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谁挺哈玛斯?阿拉伯国家与中东媒体的微妙反应
發佈時間: 10/13/2023 8:43:09 PM 被閲覽數: 5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谁挺哈玛斯?阿拉伯国家与中东媒体的微妙反应

文章来源:      

加沙地带陷入战火,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突袭,全面轰炸并封锁加萨资源作为回击。在这全球屏息关注的时刻,欧美国家和国际主流媒体口径相似,严厉谴责哈玛斯杀害平民妇孺的恐怖行径,并高声宣布“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反之,尽管阿拉伯国家与中东地区也出声声援加萨,几个重要国家的反应却各有耐人寻味之处,他们如何看待这块“以阿世仇”起源地的最新悲剧?

经过10月7日以来连日空袭,拥有230万人口的加沙地带(Gaza Strip),大面积区域几乎已被夷为平地,目前至少1,500人丧生、将近40万人流离失所。医院也面临断水断电与医药资源见底,完全无法招架大量伤患。

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11日在总部开罗紧急召开外长级会议,会后集体声明中,要求以色列重新考虑其“不义的决定”,也就是对加萨的不人道封锁,并呼吁以色列“即刻”恢复加萨地区的供水、供电与粮食等基本生存所需,医药用品等人道物资也不能中断。阿拉伯联盟总结意见说,以色列作为占领巴勒斯坦的实质政府,有义务满足巴勒斯坦人在国际法保障下的基本人权。

总体而言,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反应仍是支持加萨,包括巴林、摩洛哥、土耳其、也门、突尼斯和科威特皆举行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抵抗以色列的示威活动。但比起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如今来自阿拉伯弟兄的“声援”可说是极其冷淡。1973年赎罪日战争爆发,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迅速展开制裁,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近一年时间,致使油价飙升与多国经济衰退。

但在此次惊动全球的冲突里,若以加萨为圆心向外一一审视中东各国,就能发现许多媒体采取的暧昧态度,远远比不上过去对以巴冲突的义愤填膺。检视巴勒斯坦最主要的支持国,以及部分泛阿拉伯世界的媒体,略可在站队之外,读出更多国际社会间的“空气”。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本文讨论的多数国家皆非民主政权,媒体与政府立场的界线有时并不明确,有时更是合二为一,增加媒体识读的困难,最好的方针仍是多查核媒体背景,针对同一事件也横向比较不同媒体的呈现手法、报导比例与用字遣词,方能建立更完整的理解。

▌力挺巴勒斯坦或力挺哈玛斯?

哈玛斯7日以“阿克萨洪水行动”(Al-Aqsa Flood)为代号,向以色列射出数千枚火箭弹,并派出1000人左右的武装团体攻击20多个以色列村庄,造成至少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还绑架150多名人质。众多国家中,素日与哈玛斯交好的什叶派三大势力:伊朗、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与叙利亚政府,都迅速对哈玛斯给予支持,认定哈玛斯的行动亦是抵抗以色列占领的义举。

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Ali Khamenei)10日公开赞扬哈玛斯,直称“伊朗亲吻那些策划攻击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之人的双手”,也谴责身为占领者的以色列佯装受害,好能进一步升级攻击的罪行。哈梅内伊虽然否认伊朗在这场攻击提供了任何帮助,但接下来将会提供加萨人道支援与资金。

叙利亚官方媒体叙利亚阿拉伯新闻社(SANA)则是“旗帜鲜明”地声援巴勒斯坦。一进首页,最先映入眼帘的报导标题就是《团结的叙利亚大学与机构支持‘阿克萨洪水行动’》,配上人潮挥舞巴勒斯坦国旗的照片,毫无保留地支持哈玛斯。内文多张照片还显示许多“大学生”在大马士革、塔尔图斯等城市,自主发动对巴勒斯坦的声援集会。

SANA报导阿拉伯联盟会议时,标题直接将以色列的轰炸称为“侵略”,与该声明的委婉不同调。该站另有许多细碎报导,都在强调男孩、女孩等年轻巴勒斯坦人死亡的消息。此外,SANA的报导也频繁引用巴勒斯坦官员如卫生部长、外长等说词,凸显出叙利亚官方与巴勒斯坦政府往来之密切,但并没有拿出任何实质的帮助和支援。

长期反以色列的黎巴嫩真主党,8日则是身体力行响应哈玛斯,以声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为名发射多枚炮弹和火箭弹,也成为2006年以来黎、以边境最严重的冲突升级。黎巴嫩官方媒体国家新闻通讯社(NNA)的英文报导中,标题就直接称呼以色列为“敌人”,主流媒体也以极大篇幅关注加萨和黎南地区的战况。

值得注意的是,黎巴嫩社会分成亲伊斯兰世界的真主党和亲西方的基督教长枪党(Kataeb Party)两股均衡势力,加上媒体自由程度较高、各自持有政治立场,报导加萨冲突时也出现不同声音。较支持真主党(Hezbollah)的媒体多数极为关注巴勒斯坦战况,而较为世俗化或较支持基督教的媒体则十分忧心战况继续扩大,例如刊登长枪党议员强调“我们没有准备好卷入战争”的言论,报导加萨战争现况的篇幅与篇数也明显更少。

▌只呼吁、少行动的大哥

紧邻加沙地带的埃及,第一时间也表达对加萨战况的紧张态度,外长舒克利(Sameh Shoukri)不遗余力呼吁双方冷静,期望以色列与哈玛斯皆遵守国际法,不再伤及更多平民。埃及民间深知加萨多年遭封锁的处境,普遍十分同情加萨并谴责以色列无情轰炸。但讽刺的是,埃及不仅没有接收巴勒斯坦难民,更在9日紧急关闭拉法(Rafah)边境关口,目前各国仍在讨论能否经拉法将物资送进加萨。

