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同道公开信的补充说明/11日发出的公开信,似乎还没有把想法表达清楚,特此补
發佈時間: 8/10/2006 1:45:54 PM 被閲覽數: 135 次 來源:
邦泰
|
|
致同道公开信的补充说明 我在11日发出的公开信,似乎还没有把我的想法表达清楚,特此补充。 民运事关广大民众和各方人士,所以公开发表以供各方有心人参考、批评。 我和一批同道在几年前就一再提出“海外民运”需要在自我定位、政治路线、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我们得到的呼应十分有限。 此后,我们力图将“民运组织”演变为国内民众自助自立自卫的有效组合,但“和者盖寡”,至今虽有局部进展,但毕竟力量薄弱,成效甚微。 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这样大的动作需要广泛的参与合作方能成功。所以民联阵多次表态,愿为促成民运统一体的形成而自行解散。 我的公开信主要的目标就是期望这个统一体尽快组成。 因为我清楚地看到:海外的民运人士和组织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战斗机器,我们对中国民运所能产生的正面作用将很快地从目前的虚弱变成微不足道,甚至完全被许多负面因素所抵消。 从我们主观愿望来说,可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来宽慰自己。但如果我们看到有更好的方法去接近成功,为何不去尝试呢?做生意讲究的是抓住商机牟取利润,干政治也要抓住时机积累胜利。民运应该超越“表达理念”的阶段而进入“争取成功”的阶段了。从年复一年费力费财而成效日下的“传统民运活动”中,我们应该焦虑,应该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也应该知道改进的方向了。 如果我们从国内民众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那就更是泾渭分明。 首先,民众要问:“海外民运”与我何干? 我们是否能回答:我们人在海外,心在故土;我们组织的名称与结构都与祖国各地乡亲紧密结合,我们不是“海外民运”,是中国民运组织,也就是与中共专制政府对抗的中国民众的组织。我们的主要工作都是为了乡亲们的利益;我们规定组织的主要领导都必须是现居故乡的好汉,我们组织的骨干就是各位乡亲;我们在海外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需节衣缩食地筹集经费来支持乡亲们的正义行动;我们在海外的活动都是为争取世界正义力量来支持乡亲;我们在海内外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战友,我们将支持和拥戴乡亲们推出的领袖;我们期待着打回老家,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一起战斗。---------如果我们可以如此大声说话,国内民众会怎样想,怎样做? 其次,民众要问:你们有何能耐? 我们是否能回答:我们做好了信息工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以对付必要的开支;我们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骨干,具备良好的品质与才能;我们打通了许多渠道,足以和国内人员有效地接应联络;我们具备了有力的宣传能力,不但可以传遍世界也能深入国内;我们成功地策反了对方的人员,组成了广泛的联合阵线;我们获得了国际力量的有效支援,这种支援都面向国内;我们深入研究了国情,准备了应付各种状况的实用方案。------如果我们胸有成竹地如此回答,国内民众会如何想、如何做? 其三。海外各国友人要问:为何应支持你们? 我们是否能回答:中国民主运动是以中国民众为主体的革命。我们是中国民众的组织,代表了各地区的部分民意;我们是有效的组织,每一分钱都用在追求实效的行动上;我们是团结的组织,没有争名夺利者能破坏它;我们是廉洁的组织;所有经费都受到监督、经得起检查;我们以具体的工作来争取成功,杜绝一切空谈;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工作,有能力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我们是成熟的组织,完全能克服未来的任何困难。支持我们的组织就是支持千万中国民众的正义斗争。我们能否如此自信地说话? 