洁癖和正义感混为一谈。

  但是,人不能过早地成为保守主义者。

  年轻人尤其不该成为保守主义者。在该去尝试和探索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保守了,那么你保守的东西到底从何而来呢?

  04

  我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现在整个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消沉期,其力量之大,几乎不是人力所能抵抗。

  这在世界历史上也并不是罕事。文明总是在激昂和消沉之间震荡,有时候它会忽然振作,充满了青春活力。原有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创造力喷薄而出,人们对未来有一种幼稚的乐观,似乎一切都会顺风顺水地好起来。当这种力量挥发殆尽,深层矛盾开始显露,世界又渐渐走向消沉,人们开始对自己不那么自信,对未来不那么确定。

  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里就提到过这种波动。16世纪的昂扬奋发一变而为17世纪后期的消沉低落,而18世纪初人们又恢复了活力,对未来的乐观比以前更甚。当然,消沉期并不意味着没有进步,激昂期也可能存在着动乱,但是人们的心态确实是不同的。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波动。16世纪的莎士比亚可以放纵地开玩笑,肆无忌惮地讲各种荤段子。他如果晚出生五十年,克伦威尔的清教徒会把这个道德败坏的家伙活活吊死。但他如果晚出生一百年,又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师。而他如果晚出生两百年,大师还是大师,但是恐怕只能写作“洁本”戏剧了。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进入消沉期

  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说:我能把head放你那里吗?

  流氓。

  是经济起伏在制造这些波动吗?似乎有影响,但又不全是。这种波动没有人能够预测,波动的时间长短更加说不清。也许这个世界只是经历了一次偶然的短暂波动,也许全球正在滑向一次漫长的消沉期。

  谁又能真的知道呢?

  但确实有不好的预兆。就像那位香港导演说的,“我觉得现在的电影是差了,全球的电影都差。”其实不止电影,音乐、文学同样如此。在这背后,是创造力的消退。当世界越来越保守,容错能力越来越低的时候,创造力必然会消退。

  但是他又说:“我希望这只是暂时的。”

  是啊,我们也只能这么希望。

  但是说到底,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由年轻人来决定。



从核武背景下的几次常规战争看俄乌之战2023-03-20 08:34:09


 

从核武背景下的几次常规战争看俄乌之战

 

 

二次大战以后,有了核武以后,给人的感觉是世界大战不会再爆发了,因为核武下的战争已经没有胜利者了,但是,局部战争一直存在。不仅存在,而且还可以分胜负,这很有意思。

 

当下的俄乌之战,就是核武背景下的又一次战争,表面上看,是一方有核,一方没核,乌克兰无核,俄国有核,因此,一般来说,俄国不会战败,顶多就是退回去而已。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下世界二战后的历史,尤其那几场有核对无核国家的战争,也拿俄乌战争与其比较,看看他们的结局都会是如何。

 

第一场,朝鲜战争。美国有核,中国无核,当然,中国的背后苏联,有核。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多次宣称要对中国动用核武,只是,一直没有动,原因可能是中国背后有苏联。而苏联尽管一直帮助中国,但也一直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撞,包括出动空军,一开始没敢出动,后来也是只保护朝鲜战场后方的中方补给走廊而已,或冒充中国志愿军空军。这很像现在的俄乌之战,美国出动大部的军事援助,但就是不亲自下场。目标其实就是一个,避免两个核大国直接对抗。朝鲜战争的结果是各有胜负,最后在中间停战,算打个平手吧。

 

第二场,越南战争。越南战争,美国有核,越南无核,越南背后的苏联和中国有核。苏联中国也是全力支援越南,与现在的美国和盟国全力支援乌克兰一样,但苏联和中国就是不亲自下场,而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撞,这与现在的美国和盟国也类似。只是,结果很有意思,美国这个有核国家居然失败了,最后是狼狈逃离越南。有核国家也会败给无核国家?还真的是如此,主要还是越南背后有靠山,自己也能打,而美国因为不是直接与越南国土相连,走就走了,对自己本土没有影响。这与俄国现在的处境不太一样,俄国不能失败,因为俄国与乌克兰国土相连。

 

第三场,中越之战。中国有核,越南无核,越南背后有苏联。中国是先胜,后撤退,双方都宣布获胜。中国保住了柬埔寨和老挝不被越南吞并,越南保住了领土。如果俄国现在对乌克兰也是先打后撤,那就是这个模式。也就是防止了北约东扩,也保住克里米亚和那两个共和国的独立。不过,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了,俄国在历史上的特点是并不太怕长期作战,也不怕牺牲多少,而是一定要有收获,尤其是领土上的收获。当年俄国与土耳其打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用牺牲50万人的代价换得克里米亚的领土。因此,期待俄国完全退回到开战前的局面,难度非常大,何况乌东四个被俄国拿下的地区已经通过了公投,而且已经并入俄罗斯联邦了。

 

从这三场核武背景下的常规战争看,有各种各样的结局,有胜利,有平手,有失败,有核国家也不是会完全胜利,无核国家也不会完全失败,尤其是无核国家背后有靠山的时候。

 

由此分析俄乌战争的未来,还是各种可能都有。如果乌克兰特别能打,那就可能是越南战争的结局,就是俄国完全退回到开战前,也就是退出新占领的那两个乌东领土。如果乌克兰一般性的能打,还能坚持,那就是朝鲜战争的模式,就是在某个时间点停火,然后在停火线上分割领土,也就是俄国会保持新占领的两个乌东领土。几种结果的前提条件都是美国和盟国要全力支持乌克兰,否则,乌克兰就惨了。以现在的现实情况来看,乌克兰可能属于第二种,就是一般能打,能坚持,而不是特别能打,那结果是朝鲜战争的模式和结局的可能性比较大。以俄国现在的态度和战法看,这个结果的可能性也很大,就是俄国会保住克里米亚,同时也会保住四个乌东地区,然后停火,而乌克兰肯定是不愿也不可能承认这个结果,但也没办法。

 

而如果美国和盟国最后选择不再支持乌克兰,而放水的话,那乌克兰就惨了,很可能被瓜分。或美国和盟国以不再支持为威胁,迫使乌克兰接受停火线的现实。



落基山人的博客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郭文贵:一个在厚黑文化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典型
  • 习近平此次访俄,中俄关系由盛转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