各自站队的混乱中,沙特阿拉伯的反应最受瞩目,可能也最令观者失望。事实上,沙特阿拉伯被视为加萨冲突的“隐形中心点”,在美国斡旋下,沙国近来与以色列积极谈判,巴勒斯坦建国的种种条件虽是谈判主轴之一,巴勒斯坦的话语权却极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测,担心被抛弃的哈玛斯可能因此孤注一掷,阻挡以沙关系正常化。

从沙国媒体的反应来看,沙国明显试图与哈玛斯保持距离。点进沙特阿拉伯国家通讯社(SPA)英文版首页几乎看不到巴勒斯坦的消息,全部报导都聚焦于沙乌地近日与中国共同进行的“蓝剑军演”(Blue Swords),或沙国参与的伊斯兰世界环境会议等等。只有在阿拉伯文版首页放上了阿拉伯联盟会议对加萨的声明。

在更广泛的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还有很多喉舌,但对这场战争的兴趣都不算高。位于迪拜的《阿拉伯卫星电视台》(Al Arabiya)最大股东为沙乌地,该台报导中,沙国王储穆罕默德.本.沙尔曼(Mohammed bin Salman,MBS)自称“深切关注加沙地带的人道处境”,却没有更进一步行动。该台占比最多的加萨报导就是MBS如何与伊朗、与土耳其、与法国的首长不停“讨论”,连发送物资的实质行动都没有,遑论再为此发起一次石油战争。

同为沙国出资成立,位于伦敦的《中东》(Asharq Al-Awsat)十分重视加萨情势,但其报导更着重于战况分析和区域影响。MBS王储兄弟持有的《阿拉伯新闻报》(Arab News)同样偏重区域稳定的分析,例如一篇文章题为《如果以色列-哈玛斯冲突升级为区域战争,中东地区有多少准备?》(答案自然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耗);这些媒体亦极为关注其他国际势力,如欧盟、北约(NATO)等国际社会的态度,较少关注对加萨的实际支援。

▌卡达与面向全球的泛阿拉伯媒体

走出地图上的国界,全球还有不少聚焦中东事务的非地域性媒体,主要面向海外阿拉伯人和关注中东事务的读者。这类媒体多半聚焦加萨现况,为这场战争做出平衡报导。他们长期同情巴勒斯坦,亦主张哈玛斯的暴力方针是以色列侵略下的产物,但出于面向全球社会的跨域性质,通常避免大力批判以色列或直接将罪责归咎于西方,而是试图用人道精神呼吁止战。这类媒体中,卡达王室是最主要的幕后金主,他们反对沙国、同情什叶派政权的倾向,亦是外界需要置于心中的一点。《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即是其中最具国际声量的媒体,长期关注巴勒斯坦人权问题,对加萨战况和人道处境报导不遗余力。

总部于伦敦的《中东之眼》(The Middle East Eye)是前沙乌地异议记者哈绍吉(Jamal Khashoggi)的前东家,该媒体也是由卡达出资成立。《中东之眼》明显同情巴勒斯坦,报导以加萨平民遭血洗的惨况为主,展示大量儿童、妇孺遭炮弹轰击的景象,并强调加沙地带长期被封锁的处境。该报评论也直指美国、西方社会帮助以色列迫害巴勒斯坦。《中东之眼》还以长篇幅的文章指出,引发全球哗然的“宝宝被斩首”新闻可能只是加油添醋的讹传,因为消息来源仅是以色列士兵的供词。亦有他国媒体如英国《Sky News》支持其论点,报导了以色列官方承认无法证实斩首幼儿的消息。

另一家《新阿拉伯人报》(The New Arab)则由阿拉伯裔以色列学者比沙拉(Azmi Bishara)和卡达企业共同创立。比沙拉曾是以色列政坛最重要的巴勒斯坦政治家,但在2006年因为同情真主党而被控叛国与间谍罪后流亡海外。该报同样聚焦在加萨战况,但也刊出许多“小百科式”的文章介绍以色列历来的侵略政策,企图提升对巴勒斯坦处境的理解与同情。

全球阿拉伯国家共22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至少50个,媒体多如繁星,我们只能检视少数具代表性的案例,希望映射出此次加萨战争中、站在以色列与西方另一头的媒体,呈现哪些明掀暗涌的多元意见。

▌语言的媒体识读

当前在全球、包括在台湾十分罕见的以巴问题关注潮之中,直接阅读国际媒体的大有人在,但未必代表语言转译的隔阂就能消失,关注相关新闻时若能细致观察用字遣词,也能提升更深一层的理解。

举例而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仇恨历史,国际间多半称呼“以巴冲突”(Israel-Palestine conflict),属于最广为使用、相对中性的用法,台湾也是习惯如此。但在较同情巴勒斯坦的地区,有些媒体也会刻意使用“巴以冲突”(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借由先后顺序的不同凸显该媒体更看重哪一方的主权。

而在此波战争报导里,以巴战争(Israeli-Palestine war)仍是最常见的用法,但也有不少媒体描述为以色列-哈玛斯(Israeli-Hamas)之间的军事冲突。此举可以将哈玛斯与加萨普罗民众的立场做出区隔,但也可能给人一种印象,认为以色列的炮火只针对哈玛斯头上发射。

此外,由于以色列攻击集中在加萨地区,许多报导行文也将巴勒斯坦、加萨交替使用,用于战况描述更为精准。但用在广泛论述时,这种模糊可能是出于历史习惯,但也体现了哈玛斯、加萨与巴勒斯坦民族整体处境的界线,随时可被不同立场的支持者模糊或分裂。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普京:以色列遭惨烈袭击后有权自卫 都是美国导致的
  •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抵达以色列 将检阅美国援以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