如果国内民众知道海外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关注着他们、了解他们、为他们说话、为他们撑腰、而且承认他们作为其组织的主体成员、拥戴他们推举的领导人物,是他们的自己人;如果海外友人知道有一个代表了中国大批民众、与国内广大地区各界人士有紧密联系、具备良好的组织运作能力、有可能获得成功的组织机构;有谁还会小看“中国民主运动”这面旗帜? 这些想法,形成了把海外民运力量集中起来,并与国内呼应,组成一个统一体的设想。具体有如下设计: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行政地区划分的主体结构 海外人士可按自己原籍或关注地区、熟悉地区,挂名加入两岸三地各地区组织成为普通会员,并应担负相应的海外联络处工作。 国内人士可以挂名或化名加入,国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居住在该地区。凡有安全问题的地区,公开挂真名者不做具体工作。 此主体结构要逐步联合一切同道,扩大成员范围,以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例:大区总会:东北地区总会。(会长须为东北居民)。 省级地区分会:辽宁省分会。(分会长须为辽宁居民)。 市县级分会 : 金县分会。丹东分会。(分会长须为丹东居民)。 海外联络站:丹东分会欧洲联络站。(联络员须为海外东北人)。 辽宁分会欧洲联络站。(联络员须为海外东北人)。 东北总会欧洲联络站。(联络员须为海外东北人或兼)。 由联络员组成联络总部,作为各总部分部的代表代理机构。 -------------- ------------------------------------------- ------------------ ----------------------- 2。按照海外地区设立的机构 海外地区组织的成员必须居住在该地区,并担负具体的工作。其工作的重点是侨社的改造,重建倾向于民主的新侨社。 例:地区总部 :亚洲总部 (部长须住在亚洲,并兼职为大陆一地区的联络员。) 地区分部 :日本分部 (分部长须住在日本) 地区支部: 东京支部 (支部长须住在东京) 3。按照关注系统设立的机构 系统工作人员必须在精力与能力方面具备必要条件。其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民运的突破口,并研究针对该系统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金融科/ 信息收集小组/信息管理小组 /信息研究 小组 4。按照组织运作需要设立的机构 组织内部事务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较高的责任感。其工作的重点是完善组织功能。 例:宣传科/网络小组/报刊小组 5。筹备工作 以上设想绝非要增加一个山头,相反,是有意要用有效率有代表性的组织来“整合”民运,或者说是要“终结海外民运、溶入本土革命”。之所以要将中华区域系统作为主体,就是因为这是“整合”的最佳途径:它很自然地为“名人”们解脱了包袱而能重新定位于民运的普通一兵,它对新的成员具有特别亲切的吸引力:主要成员的“身份”都是某省市分会的一员,并可作为联络员(海外组织机构“最高职称”)组成基本骨干力量。此机构需要吸引大批人员来分担工作,没有任何成员会闲着。海外人士通过组织形式与本土连成一体,至少在概念上获得了土地。“海外民运”通过此形式而转化为中华本土民运,其意义不言自明。 此筹备工作的要点是让所有的同道来认清局面,共同开拓一条走向成功之路。 此组织形式自然以民众联合抗争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排斥其它温和派激进派的合作关系。所以,筹备工作的门要开大些。 此组织的纲领章程名称等须由全体成员来制订和逐步完善。 但基本要求是在组织工作范围内不介入其他党派或宗教信仰的活动。 这是一个讲究行动与实效的革命化组织。没有如此一个全新的组织机器,就无法看到民运的新天地。 至于人们会问,新组织内的领导班子如何产生?回答是:由工作需要、工作效率来产生。这里绝不“论资排辈”,工作面前人人平等。当然,各项工作负责人的产生要有程序,这可以让一部分筹备人员协商组成一个组织建设委员会,所有委员只负责推荐和审批工作,自己不得“任职”。 此组织形式既强调分工协作的整体效应,也容纳了各地区各系统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应是“降级”式的:例如华东地区的工作很成功,该地区骨干就会“降级”为某省市的骨干,再降为某县乡的骨干。