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之旅:查良鏞先生訪問記 鄧小平為何不當國家主席
發佈時間: 9/4/2008 3:12:54 AM 被閲覽數: 529 次 來源:
邦泰
|
|
鄧小平告訴金庸:我為何不當國家主席 2008/09/02 | 鄧小平告訴金庸:我為何不當國家主席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會見香港《明報》社長查良鏞,即武俠小說家金庸。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香港同胞,在當時引起了世界轟動,亦對“大俠”金庸產生了巨大影響。 “文革”期間,鄧小平被流放到江西農村。金庸為鄧小平打抱不平,強烈抨擊“文革”的不合理,并且不斷地支持彭德懷等人,贊揚周恩來倡導的“四個現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幫”眼中香港的頭號“反動文人”。
預言鄧一年后復出
1976年春,鄧小平再次被逐出政壇。金庸在社評中預言鄧小平不久就會重返權力舞台中心。這一預測一年后即得到証實。對此,金庸曾對記者說:“我的想像實際代表了中國多數人的愿望,既然是眾望,大概事情就可以做到。”在金庸看來,鄧小平是郭靖般的英雄人物。批鄧批得最激烈的時候,金庸聽說鄧小平對各種批判毫不理睬,對“四人幫”的圍攻不動聲色,使對方氣急敗壞。鄧小平如此剛強不屈,又有如此丰富的斗爭駕馭能力,真令人敬佩!
70年代后期,鄧小平復出,大力主張經濟建設。金庸支持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推翻了以前不合理的制度,令人佩服。
金庸發出的愛國之音,得到了回應。鄧小平恢復工作后,中共邀請金庸回大陸訪問。金庸提出想見鄧小平。報告很快送到鄧小平那里,他在報告上批示:愿意見見查先生。
1981年,金庸回到大陸。昔日離開時,他是熱血青年。現在,則是年入花甲,滄桑看云,赤子情懷依舊。
逾花甲攜家北上
7月的北京非常炎熱,要見鄧小平,金庸十分鄭重其事。他早早起床,穿好西裝,帶上妻子兒女,在有關同志的陪同下,驅車向天安門方向駛去。
此時,鄧小平穿著短袖襯衫,已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門口准備迎接。一見金庸,鄧小平立即上前,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歡迎查先生。我們已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歷經磨難才成大事,這是人生規律。”
金庸滿面春風,微微躬身行禮,握著鄧小平的手說:“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見到您,感到榮幸。”一番寒暄后,金庸將家人一一介紹給鄧小平,鄧小平連說:“歡迎!歡迎!”鄧小平和金庸全家在迎客松的巨幅畫下合影留念。隨后,兩人走進福建廳會談。鄧小平見金庸身穿西裝,就說:“今年北京天氣很熱,你除了外衣吧。咱們不用拘禮。”
福建廳坦誠交談
一位是飽經憂患的中共領導人,一位是寫了20多年社評的政論家,兩人坦誠地交談,涉及到不少尖銳問題。
鄧小平抽著煙,對金庸說:“十一屆六中全會后,還有3件大事:一是在國際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二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三是搞好經濟建設。”金庸說:“我覺得在國家統一這件事上,大陸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基本的因素。”鄧小平表示贊同:“三件大事中,國家的經濟建設最重要,我們的經濟建設發展得好,其它兩件事就有基礎,經濟建設是根本,目前的經濟需要調整。”
不要為名氣所累
兩人進一步談起十一屆六中全會的人事變動,金庸說:“鄧副主席本來可以當主席,但你堅持不做。這樣不重個人名位的事,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都十分罕有,令人敬佩。”鄧小平聽后微微一笑,深深地吸了一口煙,說:“名氣嘛,已經有了,還要什么更多的名?一切要看得遠些。我身體還不錯,但畢竟年紀大了,現在每天只能工作8小時,再長了就會疲倦……”
鄧小平說,六中全會的召開比原定時間推遲了,是因為《決議》沒寫好。寫《決議》經過了反覆討論,最大的一次討論會有4000人參加。寫《決議》的目的是總結經驗,統一認識,團結一致向前看,對歷史問題做出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總結,然后一心一意搞四個現代化建設。
鄧托人購武俠小說
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使金庸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感慨地說:“几十年啦,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我一直很欽佩他的風骨。他真像我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人物。”
鄧小平曾托人從境外買過一套金庸小說,對其愛不釋手。對于金庸的社評,他也知曉。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黨的工作中心調整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也成了正式議題。鄧小平會見金庸可以向海內外傳遞中共新的對台工作信息。 兩岸極好傳話人
為什么一定要通過金庸?在鄧小平看來,金庸是兩岸極好的傳話人。因為他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底,在華人世界有號召力﹔同時,金庸多年來與林彪、“四人幫”筆斗,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聲,台灣方面對他有好感。1973年春,金庸曾應邀去過台灣,此行還走訪了金門“前線”。面對海峽對岸大陸雄偉的海岸線,金庸感嘆:“我這一生如能親眼看見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畢生最大的愿望。”
四千人討論《決議》
鄧小平這時想到的是,搞經濟建設,一定要擺脫極“左”的和所謂“興無滅資”的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教條的束縛。他抽出一根香煙遞給金庸,自己又點了一根,問:“查先生,世界上有多少種社會主義?”金庸說:“我想自從法國傅立葉、聖西門,英國的歐文首先提出社會主義理論以來,世界上已有許多種社會主義。鄧副主席,請你指教。”
鄧小平笑了:“你說不上不要緊,哈哈,我也說不上。”“我看世界上的社會主義,總有100多種吧。來,再抽一根煙。”說著,又遞給金庸一根香煙,意味深長地說:“沒有定規么,中國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金庸順著話題說:“六中全會開得比大家想像中的好,國內外的反應都很好。全會通過的對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很好。”
著重談台灣回歸
會談中,鄧小平談起金庸父親當年在斯大林極端的“鎮反”中被殺之事。金庸點點頭:“人人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并表示父親的命運只是改朝換代之際發生的悲劇,自己已淡然不記“前仇”。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一篇重要的歷史文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勝利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當時,鄧小平通過會見金庸,讓港、澳、台灣和海外同胞對《決議》的背景了解得更詳細,有助于更廣泛的大團結,有助于激發廣大海外同胞建設祖國的熱情。在這次會談中,鄧小平著重談到實現台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問題。
訪問記銷售一空
會談持續了一個小時,金庸起身告辭,鄧小平親自送他離開。倆人邊走邊談,到了大廳外,還站著談了一會兒,鄧小平握著金庸的手說:“查先生以后可以時常回來,到處去看看,最好每年來一次。”
當晚,中央電視台在新聞節目中播放了鄧小平與金庸會談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都紛紛予以報道,轟動一時。當年9月,報紙上同時發表金庸和鄧小平談話的記錄及《中國之旅:查良鏞先生訪問記》,此書出版3天就全部售空,連續加印了兩次。(摘自:黨史縱橫) |
|
上兩條同類新聞:
《誰將主宰白宮︰2008年美國大選的台前幕後》極端氣候恐成常態/耿飚回憶錄:華國鋒突然打電話,說是主席遺囑有三個字錯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