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于美國金融海嘯,中國紡織、房產、鋼鐵行業提早步入寒冬。同時,由于美國在建工程的萎縮,家具、衛浴、五金等產品的出口企業也舉步維艱。 由于爆發次貸危機,美國需求走軟,中國各行業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根據發改委的數據,因中國對美國出口下跌,受到沖擊最大的是紡織行業。這一行業還要面對生產所用原料及輔助材料成本和能源成本及勞動力成本等的持續上升,導致不少紡織企業的生存之路,面臨重重困難。 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人民幣1534億1000萬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紡織投資實際已經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 兩個月前,中國官方為替中國紡織品行業解困,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由11%提高到13%。但是上調的這2%的出口退稅似乎並未對出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中國紡織業者指出,今年以來,紡織企業財務成本普遍上升10%到15%以上。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使原料的成本增加10%至20%。而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紡織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30%左右。因此,在不考慮其他變動因素,政府只有把出口退稅上調至17%,才能根本扭轉紡織行業目前的困難。 由于中國紡織業已經陷入一片“極度悲觀”的情緒之中,眾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人力成本的裁減,目前,已經有30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 美國次貸風暴的發生與蔓延,原材料不斷上漲,中國家具行業在經歷了近20年每年增長率超過20%的飛速成長後,現在中國已成為家具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 進入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已經暴露無遺。《南方日報》報道,中山市家具商會副會長陳偉新說,整個中山家具出口行業接到的訂單同比估計少三四成,而且估計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出口影響兩到三年內恐怕難以消除,一些“內功”不好的企業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還是個問題。 中國五金企業,也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據報道,現在中國五金行業的不少中小企業已經是在無利甚至虧損經營,有些外國進口商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更是把價格越壓越低,甚至威脅要把訂單轉向越南、印度等報價更加低廉的國家。目前,部分五金企業因無法承擔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上漲等一系列因素,而直接選擇了關閉企業。 鋼鐵行業 集體步入寒冬 經歷了兩年的高速發展和高盈利之後,今年下半年,中國鋼鐵業也開始步入集體寒冬。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日益惡化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07年,中國共出口鋼材6265萬噸,同比增長45.8%,增速回落11.1個百分點,四季度還出現了負增長。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人士預測,今年鋼材出口量將同比下降20%,鋼坯出口則下降50%以上。
|