-------那就说明组织的力量已深入基层了。相反,如果干了好久还没“降级”,便说明他的工作没有深入发展。 越是基层,越有代表性,在组织内越有发言权表决权。 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工作需要,组织应推举出“领袖人物”。但“领袖”的产生,第一要看他的成绩,第二要由组织推荐、有组织制约,第三不存在“终身制”,第四要以国内人士为主体。 这个组织结构的所有设计,只为一个目标:组成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主运动主体队伍,与中共专制集团分庭抗礼,为民众撑腰,为在中国大陆实现民主开道。 根据以上设计,筹备工作不考虑加入者原属何党派团体(包括共产党)担任何职等因素,也不强求任何人退出原来的政治、宗教、社会组织。 6。民运的路线。其主线就是革命。我们祈望是“宁静革命”、“天鹅绒革命”、“颜色革命”,但也不能排除为反抗专制暴力而发生武装革命的可能性。我们将维权运动视为民权运动的组成部分,视为革命的前奏,视为当今民运的主体。 通过民权运动,推动由下而上的民选乡镇县市官员,进而结合地区性全民公决来建立民选的省政府,废黜中共专制集团垄断的中央政府,最后以重订宪法、全民选举来组成宪政国家。 此过程中,将交织着土地法、财产法等方面的博弈,将汹涌着司法追尝、旧案重审的浪潮,将撕裂着信息、新闻、交流等领域的封锁,将难以避免地穿插着民众与专制顽固派的格斗。 民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展开系统性的斗争,是走向胜利的基础。 而同时也须争取中共成员的反戈、配合、内应、起义,使顽垒裂变。如果中共内部的民主力量能率先发起民主化大变革,那将是中华之福。 但民主的立足点、在这革命的“路线图”中最重要的色彩,是建成公民社会。 如果这一路线成立,我们就可以说:民运正在水涨船高,并将获得成功。 相反,如果完全押宝于等待“体制内改革”,恐怕是“一万年不久”了。 网上联系:[中华论坛]([老百姓论坛])自由上帖 WWW。FREECHINANET。COM [自由中华网] 林牧晨 草 ------------------------------------------------------- 附件: 致民运同道的公开信 --------对召开2007年民运大会的设想(略有改动) 近日,又接到友人的信息,征求对柏林大会的意见和明年召开民运大会的意见。 我没有参加2006年柏林大会,只能从许多网络文章里来关注。我很佩服民阵在目前较困难的条件下能获得经费和各方面人士的支持,使大会开得很有声势。但我觉得会议也有不足之处:它没有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民运将如何走向成功? “民运必将成功”是我们的信念。但如果不清楚它的路线方法,这信念就很空洞。 民运的路线和方法,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具体如何行动的问题,是经反复研究来预测其成效并以行动去实现其成效的问题;-------它不是为了给问题一个回答,而是要以实践来兑现。 参照现状,民运(此文特指海外各种派别)的“路线图”有几种: 1。“推动体制内改革”派。他们对中共的态度是“单向合作”关系,是谏臣谏民与君主贵胄的关系。其中较强烈的持“改造共产党”的态度,但基本上都承认中共的执政地位,顶多是建议中共在将来容纳多党议政参政(特别是包括他们本人)。这条路线其实与民运的关系不大:有时它可借助民运而水涨船高(如89运动前期),有时它会因民运而殃及池鱼一蹶不振(如89运动后期)。所以,这条路线并不需要什么组织行动,个别人的“上书”说不定就会很见效,一如当年的李庆霖。民运如果走此路线,自然会变成清谈馆文墨斋,发几篇文章、举办几次演讲会研讨会就够了。 2。“争取资源”派。民运当然需要资源,但争取资源并不等于民运。在我们面前走马灯似地闪过太多的“民运组织、民运团体”其实全部目标只是在搞钱,包括搞出国、搞身份的“创利”。一旦资源到手,就是购车买房发财享乐去了。民运如果被这类人操纵,陷在这条路上,无异自杀。民运没钱办不成大事,一旦有钱却往往反成了坏事,此类教训已够深刻了;真正要搞民运者必须严防扒手和奸商。 3。“抢占思想阵地”派。打开网页,但见这一派自封的“民运”人物“群芳争妍,群星闪耀”;其中有各类不同的立场观点,但其共同点就是以“出名”、“争雄”为主要目标,一如武侠书中的各派掌门见面就打,个个想当文坛“盟主”。他们喜好发表“唯我独尊”的“救国秘方”,以思想理论权威自居而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不是宗师也是大师,不是文豪也是巨星。这个群体当然是四分五裂的,不可能融合于真正的组织。民运组织需要抢占思想阵地,但那是深谋远虑的组织行为,绝不容变成少数人自吹自擂的舞台。 4。“抢占权利阵地”派。海外民运最初的分裂与争夺资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争夺几个虚名虚位,因为争夺者相信它不虚,或可能由虚化实。几年来,这种裂变已由突出个人的山头林立演变成神化个人的封王拜神的闹剧,一群自封的“领袖”、“救星”把伟大的民主运动当成自淫游戏乐此不疲,他们似乎以为只要抢先挂出招牌,未来的政权就是他们的专利了,以为在公器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公器便非他莫属了。这类自欺欺人愚人愚己的“天下为私”的行径给民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民运是为全中国民众的公权利而战,不可让自私的利欲玷污了神圣的旗帜。 5。“发展海外民运”派。从表面上看,发展民运,不管它在海内海外,都是好事。但这一提法包含着很大的误解。自由民主的国家并不需要一大批中国人来这里搞民运。搞中国民运者离开中国就好比战士离开战场,顶多干些支援前线的工作,而不能说自己正在冲锋陷阵。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为中国民运展开海外工作”。这种工作的参与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语言能力,然后才能有所贡献。但我们知道有不少人是逆向行动的:他们参与民运活动就是为了到海外去改善生活,一旦搞定,过了语言关,有了好饭碗,便告别民运了。多年的经验说明,把中国民运变成“海外民运”,是政治行为的异化,沿这条叉路走下去,难成正果。 我们不反对国人为自由幸福投奔海外,并应进一步帮助受难者脱离苦海。我们反对的是将许多弄虚做假的东西塞进民运活动,把民主运动搞成了移民运动。正确的路线应该是反过来:把移民潮引向民主潮,把人力物力的流向引入国内,让“海外民运”回归入本土民运。 6。“本土民运”派。包括本土为主体的民运和目标在本土的民运海外工作。我们应该把民运的海外工作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之一是侨民工作。如果能把蓝绿红三色分立的海外侨社改建为共尊民主的新侨社,那比空洞无物的“海外民运”更有意义,也更可能成功。如果海外侨社能扫除中共专制势力,将有助于中国民主变革。 民运海外工作的另一大任务,应该是建成统一有效的工作机构。它不但需要顾及海外地区的分工协作,更重要的是面对国内各地区各系统的分工负责。这是民运海外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信息情报、资金积累、经费管理、人才使用、组织联络、策反统战、防特反间、鼓动宣传、公关外交、策略研究、战术训练、战役策划、接应营救等立体组成,它的目标毫无疑问是通过发动与配合国内民众及各界进步人士推翻中共专制党国,重建民主共和的宪政国家。 当代中国民运本来就是一场革命,革命岂能缺少战斗队伍与办事机构?所以民运海外工作应该是严肃的,对其成员的要求是严格的。当然,不可能要每个人都有拼掉老命倾家荡产的思想准备,但至少它吸收的成员是甘愿作出精力与财力等方面的贡献而不是来“吃民运饭”的。 如果海外有一批志士仁人能取得共识,以面向国内地区的分工为主要组织架构,组成统一有效的民运海外工作机构,那将有力地推动国内民运的进展。 为此,我建议各位民运同道讨论一下,已延续二十余年的“海外民运”是否可以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如果有可能转虚为实,那么我们民联阵将带头溶入这个统一体;如果没可能展开有效的组织化政治行动,那么再年年花费人力财力去开什么样的会都没什么意思了。 中国大陆的政治局面正一步步向民主变革的突破口靠拢;“六四”式的场面也许不会重现,但“六四”的三大标志将浴火重生:专制暴力的坦克大炮将在民众的队伍面前停下并掉转方向,天安门城楼的魔头像和它的僵尸将回到该去的地方,民主自由女神的雕像将耸立在广场,在她的脸上,人们会看到林昭、李九莲、张志新和无数英烈的微笑。 我们向往这一天。我们准备迎接这一天。我们努力争取这一天尽快到来。 林牧晨 中国民主联合阵线。现任主席 2006。7。11。于东南亚
|
上兩條同類新聞:
无线上网电脑易受攻击,上网、银行账户等资料和敏感信息可能被盗官方一直严密封存的林彪日记档案开始有限范围揭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